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而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应是高校特色办学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嘉应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本文试探索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嘉应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77-02
  特色,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个性等,是决定事物为“这一个”而非“那一个”的本质特征。事物的特色,是它的优势所在,别的事物一般难以企及、超越,因此,特色往往令人向往。特色大学,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学科体系、办学模式、管理风格和校园文化上面。本文试论嘉应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希望能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启发作用。
  侨乡和客家文化特色是嘉应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这是因为嘉应学院位于“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叶帅故里”的梅州市。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折射在嘉应学院的办学特色中。围绕这一特色,嘉应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开拓空间,有许多的细节要完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表征,对于人才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往往让大学引以为自豪。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建设,例如构建校园建筑、环境时,要因地制宜,依据地理位置,讲究设计风格,有时还要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使之成为谐和整个特色大学的有机部分、人文景观;二是软件建设,主要是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自成一体,形成优势。[1]
  一、特色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客家人艰苦耐劳,开拓创新,耕读传家,勇闯天下,在历史的积累下,逐渐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客家精神。客家精神的内核是:积极进取,勤劳俭朴,爱国奉献等,[2]具体地体现在客家人的建筑、饮食、文化、语言等多个方面,也鲜明地表现在优秀的客家人物身上。例如,建筑方面有围龙屋,饮食方面有腌面、盐焗鸡、酿豆腐,文化方面有客家山歌、梅州山歌剧,语言方面有客家方言,等等,都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客家人生活的这些载体无不蕴含着、承载着客家精神,传承这些物质或精神的载体无不是在继承、光大客家精神。客家地区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物,如先贤程旼、宋湘、黄遵宪、丘逢甲、张弼士、林风眠、谢晋元、叶剑英等,今人曾宪梓、田家炳、潘毓刚、李国平、李国豪、邹鲁、程贤章等,他们都是客家人的典范、楷模,都是客家精神的鲜活体现者。
  嘉应学院的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基本上体现了侨乡和客家文化这一办学特色。叶剑英元帅雕像、田家炳图书馆和师范大楼、曾宪梓教学大楼、锡昌科技楼、罗活活艺术中心、客家研究院等,都鲜明地彰显了嘉应学院的办学特色。大学生毕业时留影,其中必选的景点一定是叶剑英元帅雕像和田家炳图书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相片和他们的大学生活一定会让他们珍藏一辈子。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其中所蕴含的客家精神,无疑对大学生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嘉应学院的校园文化硬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筹划建设中的百年纪念园和学校东校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充分体现嘉应学院百年办学的成果,也要充分彰显嘉应学院办学的客家特色。这里提两点建议,希望在特色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上能够在细节上突出特色,为环境育人添砖加瓦。
  (一)在学校周溪桥边立碑,介绍“周溪”命名的原由。周溪是唯一一条流经学校的河流,是嘉应学院文脉灵动的象征,大学生们在溪边漫步、读书、沉思,听溪水錚琮,心灵会得到净化。现在学校对周溪进行进一步整治,无疑是很好的举措。还可以立碑,介绍“周溪”的命名,这样可能更能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激人奋发向上。一般人认为,周溪的得名是因为“形如腰带,旋绕周回,故曰周溪”,实际上不然。据考证,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宋朝理学家周敦颐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熙宁三年(1070),擢升为提点刑狱。在粤期间,他深入有瘴气和险峻之地进行考察。梅州正是瘴疠之地,虽然地方史志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周敦颐来过梅州的可能性极大。后人也许为纪念这位思想家,才把这条梅城附近的小溪命名为“周溪”。周溪中下游还有一座濂溪桥,溪边曾有一间濂溪书院。“濂溪”正是周敦颐的字号。[3]
  (二)在美术学院后边的山林中择一块地建“七贤亭”。七贤亭是纪念梅州大地上出现的七位贤人:程旻、张九龄、韩愈、刘元城、狄青、文天祥、蔡蒙吉。1937年,七贤亭建于梅州市文保路一号金山顶,1987年11月,被确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加以修葺。亭为六角形,绿色琉璃瓦面,宝瓶顶。2012年4月19日,梅县住建局鉴定“七贤亭”的危险情况为D级,于是将它拆除。可以与有关单位进行协商,把“七贤亭”重建到嘉应学院内,亭内介绍七贤的事迹。“七贤亭”无疑会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对大学生们起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也会使梅州的一处古迹得以保存,使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得以传承。
  二、特色校园文化软件建设
  特色校园文化的软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在整体规划的同时,局部、细节也要精心设计,要不避琐细,不怕麻烦。
  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可以融入更多的客家元素。客家美食制作大赛、围龙屋摄影和写生、客家山歌表演、梅州山歌剧和广东汉剧欣赏等文化活动,可以定期组织,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切身体会到客家的精神和客家的美。梅州山歌剧《等郎妹》、广东汉剧《白门柳》、电影《孝女彩金》在学校演出或放映,好评如潮。
  课堂上也可以讲授客家文化,传播客家精神,这应是特色校园文化软件建设的题中之义。学校不但开设客家文化、客家美食等校选课,组织开展客家方面的讲座,而且在各院系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中,鼓励教师能够适当地穿插讲授客家方面的知识,大力传播客家文化和精神。例如,音乐学院请山歌大师汤明哲授课,就是一件富有成效的举措。“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师在讲授教材相关内容时,可以适当拓展、延伸,推荐大学生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梅州名人传记,查阅梅州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在近现代革命斗争中的事迹,了解他(她)们的主要思想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当今的影响。在讲授第一章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时,教师插入讲解甲午战争惨败清廷割弃台湾后,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所作的《春愁》,和学生一起朗诵:“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让学生体会那种切肤之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并延伸讲到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吟诵了丘逢甲的这首《春愁》,阐明两岸同胞的骨肉关系,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的事情,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是一家,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讲授第一章中“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第二章中“戊戌维新运动”时,教师插入黄遵宪的相关事迹,让学生通过了解他所写的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诗作,明白作者心里所充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情思,明白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具有的深远政治影响力。在讲解第二章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教师讲授太平天国的早期领袖,分析这支“客家”属性较浓的农民队伍,和学生一起探讨左宗棠所说“太平天国起于嘉应(即今梅州),也灭于嘉应”的原因。讲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插入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梅州籍将军谢晋元的事迹;讲到下编时,插入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的生平事迹。[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适当地补充一些具有不可替代的、近距离的、颇具“亲和力”的本土历史文化史料,势必会使学生倍感亲切、真切而兴趣盎然,从而培养他们热爱梅州、热爱客家、热爱嘉应学院的感情。将本地杰出人物和优秀文化作为教学资源,确实有利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这方面,各院系各专业都可以有作为,化学学科可串讲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教授的成长故事和卓越贡献;数学学科可穿插讲解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李国平教授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成就;桥梁课程可讲解中科院院士、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教授的成长事迹和不凡业绩,安排学生参观嘉应学院西门附近的李国豪故居;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和书法课程可讲解清朝诗人、书法家宋湘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或者书法作品;近代文学可加强黄遵宪、丘逢甲的教学;现代文学可注重张资平、李金发等作家的教学,安排学生参观嘉应学院旁边的张资平故居——留余堂;当代文学可补充讲解客家文学大家程贤章的文学创作;美术学科可讲解画家林风眠教授的生平事迹和绘画的成就与贡献;教育学科可介绍中山大学校长、教育学家邹鲁的生平事迹,等等。[5]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创办特色大学服务。嘉应学院现在正为“创建国内知名特色大学”而努力奋斗,因此,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大有可为,都至关重要,不可轻视。
  参考文献:
  [1]周美雄.试论特色大学及其建设[J].云梦学刊,2002,(5).
  [2]张应斌.也论客家精神[J].学术研究,1997,(2).
  [3]钟嘉.客家人与客家精神[J].岭南文史,1992,(1).
  [4]刘奕宏.流水窅然话周溪[N].梅州日报,2013-01-16.
  [5]汪平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青海民族大学,2011,(4).
  [6]汤克勤.将当地杰出人物和优秀文化作为教学资源——以近代文学课程注重黄遵宪、丘逢甲的教学为 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3,(10).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设计《牡丹江市公务员压力现状调研问卷》,从压力现状、压力源分析及压力反应等方面入手,针对在牡丹江市行政学院参训的各类公务员群体进行调研。试图通过此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全面掌握牡丹江市公务员面临压力、应对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并为这一群体的压力管理能力提升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压力;压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7
期刊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再加上曾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使我国的老龄化问题逐步突显。在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实际探究空巢老人的现实状况,关注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形成尊老、敬老、孝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特进行了社会调查。通过对汉兴街常二社区空巢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弘扬孝德文化、完善养老体系、提升社区服务、构建社
期刊
摘要:全球化进程是各国经济文化的扩展过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国主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和将中国式生态文明向外交流的全球化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进行分析,得出人与自然关系中两者地位的变化,最终阐述当代全球自然环境问题下,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依据,主动式的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榜样,向全世界推广,进而将中国生态文明全球化。  
期刊
摘要:弗兰尼茨基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异化、辩证法等范畴的阐发,对马克思思想做出了新的阐释。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并认为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主线。人道主义是共产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质就在于解放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弗兰尼茨基从实践出发去理解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道主义的辩证法。  关键词:马克思;辩证法;弗兰尼茨基;实践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供便利的条件,然而其当前存在的风险与缺陷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特点及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关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热点;关注特点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25-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期刊
摘要:“红红的太阳东升,草原上吹着春风,拖拉机在来回奔腾,男女庄员,一齐劳动,一齐歌唱,各显其能,……”。这是1952年6月24日《松江日报》在《星火——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这一报道中的开篇语,描绘出一幅欢快、热烈的劳动场景。文中提到的星火集体农庄,于1951年2月19日诞生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桦川县。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它的建立在我省乃至全国农业合作化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和典型意义。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社交媒体的认识,引导其正确使用社交媒体,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美好发展,我们利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定量分析法及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的定性分析法,研究了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并根据当前大学生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大学生支教活动对于促进我国贫困山区教育水平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但传统的大学生支教活动存在着安全性低、延续性差、成本高、团队建设机制不完善等许多问题。而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网上支教模式能够解决传统支教模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网上支教是指在网络的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及各种现已有的多媒体设备、教育资源,开展非面对面的教学活动的形式。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网上支教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鲜明特色。本文在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普通工科院校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立体化、通俗化、亲民化。以电子科技大学校园文艺演出为例,阐述电子科技大学文艺演出的现状,寻找提高电子科技大学校文艺演出水平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对于在高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期刊
摘要:学生自治会作为大学校园中公开、合法、最具权威性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校园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战后大学校园里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就必须组织和开展活动,以期在选举时得到广大同学的支持。在这期间中共领导下的学生自治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和巩固了自身地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  关键词:学生自治会;校园活动;大学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