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标题主要分为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以及其他新闻文体的标题。就消息和通讯这两大标题而言,消息和通讯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共同点较多,往往难以区别。为此,本人将消息标题与通讯标题作一对比,对二者的个性加以探析。
选择材料:标出新闻事实与点到为止,引而不发。标出新闻事实与点到为止。对此,新闻传播界学者陈仁风指出:“消息标题本身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标出新闻事实是必然的要求。”①从消息标题的内涵上看,它具体实在。消息主要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及时迅速地把发生的新闻事实报告给读者。即使没有时间或不愿读新闻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知一些简要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标题本身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标出新闻事实是必然的要求。
所以,消息标题多属于概事表意明确实在的实题,即便是虚实结合,也给读者一个明确的含义。如《光明日报》1994年5月9日一条消息的标题:在歹徒用菜刀砍杀一个无辜儿童时 她奋不顾身冲上前去与之搏斗 身上留下三十多处伤痕(三行肩题)女工程师白雪洁 谱写钢城正气歌(两行主题)。
而通讯标题则多点到为止,含而不露。它只要求通过某些提示或暗示吸引读者来阅读通讯全文,往往以细致的描述、生动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来感染读者。同是报道见义勇为英雄事迹的通讯标题,却有不同的特色。如《解放军报》1993年12月31日报道解放军战士徐洪刚英雄事迹的通讯,标题则是:《战士义勇非凡 人民恩重如山》。可见,通讯标题只是通过某些提示或暗示吸引读者来阅读全文。同时,又往往以形象和曲折的情节来感染读者。因此,通讯的标题不能太露、太直。
标出新闻事实与引而不发。消息标题如没有实题部分,就不称其为标题。通讯标题多引而不发,常常不宜把引人的情节在标题中点出;也不宜把通讯主题的深刻寓意在标题中全部揭示出来,而要用别具一格的标题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给读者留有回味。且比较灵活,既可以是呈现新闻信息的实题,也可以是抒情、说理的虚题,对新闻要素的反映可有可无。如对同一件事,《人民日报》2000年7月7日两条新闻的标题,就大有不同:
新闻标题:阿什哈巴德举行大会(引题) 热烈欢迎江泽民主席(主题)
通讯标题:“丝路”又开友谊花
阿什哈巴德是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该国家是我国通向欧洲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自古两国人民就结下了传统友谊,江主席访问这个国家,又结下了新的情谊。消息引题渲染气氛,主题标出新闻事实。
《“丝路”又开友谊花》,则是引而不发,只抒情不报事实,而又形象地展现了友谊历程。
表述方式:有确定性,显现动态与对事物的描述多显静态。消息标题的事实,必须具备把事实表达清楚的新闻要素,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新闻要素上看,消息要把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就要将新闻的六个要素(即五个“W”,一个H)回答清楚。正如新闻传播界学者刘保全所说的:“作为以概括事实为主要内容的消息标题,就要标出新闻事实的主要要素。当然,这并非苛求五要素齐全,作为肩、主、副题齐备的复式题,固然要把新闻的主要要素标出,即使只有主题的单式题,主要的要素也必须标明。”②
而通讯标题虽然也可涉及某些新闻事实,但可不具备某些新闻要素。因此,它对新闻事实的表达一般则不具有确定性。例如:
消息标题:这位机智人是谁?(主题)八龄童不慎坠楼命如游丝 一路人飞身接住化险为夷(两行副题)
通讯标题:孩子坠楼以后……
消息标题交代了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包括何人、为何、何事、如何等要素,把事情说得清楚,因而具有确定性。而通讯标题只写“孩子坠楼以后……”,其中“以后”究竟如何,如:是否有人救;坠楼人是否活着;坠楼的原因……由于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素的交代而显得扑朔迷离。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通讯标题引人的魅力所在。
消息标题要求对事实的表示呈动态,即向读者报告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有什么进展等。通讯标题对此没有硬性要求,对事实的表述多呈现静态。例如:
通讯标题:一举惊人的何灼强
消息标题:南疆大力士为中华体坛增辉(引题)何灼强连破两项世界纪录(主题)
可见,通讯标题用“一举惊人”来修饰运动员何灼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什么样的人,呈现的是一种静态。
而消息标题中的主题:何灼强(行为主体)+连破(行为)+两项世界纪录(行为客体——对象),标题中的这种句式就显现了一种动态。
通讯标题中的静态表示,主要有六种形式:一是“的”字结构,样式为:《××的××》;二是《××是×××》的形式,这是叙述某种未发生变动的现状;三是《×××和×××》的形式,整个语句是讲两个成分的关系,并未展示某种动态;四是《为了×××》和《从××到××》,前者和后者都没有讲“谁做了什么”这种动态;五是《××××……》,显然缺少消息标题所要求的那种动态;六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所写的标题,因缺乏表示动作的动词,显然也是一种静态。
这六种常见的静态展示形式,不仅在通讯标题中可常用、消息也可用这种标题,但同时至少必须有一行题是用动态表示方法报告正在发生的变动事实。
消息与通讯标题中这种动与静的差别,主要是由两种体裁的特点决定的。消息的特点是用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事件传达给读者,所以要求标题具有快捷的动态感。通讯的特点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提供更详尽的细节和背景材料,可以从容地向读者报告相关的事实。所以标题对事物的描述多为一种静态。
时态和语态上各有特殊的要求。新闻中大多数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态。而那些“昨日”、“前日”、“曾经”、“已经”等表示过去时的词语,在标题中一般是省略的。这样,可以使信息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和认同感。
从时态上看,消息这类新闻文体,侧重于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一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作详述。这就决定了它的标题应侧重于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回答的是正在发生着什么事,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效性。如《湖南日报》1991年4月8日一条消息的标题:又是一年春草绿 种下新苗踏雨归(两行肩题) 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主题)。
而通讯就需要比较详尽地描述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再现新闻人物的言行和过程,要具体地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其标题的表述一般没有硬性要求,多是静态地回答“过程是什么”,对时态的要求不甚强烈。如《人民日报》1986年4月3日一篇通讯的标题:《攀枝花 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
从语法上看,消息标题的语法强调关系一定是完整的,句子的主要成分不能残缺。如《新民晚报》1990年8月12日一条消息的标题:改名隐居十几年的蒋纬国异姓兄弟(肩题) 金定国已在安徽找到(主题) 今日本报第八版《五色长廊》作详细披露(副题)。
这条消息标题是由两个完整的单句组成的,肩、主题为一句,副题为另句,分别讲了与一件事相关的两个方面。
通讯标题的语法结构比较灵活、随意。既可以是一个有主、谓、宾的完整句子,比如“我祈愿人们记住他们的精神”;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如《“打井书记”赵福成》;还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词,如《厚爱、期望、追求》等。
新闻标题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主动语态表示主体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被动语态表示主体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消息通常是报告何人做何事,所以标题一般采用主动语态,容易做到明确、简洁、生动、有力。当然,有些标题不能用主动语态,例如:房屋只能被焚,而不能自焚,报道这类消息的标题只能采用被动语态。
总之,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的差别,主要是由消息和通讯体裁各自不同的特点决定的。就此,新闻传播界学者蒋晓丽指出:“在实际做消息标题或通讯标题时,不必太拘泥于两者之间的区别,应该根据传播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有时相互之间的借鉴和巧用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③
(本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7270)
注 释:
①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2页。
②刘保全编:《新闻标题制作经验荟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内部用书,56页。
③蒋晓丽编著:《现代新闻编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95页。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 宇
选择材料:标出新闻事实与点到为止,引而不发。标出新闻事实与点到为止。对此,新闻传播界学者陈仁风指出:“消息标题本身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标出新闻事实是必然的要求。”①从消息标题的内涵上看,它具体实在。消息主要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及时迅速地把发生的新闻事实报告给读者。即使没有时间或不愿读新闻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知一些简要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标题本身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标出新闻事实是必然的要求。
所以,消息标题多属于概事表意明确实在的实题,即便是虚实结合,也给读者一个明确的含义。如《光明日报》1994年5月9日一条消息的标题:在歹徒用菜刀砍杀一个无辜儿童时 她奋不顾身冲上前去与之搏斗 身上留下三十多处伤痕(三行肩题)女工程师白雪洁 谱写钢城正气歌(两行主题)。
而通讯标题则多点到为止,含而不露。它只要求通过某些提示或暗示吸引读者来阅读通讯全文,往往以细致的描述、生动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来感染读者。同是报道见义勇为英雄事迹的通讯标题,却有不同的特色。如《解放军报》1993年12月31日报道解放军战士徐洪刚英雄事迹的通讯,标题则是:《战士义勇非凡 人民恩重如山》。可见,通讯标题只是通过某些提示或暗示吸引读者来阅读全文。同时,又往往以形象和曲折的情节来感染读者。因此,通讯的标题不能太露、太直。
标出新闻事实与引而不发。消息标题如没有实题部分,就不称其为标题。通讯标题多引而不发,常常不宜把引人的情节在标题中点出;也不宜把通讯主题的深刻寓意在标题中全部揭示出来,而要用别具一格的标题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给读者留有回味。且比较灵活,既可以是呈现新闻信息的实题,也可以是抒情、说理的虚题,对新闻要素的反映可有可无。如对同一件事,《人民日报》2000年7月7日两条新闻的标题,就大有不同:
新闻标题:阿什哈巴德举行大会(引题) 热烈欢迎江泽民主席(主题)
通讯标题:“丝路”又开友谊花
阿什哈巴德是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该国家是我国通向欧洲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自古两国人民就结下了传统友谊,江主席访问这个国家,又结下了新的情谊。消息引题渲染气氛,主题标出新闻事实。
《“丝路”又开友谊花》,则是引而不发,只抒情不报事实,而又形象地展现了友谊历程。
表述方式:有确定性,显现动态与对事物的描述多显静态。消息标题的事实,必须具备把事实表达清楚的新闻要素,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新闻要素上看,消息要把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就要将新闻的六个要素(即五个“W”,一个H)回答清楚。正如新闻传播界学者刘保全所说的:“作为以概括事实为主要内容的消息标题,就要标出新闻事实的主要要素。当然,这并非苛求五要素齐全,作为肩、主、副题齐备的复式题,固然要把新闻的主要要素标出,即使只有主题的单式题,主要的要素也必须标明。”②
而通讯标题虽然也可涉及某些新闻事实,但可不具备某些新闻要素。因此,它对新闻事实的表达一般则不具有确定性。例如:
消息标题:这位机智人是谁?(主题)八龄童不慎坠楼命如游丝 一路人飞身接住化险为夷(两行副题)
通讯标题:孩子坠楼以后……
消息标题交代了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包括何人、为何、何事、如何等要素,把事情说得清楚,因而具有确定性。而通讯标题只写“孩子坠楼以后……”,其中“以后”究竟如何,如:是否有人救;坠楼人是否活着;坠楼的原因……由于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素的交代而显得扑朔迷离。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通讯标题引人的魅力所在。
消息标题要求对事实的表示呈动态,即向读者报告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有什么进展等。通讯标题对此没有硬性要求,对事实的表述多呈现静态。例如:
通讯标题:一举惊人的何灼强
消息标题:南疆大力士为中华体坛增辉(引题)何灼强连破两项世界纪录(主题)
可见,通讯标题用“一举惊人”来修饰运动员何灼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什么样的人,呈现的是一种静态。
而消息标题中的主题:何灼强(行为主体)+连破(行为)+两项世界纪录(行为客体——对象),标题中的这种句式就显现了一种动态。
通讯标题中的静态表示,主要有六种形式:一是“的”字结构,样式为:《××的××》;二是《××是×××》的形式,这是叙述某种未发生变动的现状;三是《×××和×××》的形式,整个语句是讲两个成分的关系,并未展示某种动态;四是《为了×××》和《从××到××》,前者和后者都没有讲“谁做了什么”这种动态;五是《××××……》,显然缺少消息标题所要求的那种动态;六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所写的标题,因缺乏表示动作的动词,显然也是一种静态。
这六种常见的静态展示形式,不仅在通讯标题中可常用、消息也可用这种标题,但同时至少必须有一行题是用动态表示方法报告正在发生的变动事实。
消息与通讯标题中这种动与静的差别,主要是由两种体裁的特点决定的。消息的特点是用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事件传达给读者,所以要求标题具有快捷的动态感。通讯的特点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提供更详尽的细节和背景材料,可以从容地向读者报告相关的事实。所以标题对事物的描述多为一种静态。
时态和语态上各有特殊的要求。新闻中大多数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态。而那些“昨日”、“前日”、“曾经”、“已经”等表示过去时的词语,在标题中一般是省略的。这样,可以使信息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和认同感。
从时态上看,消息这类新闻文体,侧重于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一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作详述。这就决定了它的标题应侧重于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回答的是正在发生着什么事,具有较强的动感和时效性。如《湖南日报》1991年4月8日一条消息的标题:又是一年春草绿 种下新苗踏雨归(两行肩题) 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主题)。
而通讯就需要比较详尽地描述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再现新闻人物的言行和过程,要具体地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其标题的表述一般没有硬性要求,多是静态地回答“过程是什么”,对时态的要求不甚强烈。如《人民日报》1986年4月3日一篇通讯的标题:《攀枝花 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
从语法上看,消息标题的语法强调关系一定是完整的,句子的主要成分不能残缺。如《新民晚报》1990年8月12日一条消息的标题:改名隐居十几年的蒋纬国异姓兄弟(肩题) 金定国已在安徽找到(主题) 今日本报第八版《五色长廊》作详细披露(副题)。
这条消息标题是由两个完整的单句组成的,肩、主题为一句,副题为另句,分别讲了与一件事相关的两个方面。
通讯标题的语法结构比较灵活、随意。既可以是一个有主、谓、宾的完整句子,比如“我祈愿人们记住他们的精神”;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如《“打井书记”赵福成》;还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词,如《厚爱、期望、追求》等。
新闻标题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主动语态表示主体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被动语态表示主体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消息通常是报告何人做何事,所以标题一般采用主动语态,容易做到明确、简洁、生动、有力。当然,有些标题不能用主动语态,例如:房屋只能被焚,而不能自焚,报道这类消息的标题只能采用被动语态。
总之,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的差别,主要是由消息和通讯体裁各自不同的特点决定的。就此,新闻传播界学者蒋晓丽指出:“在实际做消息标题或通讯标题时,不必太拘泥于两者之间的区别,应该根据传播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有时相互之间的借鉴和巧用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③
(本文为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7270)
注 释:
①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2页。
②刘保全编:《新闻标题制作经验荟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内部用书,56页。
③蒋晓丽编著:《现代新闻编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95页。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