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发展理论创新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变化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内在品格,也是其永葆活力,保持其先进性、科学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当前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马克思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而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马克思主义者,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敢于坚持理论创新,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依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
  关键词: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时代语境;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2-0037-02
  实践处于不断变化发展当中,而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也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而达到新的境界。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影响实践发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参考系。而具体到中国,自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取得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便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而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程度大幅度提高,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而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人又不断地总结实践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执着的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品格,进行彻底的以实践变化为旨归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中国化的大发展与大突破。
  一、 马克思中国化与实践发展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变化发展决定认识的发展变化。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与认识指导实践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唯物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在经历了拨乱反正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难探索和由于对建设经验不足产生的错误,基于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进行了变革。而由此,中国共产党人也开设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伟大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滥觞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光明日报》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论文章,开启了理论创新的新时代。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越。理论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既实现了第一次飞跃的继承和发展,又实现了对第一次飞跃的突破与创新。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的报告中,都用“继承和发展”来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所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可续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
  而从此之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继进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持续提出和发展,并逐渐形成结构完整、体系严密的理论体系。正是在它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出现了高速且持续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开辟了另一条新道路。
  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的完善,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往和合作日益加深。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在此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积极地心态和开放的态度,迎头直上追赶世界潮流。而在这个契机之上,中国共产党人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决策。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陆续取得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而在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方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领导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东欧和苏联等老牌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自身发展原因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潮期。而在此紧要关头,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使得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度过了难关,并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共产党人持续不懈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作为常态化固定化的理论研究课程,进行理论研究。这为改革开放稳定的环境和良好发展的大局,注入了活力和并未改革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理论建设的深入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本身便是马克思主义丰富发展的过程。而经历了邓小平等党内理论家和决策者的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大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深度和思想深度更上一层楼。
  三个代表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改革开放之后,党的理论创新进入到理论自觉的阶段。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当下改革时期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系统总结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内在互动关系。它是基于市场经济这一大背景下,对党自身发展要求和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定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是理论自觉的重要产物。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试图用自身发展延伸的理论去解决发展问题的一次伟大尝试。在深化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深度得到进一步加深与发展。
  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对社会实践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的整合的尝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执政规律和执政方式的认识更加深入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明确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发展方向和如何发展这一历史命题。科学发展观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得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形成了高度理论化的思想理论体系。而它不仅仅是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思想理论体系,更是指导社会实践的方法论。   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则从两个100年的概念上,阐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为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上,有了明确的旨归。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而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长久动力。成为新时期,凝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涵。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与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马克思中国化存在于中国文化更新发展的伟大历史实践当中。同时,其存在又将中国文化现代化带到了一个了先进的方向。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实际上是依从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而展开。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始终的,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当中,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并非天才“理论家”闭门造车的产物。它们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是在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实践中完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革。而其内在逻辑,则是通过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来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存在。而这一切的起点,便是适应社会存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并使自身的变化发展符合社会现实变化发展的需要。而其功能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性质,则凸显其本身作为理论武器在社会变革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并与之结合。理论一旦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具体的实践形态,实践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充分表现,它表明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始终以实践为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具体的、现实的、实践的。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上,有一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恪守并矢志不渝遵循的理论创新方向,即以现实需要为变化依据,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环境的社会条件,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实践,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与意义,从更为广阔的历史纵深来看,依缘于现实而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最终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从当前的社会历史和国际政治的现状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是明确并具有特定方向性的。首先,它是关于全体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的当下,如何实现内在发展和与外在世界进行沟通的现实问题。于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国梦关于两个百年的目标;于外,中华民族将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和更为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将沿着这两条道路,继续深化和发展。而以此为理论创新的起点,它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包括理论创新,还包括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理论研究者通过对客观现实变化的敏感把握,以社会历史实践当中涌现出来的最新理论创新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理论框架。而以此为前提,在学界保持积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氛围和活跃的气氛。将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发展的使命不断向前推进,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化发展,从而推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贺方明.《概论》课教学中需要突出的几个问题[J].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
  [2]王鹏,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创新[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 [C].2005.
  [3]王庭栋,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J]//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4.
  [4]陈方刘,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经验教训[J]//马克思主义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鲜明特色。本文在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普通工科院校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立体化、通俗化、亲民化。以电子科技大学校园文艺演出为例,阐述电子科技大学文艺演出的现状,寻找提高电子科技大学校文艺演出水平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对于在高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期刊
摘要:学生自治会作为大学校园中公开、合法、最具权威性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校园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战后大学校园里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就必须组织和开展活动,以期在选举时得到广大同学的支持。在这期间中共领导下的学生自治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和巩固了自身地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  关键词:学生自治会;校园活动;大学  中图
期刊
摘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而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应是高校特色办学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嘉应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本文试探索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嘉应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77-02  特色,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个性等,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各种矛盾与不和谐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积极影响出发,论述了“过犹不及”和“五位一体”的内涵、对适度原则的正确认识以及“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在“五位一体”中的体现三个方面内容,告诉我们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农民的价值观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尤其是各种宗教信仰组织甚至邪教组织在农村的蔓延,引起了笔者对农村信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农村信仰者的构成、信仰对象、信仰方式等方面呈现了一些新特征,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农民信仰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当代农民;信仰;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
期刊
摘要: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矛盾,提出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当今社会对于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化解社会矛盾仍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利益矛盾;群体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63-0
期刊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县乡级基层人大是全国立法机关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能力素质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人大运行的效率。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某县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认为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的政治素养、参会积极性还不够高,提出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代表“专职化”,甄选出人民利益的最佳代言人,同时人大要积极改进
期刊
摘要: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首都经济圈等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区域内部的合作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探讨区域协同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地位,加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区域经济;京津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改革
期刊
摘要:农民自办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农村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农民自办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传承了乡土文化精髓,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农村文明建设。深入分析农民自办文化的特点、成因、现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可行性建议,为社会主义农村文明建设开拓道路。  关键词:农民;自办文化;农村文明  随着党
期刊
摘要:当前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对农村党员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对问题产生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