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MCAS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经颅脑MRA或DSA确诊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MCASC)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W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分型并依据分型判断其发病机制。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57条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发现病灶的有6(占12.0%)个大脑半球,多发性脑梗死和单发脑梗死分别见于13(占22.8%)个和38(占66.7%)个大脑半球。脑分水岭梗死、流域性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半卵圆区脑梗死、多发性散在点状脑梗死(MSSI)、腔隙性脑梗死分别见于18(占31.6%)个、12(占21.1%)个、12(占21.1%)个、6(占10.5%)个、2(3.5%)个和1(1.8%)个大脑半球。结论 MCASC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1/3,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和动脉-动脉栓塞;流域性脑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纹状体内囊梗死约占1/5,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多条豆纹动脉开口;半卵圆区梗死、MSSI、腔隙性梗死等也可见到但较少见。半卵圆区梗死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是MSSI的主要发病机制,高血压豆纹动脉透明变性是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以上梗死类型可单发或混杂多发,多发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狭窄导致低灌注、原位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覆盖豆纹动脉开口、动脉-动脉栓塞等多因素同时存在并混杂作用。
其他文献
分析了茶壶五轴联动数控加工的工艺, 通过合理设置UG CAM的驱动方法、 投影矢量、 刀轴控制等参数,以茶壶模型为加工对象给出五轴加工详细加工方案, 使用UG NX10对茶壶进行五
基于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RCPSC)发布的Can MEDS框架,加拿大家庭医师学会(CFPC)修订了Can MEDS-FM框架(Can MEDS-family Medicine)。本文介绍了Can MEDS-FM框架中阐述的全
选择不同碳水化合物的配比制备成的不同消化特性的饼干和面包样品 ,并以葡萄糖为对照 ,以面包为参照对其血糖生成指数 (GI)和胰岛素指数 (II)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和面包相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四十年,高校教师伴随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给予教师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教师职业特性、学校工作
介绍了一种半球空域成像长波红外光学系统的设计。该光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结构,有效的压缩了光学系统的径向尺寸。由于该光学系统视场较大,因此采用了F-θ的"非相似"成像方式
Real Xtend是基于Open Sim开发的开源虚拟世界平台,具有开源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现今的芬兰基础教育走在世界前列,信息化程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芬兰奧卢大学互联网卓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
实现整合之后的融合发展,才能将利益调整之后的摩擦与分歧消弥于无形,组建近十年的京能集团选择的突破方式是创新,以此完成了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突围一场事关北京电力能源投融
在Solid Works软件上二次开发建立抓斗虚拟设计平台,分析抓斗设计的数据流程,以抓斗三维实例库、知识库为基础建立产品的三维实体模型,研制抓斗产品设计模块,并实现抓斗的虚拟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