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略 地理方位论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hu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争是按战略规律发展的吗?各国的经济是按战略规律发展的吗?我们当代文明发展到现阶段还没有这方面的战略系统知识。但是我们在学习古典著作易经时,发现古典方位学说记载的是一篇顶级战略发展规律学说,本文是对古典学说的现代解读。其中心思想是:战略规律是按地理方位发展的。主论点是:战略发展有两大自然总规律。一是从南向北,二是从东向西发展。最终形成北胜南、西胜东的两大自然铁律。分论点是:在一个以大陆为标准的衡定区域和特定历史阶段,战略发展有四个地理方向。
  要读懂并证明古典方位学说有两把钥匙,一个是北方制胜论,另一个是世界文明中心西移论。 西移论是西方学者所著,北方制胜论出自笔者。本人学识和文词功底浅薄,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战略发展规律!
  关键词:战略 ;发展规律;方位学说
  大战略地理方位论源自易经,方位学说是古代先贤对二千年前军事和社会等活动的总结,凝结了先贤从秦朝以前至少几千年的智慧。何人总结不可考,古典理论所依据的全部历史资料亦已遗失,但是易经成书后在中国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寻找答案,此方位学说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此论很简单,是先贤关于战略发展规律从地理方位的角度所做的总结,本文编为战略理论解读供大家参考。主论点是战略总规律是从南向北和从东向西发展的,最后形成西胜东、北胜南的两大自然铁律。分别用北方制胜论和世界文明中心西移论表述。分论点是战略发展的第二种规律,在一个以大陆为标准的衡定区域和特定历史阶段,战略分别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地理方向发展。表述了战略发展是双重规律所左右的战略奇观。
  一、北方制胜论
  北方制胜论的中心思想是:北方的地理方位在战略上具有制胜的优势。
  北方在战略上真的具有制胜的优势吗?形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上文说过,二千年前的证据已不可考,我们只能从秦代以后二千年历史中寻找证据,重新求证此学说的正确性。我们先用例举法求证北方制胜论 。
  1历史上大规模战争
  1.1中国历代统一战争
  要证明此观点最明显的证据是战争。在中国历代大规模的统一战争中,秦汉唐宋元清,无一不是从北向南统一。从数据上统计如果明朝算在内,其概率为86%。实际上占概率14%的明朝只是个案,完全可以排除在外,理由先按下不表。就是说中国的统一战争,要从北往南打。而从南往北胜率基本没有。
  1.2历代大帝国覆灭的原因和北方民族有关
  另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华两次被外族征服中原都是从北方来的,分别是蒙元和滿清。以中华文明屹立世界几千年的资本,够强大的了。而两次中原被军事征服都来自北方,这绝对不能说只是偶然,当然他们最后都融合到中华大家族中。而且此例中,历史上也很少有国家是被南方民族所灭。 比如,历史上的大帝国,西罗马帝国是被日耳曼人覆灭,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击败,阿拉伯帝国遭遇了蒙古铁骑。这些大帝国的共同遭遇,都是因北方来的民族或军事力量而覆灭。就是说历史上大帝国大多都是被北方民族征服,或覆灭的原因和北方民族相关。
  1.3战争从南往北和从北往南的战略结局相似之处
  众所周知的另一个证据是。俄罗斯历史上两次被两大帝国入侵,而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从南往北打,而且都莫名其妙或者说顺理成章的都输了。
  中国的解放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最后的结局相类似。一个从东北往南打,另一个是北方集团最后取得胜利。这様的大规模战争例子太多了,绝对不是一半对一半的概率能统计的,而例举法也是论证的方法之一。
  2 地理上的证据
  2.1地理上最明显的证据是中国的长城,长城不可能修在南方。首都设在北方,历代帝王大多也出自北方。凡是定都南方的朝代没一个能延续长久的。为什么?如果从帝都的选择上解释,二千年来帝王对帝都的选址是军事上的原因,就是因为,帝都坐镇北方以抵御强悍的北方民族军事压力,比如三秦地区就是自古的战略要地,帝王之所以面南背北以稳固江山的确有科学性。
  2.2中国历代战略防御方向
  从中国历代战略防御方向看,秦朝统一中原后,中华历代的战略防御方向还是北方。无论是汉朝的和亲还是北征匈奴,其实质就是因为北方民族的军事压力。在中国近二千年的历史时期直到现代,北方军事集团对中华的军事压力一直就从未停止过,只是从前苏联解体后,中国的战略防御方向,才从二千年不变的北方,转移到东南海疆。
  3.战略微观上也存在这种规律
  那么在小的区域层面是否也存在这种规律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英国的北爱尔兰,爱尔兰即收不回也打不了。英国呢,即要统治又不得不面对北爱独立的呼声。大家就这様不停的折腾。
  英国内部也不安分,前几年苏格兰独立全民公投,有惊无险的总算过去了。而历史上苏格兰不及英格兰人口大约十分之一,其实并未完全征服过。而有意思的是当年罗马帝国也未能踏进英伦北部的苏格兰。后来还在北部修过一条类似中国长城的围墙。
  日本的北方四岛人家说过要还,后来别人家里有事,这事就搁下了直到现在。也不要笑人家,中国的北部外蒙也不在中华统辖范围内,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
  时事地缘政治中叙利亚,六支因为民主毒药而相互厮杀的武装。如果,不看地缘政治,单从库尔德武装在北方判断,这六支最后存活的武装是库尔德武装和政府军。为什么?因为这种历史的巧合太多了。 在战略的微观上,一个地区这种北方总有点让人挥之不去的梦魇的事最多,还可以举出很多。
  综上所述,用例举法证明北方具有制胜的势这种规律是的确存在的,在战略层面以中国历代大规模统一战争为例证明是正确的。从中国历代防御方向上证明是正确的。在国外历代大帝国的覆灭,基本上正确的。从中国和美国的国内战争也存在这种规律。在微观战略上小地区和国家的地缘政治上,也存在这种规律。最后结论,北方的地理方位在军事上的确存在优势。   4.形成北方制胜论规律分析
  回到主题,北方制胜论真正本质是规律,而不是真的方位问题。所有以上例证都不能直接证明一个方位能最终决定战略胜负。而真正能起作用,决定战略成败的是其内在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以下,以世界工业革命为背景,从地理方位角度解析经济和战争起源地、节点、发展方向探讨,以期寻找其规律。
  4 .1发源地
  经济和战争的发源地是共同的。为什么要探討这个问题是因为方法论,就是说一个事物未来发展的方向不确定时,你先找到它的源头。然后认识规律就可以知道它未来发展方向。
  从方位角度来看,在世界工业革命为背景下,经济和军事在战略上的发源地是相同的,就是东南发源。举例:中国和美国。
  如果读过文明西移论的肯定知道,一块大陆它的经济发端肯定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比如美国的佛罗里达。中国的广东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些地区都是气候温暖,适合人类的居住有发展当地经济的自然便利条件。另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沿海地区便于国际贸易。到现在中国广东的广交会一年两次,还是那么繁华。当初改革开放邓小平爷爷在南方画了一条线,这种历史的巧合绝不是偶然。因为,一个大陆经济的发端就是东南沿海。
  再看战争的发源地。在中国以近代工业革命为时代背景而论,经济和革命的发源地是一致的。即广东及沿海地区。而在中国,革命发源地在东南沿海这一特点犹为明显。最早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一次又一次在广州领导起义。而后国共在广东建立了黄埔军校,此后又有北伐。广西人也许要问一句我们邓小平爷爷,您干嘛没事到我们左右江起义。到不是谁一定要到广东广西起义,其实是广东及周边地区,正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
  另外,中美引起鸦片战争和独立战争的发源地,也有相似之处。中国在广东虎门而美国在北部麻省的波士顿。波士顿虽然在北部,但是从北美大陆整体看也可以牵强的称为东南沿海。而且二者都有另一个相同之处,虎门销烟和波士顿倾茶事件都是反抗当时的外来势力大英帝国。虽然二者结果不同,但实质都是抵抗外敌。因为有世界工业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为前提有因才有果。
  综上所述,在世界工业革命的宏观背景下,经济和战争的发源地,在战略上地理方位是一致的,就是东南沿海。因为,在同个地区经济和军事战略性事件不断重复的偶然性是零。所以,工业革命时代在战略上经济和战争发源地是东南沿海。
  而欧洲大陆比较复杂,从中东、地中海来看,小亚细亚这一带是欧洲文明发祥地。而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也发源于此。那么经济和战争的发源地在东南的说法是成立的。况且近来叙利亚乱局,从欧洲角度可以看作是世界战略规律发展的必然。如果单纯从古典理论判断,未来欧洲经济的复兴也是必然。
  找到了起源,再看节点,我们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4.2战争和经济发展的节点
  找到起源的地理位置的意义是,再看发展过程中的节点,我们就能找出它的发展规律。据此可以预知战略的发展方向和最终战略结果。
  现代全球军事战略上地理方位至高点是哪儿?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是北极,因为发射导弹攻击全球,北极无疑是最佳点,全球大部分主要发达的工业国家都在北半球,而且北极又拥有众多自然资源,可以说谁占据了北极,谁就控制了全球。
  中美两个国家,在全球工业化革命时代背景下,国内战争中也存在这个至高点,那就在北方。美国的南北战争,因为南方为代表的奴隶制度和北方工业化革命矛盾引起的内战。就是说经济从东南发端以后,而工业化已经向北方发展,那么就发生了南北战争,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北方军事集团胜利。这其实是全球工业化革命大背景的必然,也是一个大陆工业化发展规律的必然。
  同様原因。中国在全球工业化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下,当时国内不是像美国那様奴隶制矛盾,而是土地封建制。土地革命才是中国当时的重中之重。国共两党要解决土地革命问题,才是解放战争的至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发展到北方,最后占踞东北这个军事至高点和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解放军,三年横扫宇内, 最终为中国的工业化革命扫清了道路。
  从上面两个例子。在宏观战略层面上可以看出,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就是说中美两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从东南沿海发端起始,其规律就是向北方发展。北方有工业化优势的因,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有战争中北方胜利的势。这种制胜的趋势称之为北方制胜论。
  5. 北方制胜论的思考题
  5.1为什么北方民族强盛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对中华的军事压力从未改变过,那么形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个人观点认为这是一个综合的原因造成的。其规律总体说,就是事物从南方发源后向北方发展。从而形成北方民族的综合优势,比如因游牧而形成的部落兵制优势、身体素质优势。以马种的优势来说,蒙古马其实是劣种马,其爆发力、速度和体型相对别的马种都弱。但是蒙古马适应严酷环境,耐粗粮而且耐力极强更适合战争。反而形成北方民族的骑兵优势。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北方的地缘优势,造就了北方民族的强盛。
  5.2朝鲜能统一半岛么
  从北方制胜论来讲,最后战略结果应该是朝鲜统一半岛。但现在无论从经济、政治、军事来讲,都看不出这种趋势。除却外部因素不计,唯一现在能找出的理由是朝鲜社会主义制度,但朝鲜是否能最终统一半岛,很难用理论预测战略结果,只能让历史验证了。
  二、世界文明中心西移论
  世界文明中心西移论是西方学者所著,网络上现在已查不到作者和原文。中心思想是说世界的文明中心 ,一直以从东向西环球发展的,以下大致复述一遍。为什么要复述的原因,是因为西移论恰好是古典论著中“战略是从东向西发展的”主论点。
  1.世界文明中心西移论
  世界的文明中心,是以从东向西环绕地球而发展的。最早从小亚细亚发端,然后向全世界扩散。各大洲文明(经济、军事等)的起始点都是东南沿海地区,比如美国的佛罗里达、亚洲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欧洲的小亚细亚。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气候温暖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然后向西部发展。例如美国现在最发达地区已经是西部硅谷。   世界的文明中心也是按从东向西的规律发展,最早从小亚西细亚发祥。然后发展到中国成为世界的文明中心。具体是以农耕文明为代表,从二千前就摆脱了杀戮和掠夺的野蛮文明,用技术进步使国家强大,比如茶叶、丝绸、瓷器等外贸,而屹立世界千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火药、马镫的发明,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兴盛。蒙古成为世界文明中心,表现为游牧文明的武力,蒙古铁骑一直横扫到欧洲。
  18世纪60年代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气时代开始,俄罗斯、拿破仑法国等先后崛起横扫欧洲。荷兰、西班牙等大航海远征新大陆。这时欧洲成为世界文明中心。最终,英国从海洋征服全世界成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人类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电气时代。 在二战以后,越过大西洋传到美国,使美国成为世界的文明中心。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信息时代。文明继续向西传播越过太平洋重回到亚洲。 当时亚洲四小龙开始兴起,预示着亚洲重新回到世界的文明中心地位。
  2.1现实验证
  现实中亚洲的确正在崛起,不止中国和首先崛起的亚洲四小龙。现在中国周边所有国家经济都在迅猛发展。而且亚洲国家经济也正是从东向西发展。虽然全球经济目前只绕了一圈回归到亚洲,但是这个总趋势还未停止。
  从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这规律是非常明显的。上文说过从夜晚的卫星云图上看,夜晚的灯光已经开始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延伸。近年随着长江带经济战略的实施,沿海许多企业也向内陸搬迁。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沿海地区,内陆相对较低的企业成本比如地价和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发展优势。从内陆各省每年经济增长率也可以看出这种明显的趋势。
  从美国的经济发展也可以验证这一规律,现在最发达地区不是东部,而是以硅谷为代表的加利福尼亚在西部。从中我们也可以预测,中国在中部内陆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向西部发展。而中国西部经济总量未来会超越东部总和成为最发达地区。
  2. 2西移论的意义
  西移论的意义对当今世界影响是非比寻常的,他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律,决定了全世界未来以百年计的经济发展格局。如今全世界都接受这个学说,将为世界经济协调统一发展和政治上的合流之声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未来世界经济不再以一个国家为单位,而是以一个大洲为整体在全世界交流运转。
  中国现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从东向西发展的战略规律是相吻合的。我们是受西移论的影响,还是依据时势判断得出的必然战略决策暂且不论。但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能让中国发展,更促进了中东和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再次兴起。是人类文明级的战略,这是毫不夸张的。不仅预示着亚洲崛起,更聚合了世界经济成为统一整体使亚欧经济共同发展,使世界文明走向新纪元成为可能。我们学习和适用世界经济从东向西发展的战略总规律,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 分论点:四个战略方向
  上文说过北方论和西移论是战略发展的两大总规律,而其中分论点也是同时起双重作用的。具体讲就是以大陆为标准的衡定区域和特定历史阶段,并不是直接表现为正北或正南的战略总规律。而是具体表现为四个地理方向,分别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地理方向发展。表述了战略发展受双重规律所左右的奇观。
  1.东南发源
  东南发源的中心思想是说,以大陆为标准的衡定区域和特定历史阶段,人类社会中的战略起源主要在东南地区。这和北方论中战略是从南方发源的论述重合,但二者又有不同,有45度的地理偏差。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事物发源是在南方和东南地区,这种结论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能理解的范围。但事实是的确能找到许多证据,以下例举一二。
  1.1 经济和军事东南发源
  经济和军事上,起源点在东南地区。 上文中提到无数证据,军事上在中国的革命战争时期,广东及周边正是革命的起源点,包括国共在内的军事革命,正是从广东地区开始的,还有鸦片战争的起源点。而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内战起点也类似。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导火索也是在巴尔干半岛。在经济上,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正是广东深圳(指开放)开始。而美国在大航海时代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佛罗里达半岛。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最早是东南沿海比较繁华。最早的银行业是在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布市场银行。欧洲文明起源于地中海的希腊文明。以上例证是众所周知的,所表现的规律性就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和军事的发源地,在东南地区。
  1.2 稻米和犬类南方发源
  古典理论不只能验证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物种发源也可以验证这一学说。这里主要指北方论中的南方发源,以下举两个南方发源的例证。
  中国是种植稻米的发源地,这是中国科学家的结论。论证的方法大致复述一下。
  稻米在古代是野生的,并不适合人类种植。原因是南部地区的野生稻种,谷粒多但瘦小而且病虫害较多。而靠近北方的野生稻谷,谷粒大但产量少抗病虫害较好。那么古人就是利用两种野生的稻谷杂交而来的稻种开始种植的。这条分界线大致在中国云南这一线。这个证据所表述的是,稻米是南方发源的。
  人类饲养犬类历史悠久,据现代考证世界上所有犬类是从中国长江一带开始发源,然后从远古商贸通道向全世界扩散。这个结论很有意思,因为从南方发源论来说这个结论可能有误。理由可以从中国的警用犬选择来说。当初在选警用犬时,像战国那种韩卢怕是已经绝种了,最后找到的警用犬种正是云南犬。因为,分析所有国内犬种的优势,只云南犬最适合,而且“基因多様化”。请注意这句,什么叫基因多様化? 这个意思就是,如果没弄错的话这里才是犬类发源地。
  以上,稻谷和犬类发源地可以佐证北方论总规律所述,自然界物种主要是从南方发源的。
  1.3、东南发源规律浅析
  事物是从南方和东南开始发源的,用气候可以解释一部分。例如以第四纪冰川消退为标准,其中的大理亚冰期(距今1—11万年前)开始消退,物种从南向北复生。而人类靠近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相对适宜,所以最先从东南方向开始发源。而经历过第四纪冰川的人类更适合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随着冰川进一步消退形成以北纬30度左右的环球人类文明带。而人类社会活动从东南发源规律形成的综合原因还待研究。   从中国目前经济的角度看,以一个科技型的制造类企业为例,广东无疑是最佳点,因为要发展自己的科技优势,周边全是原产地,就近取材成本最低。从农业角度来讲,农村承包制出现各种不适应现代生产力的情况,可以在此试点。此学说所涵盖和运用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值得借鉴。
  2.东北决胜节点
  东北决胜节点和北方论是重合的。二者不同之处一个是总规律,而分论点是大陆为标准的衡定区域和特定历史阶段,并不是直接表现为正北的战略总规律,分论点具体表现为东北这个地理方向。
  目前还未找到令人信服的为什么东北方向是战略发展的决胜节点这一规律的原因。但从历史上的确能找到许多相应的证据。古典中表述为东北生门。
  2.1历史上的证据
  东北在中国地图上的方位可以说是东北三省,也可以指山东齐鲁大地。从文化角度看,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思想,正是在齐鲁大地上兴起的是北学的发祥地,而且直接决定了中华二千年传统文化的根基。诗词文化中词宗李清照和豪放派辛弃疾也出自山东。一句中州盛日道出了文化上的自豪和衣冠南渡的感慨,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道出了文人兼帅才的无奈。宋时文化如此鼎盛而当时南北宋的政治中心并不在山东。
  中华历代王朝在统一全国后,第一个就想到如何奠定天朝上国地位的事,就是出兵朝鲜半岛远征不服的夷方。新中国成立后也在朝鲜战争中打出了立國之威,一扫百年不振为日后国家发展和强盛奠定了基础。
  近代十四年抗日战争,日本借中国内战之际侵略是从东北开始的。上文中北方论也说过二战后国共内战的第一次大决战也是在东北三省,从而奠定了最后全国胜利的基础。这些战略规律性事件不断重演绝不能用历史性的巧合来解释。
  2.2现实中验证
  当前面对美国的亚太战略也存在这种规律,中国在东南沿海面临三个战略要点。一是半岛问题,二是台海危机,三是南海各国领土纠纷。三个都是要点,但是在战略中只能有一个是最主要的战略要点。那么无疑是东北方的半岛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台海是国家统一领土完整问题,南海纷争是领土完整大国地位问题,而半岛则是生死存亡问题。要知道从军事上说如果半岛不稳,国外势力又通过几十年民主毒药使中国内部开始瓦解。那么美国纠集日韩澳台等一系列国家和地区,以民主毒药为借口攻击半岛。最后的目标就会指向中国,从东北直插京畿要地就是覆国之危。当然这只是战略假设,以中国现在的工业化水平和战争潜力,能抵挡千万大军攻击并战而胜之。美国以几十年民主毒药从内部瓦解中华也只是痴人说梦。但是东北方向半岛问题是战略主要方向大家应该能认同。
  3.西北称霸
  西北称霸规律和主论点西移论西胜东规律是重合的。而分论点是大陆为标准的衡定区域和特定历史阶段,并不是直接表现为正西方的战略总规律,分论点具体表现为西北这个地理方向。
  3.1历史上的证据
  西北称霸在历史上最明显的证据是战争,例如几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在中原逐鹿最后的战略结局。以战国七雄时代的秦国和唐初的统一战争为例。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主因是改革最彻底国力强盛,所以在中原四战之地中能取得最终胜利。李唐为什么能统一全国?一般说法是李唐顺应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当然这些内因是主要的。
  3.2秦和唐称霸的原因分析
  从军事角度上讲秦和唐中原逐鹿取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二者占有地缘之利,二者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的西部。李唐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当时讨论建都问题,认为洛阳地区经济发达物产积存丰厚,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周边强敌环伺。最后讨论结果建都西部地区的长安,以远离争战中心先寻求生存再图发展。
  秦国也是地处西部,在春秋战国时代准备中原逐鹿。在朝堂对策中有人提出,中原是四战之地,向东发展是肯定不行的,因为任何一国被灭时别的国家肯定会联合救援得不到一分土地。齐向西发展各国联合攻击,魏国围困赵国首都邯郸时齐国围魏救赵。最后讨论的战略决策是先向西发展壮大,然后再图中原。
  看秦国统一各国前的地图其实就一目了然,已经占据了巴蜀疆域宽广,物产丰富粮食充足。相比于李唐的四次生死大战,任何一次的失利都可能导致整个军事集团倾覆的危险,秦国更有称霸的优势。综上所述,西北称霸的主因是西部的地缘有战略发展空间。
  4西南方向
  西南方向目前还未发现明显的战略规律,这里不做阐述。以下略
  四 全文总结
  大战略地理方位论的中心思想是:战略是按地理方位发展的。主论点是战略是从南向北和从东向西两大规律发展的。分别以北方制胜论和世界文明中心西移论阐述。例举国内外大规模战争和经济发展做为战略规律的主要依据,证明古典理论是正确的。
  分论点是:在一个以大陆为标准的衡定区域和特定历史阶段,战略发展有四个地理方向(西南未论述)。分别例举中国历代和当代的军事和经济事例为主要依据,证明古典理论在战略发展规律中受双重规律影响的奇观。
  北方制胜论中推动战略从南向北发展规律,是受气候因素影响,当然这只是解释了一部分原因。而世界文明中心西移论中战略从东向西发展的原因,目前还完全无法解释。
  以上例证,证明古典所总结的战略规律是科学的。古代先贤是如何总结出这种战略规律学说的? 这非常令人惊讶,因为以现代高度发达的电脑科技,也不可能总结出如此惊人的理论。而现代人要读懂,也只能从成书后二千年的历史中去寻找和证实这学说的正确性。而纵然是成书后近两千年的积淀,也没人能总结出这様的战略规律。
  世界为什么会按这种战略规律发展? 当今世上也没有人能解读。个人感觉古典论著所记载的知识,已经超越了我们这个世界,超越了我们这个文明。无论正确与否,期待大家共同讨论实战验证。
  参考文献
  [1]  易经、世界军事、世界文明西移论、工业化革命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方法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但是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沉浸在传统时期,始终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更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考虑创新教学方法,以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合理问题;直观情境  在传统教学时期,教师们受应试
期刊
摘 要: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都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为只有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化学知识具有涵盖面广、理解记忆性强等特点,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学好化学极其重要,而课堂的高效与否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和应用,也关系到学生对待化学学习的态度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
期刊
摘 要: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加速时期,也是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期,个体在这一发展阶段能否处理好种种心理危机,对心理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力求探究假想观众与社交焦虑对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对三者关系进行分析讨论,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举办提供经验和依据,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强化学生自主感培养,减轻孤独感,缓解社交焦虑,改善人际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假想观众;社交焦虑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历史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也能真正欣赏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上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本文注重从信息技术、小组合作以及自主探究三个角度进行简要论述,希望广大历史教师积极指出其中的不足。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关注的
期刊
摘 要:为了使教育顺应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众多教师逐渐应用微课资料助力自身开展学科教学。作为教授初中信息知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在信息工具广为应用的当下,主动应用微课资料,满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的需求。本文中笔者从鼓励学生预习,丰富学生独立预习资料;微课融入课堂,保证信息新课教学质量;主动因材施教,兼顾全体学生学习个性三个方面对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展开讨论。
期刊
摘 要: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复杂网络理论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复杂网络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解互联网、社会网络或生物网络的方法,也是分析团队合作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团队合作所占据的地位更为重要。本论文中我们选择无向加权网络来构造一个基本的网络模型。节点代表玩家,边是每两个玩家之间的连接。此外,我们使用?足球运动员传球的数量作为权重优势。在分析过程中,主要介绍了聚类系数、模块化、最短
期刊
摘 要:很长时间以来,体育学科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质量一直都很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学科的地位有所提升,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初中阶段,结合自己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给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创设条件;创新精神  在应试教育主宰的时代,体育课一直都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相关机构的调
期刊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还要熟练掌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法,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造良好班级氛围的目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因注重说话的方式方法,利用语言的艺术,处理好班级中的每一个问题。本文就初中班主任管理中语言的艺术性及沟通方式主要从“初中班主任对语言艺术的沟通与管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方法研究”两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部文件的出台,各中小学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本文从初中地理学科的专业性和初中生的学情出发,以闽东海岛的地域特色为依托,设计了“竹江岛滩涂利用现状”为主题的单日短途地理研学课程方案,可为我国沿海地区的地理研學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滩涂利用现状  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
期刊
摘 要:课前复习是学生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需要重点完成的学习环节。而教师从未停止完成关于课前复习重要性的教学探讨,在严格遵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课前复习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十分关注学生完成历史课前复习的具体情况,并且注意总结分析学生完成课前复习任务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前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教师在更多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做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