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哨择偶·布依族婚礼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南贵州,地无三尺平,沟壑纵横的高原上,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生息繁衍着,这就是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有着不同寻常的族源,更与西汉夜郎古国有着非浅的渊源,250多万人口,集中散布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阳、安顺地区,跻身贵州第二大少数民族之列。独特的民族必然产生独具特色的风情,布依族婚俗以自有的独到之处,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布依人过去有族内通婚的惯例,婚姻大事尤为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儿女还未脱离背带之时,父母便已经通过所谓的“相亲”为孩子们定下终身,待到孩子五六岁时就提前举行婚礼。早婚仪式过后,新娘并不入住夫家,而是回到娘家继续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这种娃娃亲被称为“背带亲”。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布依族婿俗已经产生了颇大的变化。崇尚的是“浪哨择偶,叶琴传情”的自由恋爱。
  “浪哨”是布依青年男女通过唱歌形式结识恋人、表达爱意的群体社交活动,通常依附于赶场,集市和节庆而举行。每当布依族的民族节日如“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布依族男女青年便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对歌场所,唱歌、跳舞、弹月琴、吹木叶,倾诉衷肠,互表爱慕。在“浪哨”中,布依小伙选择自己的意中人,还要从衣着装饰看姑娘是否心灵手巧,从对歌中了解姑娘的品性。一旦选中了自己意中的姑娘,布依小伙便让本寨的姑娘出面唱歌,向对方介绍小伙的情况。这就是布依族婚嫁的前奏曲。
  本寨姑娘唱歌介绍完小伙子,就要试探对方虚实,如果对方姑娘唱。
  “论起青菜,我们是同宗;
  论起芹菜,我们是同枝。”
  便是委婉拒绝了小伙子的求爱。如果姑娘同意交往,便会在指定赶场地点,前来和小伙子相会。于是小伙子唱:
  “阿妹啊,若有情,请留个姓,若有意,请留下个名。”
  姑娘便唱:
  “只怕你用好话来相欺,只怕你用好言来相哄,
  你寻我的姓,你问我的名,
  父母起的不顺口,爹娘喊的不好听。
  只要有情自己喊,只要有意自己探。”
  双方一曲曲对歌表情,盲至会阳西坠,一曲《离别歌》,深表二人依恋之情;
  “太阳西坠找不回,夜幕来临驱不散。
  去了刺梨花,别了灵芝草。
  去呀二天再来,别了它日再会。”
  双方互有好感后,小伙子便择个吉日,让本寨的姐妹们将姑娘抢回小伙子的寨子,以显示姑娘的身份。如今的布依族青年的“抢姑娘”多是双方自由恋爱后协议“抢姑娘”,与传统的“抢姑娘”略有区别。抢回姑娘的第二天,姑娘家的母亲即赶到小伙家领回姑娘,“赔礼”,送去米饼、点心、鸡、肉、奶母钱等寨子里的人便到姑娘家喝酒庆贺,这被称为“定亲”。
  


  布依族青年男女结婚前,要举行过彩礼仪式。由男方通知女方过彩礼的日子,女方同意后,男方即请媒人带上酒肉、烟糖、衣物等东西到女方家过彩礼。这种做法的用意一是与女方家商定婚期,二是向女方交结婚彩礼。过彩礼仪式举行后,男女双方都按约定的婚期积极筹办婚事。
  结婚前两三天,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一头肥猪、一只公鸡、一只鸭、一壶酒和一些香烛,以帮助女方家操办嫁女的筵席。到结婚那天,新郎家派出几名小伙子和姑娘挑着糯米、酒肉等前去迎接新娘。女方村寨中的姑娘、小伙子和孩子们,这时候可以举行接亲仪式:用锅灰去抹接亲人,往接亲人身上洒水……同时高声叫喊:“把最好的谷种、菜种送给你们!”接亲者面对“袭击”反而兴高采烈,不断地向寨子里的人们点头敛意,因为“种子”预示着新郎新娘婚后会“早生贵子”,且暗示着将来会丰衣足食。这种热闹的场面要到接亲者来到新娘家的门口才告结束。
  接亲者到了女方家,受到盛情款待,先烟后茶再接喜糖,然后被请到丰盛的筵席上。席间,女方村寨中的姑娘身着盛装,轮番前来唱敬茶歌,献糯米酒,大有把接亲者灌醉的架式。男方选的接亲者都是经验丰富之辈,只见他们从容应付,巧舌如簧,岂肯轻易就范。女方寨了早的人们不甘心,男女青年又轮流上来和接亲者对歌,俗称对姐妹歌。只听庭院里歌声阵阵,给婚礼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喜气。
  出阁临行,新娘照例哭哭啼啼而别,即便是满心欢喜,也必须一副哀伤神态,以示眷恋。女方派遣送亲人员随行,在两位伴娘的搀扶下,由新娘的兄弟撑起红伞,护送新娘子出门,步行前往新郎家,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必须在夜晚鸡群进窝之前抵达。入门之前,男方给女方送上关伞钱、背娃娃钱,八门之后,日已西斜,男方要备好宴席,招待远道而来的新人及其护送的亲朋。布依族无需举行拜堂仪式,饭后新娘入洞房,大伙同唱开柜歌。男方向新娘家人交“红封”,女方交出衣柜钥匙,以展示女方的陪嫁物品。据说女方的陪嫁柜子数目,决定着新娘在夫家留宿的天数,陪嫁一个柜子就住一天,陪嫁两个柜子就住两天。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荷包由女方家事先做好,由送亲者带到男方家,荷包的数目由男方家的歌师、歌手数及宾客数来确定,少则数十个,多则两百个。荷包有喜线穿着,可拉开和关拢,里面装着白果、花生等物,象征早生贵子之意。此活动男女老幼皆可参加,一般由两人一组,一人唱,一人帮腔,男女不限,但需唱足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由于这项活动有礼貌,有秩序,又风趣热烈,所以参加的人很多,持续的时间也长,有时要进行一整夜,故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各种娱乐活动实际上也是闹新房的另一种形式。得了荷包的,还要唱两首或四首多谢歌。
  婚礼过后,新娘与新郎并不同居,而是由陪嫁的姐妹们伴寝。三五天后“回门”,临行夫家要办“发脚酒”,欢送娘家的送亲人员,新娘脱下出嫁鞋返回娘家。这一回,三年五载不回程也是常事,只有农忙和节庆才会回来小住几天。布依人的结婚更多是一种形式,婚后新娘并不立即“坐家”,仍可回娘家过少女生活,但不能再同其他男性产生情感。新郎为了不再忍受独守空房的日子,便孕育了“戴假壳”的偷袭行动。
  待到农闲时节,以笋壳为骨架,裹以青布或蜡染布,制成一顶形如畚箕、上饰彩缨的帽子,叫做“假壳”。“偷袭行动”多由男家的已婚妇女执行。她们择吉日带上礼品,到女家村寨埋伏,乘姑娘不备便突然把她强行抱住,其他人立即解开她的头帕和发辫,把“假壳”戴上。姑娘虽然又哭又闹,但一戴上了“假壳”,就标志着正式成为人妻,再反抗也徒劳了。不过,在未戴之前,即使姑娘愿意也不能不挣扎反抗,否则就会被人耻笑。“戴假壳”的行动有时也会因为走漏风声或反抗过烈“众不敌寡”而失败的,男家只好另择吉日“再接再厉”。按照族例,只要未戴上“假壳”,男家绝不可以强迫姑娘入夫家定居。有的男家屡战屡败,直到女家长辈觉得“女大不中留”了,就会协助男家“从内攻破”,使女儿戴上“假壳”。已婚的新娘如果被戴上了假壳,就标志着娘家少女时代的终结。虽然对于自由生活恋恋不舍,也只能吟唱着“白菜露地雪花尽,变成姑娘难上难。今日假壳头上戴,别父母去无情房”而乖乖就范,从此回归夫家,过上相濡以沫的正常夫妻生活。
  时至今日,这种“戴假壳”的婚俗现象已经日渐鲜见,布依族新娘坐娘家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甚至干脆婚后就直接生活在夫家。但是“戴假壳”遗留下来的痕迹,在布依族女性的服饰上仍可窥得一斑,如若撞见布依族妇女头顶戴着类似畚箕的奇异帽饰,便可晓得她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
其他文献
蝴蝶体态窈窕,艳丽多姿,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被人们誉为“虫国的佳丽”,“会飞的花朵”、“有生命的灿烂图画”——蝴蝶已经成为美的象征!古往今来的诗文、绘画、装饰,都以蝴蝶作为重要题材,苗族蜡染也不例外。据说,蜡染的产生,是由蝴蝶妈妈开始的……  我们离开了浑水,我们告别了家乡。  天天在奔跑,日日在游荡。  哪里才能生存啊,哪里是落脚的地方!  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戴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
期刊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二、四月四等。    锡伯族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
期刊
深圳既是现代化的时尚都市,又是有千平历史的古城。深圳的风光美景与人文建筑熔于一炉,旅游观光与历史文化合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土景观画卷,使人们在深圳感受到现代气息与古代人文相交融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本期《享受文化》关注的是鹏城艺术的领军者一深圳画院,探寻它在当代深圳这一特定时代、特定地域所开辟的创新艺术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目前所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发展兴旺,那时人们就开始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建筑居住空间,其主要形式有巢居与穴居。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原始的建筑,正是它们的出现,使得以氏族为血缘关系的原始部落确定下来,这是中华先民从原始走向农业定居生活的重要文化标志。  根据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不同,原始建筑通常分为穴居或半穴居、巢居、干栏聚落几种形式。 
期刊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肚于读古书”  ——郭沫若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参观完殷都遗址后所赋的诗词反映了殷都遗址的重要史学价值,可以说殷都遗址是先秦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文化的缩影,从这里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先秦时代的历史印迹。    殷墟是先秦文化的缩影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
期刊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风土人文,人类所有民族的风俗都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在元旦即将到来之际,伴随着新春的临近,我们将各地民间风土习俗中的传统年俗文化奉献给读者。    元旦    说年俗,首先要从新年的第一天“元旦”的来历说起。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
期刊
当格调游离于大众审美之外,艺术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精英所关注的焦点。沉淀在历史当中的气质由一些看似平常甚至很不起眼的什物散发出来,这样的魅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于是我们与您一起,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探访那些为中国艺术产生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太师们,分享和学习前辈艺术大师无与伦比的成就而今天华夏大地上又有多少座城市又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新的文化焦点、艺术之都,于是我们关注于现代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当代艺术
期刊
一个和风旭日的下午,笔者一行来到深圳画院观看“冯纪忠和方塔园”的展览,在深圳画院严善錞副院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声、光、影组成的奇妙的建筑艺术空间。  “由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艺术是深圳画院近年来所做的尝试课程。”严副院长一边介绍,一边和我们聊起了这次特别的展览模式。近年来,深圳画院在致力于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同时,也努力关注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将以往平面性的图片展示带入生动性、互动性的
期刊
恽寿平艺术天赋很高,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得名甚早,但中年以后(约40岁左右)转为以画花卉为主。他从明代沈周、陆治、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从而创造出一种名为“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其特点是抛开院体画先勾勒轮廓后填彩敷色的方法,而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在造型
期刊
提到城堡,可能在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英国那种庞大而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堡建筑,其实这种城堡式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南方土地上早就存在着,并仍将继续保持下去。    土楼建筑——城·墙意识的延伸    城堡式宅第的出现与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城墙意识的延伸与发展。历史上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城和墙的国家。城,自创建之初是基于军事防卫目的。天子和诸侯们修城,就是要建立一个能保卫自己和臣民的堡垒、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