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90》为湖南卫视推出的中国第一档聚焦青少年成长情感故事的节目,从2010年开始,每周一晚20:30在湖南卫视上档,它以80后为主人公,以80后的视角讲述情感故事、直面情感困惑、分析情感走向、解决情感矛盾。现代社会,80、90后已经是社会的主体人群,他们几乎可以代表社会的各个层面,80后的他们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已经为人父母,家庭、教育等话题不可缺少;90后的他们正在高校求学阶段,也有一部分正要踏入社会面临生存问题。他们的情感故事包含了家庭、教育、两性情
感等等话题。
《8090》是一档典型的演播室谈话节目。参与人员有两位主持人,曹颖、陈正飞;委托人,一位或者两位(80后或者90后);来自影视界、心理界等等各方面的专家、嘉宾若干名。节目是由演播室室内部分以及外采小片构成,这样的节目构成方式是时下大多谈话类节目所采用的方式。探究《8090》的剪辑风格具有普遍性意义。
节目内容由演播室内部录制以及演播室外部采访拍摄构成,因此在剪辑风格上也有着两种鲜明的风格。在演播室内部,剪辑风格以稳定为主,取景规范,节奏稳定;外采小片的剪辑风格则偏向纪实,有人的走动而造成的晃动镜头,景别以及稳定性的要求降低,这样不稳定的剪辑风格虽然使观众在观看时略感不适(相较于演播室中恒定的机位、稳定的运动),但是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以及观众的参与感,缩短了与电视机前观众的距离。
谈话节目中,剪辑点的选择,往往由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
镜头长度的选择一般来说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短一些G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畫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镜头的长短不仅关系到镜头情感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整部片子的节奏。访谈类节目的节奏,则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
作为谈话类节目的主要构成部分——演播室内的谈话,控制着整个节目的情节以及节奏。谈话的节奏,大概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主持人对现场谈话节奏的控制。耐心的引导,适时的插话或者转移话题,每一个话题所占的时间以及对话题讨论的深入程度,这些都由主持人来把握。第二,是后期编导对于谈话内容的取舍。主持人现场有一个节奏,后期编导心中也有一个节奏,当两个节奏不能重合(大部分都无法重合)时,需要编导对谈话内容进行取舍。
而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剪辑师总的说来要遵循节目整体的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辑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张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例如在看过一个小片过后,主持人总会说一些话来总结小片的内容,此时剪辑师如果能很好利用这个现场人物整理情绪的时间(例如截取一些观众看小片时候的表情和反应),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参与到情绪整理中来,就真正做到了引人入胜。
谈话类节目很注重观众的参与感——无论是现场观众或者嘉宾还是场外电视机前的观众,参与感、互动感较强的谈话节目总是能够获得好评。因此在剪辑过程中,如何增强观众以及嘉宾的参与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演播室录制涉及到多机位拍摄,所以在后期编辑的时候有了新的要求。在主持人说话的时候需要给反映镜头。一些精彩的反应镜头往往能够更好地诠释谈话的内容,并且拉近与电视观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剪辑基本原则及技巧,主要是为了保证画面组接的连贯流畅,但剪辑并非机械的。除了保持视觉流畅外,更应注重情绪发展的连贯及观众心理感受的连续。如果说掌握熟悉镜头组接技巧是每个从事剪辑的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功的话,那么对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显剪辑师的功底。只有用心体会,反复实践,才能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节目。
感等等话题。
《8090》是一档典型的演播室谈话节目。参与人员有两位主持人,曹颖、陈正飞;委托人,一位或者两位(80后或者90后);来自影视界、心理界等等各方面的专家、嘉宾若干名。节目是由演播室室内部分以及外采小片构成,这样的节目构成方式是时下大多谈话类节目所采用的方式。探究《8090》的剪辑风格具有普遍性意义。
节目内容由演播室内部录制以及演播室外部采访拍摄构成,因此在剪辑风格上也有着两种鲜明的风格。在演播室内部,剪辑风格以稳定为主,取景规范,节奏稳定;外采小片的剪辑风格则偏向纪实,有人的走动而造成的晃动镜头,景别以及稳定性的要求降低,这样不稳定的剪辑风格虽然使观众在观看时略感不适(相较于演播室中恒定的机位、稳定的运动),但是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以及观众的参与感,缩短了与电视机前观众的距离。
谈话节目中,剪辑点的选择,往往由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
镜头长度的选择一般来说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短一些G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畫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镜头的长短不仅关系到镜头情感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整部片子的节奏。访谈类节目的节奏,则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
作为谈话类节目的主要构成部分——演播室内的谈话,控制着整个节目的情节以及节奏。谈话的节奏,大概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第一,是主持人对现场谈话节奏的控制。耐心的引导,适时的插话或者转移话题,每一个话题所占的时间以及对话题讨论的深入程度,这些都由主持人来把握。第二,是后期编导对于谈话内容的取舍。主持人现场有一个节奏,后期编导心中也有一个节奏,当两个节奏不能重合(大部分都无法重合)时,需要编导对谈话内容进行取舍。
而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剪辑师总的说来要遵循节目整体的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辑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张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例如在看过一个小片过后,主持人总会说一些话来总结小片的内容,此时剪辑师如果能很好利用这个现场人物整理情绪的时间(例如截取一些观众看小片时候的表情和反应),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参与到情绪整理中来,就真正做到了引人入胜。
谈话类节目很注重观众的参与感——无论是现场观众或者嘉宾还是场外电视机前的观众,参与感、互动感较强的谈话节目总是能够获得好评。因此在剪辑过程中,如何增强观众以及嘉宾的参与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演播室录制涉及到多机位拍摄,所以在后期编辑的时候有了新的要求。在主持人说话的时候需要给反映镜头。一些精彩的反应镜头往往能够更好地诠释谈话的内容,并且拉近与电视观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剪辑基本原则及技巧,主要是为了保证画面组接的连贯流畅,但剪辑并非机械的。除了保持视觉流畅外,更应注重情绪发展的连贯及观众心理感受的连续。如果说掌握熟悉镜头组接技巧是每个从事剪辑的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功的话,那么对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显剪辑师的功底。只有用心体会,反复实践,才能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