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海固生活过的父辈们,似乎都特别钟爱罐罐茶,我的父亲也不例外。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喝罐罐茶,喝完才上山干活,雷打不动。那时候家里穷,没有电炉子,父亲每次喝茶之前都得先生火,烟熏火燎的,呛得人直咳嗽。要是遇上阴雨天,木柴湿漉漉的,不易点燃,家里更是被父亲折腾得乌烟瘴气。这时候,母亲往往会埋怨几句,但父亲不急不恼,眯着眼,继续捣鼓他的火炉子。直到红红的火苗窜到外面来,他才不紧不慢地架起茶罐,倒上水,开始炖茶。茶罐是父亲用一个小铁缸做的,他在铁缸的边沿上扭一圈铁丝,再将铁丝延长做个把手,一个茶罐就做好了。那些年物质匮乏,印象中父亲一直喝的是砖茶,坚硬无比,必须用手使劲掰才会掉下来一块。当茶罐里的水开始冒泡时,父亲就掰一块砖茶放到茶罐里,开始慢慢熬。直到茶罐里的水变成红褐色,父亲才将茶水倒进茶杯,抿着嘴喝一口,然后眯一下眼睛,呼出长长的一口气来,很享受的样子。喝第二口时,他会就一口馍馍,边喝边吃。
记得姥姥在世时,父亲因为喝罐罐茶没少看她的脸色。每年的冬天,姥姥都会来我家住一阵子。当她每天早晨看见父亲坐在火炉边喝着热乎乎的罐罐茶,而母亲则在寒窑里为我们做早饭被冻得瑟瑟发抖时,她的心里就很不平衡。因为心疼自己的女儿,姥姥就找茬数落父亲,说父亲懒、馋、自私,光知道自己“享受”,也不帮母亲干活。脾气倔强的父亲这时候却忍气吞声,一言不发,任由姥姥一边喝着父亲给她熬的罐罐茶,一边唠叨。
我曾在心里偷偷嘲笑姥姥,不就是喝一杯茶吗,能谈得上是“享受”吗?再说我也尝过父亲熬的茶,苦得要命,难以下咽,简直跟喝药一样,至于把她气成那样吗?后来长大一点儿,才渐渐明白,这一罐茶也许就是山里人对自己最大的奢侈了。除了喝罐罐茶,他们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所以劳累之余,能喝上一口罐罐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精神慰藉了。这茶水能驱除他们身上一整天的疲乏,是提神的最好良药。
父亲的茶瘾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由每天一次递增到两次三次。家里如果有客人来,父亲喝茶的次数会更多。他把客人让上座,就拿出茶叶,架上茶罐,为客人炖茶。他们围着火炉,边喝茶边聊天,有时能坐上大半天。
后来条件好了,父亲炖茶时再也不用大费周折生火了。火炉换成了电炉子,砖茶早已“下岗”了,替代它的,是相对好一点儿的茶叶,还有红枣、枸杞等佐料。但父亲炖茶时依然不加糖,他说喝不惯太甜的茶。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那种苦苦的味道。我有些心酸,觉得父亲熬茶的过程,像极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认真,细致,但结果还是苦涩的。父亲中年丧女,老年丧子,经历两次跟儿女生离死别的痛苦与无奈。但他从未抱怨过生活,只是默默地咽着苦水,再次用孱弱的肩膀挑起家里的重担。儿女不幸的遭遇让父亲尝尽了生活的苦涩,但在抚育他们的过程中,谁说父亲没有体会到一丝甜蜜与幸福?就像他熬的罐罐茶,尽管最后喝起来是苦涩的,但父亲熬了一辈子,喝了一辈子,总会从其中品出一丝甘甜的味道。
每当我在家,父亲喝罐罐茶时,总不忘也给我拿出一个杯子,放入几勺红糖,为我炖上满满的一杯。我用心品尝着父亲用文火熬出的罐罐茶,苦涩中带着甘甜,香味极浓。父亲不时给我杯里添茶水,我一边喝着罐罐茶,一边陪父亲说话,心里满足而幸福。
父亲的罐罐茶,给他的不只是劳累时的慰藉,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摘自《饮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