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活动是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阳光体育计划的开展,小学体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但儿童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锻炼效果。通过本研究,旨在总结导致儿童运动损伤原因和现状,为防伤、加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 ;体育活动;运动损伤
1 前言
体育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儿。儿童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活动是促进儿童少年达到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小学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在儿童少年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给儿童少年、家庭、学校都带来不小的困扰。本研究以保山市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五小学、第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过程汇总运动损伤发生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导致隆阳区城区小学生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小学生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保山市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五小学、第六小学、10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旨在发现导致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为减少运动损伤奠定理论基础。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小学生、运动伤害等关键词后,查阅大量国内关于小学生运动损伤的文献,通过梳理自行制定教师调查问卷,并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活动的组织类型
通过调查发现,保山市隆阳区城区小学体育活动组织类型有:早操活动、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四种类型。按照阳光体育计划相关要求,保山市隆阳区城区小学学生每天活动时间都在一小时左右,运动强度以中小强度运动为主。晨练的时间段是小学生进餐结束后,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各班随机进行户外活动;课间操各个学校则各有不同,但是主要活动内容以广播操为主,部分学校还根据地域特点自己编排了少数民族操舞;课外体育活动也是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可以自发的进行相关体育项目锻炼,时间40分钟;调查得知,小学生每班体育课每周不低于2次,学生活动内容各异。
3.2 小学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发生时机
调查问卷统计得出,小学生在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机主要是在小学生活动过程中,这可能与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忽略了外在的危险性导致运动损伤;部分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运动会期间,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超出了其身体的承受能力,导致运动损伤发生;另外,在游戏、器械活动开始时,部分小学生因枪器械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3.3 小学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发生类型
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运动损伤类型是皮肤擦伤和关节韧带扭伤,而较为严重的损伤如肌肉拉伤、挫伤、脱臼、骨折等基本不会发生。
擦伤是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肌肉控制能力不足,在运动中容易发生摔跤,摔跤时容易造成手掌部、面部擦伤;关节韧带扭伤是运动过程中第二大常见的损伤类型,由于小学生关节部位韧带松弛,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在场地不平整的情况下,关节韧带损伤时有发生。
3.4 小学体育活动运动损伤部位
调查统计得知,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但是运动损伤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肢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是最大的,其次是手部、肘部和面部。
這与运动过程中,下肢要起到承重作用,下肢参与收缩的肌肉多有一定关系。学生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失去重心,极易摔跤,在摔跤过重中,手掌会在非条件反射下去撑地,从而导致手部、肘部容易受伤。
3.5 导致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3.5.1思想上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和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前,没有对活动存在风险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3.5.2 组织不够严密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勇于尝试但是对于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存在推推桑桑、拥挤的现象,导致安全风险增加。部分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组织不够严密是导致运动损伤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3.5.3场地器械缺陷
参与调查的10名教师中有9名教师认为场地不平整、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是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应该加强场地维护、定期进行运动场地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5.4缺乏合理的保护帮助和过程监控
教师问卷显示,小学生在园进行的部分活动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的,如走平衡木、翻越障碍等,在运动过程中缺乏合理的保护帮助和过程监控是导致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
3.5.5体育卫生常识不足
部分体育教师存在体育卫生常识不足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直接让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这反映了部分教师体育卫生常识有待加强。
3.6 小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3.6.1 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科学组织
为了保障儿童运动的安全,降低风险系数,体育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时候,要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考虑安全度较高的项目,这样就从活动源头上消除了一定的活动安全风险隐患。
3.6.2 体育教师在课前进行安全检查
体育教师在课前应该对于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充分的认识,在课前应对于要使用的器械和场地进行检查,杜绝让学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械,使学生陷入危险境地。
3.6.3强化安全规则和意识教育
体育教师以及所有非体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安全规则强化教育,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安全意识,达到有效降低危险发生比例。学校应加强户外活动场地和设施的管理和资金投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6.4 保持对整个活动过程的高度关注,合理调整和纠正学生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体育教师要全程参与和关注学生活动过程,在活动之前,组织学生做充分的准备活动,活动过程要保持对幼儿身体状况的医务监督,确保基本安全。活动结束后,要进行合理的整理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快速恢复。
3.6.5 掌握一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法和技巧
尽管保山市隆阳区所有的小学都有校医,但是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对于运动损伤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处理方法和技巧,预防因判断失误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二次损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小学生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时机是在运动过程当中;运动损伤类型主要是擦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思想上不够重视,组织不够严密,场地器械等。
4.2建议
建议学校重视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排除因场地、器械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建议小学重视关于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相关课题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新入职教师进行相关职前培训,使安全隐患这根弦时刻在小学教师心中。
良好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1] 黄永馨,高美娇.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与评估[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6.
[2] 肖波.校园体育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赣南师范学院,2007.
作者简介:
王爱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 ;体育活动;运动损伤
1 前言
体育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儿。儿童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活动是促进儿童少年达到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小学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在儿童少年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给儿童少年、家庭、学校都带来不小的困扰。本研究以保山市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五小学、第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过程汇总运动损伤发生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导致隆阳区城区小学生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小学生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保山市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五小学、第六小学、10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旨在发现导致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为减少运动损伤奠定理论基础。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输入小学生、运动伤害等关键词后,查阅大量国内关于小学生运动损伤的文献,通过梳理自行制定教师调查问卷,并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活动的组织类型
通过调查发现,保山市隆阳区城区小学体育活动组织类型有:早操活动、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四种类型。按照阳光体育计划相关要求,保山市隆阳区城区小学学生每天活动时间都在一小时左右,运动强度以中小强度运动为主。晨练的时间段是小学生进餐结束后,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各班随机进行户外活动;课间操各个学校则各有不同,但是主要活动内容以广播操为主,部分学校还根据地域特点自己编排了少数民族操舞;课外体育活动也是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可以自发的进行相关体育项目锻炼,时间40分钟;调查得知,小学生每班体育课每周不低于2次,学生活动内容各异。
3.2 小学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发生时机
调查问卷统计得出,小学生在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机主要是在小学生活动过程中,这可能与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忽略了外在的危险性导致运动损伤;部分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运动会期间,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超出了其身体的承受能力,导致运动损伤发生;另外,在游戏、器械活动开始时,部分小学生因枪器械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3.3 小学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发生类型
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运动损伤类型是皮肤擦伤和关节韧带扭伤,而较为严重的损伤如肌肉拉伤、挫伤、脱臼、骨折等基本不会发生。
擦伤是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肌肉控制能力不足,在运动中容易发生摔跤,摔跤时容易造成手掌部、面部擦伤;关节韧带扭伤是运动过程中第二大常见的损伤类型,由于小学生关节部位韧带松弛,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在场地不平整的情况下,关节韧带损伤时有发生。
3.4 小学体育活动运动损伤部位
调查统计得知,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但是运动损伤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肢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是最大的,其次是手部、肘部和面部。
這与运动过程中,下肢要起到承重作用,下肢参与收缩的肌肉多有一定关系。学生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失去重心,极易摔跤,在摔跤过重中,手掌会在非条件反射下去撑地,从而导致手部、肘部容易受伤。
3.5 导致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3.5.1思想上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和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前,没有对活动存在风险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3.5.2 组织不够严密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勇于尝试但是对于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存在推推桑桑、拥挤的现象,导致安全风险增加。部分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组织不够严密是导致运动损伤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3.5.3场地器械缺陷
参与调查的10名教师中有9名教师认为场地不平整、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是小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应该加强场地维护、定期进行运动场地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5.4缺乏合理的保护帮助和过程监控
教师问卷显示,小学生在园进行的部分活动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的,如走平衡木、翻越障碍等,在运动过程中缺乏合理的保护帮助和过程监控是导致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
3.5.5体育卫生常识不足
部分体育教师存在体育卫生常识不足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直接让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这反映了部分教师体育卫生常识有待加强。
3.6 小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3.6.1 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科学组织
为了保障儿童运动的安全,降低风险系数,体育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时候,要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考虑安全度较高的项目,这样就从活动源头上消除了一定的活动安全风险隐患。
3.6.2 体育教师在课前进行安全检查
体育教师在课前应该对于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充分的认识,在课前应对于要使用的器械和场地进行检查,杜绝让学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械,使学生陷入危险境地。
3.6.3强化安全规则和意识教育
体育教师以及所有非体育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安全规则强化教育,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安全意识,达到有效降低危险发生比例。学校应加强户外活动场地和设施的管理和资金投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6.4 保持对整个活动过程的高度关注,合理调整和纠正学生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体育教师要全程参与和关注学生活动过程,在活动之前,组织学生做充分的准备活动,活动过程要保持对幼儿身体状况的医务监督,确保基本安全。活动结束后,要进行合理的整理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快速恢复。
3.6.5 掌握一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法和技巧
尽管保山市隆阳区所有的小学都有校医,但是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对于运动损伤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处理方法和技巧,预防因判断失误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二次损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小学生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时机是在运动过程当中;运动损伤类型主要是擦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思想上不够重视,组织不够严密,场地器械等。
4.2建议
建议学校重视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排除因场地、器械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建议小学重视关于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相关课题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新入职教师进行相关职前培训,使安全隐患这根弦时刻在小学教师心中。
良好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1] 黄永馨,高美娇.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与评估[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6.
[2] 肖波.校园体育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赣南师范学院,2007.
作者简介:
王爱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