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媒介事件”成了一个炙手可热词汇。伴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卡茨等发展出来的“媒介事件”的概念已经无法涵盖现在媒介发生的事件。如果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分析,那么,新媒介背景下的媒介事件就是传播史上崭新的一个领域。可以说,媒介书写历史,传媒人用自己的业务实践为传播学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媒介事件”的内涵被丰富了,同时媒介事件的制造者也由“组织”(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社团等)变成了个体单位——人。
【关键词】媒介事件;新媒介;“小月月”
3月11日,日本的9.0级强震,使日本成为世界的焦点。近日,日本的形势远不是地震那么简单,地震先后引起了数次海啸,还有不停的余震,更让人烦恼的是,这次地震引起了日本福岛的核电站发生泄漏,美国派遣的航母的返航给菅直人政府带来巨大压力,菅直人下令日本的消防部队前去福岛参加救援工作,但是被消防部队的总长拒绝了。此事一经曝光,立刻有媒体称这是日本政府一手策划的媒介事件,因为一个消防部长不可能有如此胆量去挑衅菅直人政府的威信。这些媒体认为,日本政府策划这次媒介事件,是想利用媒体的力量,做一次民调,看日本人民如何看待派遣官兵去核泄漏的福岛参加救援的事情,以及要不要去派兵参加如此危险的救援工作。还有这次中国的“抢盐”事件也是媒体宣传的结果。辐射危险的消息一经传出,经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渠道,消息遍布大江南北。可见,媒介事件在新媒介的作用下已经无处不在。
1.“媒介事件”的内涵
“媒介事件”的概念最早来自于西方。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假事件”一词,他将假事件定义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并指出了假事件具有人为策划、适合传媒报道的事件,并重点讨论了为各种竞选服务的媒介事件。一是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对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种全新、现代的受众参与模式——电视媒介事件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深入、系统地阐释其内涵、类型、结构、流程以及效果等等,被认为是“在人们认识电视的影响力方面的一个里程碑”。作者指出“媒介事件”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是一种具有干擾性、垄断性的重大的电视事件,通常“都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的”。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媒介事件”分为三种类型:“媒介事件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指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国家级事件,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以及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我们分别称之为‘竞赛’、‘征服’和‘加冕’。为电子媒介展示其唤起广泛而同期的注意,以讲述一个始发的故事的独特潜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这些事件为电视机架起了一道光环,改变了人们的收看经验”。
按照戴扬和卡茨的观点,国庆大典、阅兵式、大型音乐舞蹈、春节晚会等等,无疑是被写入历史的媒介事件。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媒介事件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样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全球有近2亿人在1969年同时目睹了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壮举;1981年英国皇室为查尔斯与戴安娜举办的婚礼则在79个国家现场直播, 观看的人数超过5亿,而在1999年岁末,全球几十家电视台联合现场转播的24个时区中, 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相继跨入2000千禧之年的盛况, 更是吸引了几十亿人的目光。在国内,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近期很火的《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相亲类节目都是典型的电视媒介事件,有的愈演愈烈,成了媒介事件群。这些经由电视媒介传播的媒介事件, 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得观众进入空中的历史性的现场直播。
2.新媒介背景下的媒介事件的制造者
20 世纪90 年代,互联网开始闯入中国人的生活。时至今日,互联网已成为中国人生产与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信息, 截止2010 年4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4.04 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 .9%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 3 亿人。新媒介的出现和逐步扩大,深刻影响着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 网络公众舆论已成为社会关系与社会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博客和论坛作为新的媒介形式,也为普通公民成为媒介事件的制造者与传播者提供了条件,打破了以往对媒介事件只局限于组织策划的范畴。2010年10月5日,一则由天涯网友“蓉荣”发布的帖子——《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深度八做留念》——在短短的几天内迅速蹿红网络,引来千万网友的围观和口水战。而随着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以及传统媒体的加入,一则由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迅速演化成一起媒介事件,演变为社会的集体“狂欢”。此帖讲述了“蓉荣”在朋友“小月月”和男朋友“小w”来上海世博会游览的过程中,自己无比痛苦和复杂的经历。帖子中,“小月月”以丑陋的形象、低俗的行为、恶心的言语将网友们雷得“外焦里嫩”,而发帖者“蓉荣”对现场的许多细节描写,尤其是关于污秽情节的细致露骨描写更是让网友直呼“反胃”。虽然在诸多跟帖中很多人都对事件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依然没有使网友们停下“狂欢”的脚步:关于“小月月”的插图、贴吧、讨论组、QQ 群应运而生,网友甚至创办了“拜月神教”来对“小月月”进行“膜拜”……
“小月月”事件是在新媒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介事件,这种新媒介事件的制造者可以是每一位普通的个体公民,而不仅仅局限于媒体或某种组织。网友“蓉荣”不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也不代表某一组织和政府,但她通过网络同样制造给受众以“爆炸性”的新闻。按照戴扬和卡茨在《媒介事件》中的观点,认为媒介事件的出现是人类传播活动与视觉文化中的一次伟大变革,那么这种在网络上流行的个人制造的媒介事件,可以说是对以往媒介事件的一次变革和丰富,它让普通个体公民可以制造媒介事件,并提供传播这种媒介事件的渠道。
在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介出现以后,人类的传播活动赋予普通公民更广泛的参与权,让媒介呈现出一种无限制的介入的可能,人人可以借助网络制造媒介事件,人人可以利用网络吸引眼球资源。这种由普通民众制造的媒介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被认为是炒作、是假新闻,但它却体现着普通公民对媒介资源利用权利的实现,打破了由媒介垄断传播资源的不合理的配置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媒介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每个人在新媒介背景下都可以公平的使用媒介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人类传播系统的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3]保罗·康纳顿.社会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施吉吉.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J].现代传播,2001.
[5]http://baike.baidu.com/view/1366443.htm.
[6]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273274.shtml.
【关键词】媒介事件;新媒介;“小月月”
3月11日,日本的9.0级强震,使日本成为世界的焦点。近日,日本的形势远不是地震那么简单,地震先后引起了数次海啸,还有不停的余震,更让人烦恼的是,这次地震引起了日本福岛的核电站发生泄漏,美国派遣的航母的返航给菅直人政府带来巨大压力,菅直人下令日本的消防部队前去福岛参加救援工作,但是被消防部队的总长拒绝了。此事一经曝光,立刻有媒体称这是日本政府一手策划的媒介事件,因为一个消防部长不可能有如此胆量去挑衅菅直人政府的威信。这些媒体认为,日本政府策划这次媒介事件,是想利用媒体的力量,做一次民调,看日本人民如何看待派遣官兵去核泄漏的福岛参加救援的事情,以及要不要去派兵参加如此危险的救援工作。还有这次中国的“抢盐”事件也是媒体宣传的结果。辐射危险的消息一经传出,经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渠道,消息遍布大江南北。可见,媒介事件在新媒介的作用下已经无处不在。
1.“媒介事件”的内涵
“媒介事件”的概念最早来自于西方。现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假事件”一词,他将假事件定义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并指出了假事件具有人为策划、适合传媒报道的事件,并重点讨论了为各种竞选服务的媒介事件。一是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对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一种全新、现代的受众参与模式——电视媒介事件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深入、系统地阐释其内涵、类型、结构、流程以及效果等等,被认为是“在人们认识电视的影响力方面的一个里程碑”。作者指出“媒介事件”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是一种具有干擾性、垄断性的重大的电视事件,通常“都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的”。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媒介事件”分为三种类型:“媒介事件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指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国家级事件,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以及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我们分别称之为‘竞赛’、‘征服’和‘加冕’。为电子媒介展示其唤起广泛而同期的注意,以讲述一个始发的故事的独特潜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这些事件为电视机架起了一道光环,改变了人们的收看经验”。
按照戴扬和卡茨的观点,国庆大典、阅兵式、大型音乐舞蹈、春节晚会等等,无疑是被写入历史的媒介事件。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媒介事件作为一种新颖的电视样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全球有近2亿人在1969年同时目睹了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壮举;1981年英国皇室为查尔斯与戴安娜举办的婚礼则在79个国家现场直播, 观看的人数超过5亿,而在1999年岁末,全球几十家电视台联合现场转播的24个时区中, 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相继跨入2000千禧之年的盛况, 更是吸引了几十亿人的目光。在国内,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近期很火的《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相亲类节目都是典型的电视媒介事件,有的愈演愈烈,成了媒介事件群。这些经由电视媒介传播的媒介事件, 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得观众进入空中的历史性的现场直播。
2.新媒介背景下的媒介事件的制造者
20 世纪90 年代,互联网开始闯入中国人的生活。时至今日,互联网已成为中国人生产与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信息, 截止2010 年4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4.04 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 .9%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 3 亿人。新媒介的出现和逐步扩大,深刻影响着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 网络公众舆论已成为社会关系与社会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博客和论坛作为新的媒介形式,也为普通公民成为媒介事件的制造者与传播者提供了条件,打破了以往对媒介事件只局限于组织策划的范畴。2010年10月5日,一则由天涯网友“蓉荣”发布的帖子——《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深度八做留念》——在短短的几天内迅速蹿红网络,引来千万网友的围观和口水战。而随着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以及传统媒体的加入,一则由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迅速演化成一起媒介事件,演变为社会的集体“狂欢”。此帖讲述了“蓉荣”在朋友“小月月”和男朋友“小w”来上海世博会游览的过程中,自己无比痛苦和复杂的经历。帖子中,“小月月”以丑陋的形象、低俗的行为、恶心的言语将网友们雷得“外焦里嫩”,而发帖者“蓉荣”对现场的许多细节描写,尤其是关于污秽情节的细致露骨描写更是让网友直呼“反胃”。虽然在诸多跟帖中很多人都对事件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依然没有使网友们停下“狂欢”的脚步:关于“小月月”的插图、贴吧、讨论组、QQ 群应运而生,网友甚至创办了“拜月神教”来对“小月月”进行“膜拜”……
“小月月”事件是在新媒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介事件,这种新媒介事件的制造者可以是每一位普通的个体公民,而不仅仅局限于媒体或某种组织。网友“蓉荣”不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也不代表某一组织和政府,但她通过网络同样制造给受众以“爆炸性”的新闻。按照戴扬和卡茨在《媒介事件》中的观点,认为媒介事件的出现是人类传播活动与视觉文化中的一次伟大变革,那么这种在网络上流行的个人制造的媒介事件,可以说是对以往媒介事件的一次变革和丰富,它让普通个体公民可以制造媒介事件,并提供传播这种媒介事件的渠道。
在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介出现以后,人类的传播活动赋予普通公民更广泛的参与权,让媒介呈现出一种无限制的介入的可能,人人可以借助网络制造媒介事件,人人可以利用网络吸引眼球资源。这种由普通民众制造的媒介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被认为是炒作、是假新闻,但它却体现着普通公民对媒介资源利用权利的实现,打破了由媒介垄断传播资源的不合理的配置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媒介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每个人在新媒介背景下都可以公平的使用媒介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人类传播系统的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3]保罗·康纳顿.社会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施吉吉.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J].现代传播,2001.
[5]http://baike.baidu.com/view/1366443.htm.
[6]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2732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