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角膜假丝酵母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侯马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角膜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的原因,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对侯马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 2019年3-4月角膜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暴发流行。

结果

该院神经外科ICU短时间内有4例患者发生角膜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患者共采集8份标本分离到10个菌株,均鉴定为角膜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结果完全相同,5-氟胞嘧啶最低抑菌浓度(MIC)≤4 mg/L,两性霉素B MIC≤0.5 mg/L,氟康唑 MIC<1 mg/L,伊曲康唑MIC≤0.12 mg/L,伏立康唑MIC≤0.06 mg/L。未从环境中检出目标菌,但采取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监督及环境彻底消毒等综合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角膜假丝酵母菌感染病例。

结论

神经外科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及环境消毒不彻底可能是导致该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期刊
原发性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该病主要好发于60岁左右,常发生于四肢和躯干,临床检查为质韧、边界清楚、结节状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皮下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本病较为有效的方法。皮肤原发性病变临床少见,原发于颌面部者更为罕见。本文对临床上发现的1例原发于颌面部皮肤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做一报告,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现状,并对发生癌因性疲乏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晚期癌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癌症疲乏自评量表(piper fatigue selfrating scale,PFS)评估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分析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现状,探讨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结果评估150例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可分为无疲乏或轻度组患者55例(36.67%),中度疲乏组患者82例(54.67%),重度疲乏组患
目的:分析41例自体成熟移植牙的长期生存情况,为临床上修复牙缺失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41例行自体成熟牙移植患者(共46颗牙)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行临床检查和X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甲状腺功能、血压变异性指标变化与再发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2019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后再次发生脑出血的患者56例作为再出血组,手术后未再次发生脑出血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血压变异性指标;分析患者手术后再发脑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再出血组患者血脂异常率、脑出血>30ml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两种方式(食管空肠手工缝合与器械吻合)。方法以“全胃切除和手工缝合”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手工缝合和器械吻合的临床研究,年限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临床研究,共746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