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儿子感冒发烧,母亲觉得这是让孩子学会看病的最好时机,便让儿子自己上医院看病。可当儿子走出家门后,母亲就开始后悔,旋即担心,继而自责,内心可谓备受煎熬。在儿子“凯旋”而归时,母亲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让儿子学会独立。
课文的前半部分以语言描写为主,着力表现儿子对父母的依赖和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犹豫不决。后半部分则运用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母亲在尝试“放手”的过程中的痛苦心路历程。儿子走后,她开始后悔,认为这是给儿子“雪上加霜”,应该先“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很显然,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占了上风。在等待儿子回来的时候,她觉得“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多么形象而真实的描述,因为担心儿子,所以两个小时变得异常漫长。因为担心儿子,所以心里开始胡思乱想,竟想得疼痛难忍。爱子心切的母亲已然忘了自己这样做的初衷,“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如果说关心、呵护、疼爱是感性的爱,那么对孩子负责,让孩子学会独立就是理性的爱。此刻,感性的爱完全战胜了理性的爱。儿子回来了,“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理性又重新占领制高点,母亲“放手”的决心也更坚定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就这样在作者一次次的内心斗争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除必要的生字词学习和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之外,不宜涉及太多学习点。“面面俱到,等于面面没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便是本文真实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切入心理描写。然后引领学生品味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母亲情感的变化,体会这份独特的母爱。当然,还可以由读到写,鼓励学生尝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这样的学习,想必学生会学得更深刻,更有收获。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挣开”的“挣”,“埋怨”的“埋”的读音,理解“打蔫儿”“怔住”“艰涩”“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顺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母亲试图放手却又不舍的情感变化,体会独特的母爱。
4.学习同类型文章,尝试进行心理描写,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习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自学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1.读准课文中的11个生字,并找出生字在文中组的词语读一读。其他没把握读准的字音查字典确认。
2.运用自己拿手的方法理解“打蔫儿”“怔住”“艰涩”“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意思。
3.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4.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毕淑敏的人生经历及文学成就。
二、课中学习
(一)前学检测
1.检测对作者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要求交流最想告诉别人的一点。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女兵—医生—作家。
2.检测课文11个生字的认读情况。出示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并说出该字在文中所组词语。读正确的其他学生跟读2遍,读错的请其他学生纠正,并让其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它的,然后再让读错的学生读2遍。
3.检测文中多音字认读情况。课件点出“挣开”“埋怨”两个词,指名学生认读,读正确的再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附带检测学生练读课文的情况)。读错的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纠正。
4.检测文中词语的理解情况。先让学生质疑预习时没弄懂的词,如果学生没有提,则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学生解释词语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还要让学生说说解词的方法,并板书总结(查词典、百度搜索、请教别人、联系上下文、逐字理解再合并、抓关键字理解……)。
(二)深入研读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以文中“按图索骥”一词切入,引导概括主要内容。(师:刚才我们交流的词语中有一个词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1)课件出示“按图索骥”的故事,生默读故事,说说在这个故事中“图”和“骥”分别指什么?生交流:“图”指伯乐写的《相马经》,“骥”指千里马。
(2)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文中“按图索骥”的“图”和“骥”又分别指什么?(按“生独立默读思考—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的程序进行)“图”指看病的方法(指名学生读第18自然段母亲的话,既让学生明确“图”的所指,又附带检测学生课前练读课文的情况),“骥”指学会看病。
(3)请结合以上理解,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先学生独立思考,试说,再小组交流、比较、修改,最后小组成果汇报。教师评价各组概括的优劣,并提出修改意见。
2.品味母亲的情感变化。
以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切入,抓心理描写品味母亲的情感变化。
(1)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凸显一点: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板书:心理描写)
(2)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在相应的句子旁做批注。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做批注—小组成员交流,相互纠正、补充—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在重点句上展开讨论,分享看法。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后悔:心疼孩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担心:怕孩子出事)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儿子感冒发烧,母亲觉得这是让孩子学会看病的最好时机,便让儿子自己上医院看病。可当儿子走出家门后,母亲就开始后悔,旋即担心,继而自责,内心可谓备受煎熬。在儿子“凯旋”而归时,母亲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让儿子学会独立。
课文的前半部分以语言描写为主,着力表现儿子对父母的依赖和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犹豫不决。后半部分则运用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母亲在尝试“放手”的过程中的痛苦心路历程。儿子走后,她开始后悔,认为这是给儿子“雪上加霜”,应该先“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很显然,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占了上风。在等待儿子回来的时候,她觉得“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多么形象而真实的描述,因为担心儿子,所以两个小时变得异常漫长。因为担心儿子,所以心里开始胡思乱想,竟想得疼痛难忍。爱子心切的母亲已然忘了自己这样做的初衷,“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如果说关心、呵护、疼爱是感性的爱,那么对孩子负责,让孩子学会独立就是理性的爱。此刻,感性的爱完全战胜了理性的爱。儿子回来了,“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理性又重新占领制高点,母亲“放手”的决心也更坚定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就这样在作者一次次的内心斗争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除必要的生字词学习和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之外,不宜涉及太多学习点。“面面俱到,等于面面没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便是本文真实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切入心理描写。然后引领学生品味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母亲情感的变化,体会这份独特的母爱。当然,还可以由读到写,鼓励学生尝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这样的学习,想必学生会学得更深刻,更有收获。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挣开”的“挣”,“埋怨”的“埋”的读音,理解“打蔫儿”“怔住”“艰涩”“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顺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心理描写的句子,感受母亲试图放手却又不舍的情感变化,体会独特的母爱。
4.学习同类型文章,尝试进行心理描写,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习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自学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1.读准课文中的11个生字,并找出生字在文中组的词语读一读。其他没把握读准的字音查字典确认。
2.运用自己拿手的方法理解“打蔫儿”“怔住”“艰涩”“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意思。
3.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4.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毕淑敏的人生经历及文学成就。
二、课中学习
(一)前学检测
1.检测对作者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要求交流最想告诉别人的一点。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女兵—医生—作家。
2.检测课文11个生字的认读情况。出示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并说出该字在文中所组词语。读正确的其他学生跟读2遍,读错的请其他学生纠正,并让其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它的,然后再让读错的学生读2遍。
3.检测文中多音字认读情况。课件点出“挣开”“埋怨”两个词,指名学生认读,读正确的再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附带检测学生练读课文的情况)。读错的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纠正。
4.检测文中词语的理解情况。先让学生质疑预习时没弄懂的词,如果学生没有提,则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学生解释词语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还要让学生说说解词的方法,并板书总结(查词典、百度搜索、请教别人、联系上下文、逐字理解再合并、抓关键字理解……)。
(二)深入研读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以文中“按图索骥”一词切入,引导概括主要内容。(师:刚才我们交流的词语中有一个词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1)课件出示“按图索骥”的故事,生默读故事,说说在这个故事中“图”和“骥”分别指什么?生交流:“图”指伯乐写的《相马经》,“骥”指千里马。
(2)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文中“按图索骥”的“图”和“骥”又分别指什么?(按“生独立默读思考—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的程序进行)“图”指看病的方法(指名学生读第18自然段母亲的话,既让学生明确“图”的所指,又附带检测学生课前练读课文的情况),“骥”指学会看病。
(3)请结合以上理解,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先学生独立思考,试说,再小组交流、比较、修改,最后小组成果汇报。教师评价各组概括的优劣,并提出修改意见。
2.品味母亲的情感变化。
以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切入,抓心理描写品味母亲的情感变化。
(1)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凸显一点: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板书:心理描写)
(2)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在相应的句子旁做批注。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做批注—小组成员交流,相互纠正、补充—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在重点句上展开讨论,分享看法。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后悔:心疼孩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担心:怕孩子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