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新世纪的体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新课标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新课标 青少年 健康 影响
一、前言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5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在全国中小学校实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课程改革在提出创新理念的基础上,又在课程内容结构体系上进行彻底变革,把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开发权交给了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二、新、旧课程标准之比较
旧的课程标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主要注重技术技能的教学,教师作为施控主体统领班级活动。而新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划分学习领域,目标比较具体且有操作性,教师是管理者、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新课标的概念、目标及评价
(一)概念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晰了课程的性质,强调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2]。从课程理念上,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能力,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目标
1.总目标
新课标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发展的学生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培养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知识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新的课程观。
2.教学目标
新课标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3]。
(三)教学评价
新课标认为以往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其提出新的评价内容包括四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4]。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面,强调教学活动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特别注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四、新课标实施带来的影响
新课标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5],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增强了青少年的体质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体育带给人们的是快乐和汗水,比赛场上的运动健儿用汗水浇灌梦想,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增强体质
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的体能和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
五、总结与讨论
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中学体育目标应该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技能,培养认知发展目标和情感发展目标为宗旨。新课标的实施有利于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新课标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同时,新课标的顺利实施需要老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奚凤兰,王红妮.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实施体育新课标认识的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
[2] 郑宏智.浅析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变化[J].教研论坛.2013.
[3] 毛振明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J].体育学刊.2007.
[4] 徐亨屹,黄文英.技术健身体育教学思想与新课标体育教学思想比较[J].新余高专学报.2006.
[5] 郑柏武.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变化的探讨[J].龙岩学报.2006.
摘 要 新世纪的体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新课标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新课标 青少年 健康 影响
一、前言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5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在全国中小学校实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课程改革在提出创新理念的基础上,又在课程内容结构体系上进行彻底变革,把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开发权交给了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二、新、旧课程标准之比较
旧的课程标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主要注重技术技能的教学,教师作为施控主体统领班级活动。而新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划分学习领域,目标比较具体且有操作性,教师是管理者、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新课标的概念、目标及评价
(一)概念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晰了课程的性质,强调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2]。从课程理念上,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能力,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目标
1.总目标
新课标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发展的学生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培养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知识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新的课程观。
2.教学目标
新课标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3]。
(三)教学评价
新课标认为以往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其提出新的评价内容包括四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4]。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面,强调教学活动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特别注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四、新课标实施带来的影响
新课标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5],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增强了青少年的体质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体育带给人们的是快乐和汗水,比赛场上的运动健儿用汗水浇灌梦想,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增强体质
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的体能和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
五、总结与讨论
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中学体育目标应该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技能,培养认知发展目标和情感发展目标为宗旨。新课标的实施有利于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新课标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同时,新课标的顺利实施需要老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奚凤兰,王红妮.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实施体育新课标认识的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
[2] 郑宏智.浅析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变化[J].教研论坛.2013.
[3] 毛振明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J].体育学刊.2007.
[4] 徐亨屹,黄文英.技术健身体育教学思想与新课标体育教学思想比较[J].新余高专学报.2006.
[5] 郑柏武.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变化的探讨[J].龙岩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