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手术室输血安全护理要点,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行手术室输血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输血成功患者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者,以便制定安全护理措施。结果:300例手术室输血患者中,成功输血者290例,成功输血率为96.7%;其余10例患者出现皮疹、低烧等症状,经针对性处理后短时间内自行消退,未对临床手术产生影响。结论:临床针对手术室输血患者需制定高效、周密的安全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关键词】 手术室 输血 安全护理
手术期间输血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手术效果,因而手术室输血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输血处理过程中,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以预防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1]。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手术室输血安全护理,本文将对我院输血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输血安全护理要点,详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行手术室输血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90例,女性患者110例,年龄段20-60岁,平均(42.3±2.3)岁;输血原因:急救,患者200例;手术,患者100例。本院输血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可进行评定(P>0.05)。
1.2 方法
对手术室输血的300例患者进行安全护理,观察其成功输血、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制定有效护理措施,如下:
1.2.1 输血前评估
临床输血前期,首先需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病情、术中出血量预估、手术时间等,并充分掌握输血方法、过程、注意事项、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等常识性内容。
1.2.2 诊断归纳
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后,医护人员需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详细诊断患者病症,如:针对反复性出血,且自身体质较差的患者,可将其诊断为潜在性输血反应症状;针对心脏功能低下患者则为潜在性心力衰竭症状。
1.2.3 制定计划
根据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等情况制定输血护理计划,如:针对年龄相对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临床输血处理过程中需严格把握其输血速度,可每分钟30滴;针对手术中出血量过大的患者来说,输血期间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压处理,并及时补充血小板,这样可有效预防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的发生。
1.2.4 护理过程
①心理护理。临床手术处理前期,医护人员需多和患者交流,以了解其是否做好临床手术准备,针对未做好手术准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这样可舒缓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最大限度的消除影響生命体征变化的危险性因素[2];②常规准备。临床手术前期向手术操作者、麻醉操作者了解手术情况,以充分掌握患者所需血液总量和输血成分,做好术前输血准备工作。若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可让医护人员对所领取,但未进行输注的血液适当保存,即:将血液放置于温度在4-6度之间的冰箱内,待确定输注时提前取出恢复正常温度。一般来说,新鲜的血浆冰冻后一旦融化,则无需再次冰冻处理,若由于相对特殊的原因融化后未及时输注,亦需将其放于冰箱中保存,但此血液的保存时间不可超过24小时;③核对患者信息。调查报告显示,手术室输血处理前期未详细核对患者、血液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是导致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手术室输血处理前期需认真核对患者和血液信息,确保输注血液和患者名称相符后才可执行该操作,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整体效果[3];④输血反应。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手术室输血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反应,此反应大多发于输血前15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于输血前15分钟确保滴注速度缓慢,可将其控制在每分钟2.0ml左右。若患者输血前15分钟未不良反应出现,则需在医师叮嘱下正确输注血液。手术室输血过程中以心力衰竭、溶血、过敏等不良反应为主,一旦患者输血期间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停止血液的输注,并采用针对性措施处理;⑤观察。临床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手术情况适当调整血液输注速度,并观察其滴注后的反应发生情况。此外,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加强巡视力度,观察血液滴注是否畅通,及时询问患者情况,若患者自诉不适,需立即找寻该不适现象出现原因,情况严重时停止输注,以保证输血安全[4];⑥临床血液输注完成后,医护人员需再次核对患者、输注血液信息,将血袋放于血库保存,以备不时之需。医护人员妥善保管和手术室输血相关的数据信息等。
1.3 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t、χ2检验,分别用x±s、百分数表示,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报告显示,300例手术室输血患者中,成功输血者290例,成功输血率为96.7%;其余10例患者出现皮疹、低烧等症状,经针对性处理后短时间内自行消退,未对临床手术产生影响。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临床手术中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还需为患者提高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研究资料显示,手术过程过于紧张、复杂,是导致输血不良事故的高发区,这就需要临床更加重视手术室输血的护理安全管理,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不断学习手术室输血知识,认真执行每一操作,以提高整体效果。
我院通过对手术室输血过程的分析,制定出一套安全性的护理操作,取得显著性效果。通过临床手术室输血前期对患者的评估,可将不适于此操作患者排除在外,以预防临床不良事件;输血前期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可舒缓不良心理,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认真核对患者和血液信息,可预防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血液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可尽早发现、尽早处理,预防过敏性反应、心力衰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期间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加强巡视力度,可尽早发现不适现象,提高手术输血安全性。调查结果表明:300例手术室输血患者中,成功输血者290例,成功输血率为96.7%;虽出现皮疹、低烧等不良反应,但短时间内自行消退,不影响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综上,临床针对手术室输血患者需制定高效、周密的安全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夏云,丁素琴,徐向群.手术室输血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749.
[2]唐卫清.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输血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4):122-124.
【关键词】 手术室 输血 安全护理
手术期间输血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手术效果,因而手术室输血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输血处理过程中,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以预防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1]。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手术室输血安全护理,本文将对我院输血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输血安全护理要点,详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对我院2011年2月-2014年6月行手术室输血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90例,女性患者110例,年龄段20-60岁,平均(42.3±2.3)岁;输血原因:急救,患者200例;手术,患者100例。本院输血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可进行评定(P>0.05)。
1.2 方法
对手术室输血的300例患者进行安全护理,观察其成功输血、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制定有效护理措施,如下:
1.2.1 输血前评估
临床输血前期,首先需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病情、术中出血量预估、手术时间等,并充分掌握输血方法、过程、注意事项、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等常识性内容。
1.2.2 诊断归纳
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后,医护人员需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详细诊断患者病症,如:针对反复性出血,且自身体质较差的患者,可将其诊断为潜在性输血反应症状;针对心脏功能低下患者则为潜在性心力衰竭症状。
1.2.3 制定计划
根据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等情况制定输血护理计划,如:针对年龄相对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临床输血处理过程中需严格把握其输血速度,可每分钟30滴;针对手术中出血量过大的患者来说,输血期间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压处理,并及时补充血小板,这样可有效预防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的发生。
1.2.4 护理过程
①心理护理。临床手术处理前期,医护人员需多和患者交流,以了解其是否做好临床手术准备,针对未做好手术准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这样可舒缓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最大限度的消除影響生命体征变化的危险性因素[2];②常规准备。临床手术前期向手术操作者、麻醉操作者了解手术情况,以充分掌握患者所需血液总量和输血成分,做好术前输血准备工作。若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可让医护人员对所领取,但未进行输注的血液适当保存,即:将血液放置于温度在4-6度之间的冰箱内,待确定输注时提前取出恢复正常温度。一般来说,新鲜的血浆冰冻后一旦融化,则无需再次冰冻处理,若由于相对特殊的原因融化后未及时输注,亦需将其放于冰箱中保存,但此血液的保存时间不可超过24小时;③核对患者信息。调查报告显示,手术室输血处理前期未详细核对患者、血液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是导致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手术室输血处理前期需认真核对患者和血液信息,确保输注血液和患者名称相符后才可执行该操作,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整体效果[3];④输血反应。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手术室输血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反应,此反应大多发于输血前15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于输血前15分钟确保滴注速度缓慢,可将其控制在每分钟2.0ml左右。若患者输血前15分钟未不良反应出现,则需在医师叮嘱下正确输注血液。手术室输血过程中以心力衰竭、溶血、过敏等不良反应为主,一旦患者输血期间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停止血液的输注,并采用针对性措施处理;⑤观察。临床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手术情况适当调整血液输注速度,并观察其滴注后的反应发生情况。此外,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加强巡视力度,观察血液滴注是否畅通,及时询问患者情况,若患者自诉不适,需立即找寻该不适现象出现原因,情况严重时停止输注,以保证输血安全[4];⑥临床血液输注完成后,医护人员需再次核对患者、输注血液信息,将血袋放于血库保存,以备不时之需。医护人员妥善保管和手术室输血相关的数据信息等。
1.3 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t、χ2检验,分别用x±s、百分数表示,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报告显示,300例手术室输血患者中,成功输血者290例,成功输血率为96.7%;其余10例患者出现皮疹、低烧等症状,经针对性处理后短时间内自行消退,未对临床手术产生影响。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临床手术中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还需为患者提高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研究资料显示,手术过程过于紧张、复杂,是导致输血不良事故的高发区,这就需要临床更加重视手术室输血的护理安全管理,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不断学习手术室输血知识,认真执行每一操作,以提高整体效果。
我院通过对手术室输血过程的分析,制定出一套安全性的护理操作,取得显著性效果。通过临床手术室输血前期对患者的评估,可将不适于此操作患者排除在外,以预防临床不良事件;输血前期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可舒缓不良心理,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认真核对患者和血液信息,可预防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血液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输血反应,可尽早发现、尽早处理,预防过敏性反应、心力衰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期间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加强巡视力度,可尽早发现不适现象,提高手术输血安全性。调查结果表明:300例手术室输血患者中,成功输血者290例,成功输血率为96.7%;虽出现皮疹、低烧等不良反应,但短时间内自行消退,不影响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综上,临床针对手术室输血患者需制定高效、周密的安全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夏云,丁素琴,徐向群.手术室输血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749.
[2]唐卫清.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输血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