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前学校教育活动的一项。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我们民族的新一代,若没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力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受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和社会因素。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育者的因素。在这众多的复杂因素中,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最为直接和工作量最大的班主任,其开展工作、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學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溶为一体。以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方法为指导,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建立“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来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培育良好班集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一、班主任工作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13日)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其特点、专业化程度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途径和非专业途径。专业途径有系统、全面、深入等特点,但需要班主任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占用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等属于专业途径,通过非专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占用专门的时间,灵活多样、贴近生活,而且对班主任专业上的要求也不那么高。因此,非专业途径是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结合班队、少先队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广播、宣传栏、心理咨询信箱等媒体介绍心理健康知识。
经过一定的培训,小学班主任在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后,发挥班主任的特长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一方面使原来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有较高的起点。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些内容已经包括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营造优良的班风、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升学指导等等。现在只不过是要把原来无意识当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方法更加科学的教育活动而已。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
1、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是重要的教育力,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教育、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小学班主任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同时注重对学生观察,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向他们讲解同龄人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使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方法可以借鉴。同时,班主任也要有积极的心态、渊博的知识,健康的心理,并用这些去规范和影响学生的实际行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建立起师生信任关系
信任是促进合作、强化人际关系的要素。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是老师进行心理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必须信任他们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传递的观点和信息。当学生信任班主任,也就是信任班级领导者时,他们会做出一些有利于班级的行为,但当产生信任危机时,学生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而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会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德国教育心理学家施威厄认为,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能转化为良好的成绩。因为信任教师的学生不想让教师失望,坚信在教师那儿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他们会努力去学习,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愉悦。
3、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班主任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知识各常规的教学知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课,如: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看做主体,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说法,他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他就不好好学这门课了。对老师的喜欢与否会影会引起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老师课堂上的鼓励和赞扬会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也会减少学生旷课、逃学的几率。对于学生们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其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班主任是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交流,还是以严厉的形象、冰冷的外壳去触碰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笔者曾经带过的学生就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材,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结果导致这名学生今后上实验课时不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甚至遇到实验课就逃课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不恰当的言语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比其他任课老师更亲近、更有权威的老师,学生很在乎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课堂上班主任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已,要对学生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些都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4、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体现主导性的渗透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专门的过程。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是一项前瞻性的活动, 是构建良好心理场的的基础作。小学班主任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 要积极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要领, 使课的内容、形式、方法更加趋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满足学生的发展渴望。
综上所述,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会做得更有效能。希望班主任早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景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陈辉梅.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0.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己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學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溶为一体。以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方法为指导,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建立“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来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培育良好班集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一、班主任工作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13日)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其特点、专业化程度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途径和非专业途径。专业途径有系统、全面、深入等特点,但需要班主任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占用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个别或团体心理咨询等属于专业途径,通过非专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占用专门的时间,灵活多样、贴近生活,而且对班主任专业上的要求也不那么高。因此,非专业途径是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结合班队、少先队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广播、宣传栏、心理咨询信箱等媒体介绍心理健康知识。
经过一定的培训,小学班主任在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后,发挥班主任的特长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一方面使原来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有较高的起点。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些内容已经包括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营造优良的班风、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升学指导等等。现在只不过是要把原来无意识当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方法更加科学的教育活动而已。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
1、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是重要的教育力,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教育、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小学班主任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同时注重对学生观察,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向他们讲解同龄人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使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方法可以借鉴。同时,班主任也要有积极的心态、渊博的知识,健康的心理,并用这些去规范和影响学生的实际行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建立起师生信任关系
信任是促进合作、强化人际关系的要素。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是老师进行心理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必须信任他们的老师,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传递的观点和信息。当学生信任班主任,也就是信任班级领导者时,他们会做出一些有利于班级的行为,但当产生信任危机时,学生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而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会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德国教育心理学家施威厄认为,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能转化为良好的成绩。因为信任教师的学生不想让教师失望,坚信在教师那儿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他们会努力去学习,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愉悦。
3、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班主任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知识各常规的教学知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课,如: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看做主体,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说法,他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他就不好好学这门课了。对老师的喜欢与否会影会引起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老师课堂上的鼓励和赞扬会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也会减少学生旷课、逃学的几率。对于学生们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其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班主任是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交流,还是以严厉的形象、冰冷的外壳去触碰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笔者曾经带过的学生就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材,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结果导致这名学生今后上实验课时不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甚至遇到实验课就逃课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不恰当的言语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比其他任课老师更亲近、更有权威的老师,学生很在乎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课堂上班主任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已,要对学生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这些都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4、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体现主导性的渗透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专门的过程。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是一项前瞻性的活动, 是构建良好心理场的的基础作。小学班主任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 要积极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要领, 使课的内容、形式、方法更加趋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满足学生的发展渴望。
综上所述,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会做得更有效能。希望班主任早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景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陈辉梅.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