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期间,内蒙古建筑企业紧紧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积极开拓区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经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劳动生产率、利税总额大幅度提高,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显著提高,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一五” 时期,我国进入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新阶段,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建筑业的发展将面临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优秀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严峻挑战。我区建筑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转换经营理念, 加快运行机制的改革步伐,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尽快实现我区建筑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内蒙古建筑业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目前,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构成了我区建筑业的主体,具体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2006年,我区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51.35亿元,比2000年增长2.49倍,年均增长2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为3508.96和1704.0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3.1%和50.9%。2005年,建筑企业资产总计为346.02亿元,比2000年增长2.21倍;利润总额16.21亿元,增长10.6倍。
(二)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是我区建筑企业的主要形式
2005年,内蒙古建筑企业中私营企业及有限责任公司两者占全部企业个数的64%,创造增加值达到102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81%。私营企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2.91倍,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我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的主要形式。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我区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发挥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扶持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使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研发成果明显增多。到2005年末,我区共拥有机械设备总台数为13.34万台,机械设备净值达31.15亿元,总功率达204.62万千瓦,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60.5%、1.04倍和35.7%,技术装备率也由2000年的5844元/人上升到11822元/人,动力装备率由2000年的5.8千瓦/人上升到7.8千瓦/人,从而大大促进了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2005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81750元/人,比2000年增加42431元/人,提高1.08倍。
(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贡献份额不断增大
随着我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十五”期间,我区建筑业产值年平均增长22.4%,累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76.77亿元,年平均增长25%,占全区GDP的比重为7.6%。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五年来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为92.32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4.4倍,同时对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相关行业也起到了拉动和辐射的作用,带动了各个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区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重要的工业项目和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修建了高速公路,电力新增近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建筑业为我区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区建筑业创造增加值由2000年的98.3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51.35亿元,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6.4%上升到7.3%,为我区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建筑业通过上下游产业,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建筑业在直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的同时,还以其建筑业活动本身的消费需求间接带动了国民经济其它环节的运动。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城乡居民住宅、大型公共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更新改造,都要通过建筑生产活动来实现。建筑业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包括相关的研发、咨询服务以及各类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3.建筑业为缓解就业压力,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2005年我区有资质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达到26.35万人,农村牧区建筑业从业人员32.21万人,两者合计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5.6%,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目前,建筑业和建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区部分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内蒙古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完全的市场化,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相关关系的建筑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与信誉度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道路,应正视以下几方面的难题:
(一)高增长、低效益困扰企业发展
“十五”期间,内蒙古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25%的高位运行,而企业的产值利润率水平提高缓慢。大多数施工企业拥有的仅仅是常规技术,主要从事房屋建筑施工,差别化竞争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不到位,传统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形成了建筑业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建筑业是资源消耗“大户”,是建立在粗放型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增长,资源耗费的沉重代价削弱了企业的利润。2000年,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为1%,到2005年5年时间,也仅增长了3.3个百分点,产值利润率提高到4.3%;同时,居高不下的应收工程款,对企业的资金运用形成极大的障碍,长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到2005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应收工程款达到了90亿元,使企业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蚕食本该为企业所得的一些利益。
(二)宏观调控加强,建筑业持续高速发展难度加大
2003年,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项目重复建设、个别行业投资过热,造成了煤电油运全面趋紧、基本建设生产资料如钢材、水泥等价格猛涨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严格控制土地的审批使用和信贷投放,着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增长,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建设、建筑用地的使用被法制化、规范化,除此之外,环境资源、资金等因素,都将对未来的投资规模和土建用地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又将直接制约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承担者——建筑业的发展。
(三)与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加大
从近几年建筑业发展情况来看,全国各地区的建筑业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加大。截至2005年底,内蒙古总承包建筑业企业547个,居全国第22位;从业人员23.56万人,居全国第25位;利税总额30.62亿元,居全国第18位;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83113元/人,居全国的第29位。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内蒙古仅为111家,居全国第28位;从业人员2.74万人,居全国第24位;利税总额1.14亿元,居全国第26位;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67262元/人,居全国第30位。内蒙古建筑业企业因小企业居多、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缺乏竞争优势,以建筑劳务输出为主要手段,在开放的市场上承揽标志性产品的难度较大,更难以跨省区参与竞标,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因此,发展势头远远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重点工业的技术改造。2005年我区煤炭、电力、交通运输业投资三项合计占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0%,投资额较大的电力、铁路、重点高速公路和高档次的住宅楼项目大部分由区外企业承建,建筑业增加值中相当一部分的份额由区外企业拿走,而我区企业在区外完成的产值仅占5.6%,同期江苏省、浙江省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4%和34.6%,明显高于我区。以房屋工程为主的企业资质面较窄的矛盾比较突出,招标承揽较大建设项目工作量的空间非常有限。
(四)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全区第一次经济普查统计,截至2004年我区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应向发包单位收取而未收取的工程款累计达89.91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25.4%,其中竣工工程应收款62.5亿元,占企业应收工程款的70%。从应收款的影响深度看,使流动资金周转非常困难,为了生存企业不得不采取压价、让利方式竞标,垫资施工,加大成本影响企业效益、资本积累和发展的能力,且此链条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出施工企业赊购供应商的建筑材料,供应商同样拖欠本单位职工工资等诸多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之一。
我区建筑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企业经济实力、项目管理水平和综合经营能力的差距比较明显。但也有相对优势的地方,如熟悉本地建筑市场、装备水平和施工质量相对比较高等。“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还是投资的发展期,为建筑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以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事业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会不同程度地加大投入;在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增长的基础上,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潜力巨大,加之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较快,也蕴含着很大的住房需求,使得房地产与城市建设投资的势头有增无减;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方向,县域经济为核心的乡镇群的建设等将会开拓新的市场。
三、加快内蒙古建筑业发展的对策选择
我区作为经济欠发达省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仍然会以投资型作为主导力量,而基建投资的70%是由建筑业完成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承诺条款的逐步兑现,国内外建筑业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一批国外优秀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企业随即进入,这些企业在带给我们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们现有市场以至体制的冲击。为此,全区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全区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我区建筑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改革中谋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我区建筑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区建筑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现有企业结构,紧紧抓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加快经营机制转变,转换经营理念;同时还要继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尽快完成资产的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加快组建一批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以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超大型及大、中、小型企业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构筑起分工明确、配套协作、整体优势明显的队伍结构;要创立品牌工程,培育出一批名牌企业,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大品牌效应,扩大我区建筑企业在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影响力。
(二)加大建筑科技投入,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
建筑业要发展,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关键。目前我区大多数施工企业拥有的仅仅是常规技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建筑业的技术含量较低。要提高我区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建筑技术方面的引进、开发和应用,加大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力度,在施工设计工作中加大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力度,提高工程技术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区建筑业由数量型、劳动密集型、速度型和粗放型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和集约型转变,逐步提高我区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生产力水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用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赢利水平,从而促进我区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积极开拓区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未来几年,我国建筑市场将成为全球容量最大的建筑市场,我区建筑企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整合资源,重点抓好部分建筑企业的兼并重组,形成紧密型的集团公司,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国内、国外先进建筑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逐步增强我区建筑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区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在继续巩固、扩大区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拓展区外、境外市场,通过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区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四)进一步解决好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拖欠工程款是多年来困扰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了清欠力度,拖欠款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边清边欠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清欠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还款计划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重点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清欠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加大对恶意拖欠工程款行为的处罚力度,按照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要从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上,为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提供必要保障;要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发生。
(五)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力度,确保建筑市场有序运行
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是我区“十一五”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管,规范市场运行行为,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也是我区“十一五”规划中重点要抓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建筑法》及各种建筑业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我区的建筑业市场管理、行业管理及其运行机制已越来越规范。但不可否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依然存在,“暗箱操作”、人情工程仍然屡禁不止,工程款边清边欠问题仍时有发生等等,政府有责任对建筑业市场及其各方主体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而促进我区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一、内蒙古建筑业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目前,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构成了我区建筑业的主体,具体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2006年,我区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51.35亿元,比2000年增长2.49倍,年均增长2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为3508.96和1704.0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3.1%和50.9%。2005年,建筑企业资产总计为346.02亿元,比2000年增长2.21倍;利润总额16.21亿元,增长10.6倍。
(二)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是我区建筑企业的主要形式
2005年,内蒙古建筑企业中私营企业及有限责任公司两者占全部企业个数的64%,创造增加值达到102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81%。私营企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2.91倍,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我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的主要形式。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我区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发挥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扶持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使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研发成果明显增多。到2005年末,我区共拥有机械设备总台数为13.34万台,机械设备净值达31.15亿元,总功率达204.62万千瓦,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60.5%、1.04倍和35.7%,技术装备率也由2000年的5844元/人上升到11822元/人,动力装备率由2000年的5.8千瓦/人上升到7.8千瓦/人,从而大大促进了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2005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81750元/人,比2000年增加42431元/人,提高1.08倍。
(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贡献份额不断增大
随着我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十五”期间,我区建筑业产值年平均增长22.4%,累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76.77亿元,年平均增长25%,占全区GDP的比重为7.6%。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五年来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为92.32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4.4倍,同时对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相关行业也起到了拉动和辐射的作用,带动了各个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区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重要的工业项目和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修建了高速公路,电力新增近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为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建筑业为我区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区建筑业创造增加值由2000年的98.3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51.35亿元,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6.4%上升到7.3%,为我区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建筑业通过上下游产业,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建筑业在直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的同时,还以其建筑业活动本身的消费需求间接带动了国民经济其它环节的运动。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城乡居民住宅、大型公共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更新改造,都要通过建筑生产活动来实现。建筑业对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包括相关的研发、咨询服务以及各类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3.建筑业为缓解就业压力,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2005年我区有资质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达到26.35万人,农村牧区建筑业从业人员32.21万人,两者合计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5.6%,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目前,建筑业和建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区部分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内蒙古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完全的市场化,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相关关系的建筑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与信誉度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道路,应正视以下几方面的难题:
(一)高增长、低效益困扰企业发展
“十五”期间,内蒙古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25%的高位运行,而企业的产值利润率水平提高缓慢。大多数施工企业拥有的仅仅是常规技术,主要从事房屋建筑施工,差别化竞争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不到位,传统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形成了建筑业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建筑业是资源消耗“大户”,是建立在粗放型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增长,资源耗费的沉重代价削弱了企业的利润。2000年,内蒙古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为1%,到2005年5年时间,也仅增长了3.3个百分点,产值利润率提高到4.3%;同时,居高不下的应收工程款,对企业的资金运用形成极大的障碍,长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到2005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应收工程款达到了90亿元,使企业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蚕食本该为企业所得的一些利益。
(二)宏观调控加强,建筑业持续高速发展难度加大
2003年,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项目重复建设、个别行业投资过热,造成了煤电油运全面趋紧、基本建设生产资料如钢材、水泥等价格猛涨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严格控制土地的审批使用和信贷投放,着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增长,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慢。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建设、建筑用地的使用被法制化、规范化,除此之外,环境资源、资金等因素,都将对未来的投资规模和土建用地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又将直接制约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承担者——建筑业的发展。
(三)与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加大
从近几年建筑业发展情况来看,全国各地区的建筑业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加大。截至2005年底,内蒙古总承包建筑业企业547个,居全国第22位;从业人员23.56万人,居全国第25位;利税总额30.62亿元,居全国第18位;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83113元/人,居全国的第29位。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内蒙古仅为111家,居全国第28位;从业人员2.74万人,居全国第24位;利税总额1.14亿元,居全国第26位;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67262元/人,居全国第30位。内蒙古建筑业企业因小企业居多、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缺乏竞争优势,以建筑劳务输出为主要手段,在开放的市场上承揽标志性产品的难度较大,更难以跨省区参与竞标,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因此,发展势头远远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重点工业的技术改造。2005年我区煤炭、电力、交通运输业投资三项合计占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0%,投资额较大的电力、铁路、重点高速公路和高档次的住宅楼项目大部分由区外企业承建,建筑业增加值中相当一部分的份额由区外企业拿走,而我区企业在区外完成的产值仅占5.6%,同期江苏省、浙江省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4%和34.6%,明显高于我区。以房屋工程为主的企业资质面较窄的矛盾比较突出,招标承揽较大建设项目工作量的空间非常有限。
(四)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全区第一次经济普查统计,截至2004年我区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应向发包单位收取而未收取的工程款累计达89.91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25.4%,其中竣工工程应收款62.5亿元,占企业应收工程款的70%。从应收款的影响深度看,使流动资金周转非常困难,为了生存企业不得不采取压价、让利方式竞标,垫资施工,加大成本影响企业效益、资本积累和发展的能力,且此链条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出施工企业赊购供应商的建筑材料,供应商同样拖欠本单位职工工资等诸多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之一。
我区建筑企业自我创新能力、企业经济实力、项目管理水平和综合经营能力的差距比较明显。但也有相对优势的地方,如熟悉本地建筑市场、装备水平和施工质量相对比较高等。“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还是投资的发展期,为建筑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以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事业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会不同程度地加大投入;在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增长的基础上,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潜力巨大,加之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较快,也蕴含着很大的住房需求,使得房地产与城市建设投资的势头有增无减;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方向,县域经济为核心的乡镇群的建设等将会开拓新的市场。
三、加快内蒙古建筑业发展的对策选择
我区作为经济欠发达省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仍然会以投资型作为主导力量,而基建投资的70%是由建筑业完成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承诺条款的逐步兑现,国内外建筑业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一批国外优秀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企业随即进入,这些企业在带给我们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们现有市场以至体制的冲击。为此,全区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全区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我区建筑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改革中谋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我区建筑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区建筑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革现有企业结构,紧紧抓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加快经营机制转变,转换经营理念;同时还要继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尽快完成资产的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加快组建一批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以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超大型及大、中、小型企业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构筑起分工明确、配套协作、整体优势明显的队伍结构;要创立品牌工程,培育出一批名牌企业,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大品牌效应,扩大我区建筑企业在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影响力。
(二)加大建筑科技投入,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
建筑业要发展,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关键。目前我区大多数施工企业拥有的仅仅是常规技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建筑业的技术含量较低。要提高我区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建筑技术方面的引进、开发和应用,加大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力度,在施工设计工作中加大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力度,提高工程技术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区建筑业由数量型、劳动密集型、速度型和粗放型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和集约型转变,逐步提高我区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生产力水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用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赢利水平,从而促进我区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积极开拓区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未来几年,我国建筑市场将成为全球容量最大的建筑市场,我区建筑企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整合资源,重点抓好部分建筑企业的兼并重组,形成紧密型的集团公司,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国内、国外先进建筑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逐步增强我区建筑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区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在继续巩固、扩大区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拓展区外、境外市场,通过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区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四)进一步解决好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拖欠工程款是多年来困扰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了清欠力度,拖欠款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边清边欠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清欠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还款计划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重点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清欠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加大对恶意拖欠工程款行为的处罚力度,按照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要从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上,为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提供必要保障;要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发生。
(五)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力度,确保建筑市场有序运行
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是我区“十一五”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管,规范市场运行行为,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也是我区“十一五”规划中重点要抓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建筑法》及各种建筑业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我区的建筑业市场管理、行业管理及其运行机制已越来越规范。但不可否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依然存在,“暗箱操作”、人情工程仍然屡禁不止,工程款边清边欠问题仍时有发生等等,政府有责任对建筑业市场及其各方主体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而促进我区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