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社区作为宏观社会的缩影,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居民作为社区参与的主体,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进程。然而,我国社区居民文化建设参与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以济南市K社区为例,分析现状出现的原因,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居民参与;济南市K社区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的巩固与提升,城市社区作为宏观社会的缩影,其文化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关键的在于社区主体——居民的参与。
一、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
(一)参与结构不平衡、积极性低
笔者在对K社区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居民认为自己“积极参加”、 “较少参加”和“不参加”活动的分别占6.8%、50.1%和43.1%,老年人在参与活动人员中占75.3%,并且每次参与活动的几乎都是“熟面孔”,极大地缩小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二)被动式参与成分居多
一般而言,在一个动员型的社会,参与人数多并不说明居民的参与意识真正就强,因为这里存在迫于压力的虚假参与。我们在访问社区工作人员中了解到,每次组织活动都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动员,居民很少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中。被动参与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参与面受限,活动内容单一
随着居民需要层次的不断递进,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社区在举办活动方面却很难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调查发现,K社区在元宵节、元旦节等重要节日举办的专题性以及娱乐性活动占到65%,而其他类型的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居民参与的活动面受限,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全面满足。
二、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主观因素:居民态度及能力
1、态度:居民获得感低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而基于陈振明提出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定义理解,社区多公共物品,所以社区资源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征使得居民不参与也能享受到资源,降低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2、能力:居民参与能力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礎。而除了知识能力外,其余方面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K社区举办的活动而言,“金鸡纳福庆佳节,共建和谐谱新篇”庆元宵广场文艺活动就需要一定的文艺基础。
(二)客观因素:环境与制度
1、社会环境: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步进入了“网络时代”,居民越来越沉浸在“虚拟社区”和“网络世界”里,大大减少了居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缺少“人情味”的沟通。同时社会化进程也加快了生活节奏,人们奔波于家庭、工作之间,娱乐休闲时间的减少使得假期弥足珍贵,所以利用假期参与社区活动的可能性逐渐变小。
2、制度:单位制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单位制成为必然选择。单位以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和交换取代了个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换,这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成员在单位外进行互动交往的可能性。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位制受到了一定冲击,逐步让位于社区制,但是其作用仍不可小觑,比如济南市第二机床厂的存在。
三、提升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度的对策
(一)微观层面:居民不断提升参与意识与建设能力
“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能够促进其对社区进步的认知,而对社区进步的认知又会对其社区满意产生一个相当大的增量效果,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提高居民参与认知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对于城市社区的认知水平才能使其产生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情感。居民要主动去了解自身与社区的关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培养责任意识。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积极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逐步提高自己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二)中观层面:社区居委会满足居民需要,建立共同愿景
以居民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要对城市社区文化的供给和需求状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社区文化工作者要进行相关调查,以居民需要作为文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新颖有意义的社区文化活动。建立共同愿景,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密切居民彼此间关系,构建以情感为纽带的社区关系网络,培育社区文化精神,培育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三)宏观层面:国家给予政治、经济支持
政策的支持与倾斜,比如:人才政策。人才吸引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吸引大量的优质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建设注入新鲜活力,从而促进优质社区服务的产生,增强居民的参与意愿。另外,国家还要给予资金支持,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只有建立起相应的文化设施,社区的文化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但不能仅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应该“回头看”,保证资金的高效利用不浪费的同时,也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监督。
参考文献:
[1]张宝锋.城市社区参与动力缺失原因探源[J].河南社会科学,2005,(4):2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4]张宝锋.城市社区参与动力缺失原因探源[J].河南社会科学,2005,(4):24.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居民参与;济南市K社区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的巩固与提升,城市社区作为宏观社会的缩影,其文化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关键的在于社区主体——居民的参与。
一、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
(一)参与结构不平衡、积极性低
笔者在对K社区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居民认为自己“积极参加”、 “较少参加”和“不参加”活动的分别占6.8%、50.1%和43.1%,老年人在参与活动人员中占75.3%,并且每次参与活动的几乎都是“熟面孔”,极大地缩小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二)被动式参与成分居多
一般而言,在一个动员型的社会,参与人数多并不说明居民的参与意识真正就强,因为这里存在迫于压力的虚假参与。我们在访问社区工作人员中了解到,每次组织活动都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动员,居民很少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中。被动参与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参与面受限,活动内容单一
随着居民需要层次的不断递进,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社区在举办活动方面却很难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调查发现,K社区在元宵节、元旦节等重要节日举办的专题性以及娱乐性活动占到65%,而其他类型的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居民参与的活动面受限,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全面满足。
二、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主观因素:居民态度及能力
1、态度:居民获得感低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而基于陈振明提出的“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定义理解,社区多公共物品,所以社区资源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征使得居民不参与也能享受到资源,降低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2、能力:居民参与能力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礎。而除了知识能力外,其余方面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K社区举办的活动而言,“金鸡纳福庆佳节,共建和谐谱新篇”庆元宵广场文艺活动就需要一定的文艺基础。
(二)客观因素:环境与制度
1、社会环境: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步进入了“网络时代”,居民越来越沉浸在“虚拟社区”和“网络世界”里,大大减少了居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缺少“人情味”的沟通。同时社会化进程也加快了生活节奏,人们奔波于家庭、工作之间,娱乐休闲时间的减少使得假期弥足珍贵,所以利用假期参与社区活动的可能性逐渐变小。
2、制度:单位制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单位制成为必然选择。单位以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和交换取代了个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换,这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成员在单位外进行互动交往的可能性。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位制受到了一定冲击,逐步让位于社区制,但是其作用仍不可小觑,比如济南市第二机床厂的存在。
三、提升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度的对策
(一)微观层面:居民不断提升参与意识与建设能力
“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能够促进其对社区进步的认知,而对社区进步的认知又会对其社区满意产生一个相当大的增量效果,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提高居民参与认知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对于城市社区的认知水平才能使其产生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情感。居民要主动去了解自身与社区的关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培养责任意识。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积极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逐步提高自己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二)中观层面:社区居委会满足居民需要,建立共同愿景
以居民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要对城市社区文化的供给和需求状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社区文化工作者要进行相关调查,以居民需要作为文化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新颖有意义的社区文化活动。建立共同愿景,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密切居民彼此间关系,构建以情感为纽带的社区关系网络,培育社区文化精神,培育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三)宏观层面:国家给予政治、经济支持
政策的支持与倾斜,比如:人才政策。人才吸引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吸引大量的优质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建设注入新鲜活力,从而促进优质社区服务的产生,增强居民的参与意愿。另外,国家还要给予资金支持,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只有建立起相应的文化设施,社区的文化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但不能仅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应该“回头看”,保证资金的高效利用不浪费的同时,也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监督。
参考文献:
[1]张宝锋.城市社区参与动力缺失原因探源[J].河南社会科学,2005,(4):2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4]张宝锋.城市社区参与动力缺失原因探源[J].河南社会科学,200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