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在培养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谈谈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一、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而教师的传统角色对这种浪费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需要的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
二、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即老师顺着学生发展,学生顺着老师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同时,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的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师角色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角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运动的速度》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速度这一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课前先请两位同学说出自己的50米跑成绩,然后请全班同学分析比较哪一位同学跑得快一些?并请他们说出判断依据。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另一方法。最后教师再次提出: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两个物体动的快慢?再次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并请学生根据探讨得出的方案进行实践应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适时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对速度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这种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包括有关问题思考、资料检索、调查研究、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所以,要上好物理课,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我在教《运动的描述》一节时,我先给学生讲古代小说《镜花缘》中的一个千古奇闻的故事:“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场大风,把咱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了墙外去了。”学生听完后捧腹大笑,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风能把井吹到了墙外去呢?学生按照“惯性思维”都认为不可能,纯属虚构。此时,教师加以点拨:古代小说中的墙实际是篱笆做的墙。请同学们根据地“参照物”的概念,结合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认真思考是否有可能。学生经过变换思维方式认真思考后顿时醒悟:原来被吹动的不是井,而是篱笆墙。以篱笆墙作为参照物,井则被吹到墙外去了。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学会了参照物的定义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大部分教师在教授本节时,都是先介绍有关定义,然后举例进行巩固。这样的方法,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能会对一些学困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使他们不能很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四、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先从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开始。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堂上指定学生阅读某部分内容,两种方法能取得不同的效果,达到不同的目的,所以两种方法不可相互替代。为了督促学生边看书边开动脑筋思考,初级阶段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记忆、思考、直至探究一些知识。
五、推荐适当的课外读本、网站让学生查阅
课本知识当然是学生要获取的经典知识,但这显然还不够。正如语文老师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学名著一样,我们也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如《趣味物理学》、《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自然百科全书》等等,有条件的还可以推荐一些物理科普网站让学生去查阅,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素养。例如,在上完“点击新材料”的课后,可布置学生上网查询还有哪些新材料?它们各有哪些妙用?对学生的查询成果,老师还可进行展示和评比,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六、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教学形式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体现“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让学生走进家庭、社区、社会。充分挖掘各种物理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我在上《电功率》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率”有更清楚的了解,课前我便安排学生到商店和家里调查各种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拿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再如我在上《凸透镜成像》一节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简易照相机;在上到《光的反射定律》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课后制用潜望镜等等。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如制作降落伞比赛、密度知识用交流会等等,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自身的优势,化有限条件为有利条件,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又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又要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一节课都方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谈谈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一、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而教师的传统角色对这种浪费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需要的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进学生”。
二、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即老师顺着学生发展,学生顺着老师发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同时,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的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师角色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角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运动的速度》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速度这一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课前先请两位同学说出自己的50米跑成绩,然后请全班同学分析比较哪一位同学跑得快一些?并请他们说出判断依据。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另一方法。最后教师再次提出: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两个物体动的快慢?再次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并请学生根据探讨得出的方案进行实践应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适时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对速度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这种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物理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包括有关问题思考、资料检索、调查研究、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所以,要上好物理课,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我在教《运动的描述》一节时,我先给学生讲古代小说《镜花缘》中的一个千古奇闻的故事:“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场大风,把咱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了墙外去了。”学生听完后捧腹大笑,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风能把井吹到了墙外去呢?学生按照“惯性思维”都认为不可能,纯属虚构。此时,教师加以点拨:古代小说中的墙实际是篱笆做的墙。请同学们根据地“参照物”的概念,结合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认真思考是否有可能。学生经过变换思维方式认真思考后顿时醒悟:原来被吹动的不是井,而是篱笆墙。以篱笆墙作为参照物,井则被吹到墙外去了。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学会了参照物的定义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大部分教师在教授本节时,都是先介绍有关定义,然后举例进行巩固。这样的方法,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能会对一些学困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使他们不能很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四、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先从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开始。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堂上指定学生阅读某部分内容,两种方法能取得不同的效果,达到不同的目的,所以两种方法不可相互替代。为了督促学生边看书边开动脑筋思考,初级阶段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去记忆、思考、直至探究一些知识。
五、推荐适当的课外读本、网站让学生查阅
课本知识当然是学生要获取的经典知识,但这显然还不够。正如语文老师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学名著一样,我们也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如《趣味物理学》、《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自然百科全书》等等,有条件的还可以推荐一些物理科普网站让学生去查阅,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素养。例如,在上完“点击新材料”的课后,可布置学生上网查询还有哪些新材料?它们各有哪些妙用?对学生的查询成果,老师还可进行展示和评比,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六、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教学形式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体现“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让学生走进家庭、社区、社会。充分挖掘各种物理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我在上《电功率》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率”有更清楚的了解,课前我便安排学生到商店和家里调查各种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拿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再如我在上《凸透镜成像》一节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简易照相机;在上到《光的反射定律》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课后制用潜望镜等等。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如制作降落伞比赛、密度知识用交流会等等,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自身的优势,化有限条件为有利条件,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又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又要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一节课都方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