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许多改变;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改变,学生地位的提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化为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间由过去竞争转化为合作与竞争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课堂氛围,更好地建构知识,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革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也被广大老师接纳和使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的实施存在误区。教师片面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科玉律”,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的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教师走进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就要求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开展讨论、研究,教师既不指导,也不监控,其结果就是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有的没有明确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有的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有的分组不科学,学生趁机偷懒玩耍……。所以,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大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搬出来,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完全没考虑合作效果,缺乏实质的合作。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宣布小组讨论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 ……,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如我听过一节课,课堂上老师叫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能干,虽然已分了工,但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一个同学完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果显吗?
因此,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而是看学生是不是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二、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有争论或冲突的出现。争论或冲突的出现正表明小组成员都暴露了自己真实的见解和想法。试想如果没有一个信任民主的氛围,成员没有敞开心扉,也就不可能有争论和冲突。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2.唤起学习主动性,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在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角完全让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如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把圆拼成和它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后,又启发学生想:还可以拼成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拼出了梯形、三角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找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时,我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这些实际上都是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今学生们的主动性增强了,上课发言的同学较以往也多了许多。
3.学会社会交流交际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现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长辈们的掌上明珠,他们从小到现在受到的呵护太多了,大多数学生的个性都非常强,以我为主的思想较为普遍。这样相互间的理解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我觉得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致认可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交际能力。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有的同学认为平等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同组有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想法,结果两个人争执起来,我了解情况后,对这个组的同学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们不妨再折一折,看看如果是轴对称图形,那找出对称轴。结果他们几个同学在一起折来折去,边动手边交流讨论,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平等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后来当老师宣布的结论与他们得出的相同时,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也就是说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会了相互沟通和理解。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各自的任务,这样对于那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另外,有些较为害羞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充分地融入到集体学习中,逐渐地变得敢于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乃至最后勇敢地举起手来,把小组的研究结论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带给他们自信和勇气。
(作者单位:西丰县鸿志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许多改变;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改变,学生地位的提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化为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间由过去竞争转化为合作与竞争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课堂氛围,更好地建构知识,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革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也被广大老师接纳和使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的实施存在误区。教师片面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科玉律”,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的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教师走进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就要求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开展讨论、研究,教师既不指导,也不监控,其结果就是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有的没有明确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有的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有的分组不科学,学生趁机偷懒玩耍……。所以,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大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搬出来,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完全没考虑合作效果,缺乏实质的合作。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宣布小组讨论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 ……,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如我听过一节课,课堂上老师叫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能干,虽然已分了工,但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一个同学完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果显吗?
因此,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而是看学生是不是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二、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有争论或冲突的出现。争论或冲突的出现正表明小组成员都暴露了自己真实的见解和想法。试想如果没有一个信任民主的氛围,成员没有敞开心扉,也就不可能有争论和冲突。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2.唤起学习主动性,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在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角完全让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如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把圆拼成和它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后,又启发学生想:还可以拼成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拼出了梯形、三角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找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时,我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这些实际上都是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今学生们的主动性增强了,上课发言的同学较以往也多了许多。
3.学会社会交流交际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现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长辈们的掌上明珠,他们从小到现在受到的呵护太多了,大多数学生的个性都非常强,以我为主的思想较为普遍。这样相互间的理解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我觉得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致认可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交际能力。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有的同学认为平等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同组有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想法,结果两个人争执起来,我了解情况后,对这个组的同学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们不妨再折一折,看看如果是轴对称图形,那找出对称轴。结果他们几个同学在一起折来折去,边动手边交流讨论,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平等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后来当老师宣布的结论与他们得出的相同时,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也就是说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会了相互沟通和理解。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各自的任务,这样对于那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另外,有些较为害羞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充分地融入到集体学习中,逐渐地变得敢于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乃至最后勇敢地举起手来,把小组的研究结论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带给他们自信和勇气。
(作者单位:西丰县鸿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