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1】:昊昊读小学二年级,是位公认的好学生、乖孩子,但性格似乎不太开朗,只要做错一点事情他就很容易紧张;他成绩优秀,却总是担心考试发挥不好,整天都是一副惴惴不安、心事重重的样子。最近报名参加英语竞赛之后,昊昊出现了尿频、尿急、盗汗的症状。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在征得昊昊同意后,来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
【案例2】:晴晴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爸爸妈妈十分关注孩子的教育,开始为她物色好的小学,有时当着晴晴的面也会讨论小学的面试,担心题目太难,晴晴答不上。配合爸爸妈妈的步伐,晴晴也开始为入学考试作相应的准备。可老师发现她这段时间不像以前那样爱笑爱玩了,还喜欢躲在角落里咬衣角,原来她在默默担心“我考不上怎么办”。老师建议晴晴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心理门诊接受指导。
案例评析:
紧张、烦躁、不安,这就是焦虑。事实上,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快乐和朝气,甚至出现尿频、头痛、盗汗等身体症状,那就属于过度焦虑,是一种对环境和现状逃避或者退缩的消极情绪体验,需要引起老师、家长的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因为长期的过度焦虑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扭曲,如变得自卑、敏感、多疑等,甚至有可能发展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Step1:找准原因
过度焦虑是孩子的气质与个性、认知发展水平、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及影响、遭遇的外部事件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案例1中的昊昊性格偏内向、容易紧张,持有“做错事情是不允许的”这种苛求完美的非理性信念,加上参加英语竞赛,最终出现了“尿频、尿急、盗汗”明显的过度焦虑生理症状;而案例2中的晴晴本身性格开朗,由于受到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和传染,因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将“考不上”的后果夸大化、严重化,于是产生了她这个年龄承受不起的害怕和担忧,表现为“不像以前那样爱笑爱玩了,还喜欢躲在角落里咬衣角”。
Step2:对症下药
类似晴晴这样由特定事件引发的过度焦虑较为常见。咨询师首先让晴晴爸爸妈妈了解到孩子的过度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其危害是什么,进而告诉他们:孩子恢复心理健康的钥匙在你们手上。当爸爸妈妈认可这种观点后,我们引导父母找到帮助孩子的线索:
1、当着孩子的面不再说“万一考不上就麻烦了”、“晴晴,你争口气一定要考上”之类施加压力的话,而是说“考考试试看”、“如果没考上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选别的好学校”等。
2、晴晴焦虑的深层次原因是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所以要经常对孩子说“不管怎样,我们永远爱你”、“爸爸妈妈和晴晴永远在一起”。
3、安排三个人的假期出游,帮助晴晴在游戏和活动中忘却烦恼,重拾快乐。
与此相反,对案例1的处理更聚焦于孩子本人。昊昊的情况与晴晴不同,他的性格焦虑表现由来已久,英语竞赛仅是导火索而已。咨询师经过了解、分析,认为昊昊的完美化倾向是过度焦虑的症结所在。而这种完美取向与父母从小的严格要求有关,也与孩子自身胆小、慎重、内敛的个性有关。经过沟通,咨询师了解到,父母早在小学一年级就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逐渐减少了管束,留给孩子不少自由的空间,但是昊昊自己却像上了发条一样放松不了。咨询师与昊昊一家进行了面谈。以下是面谈的一个片段———
咨询师:昊昊,你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怎么样?
昊昊:还可以吧。
咨询师:爸爸妈妈,你们认为呢?
父母:很好,每次问老师,老师都说是名列前茅的。
老师:昊昊,为什么你说“还可以”,不说“很好”?
昊昊:不是很好,又不是每次都考第一名。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必须每次考第一名才能算得上成绩很好”?
昊昊:应该是这样。
咨询师:爸爸妈妈也这样认为吗?
父母:不是的,我们觉得一学期下来平均前五名就可以称得上“很好”,老师也这样认为。
咨询师:昊昊,看来你的“很好”标准偏高了,你觉得呢?
昊昊:严格要求自己不对吗?
咨询师:没有错啊,但是过分严格就不太好。你想想,你们班上有没有人每次英语都考第一名?
昊昊:有一个同学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名,只有一次没有。
咨询师:那么他也不是“很好”?
昊昊:他应该“很好”。
咨询师:所以,昊昊,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不一定每次都考第一名才算很好”?
……
就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咨询师帮助昊昊认识并调整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转而关注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目标,将过度焦虑转化为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Step3:巩固效果
最后,我们还分别对两个家庭进行了“合格父母”的培训,包括树立开放、开明的家庭教育理念,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积极回应,掌握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并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等。
其实孩子的很多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成人的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的折射。普及并加强对父母的培训和教育,才是杜绝孩子心理问题源头以及保证咨询效果持久的明智之举。
编辑朱璐[email protected]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
【案例2】:晴晴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现在上幼儿园大班。爸爸妈妈十分关注孩子的教育,开始为她物色好的小学,有时当着晴晴的面也会讨论小学的面试,担心题目太难,晴晴答不上。配合爸爸妈妈的步伐,晴晴也开始为入学考试作相应的准备。可老师发现她这段时间不像以前那样爱笑爱玩了,还喜欢躲在角落里咬衣角,原来她在默默担心“我考不上怎么办”。老师建议晴晴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心理门诊接受指导。
案例评析:
紧张、烦躁、不安,这就是焦虑。事实上,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快乐和朝气,甚至出现尿频、头痛、盗汗等身体症状,那就属于过度焦虑,是一种对环境和现状逃避或者退缩的消极情绪体验,需要引起老师、家长的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因为长期的过度焦虑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扭曲,如变得自卑、敏感、多疑等,甚至有可能发展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Step1:找准原因
过度焦虑是孩子的气质与个性、认知发展水平、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及影响、遭遇的外部事件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案例1中的昊昊性格偏内向、容易紧张,持有“做错事情是不允许的”这种苛求完美的非理性信念,加上参加英语竞赛,最终出现了“尿频、尿急、盗汗”明显的过度焦虑生理症状;而案例2中的晴晴本身性格开朗,由于受到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和传染,因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将“考不上”的后果夸大化、严重化,于是产生了她这个年龄承受不起的害怕和担忧,表现为“不像以前那样爱笑爱玩了,还喜欢躲在角落里咬衣角”。
Step2:对症下药
类似晴晴这样由特定事件引发的过度焦虑较为常见。咨询师首先让晴晴爸爸妈妈了解到孩子的过度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其危害是什么,进而告诉他们:孩子恢复心理健康的钥匙在你们手上。当爸爸妈妈认可这种观点后,我们引导父母找到帮助孩子的线索:
1、当着孩子的面不再说“万一考不上就麻烦了”、“晴晴,你争口气一定要考上”之类施加压力的话,而是说“考考试试看”、“如果没考上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选别的好学校”等。
2、晴晴焦虑的深层次原因是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所以要经常对孩子说“不管怎样,我们永远爱你”、“爸爸妈妈和晴晴永远在一起”。
3、安排三个人的假期出游,帮助晴晴在游戏和活动中忘却烦恼,重拾快乐。
与此相反,对案例1的处理更聚焦于孩子本人。昊昊的情况与晴晴不同,他的性格焦虑表现由来已久,英语竞赛仅是导火索而已。咨询师经过了解、分析,认为昊昊的完美化倾向是过度焦虑的症结所在。而这种完美取向与父母从小的严格要求有关,也与孩子自身胆小、慎重、内敛的个性有关。经过沟通,咨询师了解到,父母早在小学一年级就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逐渐减少了管束,留给孩子不少自由的空间,但是昊昊自己却像上了发条一样放松不了。咨询师与昊昊一家进行了面谈。以下是面谈的一个片段———
咨询师:昊昊,你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怎么样?
昊昊:还可以吧。
咨询师:爸爸妈妈,你们认为呢?
父母:很好,每次问老师,老师都说是名列前茅的。
老师:昊昊,为什么你说“还可以”,不说“很好”?
昊昊:不是很好,又不是每次都考第一名。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必须每次考第一名才能算得上成绩很好”?
昊昊:应该是这样。
咨询师:爸爸妈妈也这样认为吗?
父母:不是的,我们觉得一学期下来平均前五名就可以称得上“很好”,老师也这样认为。
咨询师:昊昊,看来你的“很好”标准偏高了,你觉得呢?
昊昊:严格要求自己不对吗?
咨询师:没有错啊,但是过分严格就不太好。你想想,你们班上有没有人每次英语都考第一名?
昊昊:有一个同学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名,只有一次没有。
咨询师:那么他也不是“很好”?
昊昊:他应该“很好”。
咨询师:所以,昊昊,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不一定每次都考第一名才算很好”?
……
就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咨询师帮助昊昊认识并调整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转而关注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目标,将过度焦虑转化为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Step3:巩固效果
最后,我们还分别对两个家庭进行了“合格父母”的培训,包括树立开放、开明的家庭教育理念,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积极回应,掌握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并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等。
其实孩子的很多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成人的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的折射。普及并加强对父母的培训和教育,才是杜绝孩子心理问题源头以及保证咨询效果持久的明智之举。
编辑朱璐[email protected]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