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是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评价2009—2018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本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产出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四个维度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影响最大;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绩效评分呈“V”字形分布,2009—2013年评分逐年下降,2014—2018年评分逐年上升。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熵权-TOPSIS模型;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92
农业生态环境是能够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一系列要素的总称。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手段[2]。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815.83万公顷,2019年粮食产量6 695万吨。河南省传统农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和农用地膜的残留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造成了巨大污染[3]。与此同时,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与环保政策存在一定滞后性,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是实现河南省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也是稳定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4]。
近年来,河南省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着力解决农业污染,治理乡村环境,取得的成效显著,但是在治理绩效方面缺少量化的评价与对比。因此,基于河南省2009—2018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进行评价,以期为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和未来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1 数据来源及评价方法
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文献与资料,基于客观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产出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4个层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构成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在农业生产条件层面,选取有效灌溉率和单位面积耕地用水来反映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程度,作物受灾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农田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农业面源污染层面选取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强度,一方面可以反映化肥农药减施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根据总施用量可以判断大致的残留污染量;农业产出水平层面选取粮食产量以及总产值水平,判断农业生产水平在环保治理期间是否下降;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层面选取环保从业人员占比以及财政环保支出占比直接体现政府的治理力度,全省生态环保投资占比体现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反映出政府宣传倡导和政策补贴的强度。
指标体系中存在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其值越大代表该项目的评价越优,负向指标值越大代表该项目的评价越差。
数据来源于2010—2019年《河南统计年鉴》和2010—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其中,部分数据例如有效灌溉率,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后得出。
1.2 模型构建
熵权法是一种根据指标信息熵值进行客观赋权的方法,如果某个指标的信息熵值Ej越小,其指标值的离散程度就越大,其包含的信息量越多,在评价中的权重也越大。TOPSIS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其原理是根据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各个方案的相对优劣。熵权-TOPSIS模型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以指标的客观权重为基础,计算各评价对象与理想目标的欧氏距离并计算相对接近度,接近度越接近1,则该评价对象表现越好,反之说明评价对象越差。
熵权-TOPSIS模型的分析步骤通常如下:对于m个样本,n个指标,设xij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
1)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不统一,在进行计算之前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处理时注意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采用不同的算法。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2)计算各项指标的熵值,见公式(3)、公式(4)。
式(4)中,k=1/ln(n)>0满足ej≥0。
3)根据信息效用值dj=1-ej,j=1,…,m,计算各项指标权重,见公式(5)。
4)根据加权后的数据矩阵R=(ωj·x?ij)m×n确定最优解和最劣解,见公式(6)。
5)根据个方案与最优解和最劣解的欧氏距离计算总户评价指数Ci,见公式(7)。
Ci越大,则该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越理想,代表其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绩效越好。
2 结果与分析
将各项数据带入熵权-TOPSIS模型,计算出河南省各年份農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相对接近度,如图1所示。
根据各评价目标的相对接近度,2009—2018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呈现“V”字形趋势,2015—2018年治理绩效较优,其中2018年治理绩效最优,2009—2010年治理绩效良好,2011—2014年治理绩效较差,其中2013年治理绩效最差。
结合各项指标数据可知,虽然2009年各项指标在调查的各年间为较低水平,但是经济总量和农业总量也最低,所以当年的治理绩效相对良好,全省环境保护固定资产投资占比0.6%,仅次于2017年。
2009—2013年,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从1.9万亿元增长至3.2万亿元,但环保治理的支出和投资增长缓慢,其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从0.60%跌至0.18%。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也有所上升,化肥农药残留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综合来说,这是一个注重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但是环保治理停滞不前、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较差的时期。 2014—2018年河南省开始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长,也有效落实了化肥农药减施措施,农药施用强度相比最高值减少14%。在全省生产总值从3.5万亿增长至4.8万亿的同时,环保财政支出与全省生产总值的占比从0.34%提升到了0.74%。政府的倡导与带动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0.18%提升到0.60%,环保从业者增加3万人。这期间的治理措施使农业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治理绩效较优。
3 结论与讨论
模型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治理力度。若想提高治理绩效,政府应更加关注农业污染治理。因此,本研究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建议。
3.1 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有法可依。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责任,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成立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组,做好环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工作报告,鼓励外界参与监督,同时引入农业环保考核机制,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3.2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建立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补贴为辅的政府投入体系。各级政府应加大农业环保的投入力度,优化投资方式与结构,加强对农业环保治理投入资金的监管。可通过扩大补贴范围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方式吸引多个市场主體参与农业环保投资,鼓励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组织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3.3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自治
加强村级宣传,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具体可采用举办村民大会、广播、挂横幅、挂宣传牌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宣传,提升村民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村民自发建立村级环保监督队伍,建立分片区分组评比和家庭环保责任制度,以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引导村民适度投入农药化肥,同时对生活垃圾倾倒进行定点规范,培养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3.4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生态农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设施,提高耕地灌溉率,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农业产出,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迭代升级农民的耕作技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融入自然循环的同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王丹,刘新彩,蒋冬荣,等.简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7):49-50.
[2] 金书秦,韩冬梅.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征、要素和路径[J].环境保护,2020,48(08):15-20.
[3] 雷珂,袁建生,宋慧玲.浅谈农业污染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56,172.
[4] 贺爱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4):7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熵权-TOPSIS模型;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92
农业生态环境是能够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一系列要素的总称。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手段[2]。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815.83万公顷,2019年粮食产量6 695万吨。河南省传统农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和农用地膜的残留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造成了巨大污染[3]。与此同时,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与环保政策存在一定滞后性,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是实现河南省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也是稳定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4]。
近年来,河南省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着力解决农业污染,治理乡村环境,取得的成效显著,但是在治理绩效方面缺少量化的评价与对比。因此,基于河南省2009—2018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进行评价,以期为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和未来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1 数据来源及评价方法
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文献与资料,基于客观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产出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4个层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构成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在农业生产条件层面,选取有效灌溉率和单位面积耕地用水来反映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程度,作物受灾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农田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农业面源污染层面选取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强度,一方面可以反映化肥农药减施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根据总施用量可以判断大致的残留污染量;农业产出水平层面选取粮食产量以及总产值水平,判断农业生产水平在环保治理期间是否下降;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层面选取环保从业人员占比以及财政环保支出占比直接体现政府的治理力度,全省生态环保投资占比体现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反映出政府宣传倡导和政策补贴的强度。
指标体系中存在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其值越大代表该项目的评价越优,负向指标值越大代表该项目的评价越差。
数据来源于2010—2019年《河南统计年鉴》和2010—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其中,部分数据例如有效灌溉率,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后得出。
1.2 模型构建
熵权法是一种根据指标信息熵值进行客观赋权的方法,如果某个指标的信息熵值Ej越小,其指标值的离散程度就越大,其包含的信息量越多,在评价中的权重也越大。TOPSIS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其原理是根据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各个方案的相对优劣。熵权-TOPSIS模型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以指标的客观权重为基础,计算各评价对象与理想目标的欧氏距离并计算相对接近度,接近度越接近1,则该评价对象表现越好,反之说明评价对象越差。
熵权-TOPSIS模型的分析步骤通常如下:对于m个样本,n个指标,设xij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
1)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不统一,在进行计算之前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处理时注意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采用不同的算法。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2)计算各项指标的熵值,见公式(3)、公式(4)。
式(4)中,k=1/ln(n)>0满足ej≥0。
3)根据信息效用值dj=1-ej,j=1,…,m,计算各项指标权重,见公式(5)。
4)根据加权后的数据矩阵R=(ωj·x?ij)m×n确定最优解和最劣解,见公式(6)。
5)根据个方案与最优解和最劣解的欧氏距离计算总户评价指数Ci,见公式(7)。
Ci越大,则该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越理想,代表其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绩效越好。
2 结果与分析
将各项数据带入熵权-TOPSIS模型,计算出河南省各年份農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相对接近度,如图1所示。
根据各评价目标的相对接近度,2009—2018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呈现“V”字形趋势,2015—2018年治理绩效较优,其中2018年治理绩效最优,2009—2010年治理绩效良好,2011—2014年治理绩效较差,其中2013年治理绩效最差。
结合各项指标数据可知,虽然2009年各项指标在调查的各年间为较低水平,但是经济总量和农业总量也最低,所以当年的治理绩效相对良好,全省环境保护固定资产投资占比0.6%,仅次于2017年。
2009—2013年,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从1.9万亿元增长至3.2万亿元,但环保治理的支出和投资增长缓慢,其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从0.60%跌至0.18%。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也有所上升,化肥农药残留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综合来说,这是一个注重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但是环保治理停滞不前、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较差的时期。 2014—2018年河南省开始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长,也有效落实了化肥农药减施措施,农药施用强度相比最高值减少14%。在全省生产总值从3.5万亿增长至4.8万亿的同时,环保财政支出与全省生产总值的占比从0.34%提升到了0.74%。政府的倡导与带动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0.18%提升到0.60%,环保从业者增加3万人。这期间的治理措施使农业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治理绩效较优。
3 结论与讨论
模型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治理力度。若想提高治理绩效,政府应更加关注农业污染治理。因此,本研究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建议。
3.1 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有法可依。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责任,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成立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组,做好环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工作报告,鼓励外界参与监督,同时引入农业环保考核机制,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3.2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建立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补贴为辅的政府投入体系。各级政府应加大农业环保的投入力度,优化投资方式与结构,加强对农业环保治理投入资金的监管。可通过扩大补贴范围和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方式吸引多个市场主體参与农业环保投资,鼓励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组织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3.3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自治
加强村级宣传,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具体可采用举办村民大会、广播、挂横幅、挂宣传牌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宣传,提升村民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村民自发建立村级环保监督队伍,建立分片区分组评比和家庭环保责任制度,以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引导村民适度投入农药化肥,同时对生活垃圾倾倒进行定点规范,培养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3.4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生态农业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设施,提高耕地灌溉率,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农业产出,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迭代升级农民的耕作技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融入自然循环的同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王丹,刘新彩,蒋冬荣,等.简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7):49-50.
[2] 金书秦,韩冬梅.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征、要素和路径[J].环境保护,2020,48(08):15-20.
[3] 雷珂,袁建生,宋慧玲.浅谈农业污染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56,172.
[4] 贺爱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4):7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