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参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团队组织和打造的英语学科跨学段公开课展示活动,收获颇丰。这是一次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教研尝试和突破,不仅为开展区域教研工作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展了思路,同时也为教师基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树立整体教学观念、明确阶段目标、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提供了范例。
三节研究课总体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学生在“端午节”这一主题的引领下,依托于语篇材料,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一重要内容进行了新的探究,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的学习结果看,三节课分别实现了此次活动预期的“用英语讲好中國故事”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能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语篇介绍这一传统节日;初中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全面地阐述自己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高中生能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谈论和评价这一传统节日。
第二,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了对“端午节”这一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三节课都有效地克服了以往教学中碎片化、模式化、走形式的教学流程:在读前阶段,教师简洁、直接的导入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已知和体验,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主题的学习,并且形成一定的阅读期待;读中阶段,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小学课堂的板书引导,初中课堂的思维导图以及高中课堂的信息对比表格)不断与教学文本产生互动并进行意义建构和协商;读后,学生参与并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对获取的信息和语言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内化、迁移和运用。
第三,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和凸显。三节课都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便于学生更真实更充分地理解意义和学习语言:小学多模态的语篇,初中的Questions for Thoughts,高中的演讲任务,都有助于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培养自身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节课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涉及听、说、读、写不同技能的活动均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个人、伙伴、小组、全班活动等活动形式均有所开展,“研究香囊”“Reader’s Theatre”“Compare and Contrast”以及“Make a Speech”等任务均为学生在课堂发生实质性学习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笔者建议老师们今后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学情,并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实际获得和产出调整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能够紧紧围绕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体结构、语言修辞和作者意图这五个方面研读和分析教学文本,从而更系统地研究和落实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节研究课总体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学生在“端午节”这一主题的引领下,依托于语篇材料,对祖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一重要内容进行了新的探究,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的学习结果看,三节课分别实现了此次活动预期的“用英语讲好中國故事”的教学目标:小学生能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构建语篇介绍这一传统节日;初中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全面地阐述自己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高中生能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谈论和评价这一传统节日。
第二,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构建了对“端午节”这一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三节课都有效地克服了以往教学中碎片化、模式化、走形式的教学流程:在读前阶段,教师简洁、直接的导入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已知和体验,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主题的学习,并且形成一定的阅读期待;读中阶段,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小学课堂的板书引导,初中课堂的思维导图以及高中课堂的信息对比表格)不断与教学文本产生互动并进行意义建构和协商;读后,学生参与并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对获取的信息和语言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内化、迁移和运用。
第三,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和凸显。三节课都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便于学生更真实更充分地理解意义和学习语言:小学多模态的语篇,初中的Questions for Thoughts,高中的演讲任务,都有助于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培养自身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节课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涉及听、说、读、写不同技能的活动均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个人、伙伴、小组、全班活动等活动形式均有所开展,“研究香囊”“Reader’s Theatre”“Compare and Contrast”以及“Make a Speech”等任务均为学生在课堂发生实质性学习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笔者建议老师们今后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学情,并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实际获得和产出调整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能够紧紧围绕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体结构、语言修辞和作者意图这五个方面研读和分析教学文本,从而更系统地研究和落实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