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大多数热衷收藏的人一样,邱宝华的兴趣非常广泛,早年玩过红木家具,后来又淘换过小人书,2007年开始关注老酒,最近又对匾额产生了兴趣……
尽管邱宝华一再强调自己只能算个收藏爱好者,哪方面都不精,但并不影响他对收藏的热情。
“收藏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怡情,你确实看了很喜欢;第二个就是为了保值增值。很多人说收藏不牵扯保值增值的问题,我觉得那都是瞎扯,收藏一定是带有投资目的的,否则就是消费了。”
最爱老酒:从口腹之欲到收藏
作为央视新闻中心地方记者部副制片人,曾是央视《财经周刊》、《财经报道》栏目主编的邱宝华,一直是个好交朋友的人,他的收藏一开始大都是受朋友影响,比如2007年涉足的老酒收藏便是如此,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项收藏。当初朋友中一些好酒之人在酒商那里淘老酒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真的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一方面是大家发现老酒的品质和口感比新酒好很多,朋友之间以老酒会饮更是别有一番默契与情意;另一方面当年很多老酒价格甚至比新酒便宜,即使用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淘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好酒的标准就是很顺畅、柔顺、回甘、不上头,第二天很舒服。就像一个很内敛的大家闺秀,一点儿都不烈,是一种有力量的温柔。”讲到这些,邱宝华变得兴奋,拿出一瓶并未在市面上正式出售过的茅台会员专用酒请记者品尝,据说这是现阶段市场上最好的茅台。拿出包装里赠送的酒杯,邱宝华道:“就是这个杯子一杯的量,一口下去,在口腔里停留几秒钟,好酒不用顺自己就下去了。不同的量最终产生的口感是不一样的,所以茅台送杯子不是说你缺两个杯子我送你,是你用这种杯子的量品这样的酒是最合适的。”
初尝老酒时的情景邱宝华已经很模糊,只记得对那种奇妙口感的第一反应就是:“哥们儿,是真的吗?”但当他喝惯了老酒偶尔再去尝新酒却又有了同样的质疑。这种巨大的差异让邱宝华自己都很惊讶,他认定,老酒的品质和口感才是它的核心价值。
在追求品质和口感的原则下,邱宝华把从未被列入八大名酒或十七大名酒的道光二十五也视若珍宝,并发现了当时被很多藏友忽视的酒版收藏。酒版一般是标准包装酒的十分之一,虽然整体小一号,但包装、造型和口感与标准版完全一样,有点像女孩子买化妆品时的试用装,也像是用于推广的MTV。在邱宝华的书柜里就有一套1991年的茅台的酒版,包装仍非常完好,这种酒的价格是随着相同年份的原版酒一起上涨的。而像这样不同品牌的酒版酒,邱宝华还有很多。
与 “三大革命”擦肩而过
虽然对老酒价格的上涨早有预见,但邱宝华还是怎么也没想到会涨成现在这样。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老酒的交易曾一度陷入低迷,邱宝华亲眼看到一个朋友把50瓶1986年以前的茅台地方国营,以2000块钱一瓶的价钱卖给一个山西煤老板,当时他们都觉得价钱还不错,但如今这样的一瓶酒已经翻了不止10倍。想起自己也曾经一念之差错过了3000块钱买一瓶“三大革命”的机会,邱宝华拍着大腿直叹:“肠子都悔青了。”
自从老酒被炒起来以后,市面上好的东西越来越少,假的东西越来越多,能喝的也越来越少。“本来它是一个食用价值很高的东西,现在已经被炒得喝不成了,这酒你说都3万一瓶了,那得干多大事才能喝啊!本来我这架子上全是酒,来了够年头的哥们儿就喝够年头的酒,可现在也不敢全往上放了,老喝哪受得了。”
尽管有些可惜,但邱宝华很快就想通了,喝老酒的人会不断寻找替代品,茅台喝不起了,能替代茅台的是什么?当然是那些和茅台接近的其他酱香型老酒,所以与茅台同一体系的郎酒、珍酒、汉酱、习酒原、习水大曲,甚至是武陵酒,邱宝华都认为会有很大的收藏潜力。而他最拿得出手的精品,则是70年代的“三大革命”茅台、工农牌泸州老窖和一瓶非常少见的长江大桥牌麦穗瓶的五粮液。
下一个“捡漏”瞄准匾额
“收藏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投资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现的过程。我们说投资叫‘先知3日,富贵10年’,所有的投资和理财其实都是在考察人的眼光,就像2005年投资股票和房子一样。”正如他早年收藏红木家具,以及后来因为发现大多出自名家之手而收藏小人书一样,邱宝华觉得这些都是当时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其真正价值的好东西。就拿小人书来说,虽说直到现在这个门类的收藏也没法跟老酒比,但邱宝华还是小心珍藏着全套的《东周列国故事》和《三国演义》,还有一本他至今津津乐道的由画家杨逸麟亲笔签名的《迷雾园奇案》。
尽管现在“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找,但仍然可以找到其他有收藏潜力的领域。
如今,在邱宝华的书架顶层多了两块古色古香的匾额,据说是源自江西一带拆迁掉的老宅子。邱宝华觉得这就是他刚发现的足够好的东西,无法复制,存量尤其稀少,未来应该有升值空间。
尽管邱宝华一再强调自己只能算个收藏爱好者,哪方面都不精,但并不影响他对收藏的热情。
“收藏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怡情,你确实看了很喜欢;第二个就是为了保值增值。很多人说收藏不牵扯保值增值的问题,我觉得那都是瞎扯,收藏一定是带有投资目的的,否则就是消费了。”
最爱老酒:从口腹之欲到收藏
作为央视新闻中心地方记者部副制片人,曾是央视《财经周刊》、《财经报道》栏目主编的邱宝华,一直是个好交朋友的人,他的收藏一开始大都是受朋友影响,比如2007年涉足的老酒收藏便是如此,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项收藏。当初朋友中一些好酒之人在酒商那里淘老酒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真的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一方面是大家发现老酒的品质和口感比新酒好很多,朋友之间以老酒会饮更是别有一番默契与情意;另一方面当年很多老酒价格甚至比新酒便宜,即使用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淘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好酒的标准就是很顺畅、柔顺、回甘、不上头,第二天很舒服。就像一个很内敛的大家闺秀,一点儿都不烈,是一种有力量的温柔。”讲到这些,邱宝华变得兴奋,拿出一瓶并未在市面上正式出售过的茅台会员专用酒请记者品尝,据说这是现阶段市场上最好的茅台。拿出包装里赠送的酒杯,邱宝华道:“就是这个杯子一杯的量,一口下去,在口腔里停留几秒钟,好酒不用顺自己就下去了。不同的量最终产生的口感是不一样的,所以茅台送杯子不是说你缺两个杯子我送你,是你用这种杯子的量品这样的酒是最合适的。”
初尝老酒时的情景邱宝华已经很模糊,只记得对那种奇妙口感的第一反应就是:“哥们儿,是真的吗?”但当他喝惯了老酒偶尔再去尝新酒却又有了同样的质疑。这种巨大的差异让邱宝华自己都很惊讶,他认定,老酒的品质和口感才是它的核心价值。
在追求品质和口感的原则下,邱宝华把从未被列入八大名酒或十七大名酒的道光二十五也视若珍宝,并发现了当时被很多藏友忽视的酒版收藏。酒版一般是标准包装酒的十分之一,虽然整体小一号,但包装、造型和口感与标准版完全一样,有点像女孩子买化妆品时的试用装,也像是用于推广的MTV。在邱宝华的书柜里就有一套1991年的茅台的酒版,包装仍非常完好,这种酒的价格是随着相同年份的原版酒一起上涨的。而像这样不同品牌的酒版酒,邱宝华还有很多。
与 “三大革命”擦肩而过
虽然对老酒价格的上涨早有预见,但邱宝华还是怎么也没想到会涨成现在这样。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老酒的交易曾一度陷入低迷,邱宝华亲眼看到一个朋友把50瓶1986年以前的茅台地方国营,以2000块钱一瓶的价钱卖给一个山西煤老板,当时他们都觉得价钱还不错,但如今这样的一瓶酒已经翻了不止10倍。想起自己也曾经一念之差错过了3000块钱买一瓶“三大革命”的机会,邱宝华拍着大腿直叹:“肠子都悔青了。”
自从老酒被炒起来以后,市面上好的东西越来越少,假的东西越来越多,能喝的也越来越少。“本来它是一个食用价值很高的东西,现在已经被炒得喝不成了,这酒你说都3万一瓶了,那得干多大事才能喝啊!本来我这架子上全是酒,来了够年头的哥们儿就喝够年头的酒,可现在也不敢全往上放了,老喝哪受得了。”
尽管有些可惜,但邱宝华很快就想通了,喝老酒的人会不断寻找替代品,茅台喝不起了,能替代茅台的是什么?当然是那些和茅台接近的其他酱香型老酒,所以与茅台同一体系的郎酒、珍酒、汉酱、习酒原、习水大曲,甚至是武陵酒,邱宝华都认为会有很大的收藏潜力。而他最拿得出手的精品,则是70年代的“三大革命”茅台、工农牌泸州老窖和一瓶非常少见的长江大桥牌麦穗瓶的五粮液。
下一个“捡漏”瞄准匾额
“收藏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投资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现的过程。我们说投资叫‘先知3日,富贵10年’,所有的投资和理财其实都是在考察人的眼光,就像2005年投资股票和房子一样。”正如他早年收藏红木家具,以及后来因为发现大多出自名家之手而收藏小人书一样,邱宝华觉得这些都是当时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其真正价值的好东西。就拿小人书来说,虽说直到现在这个门类的收藏也没法跟老酒比,但邱宝华还是小心珍藏着全套的《东周列国故事》和《三国演义》,还有一本他至今津津乐道的由画家杨逸麟亲笔签名的《迷雾园奇案》。
尽管现在“捡漏”的机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找,但仍然可以找到其他有收藏潜力的领域。
如今,在邱宝华的书架顶层多了两块古色古香的匾额,据说是源自江西一带拆迁掉的老宅子。邱宝华觉得这就是他刚发现的足够好的东西,无法复制,存量尤其稀少,未来应该有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