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写作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我认为,这固然有其本身的原因,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也是造成作文难的重要原因。其一,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确立这样的理念: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把学习写作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束地品位人生,体验真隋,实现人、文的融合。
  一要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满了欢笑、烦恼,充满了疑惑、发现,只要留心观察,许多“小事”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教师应努力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空间,引导他们亲近自然、亲历社会、亲和同伴,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为了让学生生活充实,抒发真实的情感,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走进大自然,拓宽视野,会激活他们思维的创造能力。
  同样,家庭环境也是陶冶学生人文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阵地。农村的孩子要做一些家务活,洗衣、做饭、喂鸡、养鸭等家务伴随他们成长。劳动给予孩子很多课外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引导他们写写感受,就会觉得下笔容易多了。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的、动态的作文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情动而辞发”。
  二要广泛阅读,从中汲取写作营养。作文教学要实现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教师要加强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从书海中汲取写作的营养。语文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便是学生写作的样板。教师,尤其是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的同时,要找出优美句段,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如教《燕子》一文时,学生了解了燕子的外形特点、飞翔时的动作、歇息时的状态后,我便让学生仿写一种小动物。其中有一个学生写小花狗,他把这只小狗的外形、吃食、看门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俩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我着重分析以上描述后,再指导学生写老师如何批改作业、同学如何看书和写作业的,这样指导,学生写起来就不觉得那么难了。
  此外,课外书报也是寻找写作素材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吸收课外读物中的营养,为自己的写作服务。
  三要提倡新概念作文,写出童真童趣。习作是学生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以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因受“思想性”束缚,为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所左右,学生的思维常常惊人地相似,习作内容雷同,写的不是自己真实的生活和体验。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刻板僵化,失去了个性。当今作文教学提出“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理念,提倡个性写真,追求作文教学的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让孩子们说真话,表真情,写真感受。
  语言作为情感的载体,是“童心”、“童真”的直接体现。我们要提倡新概念作文,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矫揉造作,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写真体验、抒真感情。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体验,这样自然会感到作文有话要说,有内容可写。如以环保为主题的习作,指导学生利用假日去调查生活垃圾造成水污染的情景,去工厂了解废气带来的空气污染。大量的课外生活实践,对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必然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体验。他们就能将自己的耳闻目睹、内心感受都凝于笔端,流淌纸面,写出真我。
其他文献
语文课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即获得语言表达方法与艺术。语文教学要始终着眼于语言文字怎样把人的情、意在作品中体现出来,要在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上寻获文本的言语智慧,并通过读写实践,习得智性表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有所得。    一、寻找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写人叙事的特别情昧    表达方式指文章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期刊
学期临近结束,凝视案头的那一本本学生《成长记录》,不禁陷入沉思当中,因为为人师的我们又要开始为每一位学生写寄语了,那如何写好《成长记录》呢?是翻出以往的“备份”寄语,好好“复制”、“粘贴”、“克隆”一下?还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鉴定呢?为了充分发挥《成长记录》在学校和家长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沟通,密切联系,我想大家一定会选择后者,鼓励孩子们在新学期取长补
期刊
正值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趁此机会,我决定和老师们一起到四(2)班部分学生家走走,与家长聊聊。    一、挺喜欢看课外书。    上午九点多我们走进了学生周某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墙边的书桌,上面摆放着的都是她的书。我随手拿起了她的《课外作业》,嗯,完成的还不错。在与她妈妈聊天过程中,我看到她不是站在妈妈旁边就是粘着妈妈的身上,不过比起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好多了,记得以前的她,只要老师和
期刊
“中国教育研究重要吗?”丹麦教授曹诗弟在深入中国教育现实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无聊可笑的问题。教授的意见是:像中国教育这样“由上而下”的研究方式很明显是“不能超越主管部门的既定了解”的,当然也就不能“从新颖的角度看问题”。既然不能发现新的问题,这样的教育研究当然也就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中国的教育研究如果不能“由上而下”变成“由下而上”去发现真实的问题,那么中国教育研究其实是在做一种浪费的工作。  “
期刊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在大班幼儿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概念后,为唤起幼儿已有数学知识经验,通过联想、猜测、推理将抽象的数概念融于数学游戏中,通过“根据同伴的数字猜测自己的数字”,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及独特性,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猜猜你是几》。  活
期刊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离开语文,将黯然失色;语文离开了生活将枯燥无味。随着课改的深入,拓展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生活,已经成为诸多教师的共识。沟通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生活因语文而丰富。但生活空间如何与语文学习形成联系,生活资源怎样与语文学习构成通道,如何在精彩的学生生活的同时,让语文学习因生活而精彩呢?    一、引进生活的活水,让语文充满情感   
期刊
财富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孜孜以求用以改善自身物质、精神生活的目标。对财富的追求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演进的动因。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占有和使用财富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超过过去几千年总和的物质财富,现阶段已进入财富涌动的时代。在现实商品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在心智、灵魂和身体方面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就需要有充实的物质资源为基础。一切消费都必须靠金钱才能实现。钱不是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农村小学的留守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环境不善等问题。为了能使他们也拥有一片阅读的蓝天,我们开展“留守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起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让他们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段悦耳动听的旋律,好的“前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它不但能把学生散乱的精力集中到本课的学习上来,还能为即将唱响的“主旋律”,营造一个恰当的氛围,创设一个和谐的情境,为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一、设置悬念,点燃期待,让“前奏”成为打开语文课堂的点金石    悬念,总是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
期刊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是人生的精神食粮。关于阅读的功用,大家早就达成了共识。但在选择什么样的书上,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有的主张读古诗文、读经文,如“四书”、“五经”等,不求甚解,只求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储备大量的语言积淀,以使在13岁之前“满腹经纶”。我们姑且称他们为“读经派”。也有人反对读经,认为儿童就应该读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有“童”味的书,可称之为“儿童文学派”。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观点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