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程识小录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电视剧《大决战》,主要是反映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的,但也涉及重庆谈判、保卫延安等内容。影视剧中有外强中干自负颟顸的胡宗南的一些镜头,也有熊向晖的背影,还有蒋介石夫妇飞临延安,进入毛泽东住过的窑洞、摆弄窑洞门口的纺车等细节。这个纺车,也不知道是否就是吴伯箫先生写过的“一辆纺车”?但这些镜头,还是令人想起当年的延安,想起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应该是1977年或者1978年初,我跟着父亲在镇上读书。周末回家,走在长长的逶迤在黄淮大平原的干渠之上,当地乡亲们称之为高底河,实际上就是人工运河,经常断流,但干渠两岸植有杨柳,草木繁茂,突然从洪庄杨还是洛冈的高音喇叭里传来播报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其中有旅长陈兴允与连长周大勇等,很是吸引人。父亲说,看来要为彭德怀平反昭雪了。年底,报纸上就有了为彭德怀、陶铸平反的新闻,邓小平致的悼词。自此,知道了杜鹏程这个名字,也知道了他曾是新华社的记者。
  一百年前的阴历三月二十八日,杜鹏程出生于陕西韩城一贫寒农家,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大概这个笔名是为了缅怀自己的乡贤司马迁的缘故。他三岁丧父,幼年上过私塾和基督教学校,后来到韩城县城一家店铺当过学徒。1937年抗战期间,十六岁的杜鹏程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初夏,杜鹏程奔赴延安,揭开了他个人生活历史上崭新的一页。1949年后,杜鹏程历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1947年初,杜鹏程被调到陕甘宁边区《群众文艺》社,半年后又奔赴前线,深入到王震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縱队独立第四旅第十团二营六连,做随军战地记者。1949年底,杜鹏程到达新疆喀什噶尔城后,即着手创作《保卫延安》,他整理了战场日记,仔细回忆西北战场,构思小说。他看了《战争与和平》《铁流》《日日夜夜》等描写战争的长篇小说,觉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应该也可以写出一部气魄大、范围广、大兵团指挥的长篇巨著来。在边地新疆,他写了100万字的报告文学稿,装了两麻袋,用毛驴驮着回到内地。一位大娘说:“你给老娘驮回两麻袋粮食吧?”杜鹏程摇头说:“不是,不是,是两麻袋书稿!”
  杜鹏程经常通宵达旦,与昏暗的煤油灯相伴,四年间,这部作品先后历经9次修改,由最初的上百万字,改为60万字,又压缩为17万字,最后变成30多万字。1953年春,杜鹏程被借调到北京,集中精力反复修改书稿,确定以小说形式反映1947年3月至7月延安保卫战的历史进程,其间还将书稿送给彭德怀征求意见。《解放军文艺》1954年第1、2期分别选发了“蟠龙镇”和“沙家店”两章。当时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冯雪峰得知杜鹏程只有32岁时,感叹地说:“还是个青年,不过,像这样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尤其是能写出描绘彭德怀将军形象的文章,真是不容易,要我写我也不一定能写出来。”1954年,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出版,这是杜鹏程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保卫延安》以解放军主力纵队一个英雄连参加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以主要人物周大勇的英雄事迹为中心,围绕西北战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浴血拼搏,描绘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连长周大勇和团政委李诚,是浓墨重彩塑造的人物形象。王老虎、孙全厚、宁全山等战士,团参谋长卫毅、营教导员张培等都写得真切生动。小说对彭德怀虽然着墨不多,却将他身上统帅与普通士兵、首长与人民的不同特点和谐地统一在一起。1954年6月1日,《保卫延安》初版印数就达到近百万册。为这部小说付出巨大心血的冯雪峰,撰写了两万字的长文《<保卫延安>的地位和重要性》,发表在当年《文艺报》第14、15期上,文章认为“作者以战斗的精神,写出了这样的革命战争,于是作品就具有迫人的鼓舞力量”,指出这部书“描写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茅盾先生评论说:“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好像是用巨斧砍削出来的,粗犷而雄壮;他把人物放在矛盾的尖端,构成了紧张热烈的气氛,笔力颇为挺拔。”“史诗”作品反映一个时代的全貌的要求而言,《保卫延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还不够广阔,对敌人的刻画还显得单薄,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不够丰富多彩,节奏上略嫌单调。这些不足与局限,带有一定的时代痕迹。此后杜鹏程还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它通过铁路建设工地的一个横断面,描绘了经过战争洗礼的人们在和平建设事业中所经受的新的严峻考验。作者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充沛的革命热情,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人生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应当怎样生活?只有不畏艰险、激流勇进的人,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从一个侧面写铁路工人的艰辛昂扬,也很精彩而巧妙,曾被收入语文课本。
  《保卫延安》给杜鹏程带来了巨大声誉,他在1956年受到过毛泽东的接见,杜鹏程曾在多篇文章提及此事。1958年他出访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拜访过伏契克的妻子。不为人知的是,杜鹏程与诗人闻捷还颇有交情,闻捷曾是杜鹏程的“组长”。闻捷与戴厚英的恋情惊天动地,杜鹏程说闻捷“仪表堂堂,高个头,宽肩膀,潇洒漂亮,有一双多情的水汪汪的大眼睛”。1979年,《保卫延安》第4次重新出版,杜鹏程将冯雪峰的2万字长文《<保卫延安>的地位和重要性》放在小说卷首,以表达对这位文学前辈的深切怀念。1991年10月26日,杜鹏程病逝,享年七十岁。杜鹏程逝世的噩耗传来,我已经在扬子江边的南京了,是同学刘襄渝告诉我这个讯息,他因为留心杜鹏程关于修建宝成铁路的文章,所以注意到杜鹏程的去世。刘襄渝的父亲是在修建襄渝铁路时牺牲的。
  路遥曾评价杜鹏程:“我不愿目睹没有气息的杜鹏程,我愿意他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一团燃烧的烈火,一个用严峻的神色审视这个世界的哲学家,一个气势磅礴的叙事诗人。”在路遥看来,“在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杜鹏程是少数属于敢踏入‘无人区’的勇士,并敢在文学的荒原上树起自己标帜的人物。他是我们行业的斯巴达克斯。这一切首先体现在他的史诗《保卫延安》之中。这部书使他声名远播,也给他带来过无穷的灾难。而属于巨人的灾难不也是另是一种勋章吗?”路遥叹息道:“从《保卫延安》的创作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和自己作过多么无情的斗争。以后,这部书先使他荣耀接着便让他忍气吞声地生活。从未来得及完成的大书《太平年月》的题旨就完全使我们意识到,作家已经进入了思想和艺术的大境界,可是,没等这座宏大的工程竣工,他就逝世了。正如他最后所言,这是一个‘悲剧’。”路遥回顾多年来与杜鹏程的彼此知心:“二十多年相处的日子里,他的人民性,他的自我折磨式的伟大劳动精神,都曾强烈地影响了我。我曾默默地思考过他,默默地学习过他。”路遥在杜鹏程病逝一年后,也去世了,年仅42岁。地处江南的评论家范伯群、潘旭澜等都曾注意到杜鹏程的创作,并撰文予以热情评论。如今,潘旭澜、范伯群也都故去有年了。
  第一次到延安,是多年前陪老部长东流先生自西安去的,一路颠簸,路途遥遥,还一大早到延安大学校园去找过路遥墓。《保卫延安》中的旅长叫陈兴允、旅政委是杨克文,父亲当年告诉我,陈兴允的原型就是顿星云,杨克文的原型则是杨秀山,两人后来都是开国中将。杜鹏程的夫人杨问彬,如今还健在。
  雷雨:原名王振羽,资深出版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专著多部:《漫卷诗书》《书卷故人》《折角的页码》《龚自珍传》《江南彩衣堂》《吴梅村别传》《诗人帝王》《瓶庐遗恨》《龙飞光武》《布鲁克林的星光》《用伤口飞翔》等;曾主编《中国文化家族丛书》《读书台文丛》《新鸡鸣丛书》《六朝松文库》等。《瓶庐遗恨》获南京紫金山文学大奖。
  编辑 木木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我喜欢夏天的白杨树。  喜欢白杨树高大挺拔的样子,努力、向上,一身正气,直逼云霄,什么时候见了,都是一副乐观积极的状态,绝不颓废、萎靡。瘦高的个子不过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再细看,你会被它一身的浓绿所打動——一片片像爱心的叶子微微发着光,繁茂、葱茏,在风中哗哗作响,是欢快的节奏,是悠扬的旋律。反正,我听着听着就会陶醉,会浮想联翩,惬意得不知如何形容。  知了也是极其喜欢白杨树的。密密麻麻的绿叶间,那
期刊
夏天的性子太急  来也来得快  走也走得匆忙  一不小心  就踩痛了秋天的腳跟  秋天忍不住了  赶忙捧出金黄的稻谷  火红的高粱  还有满树满树熟透的果实  送走天空的大雁  送走朵朵飘飞的蒲公英  把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  迎接冬天的降临  秋天就是这样细心  它不愿像夏天一样  踩疼别人的脚跟  它总爱用红叶吸引人们的眼睛  谭清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千余首,出版诗集《穿过
期刊
遠处的马路上仍有雾,朦朦胧胧的,笼在空中。脚下荒坡上的枯草仍有霜,寒光凛凛,盖在地上,踩上去格外清脆。  儿时,我特别喜欢雾天。一个人走在田埂上,周围均不见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祖父几次从外地回家都碰上雾天,祖母就派爱在雾中玩耍的我到村口接。站在村口,我聚精会神,想穿过蒙蒙的雾在第一时间发现祖父的身影。终于,一个黑点在白雾中隐现,慢慢拉大,变成一个身影,身影由远而近,变成祖父。我总是猜测这一次祖父
期刊
从黑夜中出发,在黑夜中抵达,且走得匆忙,急迫。那样的出行,大多属情非得已。  我安静地坐在车站的长椅上,盯着远去的车尾灯,若有所思,却一无所获。上次回老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形。  六年前,我像个木偶,由爷爷牵着手,于夜色苍茫时抵达了黄海之滨的故乡。我们要与风中残烛的太婆,做最后的告别。  我跟著爷爷走在窄小的田埂上,一脚深一脚浅,趔趄不断,几度险些跌倒,可能是泥土在挽留我这个来自远方的游子吧?可
期刊
“阿元探长,您快来呀!”刘邙在电话里急哭了,“我家的别墅被烧了。”  阿元探长一听,二话没说,立马开车赶了过去。到了现场,他看到整个别墅都塌了,废墟上冒着青烟。经核实,没有人员伤亡,当时在别墅里的五个人全部营救出来了。  刘邙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没念过几年书,十几年前靠卖水果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转行生产监控设备,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富翁。  阿元四处观望了一下,问道:“刘老板,别墅是什么情况?”  
期刊
四年一度的龟兔赛跑又要开始了,这次比赛的奖品非常诱人,是一朵珍贵又洁白的雪莲花。  兔子看到比賽通知,便积极训练,发誓要拿到比赛冠军,一雪上次的耻辱,挽回自己在跑道上“常胜将军”的尊严。  乌龟看到比赛通知,却愁眉不展,他渴望得到奖品,但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跟不上他的梦想。  明天,比赛就要开始了,兔子经过艰苦的训练,对取得比赛胜利已经胸有成竹了。下午,兔子无意间听到小马和小狗的对话。  “小马,小马
期刊
现在的人们坐车的时候刷手机,吃饭的时候玩手机,甚至过马路的时候都舍不得放下手机。假如世界没有网络,人们会怎么生活?  这天早上,王小侠从被窝里钻出来,洗漱完了,却发现爸爸在玩手机,妈妈在看电视。王小侠早就习以为常,热了杯牛奶吃了片面包,便也去玩电脑了。  “小侠,帮妈妈拿一片面包,谢谢!”妈妈头都没有回,一边盯着电视一边吩咐儿子。王小侠假装没听见,继续操控着电脑屏幕中的小人儿打斗着。  “小侠,听
期刊
1  南方有个小村庄,四周一片绿油油的庄稼长得很茂盛。庄稼地周围群山连绵,树木葱茏,萨莉一家就住在这个村庄里。萨莉是只母鸡,她和丈夫理查生了一堆孩子,一家人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可是近来萨莉很苦恼:她的21个孩子中,有一个叫吉姆的男孩子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不大听话,老喜欢乱闯乱跑,萨莉整天为他牵肠挂肚。  这天,太阳很好,萨莉带孩子们到打谷场上散步。场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散心的鸡呀鸭呀。一只绿孔雀拖
期刊
燕子掠过树冠,啁啾直叫。墙角湿漉漉的,一群蚂蚁衔着零碎的食物,匆匆忙忙搬家。陇西河畔,一群麻黑色的鸭子,“嘎嘎嘎”正往河岸赶。  晓晓想着昨天的心事,压着路儿磨磨蹭蹭。歪脖子的皂角树飘来一片叶子,刚巧撞住他的眼眶。他眨眨眼,扬起脖子一瞅,哟!白茫茫的雨脚在天边织成帘子,黑压压地逼了过来。胖婶婶扯起亮嗓子,尖声尖气喊着自家的娃娃。扎小辫子的幺疙瘩,夹着雨披拿着斗笠朝山坳里跑。  “晓晓——”一阵风刮
期刊
事不过三。  开学不到一周,朱文生成功迟到了三次,不刹刹他身上这股歪风邪气,实在是不足以平民愤。  正愤愤不平来着,朱文生懒洋洋地晃悠到我面前,一副视班主任如草芥的神态。上课铃声就是战鼓声啊,对学生来说,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成何体统。  失聪了你?憋着已蹿上嗓子眼的怒火,我强作关心状,问询。  苕都听得出我这是在暗讽,朱文生竟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面无表情地摇摆进教室,坐下。  我抬腕,看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