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我们更多的是用单一的方法,加上教学环境参差不齐以及没有足够的英语口语交际训练,致使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缓慢提高。从外语教学所走过的历程看来,每次重大改革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考试这根指挥棒。每次改革都会在全国上下产生巨大的震动,对外语教学产生巨大的反拨作用,对固有的教学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进而促使外语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切实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初中毕业考试中实施英语口语测试实属一条摆脱困境之路。
【关键词】:英语口试 势在必行 教学质量
自1985年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稳步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几次修订了教学大纲;2001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出了中学英语新教材;各类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试制度。但是,我们还得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因此,英语教学质量地区差异大,距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还很远,现行考试制度仍不完善,特别是口语测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严重滞后。
要改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滞后状况,有赖于革新当前的英语考试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通过评价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从20世纪60年代的“精英教育”转向21世纪的“全民教育”,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评价中增加英语口语测试,正是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一、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依据
掌握英语必需拥有大量有效的输入(听和读),才可以保证较好较正确的输出(说和写)。中学生是有一定的 input 的,但应引导强化并用于思维创造,才可能产生output。根据“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应当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从语言的发展、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还是从用语言交际所采取的形式来看,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都显得特别重要。海姆斯认为,说话是一项“需要技能的工作”,因此中学英语教学没有理由不把说的能力的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说有赖于听读,听说有助于读写,写又可以巩固听说和读。此外,教科书不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机械地重复语言,而是给学生提供机会结合实际运用语言,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以便把书中的词语、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机制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言语技能才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运用自己有限的语言去应付无法预知的情况;才能通过听读来吸取信息,敢于开口交谈,传递信息,并通过听说来加速阅读,推动书面表达,交流信息。
英语教学要重视准确与流利之间的平衡,同时对语言的合适与得体(如:对交际背景、目的、常规、参与者等因素的合理考虑)应予以关注和强调。为了达到交流或交际目的,教学应该使语言学习者不仅能判断、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懂得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何时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方式说的能力。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务必重视说的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目标作了分级描述,初中毕业达到五级目标。其要求是: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能用英语表演短剧;能在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在教学评价中又指出,对学生学业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应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期末、毕业考试等。显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考试形式既要有听力测试和笔试,又要有口语测试。
二、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现行的中学英语考试中只有听力测试和笔试,没有口试,致使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不平衡发展,英语说的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所学的几乎是“聋哑英语”,尽管目前已有所改善,但考试内容和形式的不完善,势必延续已造成的恶性循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个人潜能没有得到开发,个性发展没有得到促进,学生语言技能难以养成,难怪有人戏称“我国的英语教学老是一壶煮不开的温水!”
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开口,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向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性语言教学,其核心内容是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口语测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其应试能力,而且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交际语言,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实施,其功能是发挥考试杠杆的调节作用,是对目前实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补充和完善。就目前来看,中学英语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用英语进行教学活动,应该说学生的口语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行的初中毕业考试(包括高中毕业会考)几乎没有对口语进行考查,势必造成这样一种现象:既然你不考口试,我练口语有什么用?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实施还有助于高中阶段英语后续学习,无论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行稿)还是高中新教材对学生口语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我们培养的高中进校生仍没有一定的口头交际能力,很难保障高中三年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达到八节目标要求。除此之外,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实施有利于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能促使教师相应的发展,教学相长,互为推进,共同进步。
我国多年使用的英语专业入学口语考试,特别是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已经率先在初中毕业考试中开展英语口试,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作法。
2004年昆明市初中毕、升考试规定了学生能力测试包括英语口试、理化生实验操作和个人特长。
2004年南京市初三英语口语测试时间定为3月26~28日举行。
珠海市去年将英语口试正式作为初中毕业会考的内容,并公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口试样题及评分标准》。
从2004年起,英语口试将正式作为广州市中考的内容, 以15% 计入升学总成绩(其中听力占20%,笔试占65%)。
根据《厦门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为引导初中英语教学走向语言知识与语言交际能力并重的正确方向,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厦门市教育局3月8日正式下發了《厦门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英语口语测试方案》。
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中学英语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测试与评价的改革。如何进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口语测试命题与评价,使测试的信度、效度、可行性得到最大的保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讨。
三、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题型、形式及程序
(一)口试题型
口试题型有朗读、对话、角色扮演、话题讨论、小组讨论、对话及口头小作文等。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题型建议由朗读、对话及口头小作文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以小短文或对话为基础,要求考生朗读指定的部分或全部。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考生的语音、语调以及对短文或对话的理解程度。第二部分对话就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与考生进行交流,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口试的另一部分是就日常生活、校园生活及简单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提出一个可供考生自由发挥的话题,或图片描述,要求考生在两分钟之内,做一个简短的口头小作文。该题着重测试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整个口述应力求条理清晰、表达自然、句型规范、用词恰当,使口述材料具有良好的连贯性与流畅感。
(二)口试形式
口语测试形式可采取直接型口试或半直接型口试方式进行。
直接型口试,即按“人人对话”形式进行英语口试,它是以口语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为蓝本,通过考生的口头表达来考查其口语能力,具有较高的测试效度;半直接型口试,即按“人机对话”形式进行英语口试,利用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或磁带录音,可控制的变量相对增加,口试的信度和考试的效率可以得到证。
(三)口试程序
当然,实行大规模英语口试,程序安排是一大难题。以下就直接型口试进行介绍,仅供参考。组织考务时,各校派一位行政领导担任主考;负责课时安排,人员设备调配,考试场地安排;英语教研组组长任副主考,负责选拔教师,人员分工,组织英语口试考务。考试时,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带学生入考场。考场分为抽签点、准备点和考试点三個部分。分组根据该校英语主考老师人数而定,各组同时进行。如:学校有10个英语主考老师,就分10个组,对每位英语主考老师进行编号(从1~10号)。如:甲学生所抽到的题号为2号,甲学生就到2号准备点看试题,桌面上已事先贴好了对应的第二套题,然后到2号英语主考老师处应考。每位英语主考老师固定使用该号试题。考完一个班后再通知下一个班应考。每个考生测试时间5分钟。
四、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应试策略
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测其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其中包括对语音、语调、词汇、语速、语感、理解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应该不断积累和储备,应该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听说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听说训练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试的成败。因此,平常的口语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语音语调,加大朗读训练
语音语调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发音要准确、清晰,语调要自然、流畅,学生朗读时能恰当地运用意群断句,连读自然、正确。因此平时训练中要多听录音或其它音像制品,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听单词辨音,也可以听一些连贯的词组,听短文、对话等,然后要一句一句地模仿。而朗读短文的选读应以学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材料为主,要求学生一方面要迅速看懂短文内容,同时对朗读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进行准备,语音、语调只有通过朗读完整的短文才能得以全面的体现。
(二)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情景交流,增加语言输入
听和说作为语言交流的两个方面,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一定的听说氛围,只靠闷头学习,很难在听说方面有所收获。因此,要有意识地、积极地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
为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平时尽量让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活动,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与同学进行交流。课外,组织兴趣小组、创办英语角,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讲故事、做英语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在英语氛围中,使学生心情放松、耳濡目染,在娱乐中得到英语听说的训练。
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输入,正确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输入不是灌输,要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情境使学生主动地通过听读接受信息。英语信息的输入要根据英语符号系统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序的安排,还要考虑教学目的要求统筹兼顾,逐步递增,初中毕业应完成《英语课程标准》五节目标中特别对泛听、泛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要求。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将教材内容激活并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真正做到“围绕教材,抛开教材,返回教材,不要教材”,活教活学,学以致用。
(三)更新观念,创设教学中有效的交际活动在教学中,采取交际领先的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操练交际技能是明智之举有效交际活动所具备的特色应该包括:1、效度。好的交际要能刺激学生的技能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2、多容量。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接触的语言越多,他们获得的练习机会就越多。如果把用于交际活动的课堂时间比作一个容器,那么这个容器里面要尽可能地盛满语言。3、成功原则。要设计和选择那些学生极可能成功的活动。多次的成功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就感,而且还能鼓励他们主动探寻,向纵深发展。4、多向性。好的交际活动应该能给班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如果开展的活动只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反应,那么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则不能受益。5、教师协助。在交际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成功地交际。教师不仅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合作者,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活动顺利完成。6、有趣。如果交际活动只追求成功性和多容量性,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厌倦。厌倦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动机并且最终导致厌学。因此,活动应该充满情趣,形式多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利特尔伍德将交际活动分为“功能交际性活动”和“社会交际性活动”。功能交际性活动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尽可能通过交际活动表达某种功能,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这类活动主要形式为传递和处理信息。根据认知法中的“容忍错误理论”,教师可暂时不必过多地注意学生使用语言是否得体或是否有语言方面的错误。社会交际性活动则不仅要表达某种功能,还要让学生注意使用语言时考虑其社会交往意义。这类活动一般都在课堂外的实际环境中发生,但课堂中的活动也可作为一个起点。这是因为课堂本身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而且,在这一种社会交往环境中学到的语言结构和行为规则也可以迁移到其它场景中去。这类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课堂环境作为社会场景,二是模仿和角色扮演。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功能交际性活动”又要注视学生的“社会交际性活动”,要两手都抓,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英语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口语训练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提高中学英语口语能力,考试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但笔者认为,只有完善现行考试制度和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在中学阶段初中毕业考试以增加口语考试为突破口,中学英语口语能力滞后的状况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龚亚夫 求真务必实开展教学研究 《英语周报》 第32期 2004年
3.刘道义 论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全面改革 《英语教学名家谈》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5.徐永健 海姆斯的交际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州教育学院报》第2期1992年
6.石锡伍口语表达能力测试之我见 《英语教学名家谈》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作者单位:611130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教研室)
【关键词】:英语口试 势在必行 教学质量
自1985年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稳步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几次修订了教学大纲;2001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出了中学英语新教材;各类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试制度。但是,我们还得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因此,英语教学质量地区差异大,距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还很远,现行考试制度仍不完善,特别是口语测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严重滞后。
要改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滞后状况,有赖于革新当前的英语考试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通过评价教育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从20世纪60年代的“精英教育”转向21世纪的“全民教育”,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评价中增加英语口语测试,正是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一、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依据
掌握英语必需拥有大量有效的输入(听和读),才可以保证较好较正确的输出(说和写)。中学生是有一定的 input 的,但应引导强化并用于思维创造,才可能产生output。根据“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应当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从语言的发展、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还是从用语言交际所采取的形式来看,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都显得特别重要。海姆斯认为,说话是一项“需要技能的工作”,因此中学英语教学没有理由不把说的能力的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说有赖于听读,听说有助于读写,写又可以巩固听说和读。此外,教科书不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机械地重复语言,而是给学生提供机会结合实际运用语言,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以便把书中的词语、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机制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言语技能才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运用自己有限的语言去应付无法预知的情况;才能通过听读来吸取信息,敢于开口交谈,传递信息,并通过听说来加速阅读,推动书面表达,交流信息。
英语教学要重视准确与流利之间的平衡,同时对语言的合适与得体(如:对交际背景、目的、常规、参与者等因素的合理考虑)应予以关注和强调。为了达到交流或交际目的,教学应该使语言学习者不仅能判断、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懂得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何时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方式说的能力。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务必重视说的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目标作了分级描述,初中毕业达到五级目标。其要求是: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能用英语表演短剧;能在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在教学评价中又指出,对学生学业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应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期末、毕业考试等。显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考试形式既要有听力测试和笔试,又要有口语测试。
二、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现行的中学英语考试中只有听力测试和笔试,没有口试,致使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不平衡发展,英语说的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所学的几乎是“聋哑英语”,尽管目前已有所改善,但考试内容和形式的不完善,势必延续已造成的恶性循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个人潜能没有得到开发,个性发展没有得到促进,学生语言技能难以养成,难怪有人戏称“我国的英语教学老是一壶煮不开的温水!”
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开口,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向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性语言教学,其核心内容是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口语测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其应试能力,而且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交际语言,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实施,其功能是发挥考试杠杆的调节作用,是对目前实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补充和完善。就目前来看,中学英语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用英语进行教学活动,应该说学生的口语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行的初中毕业考试(包括高中毕业会考)几乎没有对口语进行考查,势必造成这样一种现象:既然你不考口试,我练口语有什么用?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实施还有助于高中阶段英语后续学习,无论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行稿)还是高中新教材对学生口语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我们培养的高中进校生仍没有一定的口头交际能力,很难保障高中三年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达到八节目标要求。除此之外,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的实施有利于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能促使教师相应的发展,教学相长,互为推进,共同进步。
我国多年使用的英语专业入学口语考试,特别是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已经率先在初中毕业考试中开展英语口试,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作法。
2004年昆明市初中毕、升考试规定了学生能力测试包括英语口试、理化生实验操作和个人特长。
2004年南京市初三英语口语测试时间定为3月26~28日举行。
珠海市去年将英语口试正式作为初中毕业会考的内容,并公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英语口试样题及评分标准》。
从2004年起,英语口试将正式作为广州市中考的内容, 以15% 计入升学总成绩(其中听力占20%,笔试占65%)。
根据《厦门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为引导初中英语教学走向语言知识与语言交际能力并重的正确方向,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厦门市教育局3月8日正式下發了《厦门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英语口语测试方案》。
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中学英语教学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测试与评价的改革。如何进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口语测试命题与评价,使测试的信度、效度、可行性得到最大的保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讨。
三、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题型、形式及程序
(一)口试题型
口试题型有朗读、对话、角色扮演、话题讨论、小组讨论、对话及口头小作文等。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题型建议由朗读、对话及口头小作文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以小短文或对话为基础,要求考生朗读指定的部分或全部。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考生的语音、语调以及对短文或对话的理解程度。第二部分对话就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与考生进行交流,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口试的另一部分是就日常生活、校园生活及简单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提出一个可供考生自由发挥的话题,或图片描述,要求考生在两分钟之内,做一个简短的口头小作文。该题着重测试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整个口述应力求条理清晰、表达自然、句型规范、用词恰当,使口述材料具有良好的连贯性与流畅感。
(二)口试形式
口语测试形式可采取直接型口试或半直接型口试方式进行。
直接型口试,即按“人人对话”形式进行英语口试,它是以口语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为蓝本,通过考生的口头表达来考查其口语能力,具有较高的测试效度;半直接型口试,即按“人机对话”形式进行英语口试,利用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或磁带录音,可控制的变量相对增加,口试的信度和考试的效率可以得到证。
(三)口试程序
当然,实行大规模英语口试,程序安排是一大难题。以下就直接型口试进行介绍,仅供参考。组织考务时,各校派一位行政领导担任主考;负责课时安排,人员设备调配,考试场地安排;英语教研组组长任副主考,负责选拔教师,人员分工,组织英语口试考务。考试时,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带学生入考场。考场分为抽签点、准备点和考试点三個部分。分组根据该校英语主考老师人数而定,各组同时进行。如:学校有10个英语主考老师,就分10个组,对每位英语主考老师进行编号(从1~10号)。如:甲学生所抽到的题号为2号,甲学生就到2号准备点看试题,桌面上已事先贴好了对应的第二套题,然后到2号英语主考老师处应考。每位英语主考老师固定使用该号试题。考完一个班后再通知下一个班应考。每个考生测试时间5分钟。
四、初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语测试应试策略
英语口语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测其在真实且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其中包括对语音、语调、词汇、语速、语感、理解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应该不断积累和储备,应该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听说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听说训练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试的成败。因此,平常的口语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语音语调,加大朗读训练
语音语调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发音要准确、清晰,语调要自然、流畅,学生朗读时能恰当地运用意群断句,连读自然、正确。因此平时训练中要多听录音或其它音像制品,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听单词辨音,也可以听一些连贯的词组,听短文、对话等,然后要一句一句地模仿。而朗读短文的选读应以学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材料为主,要求学生一方面要迅速看懂短文内容,同时对朗读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进行准备,语音、语调只有通过朗读完整的短文才能得以全面的体现。
(二)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情景交流,增加语言输入
听和说作为语言交流的两个方面,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一定的听说氛围,只靠闷头学习,很难在听说方面有所收获。因此,要有意识地、积极地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
为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平时尽量让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活动,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与同学进行交流。课外,组织兴趣小组、创办英语角,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讲故事、做英语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在英语氛围中,使学生心情放松、耳濡目染,在娱乐中得到英语听说的训练。
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输入,正确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输入不是灌输,要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情境使学生主动地通过听读接受信息。英语信息的输入要根据英语符号系统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序的安排,还要考虑教学目的要求统筹兼顾,逐步递增,初中毕业应完成《英语课程标准》五节目标中特别对泛听、泛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要求。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将教材内容激活并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真正做到“围绕教材,抛开教材,返回教材,不要教材”,活教活学,学以致用。
(三)更新观念,创设教学中有效的交际活动在教学中,采取交际领先的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操练交际技能是明智之举有效交际活动所具备的特色应该包括:1、效度。好的交际要能刺激学生的技能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2、多容量。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接触的语言越多,他们获得的练习机会就越多。如果把用于交际活动的课堂时间比作一个容器,那么这个容器里面要尽可能地盛满语言。3、成功原则。要设计和选择那些学生极可能成功的活动。多次的成功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就感,而且还能鼓励他们主动探寻,向纵深发展。4、多向性。好的交际活动应该能给班上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如果开展的活动只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反应,那么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则不能受益。5、教师协助。在交际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成功地交际。教师不仅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合作者,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活动顺利完成。6、有趣。如果交际活动只追求成功性和多容量性,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厌倦。厌倦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降低学习动机并且最终导致厌学。因此,活动应该充满情趣,形式多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利特尔伍德将交际活动分为“功能交际性活动”和“社会交际性活动”。功能交际性活动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尽可能通过交际活动表达某种功能,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这类活动主要形式为传递和处理信息。根据认知法中的“容忍错误理论”,教师可暂时不必过多地注意学生使用语言是否得体或是否有语言方面的错误。社会交际性活动则不仅要表达某种功能,还要让学生注意使用语言时考虑其社会交往意义。这类活动一般都在课堂外的实际环境中发生,但课堂中的活动也可作为一个起点。这是因为课堂本身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而且,在这一种社会交往环境中学到的语言结构和行为规则也可以迁移到其它场景中去。这类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课堂环境作为社会场景,二是模仿和角色扮演。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功能交际性活动”又要注视学生的“社会交际性活动”,要两手都抓,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英语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口语训练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加强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提高中学英语口语能力,考试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但笔者认为,只有完善现行考试制度和改革现行考试模式,在中学阶段初中毕业考试以增加口语考试为突破口,中学英语口语能力滞后的状况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龚亚夫 求真务必实开展教学研究 《英语周报》 第32期 2004年
3.刘道义 论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全面改革 《英语教学名家谈》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5.徐永健 海姆斯的交际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州教育学院报》第2期1992年
6.石锡伍口语表达能力测试之我见 《英语教学名家谈》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作者单位:611130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