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即变化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具有抽象性,大部分初中学生接触时很难理解这个特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学生为主”的教学方针,把课堂、实验与生活中的化学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导学法;实验;问题;策略
相信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都遇到过这种现象,即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无比好奇,新鲜感十足,随着后面的知识有了一定难度,再加上实验的严谨性,一部分学生的新鲜感也消失不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感受,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层次进行授课。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和运用
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合理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思考。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这样更能提高每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去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比如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思维,解决问题。这是将问题导学法和教学相结合,成为课堂上的重中之重。此外,问题导学法还可以设立情景教学和提问教学,这无疑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手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堂体验感。
二、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虽然能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问题导学法也不一定都适应于任意教学情景。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时应注意这几个方面:1.设立教学课程时应罗列好知识框架,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提问时切记杂乱无章;2.化学教师要学会摆脱传统课堂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活跃课堂氛围,把化学知识有效的灌输进学生的大脑;3.教师备课时选择提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过难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过于简单会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4.提问问题的数量要适量,过多会导致学生心情浮躁,过少会使课堂效果远达不到心中设想。5.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动脑筋,开阔思维,从而达到“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渐渐进入问题中,探索问题的实质。
三、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包括县城和乡村的中学缺少化学教师这一师资力量,一个化学教师可能面临教好几个班级。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可能会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从而忽略了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理解能力强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做题时,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能“一点就开”。这是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不均的原因。
(二)化学实验得不到重视
化学不仅要学生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验。然而有许多学校不够重视化学的课堂实验,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实验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自主实验的次数过少、创新能力低以及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和实验的动手能力。
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操作事项和教学目标
(一)操作事项
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操作不当而受伤或是仪器损坏严重,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着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爱护实验仪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良好的素质,还能鼓励他们认真严谨的对待化学实验。比如:教师应当在开始化学实验之前提醒学生:在化学实验内,不可以用鼻子直接凑上去闻任何化学气体,正确的操作方式是左手握住集气瓶,右手在瓶口处扇动,只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中即可。
(二)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注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例如在课堂上进行不同实验时可以请不同的学生作为帮手,这样有助于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兴趣火花,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加热高锰酸制取氧气时,可以请几个学生按照要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教师把装置好的导管放入水槽中,让学生分别轮流握住试管,观察是否产生了气泡,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教师此时应着重强调在试管中添加高锰酸钾时,务必要先塞上一团棉花,这样可以预防加热时里面产生的气流冲散药品。紧接着便是点燃酒精灯和加热试管(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提醒学生该如何正确点燃酒精灯和加热试管),如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最后观察水槽里是否有气泡产生,有则说明可以收集氧气了,最后收集好后需要检验氧气的性质。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上课的积极性。
五、结语
言而总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化学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加大学生对化学这门功课的热爱,让学生养成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教师把课堂与问题导学法相结合,突出学生是主体的要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带动学生提高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2]王静.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J].学周刊,2016,(03).
[3]陈锦凤.理解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3).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导学法;实验;问题;策略
相信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都遇到过这种现象,即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无比好奇,新鲜感十足,随着后面的知识有了一定难度,再加上实验的严谨性,一部分学生的新鲜感也消失不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感受,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分层次进行授课。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和运用
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合理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思考。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这样更能提高每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去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比如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思维,解决问题。这是将问题导学法和教学相结合,成为课堂上的重中之重。此外,问题导学法还可以设立情景教学和提问教学,这无疑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手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堂体验感。
二、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虽然能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问题导学法也不一定都适应于任意教学情景。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时应注意这几个方面:1.设立教学课程时应罗列好知识框架,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提问时切记杂乱无章;2.化学教师要学会摆脱传统课堂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活跃课堂氛围,把化学知识有效的灌输进学生的大脑;3.教师备课时选择提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过难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过于简单会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4.提问问题的数量要适量,过多会导致学生心情浮躁,过少会使课堂效果远达不到心中设想。5.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动脑筋,开阔思维,从而达到“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渐渐进入问题中,探索问题的实质。
三、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包括县城和乡村的中学缺少化学教师这一师资力量,一个化学教师可能面临教好几个班级。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可能会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从而忽略了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理解能力强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做题时,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能“一点就开”。这是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不均的原因。
(二)化学实验得不到重视
化学不仅要学生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验。然而有许多学校不够重视化学的课堂实验,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实验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自主实验的次数过少、创新能力低以及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和实验的动手能力。
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操作事项和教学目标
(一)操作事项
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操作不当而受伤或是仪器损坏严重,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着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爱护实验仪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良好的素质,还能鼓励他们认真严谨的对待化学实验。比如:教师应当在开始化学实验之前提醒学生:在化学实验内,不可以用鼻子直接凑上去闻任何化学气体,正确的操作方式是左手握住集气瓶,右手在瓶口处扇动,只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中即可。
(二)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注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例如在课堂上进行不同实验时可以请不同的学生作为帮手,这样有助于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兴趣火花,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加热高锰酸制取氧气时,可以请几个学生按照要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教师把装置好的导管放入水槽中,让学生分别轮流握住试管,观察是否产生了气泡,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教师此时应着重强调在试管中添加高锰酸钾时,务必要先塞上一团棉花,这样可以预防加热时里面产生的气流冲散药品。紧接着便是点燃酒精灯和加热试管(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提醒学生该如何正确点燃酒精灯和加热试管),如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最后观察水槽里是否有气泡产生,有则说明可以收集氧气了,最后收集好后需要检验氧气的性质。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上课的积极性。
五、结语
言而总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化学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加大学生对化学这门功课的热爱,让学生养成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教师把课堂与问题导学法相结合,突出学生是主体的要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带动学生提高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2]王静.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J].学周刊,2016,(03).
[3]陈锦凤.理解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