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济南泉文化传承与创新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全国各个省市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网络的飞速发展推进了国家对于地区特色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对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深入市民生活、交通以及在网络和电视台宣传等不同方向的跨界融合与共同创新,创造属于济南独特的泉文化,使济南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标志和名片。拓宽文化发展空间,使互联网与泉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关键词:济南泉文化;互联网+;传承;创新
  1.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提醒我们,不仅要学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还要坚定中华文化自身的立场。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关于《济南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传统文化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存在机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可以采取其中有利于泉文化发展的加以利用,通过互联网等新手段使济南泉文化在创新中不断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2.“互联网+”对于济南泉文化传承的意义
  2.1“互联网+”助力济南文化创新,万象更新
  “互联网+济南泉文化”能够为济南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人们在生活中自觉自发地保护传统文化,发挥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利用多种形式传承中创新,使济南泉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互联网是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人们在网上可以阅读或者浏览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式,而电视剧、音频、动画、记录片等占了绝大部分,这些都依附于网络这个载体,在这个飞速发展的21世纪,网络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每个人每天都会通过网络获取当天的新闻时事。这就为我们“互联网+济南泉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2.2“互联网+”推动跨界合作,互利共赢
  济南作为省会,发展速度过快,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对济南古文化的挤压,缩小了文化的生存空间。“互联网+”使济南有了保护并形成自己特色文化的支点,其更加网络化的发展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能够感受到泉文化的魅力,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保护它的习惯。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政策,不管是文化上还是政治上都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壮大,济南形成特色的泉文化更有利于带动济南的发展,扩大济南的知名度,同时还可以提升市民的集体荣誉感,以我生为山东人而自豪,生为济南人而自豪!
  3.济南泉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
  3.1文化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济南泉文化的创新以济南本土文化为支点,借鉴其他相邻省市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加便利了我们收集、借鉴和应用其中对济南泉文化发展的有利的文化理念,同时互联网的崛起也利于济南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3.2技术多样性
  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VR、3D影视、原创动漫、数字新媒体等的积极作用,把济南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制作成视频、音频或者是照片,创新表现形式。这样广大人民群众就可以在自己的空闲时间里,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下载照片,浏览视频,VR体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求。除了不断创新和拓展济南泉文化传播途径,还可以积极创造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之前举办的泉水节;从而打造属于济南泉文化的产业化链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济南泉文化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发展形式,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加贴合实际生活,更加生活化、日常化。
  3.3政策多样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多处提到互联网,既指出了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中包括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的不断完善,也强调了互联网在未来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济南市政府发表了《济南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响应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建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激励机制,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进行表扬奖励,极大的鼓励了市民对济南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激情与热情。
  4.结束语
  互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济南泉文化的创新模式是大势所趋,只有在不断创新中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也更能使人们认识到传承不能一成不变的照搬旧的发展模式。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新兴媒体必将会为济南泉文化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更加容易的传承和创新,也便捷了民众了解它的途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3324013,项目名称:掌上济南泉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 的讲话[EB/OL] [2015 - 12 - 16] http:/ / news.xinhuanet.com/video/2015 - 12/16/c _ 1117481089.htm.
  [2]伍益中.“互联网+”背景下湖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艺海,2018.
  [3]张文华.“互联网+”对济南泉文化发展影响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28+30.
  作者简介:
  郑乔慧,学生,1998.2,女,物联网工程;张文华(指导老师,通讯作者),女,1989.8,讲师,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管理。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侠客行》以石破天的身世之谜和惩恶扬善令为两大线索,塑造了一个与以往侠客精神背道而驰的主人公,用反讽、对比的手法,探求善与恶,寻求善最终能够战胜恶的方法,更包含金庸先生对现实世界人与人关系、人与集体关系的忧思。  关键词:侠;善;恶  《侠客行》成书于1965年,上承《天龙八部》,下接《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创作过渡期的作品。在金庸先生的14部作品中并不出众,更少为大众熟知。小说没有交代明
期刊
摘 要:如何打造迎合适应网络时代受众的节目形态,让优质内容转换到新的媒介平台,实现媒介之间的融合,对传统广播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节目形态  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融合的过程中,音频产品的多元化给广播带来机遇与挑战,广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声音”优势去布局,拓展影响力。  一、融合传播改变广播节目形态  传统广播讲究的是“内容为王”,传播模式是电台播放什么节目,听众就被动
期刊
摘 要:壁画是一种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媒介,古代宗教壁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和历史语言使我们从中感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文艺术。在沉寂多年的壁画当中探索人类思维的火花,了解一个时代感悟一份智慧。  关键词:小吴哥;壁画;阿布萨拉女神;艺术  壁画的包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壁画的定义也越来越准确使得壁画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强,壁画即为壁+画=壁上的画,可以是裸手笔绘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工艺制作的绘画作品,
期刊
现在的高考文言文试题中,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仍然是一个重点。“焉”是高考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之一,是高考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也是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我们要想掌握它,首先得了解它的词性和意义。它的详细字义如下:  1、名词 ①(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② 鸟名(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 黄滔《唐城客梦》)③ 通“颜”
期刊
摘 要:语言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利用语言手段和想象形成的相关外化的意识映像,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和人本属性。由于任何的语言都是在某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在长时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所以语言文化实际上也是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的反应。  关键词:语言;意识形态;文化  在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到处都充满着语言意识形态。并且从小在我们学习语言的成长过程中,学习语言更加需要注意对语言意识形态进行解构,
期刊
人生沉浮生与死,爱恨情仇皆因缘。也许世界一切皆有定数,谁也无法逃脱。也有佛曰: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皆为人之苦难。  问人世间情为何物,林青点燃一根烟,空洞而忧郁的眼神透过窗户遥望着远方。  冬天,阴沉沉的,要下雪了,他让司机送他回家,也许母亲在等他回去,因为好久没见母亲了。  车在慢慢地行驶。街口,只有枯树上几片摇曳落叶和几个叫卖的小贩。  林青让司机停下车子,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一股寒风
期刊
《近距离看美国之一历史深处的忧虑》是林达通过与好友来往信件来展现在他眼里美国的样子。书中一开始就以美国作为号称最为自由的国家有着什么样的自由的问题开篇,但作者却未先回答此类问题,反而事先阐述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文化差异,进一步追溯到美国人的法律意识的差异。然后以一系列作者所见所闻的生活事件解释了美国的何为自由,同时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自由与我国所谓自由的差异所在,以及其自由的独特之处。不仅如此,作者也
期刊
一、《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的核心理念  (一)哲学基础与理论背景  1、风水理论  我国关于风水的最初研究可以追溯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虽然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风水一词,也没有形成研究的流派,但当时已经悄然兴起。而风水一词的明确记载在晋朝首次出现,当时,大文豪郭璞在其<葬书》中就有提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一郭璞被后人誉为风水界的鼻祖,他对风水
期刊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新时期,人们也开始重视对于美学意识的培养和素质文化的培养。近些年人们发现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以中国传统元素为背景融入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改变国学发展的困境,还可以很好地在美术基础上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润色,激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设计的优越性的认知,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美术设计进行融合,进而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
期刊
“饥荒意识”——有的历史学家称,这是中华文明作为农业文明,几千年来的务农经验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民族观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共同心愿和梦想,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封建地主阶级和统治阶级长期的压迫和剥削使中国百姓形成了对资源极其强烈的争抢意识,生存压力所迫,人人无不想占据数量稀少的几片沃土。  有一位外国作家来到中国旅游,感慨中国的公交车进站时乘客总是拥挤争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