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一组)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澡在我们的生活常态中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类别,但在部队却不普通。这里固然事事都按章程来,一日生活坐立行都有条条框框管着你,但你细细的咂摸吧,每一个细长悠远的日子,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而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生活常态,却有着它特殊的讲究。
  洗澡本是件惬意的事,但对于新兵而言,它就绝不仅仅是为了洗澡而洗澡那么简单了。百炼成钢,好铁来到了熔炉,任何一个生活细节都是锤炼。
  洗澡能培养新兵们的时间观念。新兵连里洗澡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你够快,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脱衣、润湿、洗头、打香皂、冲洗几个必选动作,那么恭喜你,你还有搓澡等自选动作可选。可遗憾的是,新兵们大都被父母照顾惯了,生活经验基本为零,井井有条、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更是无从谈起。别说有时间限制了,就是没时间限制,很多人洗次澡也是跟打次仗似的,紧张忙乱得一塌糊涂。经常头上的洗发水泡沫还没冲洗掉呢,集合归队的哨音已响了。
  洗澡还能磨砺人的性格,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观念。浴室里的水龙头大都三四个人共用一个,多一个人洗就必然会减少另外几个同洗人的使用时间。而进入澡堂总是有前有后的,往往等你进去时,水龙头下已经有人了。如果你为人厚道人缘不错,可能你在更衣室衣服还没脱完呢,里边就喊上了,“赶紧的,这边有空!”或者你端着脸盆刚进去,刚想找找有没有熟识的老乡或同班什么的时候,马上就有人拉你进去。那一瞬间的温暖,绝不是热水那点热度所能比拟的。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搓澡。在部队里搓澡,是能看出一个兵的性格的。经常给别人搓澡的兵往往是活泛而有眼力见儿的,他一般会跟在排长、班长或者在连里能说得上话的老兵身后。等你进了浴室把身上的灰尘冲洗的刚好容易往下搓了,他准会准时出现,“我给你搓搓吧?”
  其实给别人搓澡未必有什么目的。他未必有什么求于被搓者,被搓者也给予不了他什么东西。在军营中,同志之间的关系是很纯洁的。而很多战士活的是一种场,争强好胜是一种场,相处融洽也是一种场。尤其对于新兵来说,更多的时候搓澡是一种表达,表达自己与连队的融入速度,表达与老兵的亲近程度。尤其是老兵,得到他们的肯定,往往比得到连长指导员的肯定还要难。而能有机会在澡堂子里与老兵们近距离的赤裸“接触”,无疑是一种最为亲密的表达。因为无论如何,一个人的性格涵养再怎么温顺有礼貌,他也不愿意接受在赤裸着身体时与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人近距离的“坦诚相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给别人搓澡的人,往往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人。
  而成为老兵,却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老兵的分量用言语不好表达,它决定不了哪个兵的进步与成长,更不能决定给谁个奖励或荣誉。它一般都是静静地待在某个地方,散发着独有的能量和人场。而最能直观地体现它的地儿,澡堂子可以算是一个。
  在浴室里,当你还在考虑着今天跟谁“相互切磋”时,已经有人走到了你的跟前,“班长,我帮你搓搓吧”,然后你就很自然把搓澡巾递了过去,塌下了身子。而当在你的身边也会有不好意思胆子小的兵走来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喊,“谁谁谁,帮我搓个澡吧?”没有人觉得有任何不妥。你已经是个老兵了。
  
  
  守岛父女情
  
   付萌
  
  处渤海深处的长岛,烟波浩渺,碧水蓝天,阳光沙滩,万鸟腾空,翠竹青青,素有“海上仙境”之称。20年前,我就出生在这里。
  那时,父亲是驻岛连队的指导员。从我一两岁起,父亲就经常带着我到连队。每次,大家都会买来各种好吃的,逗得我咯咯直笑。也是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对绿色的军装有着无限的憧憬。
  在我7岁的时候,父亲调到济南工作。这一别,就是十年。父亲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拿出相册,不厌其烦地讲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脸上总是荡漾着舒畅的笑容。渐渐懂事的我疑惑不已:小岛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让父亲如此为之魂牵梦萦。
  为了拉直这个问号,为了圆儿时的参军梦,高中毕业时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当兵去。也许是前世和小岛有了约定,我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岛上爸爸曾工作过的连队。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扎着小辫爱哭鼻子的小女孩了,如今已成为一名和父亲当年一样的守岛战士。
  呼吸着岛上熟悉的略带海腥味的空气,看着当初父亲带领男兵女兵们修建的球场、耕种的菜地、种植的花园,我倍感亲切。当我兴奋地打电话告诉爸爸时,没想到他在电话里严肃地给我提了两条要求:不许向单位提及爸爸的任何事情;不寻求照顾,刻苦训练,争取早日获得荣誉。
  刚上岛的第二天,连队组织我们参观荣誉室时,我看到了父亲的名字,看到了父亲手捧着奖状、面目庄严的照片。刹那间,我理解了父亲向我提要求的良苦用心:希望我能够在连队干出成绩,为连队荣誉添上一笔。
  虽然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但是真正开始连队生活时,我还是很不适应。尤其是冬天的风,曾经有人戏说,岛上冬天只刮一次风,一刮就是三个月。生活上的苦还能通过各种方式缓解,但是训练上的累刚开始是难以适应的。
  然而,每每看见父亲手捧荣誉证书的照片,我都会充满信心和力量。训练场上,爬战术磨破了手,擦了药包上创可贴接着练,爬得膝盖又青又肿。看到同班的战友因为想家,因为训练太苦而躲在角落哭泣时,我的泪水也禁不住在眼眶里转。但是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都将近期取得的成绩如数汇报,从不说苦,就是不想让家里为我担心。
  连队生活中有着太多的酸甜苦辣,正是这些苦难的磨砺,让我由一个稚嫩女孩慢慢变得成熟。心境在变化,但是有一个目标始终未变:早日获得荣誉。这样才能算得上接过父亲的守岛接力棒。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如今, 我已成为一名老兵。站在渤海前哨,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中的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这里有我儿时的梦想,有父亲的汗水和足迹,这里是我坚守的阵地,我在这片蔚蓝的阵地上实现着两代守岛军人的梦想和价值。
  
  
  茶与军人
  
   李西宁
  
  是激情之火,茶是明心之药。
  酒与军人,似乎有着必然的关系。出征前,唯有酒,才能壮豪情,励斗志;凯旋后,唯有酒,方能庆胜利,贺平安。
  茶与军人,似乎渊源甚远。印象中,茶是与文人墨客们相互陪伴的,我对茶的认识就是这么简单。而改变这种粗浅认识,则是在自己当兵以后。
  那时刚入伍到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我下部队慰问演出,一出去就是几个星期。随身斜挎的水壶会灌满白开水,有时是广东当地的清火茶水。在演出经过的地方遇见热情的老百姓,他们就会烧上一壶热茶。老百姓家里大茶叶是自产的,没有什么好茶叶。水开了,水壶快乐地唱着,打开盖子,一股浓茶香就在空气中弥漫。待到茶凉,就热情地抢过我们的水壶,帮我们一壶一壶地灌满,嘴里还忙不迭声地说着:“真不好意思,茶叶不好,带一壶总比喝白开水有味吧!”其实不用多说什么,战友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深深的感动,那水壶里装的普通茶水则升级为老百姓对子弟兵的一片鱼水情意了……
  进而体会军人与茶的感情,是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的那年。我与身穿迷彩的战旗杂技团战友们奋战在排练场上。我知道,这些年轻的文艺战士,为了团队的荣光,克服了重重困难,挑战着正常人的生理极限,每天洒下的汗水有好几斤。军区首长来团视察备战情况,首长用充满深情的声音说:“杂技团的战友们,今天,我不仅带来了军区首长的关怀,还给你们带来了上好的清火茶,让你们的食堂煮泡好抬到排练场来。今天我就以茶代酒,为你们加油鼓劲!军区首长和战友在看着你们,你们一定要发扬‘战旗’的光荣传统,用实际行动为军区争光!”我的战友们庄严而神圣地端起了茶碗,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战友们铿锵的誓言在排练场里回荡:“我们一定不负首长重托,为军区取得更大辉煌!”会演完了,我们品尝到了茶的甘甜。那杯茶,成为了战友情谊的最好见证;那杯茶,化作了一座心与心相连的桥……
  真正让军人与茶唇齿相依融为一体的是这次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军区首长为《茶》秀的立意出谋划策,鼓励我们“重创新、出精品、争上游”、“练出绝招,拿出绝活,拿出精品”,成为《茶》最有力的智囊和最坚强的后盾;我和我的兵们为《茶》秀,日夜围绕“茶”、挖掘“茶”、表现“茶”,成为茶最忠实的粉丝。在挑灯夜战的排练场上,在用茶、悟茶、演茶的往复循环中,我们让茶幻化成了艺术的精灵,让自己蜕变成茶的精灵。这时,我与茶的距离,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一种平静的沸腾,一种生命意识的恣意勃发。
  军人与茶,是不同的两个名词和概念,却是异曲同工的两道风景。茶是淡泊之物,军人是锋芒之剑。进则天下,退则田园。茶里藏着军人的和平之心愿,军人的骨子里也藏着淡泊的情怀。以一种超然的目光打量两者,才蓦然发现,茶与军人都是为和平与和谐而存在,只是殊途同归,意义非凡。
  军人,和茶一样,头道的冲泡是不能喝的,因为那往往是苦涩的,当你用心情的山泉、以沸腾的热情再冲泡的时候,你就可以闻到那弥散开来的沁香。然后,你找个舒适的位置,摆个最惬意的姿势,一小口一小口地将杯里的清茶慢慢温暖你的心脾。继而,茶会洗去你那风雨从军路上的疲惫。
  
  
  穿越唐古拉山
  
   帅刚社
  
  年三月,我随部队赴西南某地执行任务。
  凌晨3点40分,车队从驻地营区出发,一路向西。公路越走越荒凉,天气越来越寒冷。过西宁、翻日月山、穿隔壁,目的地在遥远的前方延伸着。
  尽管我们提前服用了“红景天”,但依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没有任何办法。摩托化行军,战士是最辛苦的。饿了啃干饼子、吃口榨菜、嚼块方便面、吃根火腿肠、喝口矿泉水。几十个人坐在一个车上,人挨人坐在背囊上,伸腿都很困难,只能站起来伸伸懒腰,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为确保按时到达指定地域,车队一路狂奔,狭小的空间里,柴油燃烧的味道和呕吐物的气味让人窒息。
  从格尔木沿青藏公路到西南某地,要途经昆仑山、五道梁、风火山、唐古拉山,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驾驶员在相对比较少的情况下,几乎是连续作战。
  行驶到山北麓,天公不甘寂寞,气温突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狂风夹杂着暴雪任意肆虐,能见度不到10米,风寒交迫,高原缺氧,都在挑战意志。
  下雪路滑,高原缺氧,柴油燃烧不充分,发动机在怒吼着,如同一只生病的老牛,艰难地爬行着。机器况且如此更何况人。为确保安全,我反复用对讲机提醒安全员,督促大家不要睡着,发动文艺骨干讲故事、讲笑话,调节气氛。
  上士梁斌由于长途驾驶身体极度不适。“指导员,我不行了,我去吸会儿氧,咱们休息一会再走!” 直觉告诉我,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如果被困山上,战士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如果车辆再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风雪中我焦急地等待了15分钟。这时风雪更加肆虐,突然我出现头重脚轻、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扶着车厢蹲下来。士官王攀峰拉我上车吸氧。“没关系,我休息休息就好了,把氧气留给新兵吧!”
  在“生命禁区”氧气对人来说何等重要。可一支氧气管你推我让,谁都不愿多吸一口,眼前这一幕让我热泪盈眶。我清楚,两罐氧气此刻已所剩无几,但路途还遥远,还是把氧气留给反应强烈的战士。大家表情沉重,气氛压抑,作为干部,我有责任把42名战士安全带出险境!
  行驶到山顶时,借着车灯我看到标示牌:“唐古拉山,海拔5345米”。这时,驾驶员出现了幻觉,他说:“路面上有好多人在穿越公路!”我心想:“无人区哪有什么人啊!”他脚下不停地踩刹车,脑袋朝方向盘垂了下去。
  “谁会开车?”紧急关头我爬上车厢问道。“指导员,我会!”下士罗奇,走上驾驶室,雨刮器在不停的刮动着,车子缓缓启动,沿着黑暗的山路继续前行。
  车子上下颠簸,车窗外一片荒芜,经幡飘扬、草原荒芜、玛尼堆矗立,我知道距离目的地不远了……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徐建平,1962年出生,1981年入伍,空军专业技术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作战部队技术骨干、一级技术能手,历任机械师、中队长、空军某团机务处主任、师装备部副部长。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2010年10月31日至12月27日,他带队赴国外执行某新型飞机改装学习任务,坚持带病工作,终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27日去世。    认识徐建平的都说这个人
期刊
狙击手,一个对我们来说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我们熟悉的是在国际赛场上,他们百发百中的精湛枪法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陌生的是枪法精准的背后那成千上百次的训练和成千上万发的子弹。我们熟悉的是电视里,对劫持人质的歹徒一枪毙命和获救群众感动的泪水,陌生的是那致命一枪背后惟恐误伤人质的心理压力和对形势判断的洞察力。我们熟悉的是在领奖台上,他们胸前挂满的奖章和数不尽的荣誉,陌生的是鲜花和荣誉背后在太阳下一趴好几个
期刊
胡秋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被基层官兵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 ”。    网友“严冬”:知心姐姐,你好,我想只有在这里我可以说说心里话了。虽然是夏天,可我的心是冰冷的,没有希望,一切都是灰色的,一切都那么不真实……都说付出就有回报,可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却什么都得不到。刚上高中父亲因外遇和母亲离了婚。后来,我高考发挥失常,无缘理想的大学,怕给母亲增添负担,我来到了部队,想着能考军校改变自己的命运,也
期刊
三中队的队务会开着开着有点跑题了,大伙七嘴八舌地议论起自己索还借款的遭遇。二班长说:“入伍前我借给一个高中同学300元,回家休假在街上碰见了,他愣像没事人一样。”五班长接上话茬:“远房表哥借了俺家2000块钱买化肥,后来去要非但不还,还怨俺家不讲情分上门逼债,说再也不认这门亲了,把俺爸妈气得够呛……”  指导员白光利一边听着大伙发表感慨,一边反复端详着手里的借条,“今借俺村杨某某现金一万五千元,立
期刊
辽东有个『姚神挖』     李祥辉    有道是,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咱们班上鼎鼎大名的“姚神挖”,那也不是吹的。  今年开春,营里组织工程机械专业开训典礼,既没有领导动员,也没有各级代表发言,而是由姚付利表演用挖掘机起啤酒盖。  那天,新兵们都瞪圆了眼睛。营长一声“开始”,姚付利操作操纵杆、调整斗臂,上下左右几下移动,挖掘机斗齿便准确地触到瓶盖。轻轻向上一提,“砰”的一声脆响,啤酒瓶盖应
期刊
实战证明:“联得通”不等于“打得赢”党委支招:部队紧贴实战,才能谋得打赢    去年12月中旬,寒流不期而至,总站驻地气温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网管中心提供的设备运行信息显示,保障区域内所有光缆、地缆通信设施各项运行指标正常。如此低温条件,在以前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谈及体会,总站主任赵吉喜给出了5个字:紧贴实战练。  大学生新兵罗超多次刷新总站剥缆时间纪录,被战友们称为“剥缆机械手”。下连3个
期刊
北京的3月底,在这个乍暧还寒的季节,季岩离我们而去了。27日,临终时她在家人的帮助下,给熟悉的领导、战友、学生们发去了诀别的短信——“尊敬的朋友,当你们收到这条短信时,我已抵达了天国。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上帝爱我才,急召我去当差,圣命难违……”    如果季岩还没走,我们还可以看见她背着火包行色匆匆地穿梭在校园里;如果季岩还没走,她的学生们还可以坐在教室里听她激情澎湃地讲课;如果季岩还没走,她还可以
期刊
为纪念中国军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周年,2010年11月19日上午,“润通杯‘我的维和故事’征文”颁奖会暨《我的维和故事》新书首发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年来,他们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用热血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牡歌;  20年来,他们穿越丛林、穿越沙漠,在枪林弹雨中演绎了一个个动情故事;  这是一段砥砺意志和心灵的艰险征程,这是一段终生抹不掉的记忆,这是一个让人铭记一生的光荣时
期刊
午夜时分,两名全副武装的“蓝军”侦察员,正蹑手蹑脚地穿越一片坟茔向“红军”指挥所“摸”去。突然,一道黑影从“坟茔”中猛地“蹿”出,豹子似地向后面的“蓝军”扑去,一个“抱膝锁喉”将其擒获。前面的“蓝军”赶来救援,几个回台后又被“黑影”制服。这个把哨位伪装成坟茔的“雷人”,就是沈阳军区某团警侦连二级士官,侦察班长朱泽。  初识朱泽,你很难把他和侦察兵联系起来。小到昆虫、飞鸟的鸣叫,大到各种绕口的地方方
期刊
年初新兵下连,俺们连炊事班分来一个天津小伙儿,人长得精神,一口标准的天津话。刚到了炊事班,班长问他:“你叫什幺名字?”“王‘四有’!”回答声音洪亮嘎巴脆。于是,炊事班来了“四有”新人的消息不胫而走。  “王‘四有’”,本名王世友。经过近一年的接触,大家发现他还真有这么四股子劲儿。生活中有股子实诚劲儿  有次连队制定食谱,官兵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炊事班长做的红烧肘子吃着香,有的说上周的糖醋鲤鱼很下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