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学语文课导入语的设置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i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果导入方法选得恰当,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高效率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略谈几种导入语的设置。
   一、选用诗文等名句导入
   设计课堂导入语时,引用学生熟悉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词文等名言警句,可以营造出较浓的文学氛围,使他们沉浸其中,真正感受到语文课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如教《春》这一课时,就可先让学生背诵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和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以下面导入语导入课文:“同学们背诵的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但只勾画了部分春景,今天我们要学的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竟把大好春光整个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内容可丰富啦,有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但是同学们对春往往视而不见,下面让我们看看本文是怎样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万紫千红的春吧!”这种导入语,能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的文学氛围,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用设疑法造成悬念导入
   用设疑法造成悬念导入能够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这种方法历来都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如在教学《狼》一课时,就不妨设计这样的导语:“以前我们学过文言小说《宋定伯捉鬼》,文章展示了人妖(鬼)之战的全过程,以人的胜利而告终。本节课我们要学的另一篇文言小说《狼》则展示了一幅人兽(狼)之斗的全过程,人兽之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人的命运如何?狼的本质怎样?你死我活的双方各采取了哪些战略战术?这一故事在今天对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蒲松龄所著的《狼》一课中遨游,寻求解答吧!”这样设计出来的导语扣人心弦,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学习内容上,为下面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奠定了基础。
   三、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
   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是议论文教学时最常选用的一种方法。初中学生对议论文往往很难真正理解,所以往往就不太喜欢学习议论文。但如果用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导入,不仅能够让他们想学,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如学习议论文《从三到万》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先讲个笑话,从前,有一个大富翁,家大业大。有一年,富翁特意从遥远的楚地请来个先生教儿子识字。先生教这孩子先执笔描红,写一画,教这孩子说:‘这是一字。’”又写二画说:‘这是二字。’再写三画说:‘这是三字。’此时此刻,这孩子欣喜若狂地把笔一扔,跑去找爸爸:‘我会了,我全学会了,请父亲赶快辞退先生吧!’这位富翁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依从了他,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先生。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宴请一位姓万的姻亲,就让孩子早早地起来写请帖。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孩子抱怨说:‘他为什么姓万呢?我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啊!”’听完这个故事,学生颇感兴趣,当教师告知课文《从三到万》就是结合这个故事说理时,学生兴趣大增,课文内容也由难变易了。
   四、用紧扣形势、因势利导法导入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篇目与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百姓心态、影视歌曲等联系紧密,从此入手,找准突破口,巧设导语,也未尝不可。如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时,就可以结合我国目前的改革形势入手:“改革乃十三亿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改革就是破旧立新,并无现成的道路可走,也无定型的模式可依,因而难免出现缺点、错误。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埋怨、退缩,而是积极地探索,坚定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因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因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再如有些学生对电视连续剧特别感兴趣,可趁电视台播放《三国演义》之机,让学生演唱其主题曲,复述其情节,来引出学习的内容——《杨修之死》。其他文学名著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来设计导语,不仅稳住了学生“飞”了的心,激发了对课堂、课文的热情,而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使语文教学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渲染气氛、知识联系、开门见山、课题解析、介绍背景、道具插图、唱歌猜谜、检查作业等等方法,因课而异,巧设导语,来增强“演员”与“导演”的投入意识,大面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便学生正确地掌握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中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怕作文,他们对作文望而却步,并非不愿也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感觉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材料匮乏,东拼西凑。由此看来,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尤为重要,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如何帮助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可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但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
期刊
素质教育不但是我国基础教育努力追求的方向,而且还是培养学生的目标,让学生努力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语文作为主科之一,随着越来越重视国学教育等一系列的改革,它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语文是平时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一门积累方面的学科,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它对学生的教育应该重在对学生知识、人文等方面的灌输和熏陶。我们要认识到,学习语文不是为了要考到一个高分,而是要积累一个良好的文学
期刊
群文阅读,这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但是,如果仅仅是教师筛选好文章之后,交给学生阅读,就会发现学生阅读时太随意,目的性不强,也不会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为了加强训练,可以设计“阅读记录”,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思考问题并作好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专门用一个笔记本做好阅读记录。内容如下:1.阅读的这组文章的名字、作者;2.这几篇文章的主题;3.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包括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等。4.读完文章的体会和感
期刊
传统的文章结构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如果语文教师能站在这样的高度注重课堂教学开篇与结尾的艺术设计,那么,一节课下来必将是“凤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而结尾亦如曲终收拨当心画,余音绕梁久不觉,回味无穷。  课堂导入的方法人们探讨、实践的很多,下面主要谈谈几种好的收尾方式。  一、以练收尾重实效  教师讲得再好,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师教授的内容要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东西。练习的目
期刊
一、模式构建的意义  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尝试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  “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大胆破除了“教师——知识——学生”的教学程式,追求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方
期刊
2015的新年比以往推迟了许多,年味还未褪去,开学的钟声已经敲响。有限的假期里许多平日里无暇顾及的事还没来得及做,许多感念的人还未来得及拜访,计划不得不再次搁浅,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毕业的学生前来探望,看到学成归来那日渐成熟的脸,一张张腼腆与羞涩的面庞在心底陡然浮现,好似当初那个见到老师害羞而低下头的自己,如今的我却不及孩子一丝半缕。早已不记得上一次探望老师是什么时候,可脑海里那眼角深深的皱纹,分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方面的思想,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带来一片明朗的天。小学生写作,要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倾吐,让他们兴之所致地写。事实确实如此,学生自由地写作,才会畅所欲言,才会快乐地表达,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  一、写作中加强片段练习  课堂教学中,常有些突发事件。捕捉突发事件练习写作,既是现成的好题材,又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积累习惯的好办法。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呢?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保持师生良好的课堂心态以及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状态。这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活跃、师生合作默契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心情舒畅自由,能高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沟通。师生、生生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和谐互动,共同成长,一个好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乐于且善于引领学生开辟情感这片“肥沃的土地”,那么,就可能会促进学生在“为人”方面实现真正的成长。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善待出现的人文教育契机,实现这一目标呢?  先来看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语文课上,S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自由辩论赛,辩题是“为了国家和他人的尊严,你跪还是不跪”。多元的思考,更加凸显学生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