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征程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tr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题绘画创作中,建党题材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内容。许多画家不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创作和呈现,并且与时俱进,七十多年来积累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尤其是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嘉兴南湖红船之创作。
  南湖红船的绘画尝试
  嘉兴南湖实际上有一古一今、亦古亦今的两处重要景观:古是指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936—947)的“烟雨楼”,今是指作为中共一大会址的红船。在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几经兴废,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复建,现存的是1918年重建的遗存。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8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20余首。面对“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历史过往,“烟雨楼”的历史沧桑,成就了这一江南名胜的远近闻名。而亦古亦今则是指1959年10月1日在“烟雨楼”成立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从此,古代“烟雨楼”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有了今天特殊的地位。
  对于那些从旧社会过来的文人画家来说,亲身经历了历史的大变迁,积极用新的笔墨去表现时代,去为新社会服务。而南湖的自然风光与传统山水画的紧密关联,对于山水画家来说乃得心应手。
  较早画南湖红船的朱屺瞻
  根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大道存真·纪念朱屺瞻先生120周年诞辰》一书,笔者推断中国画家中最早以建党题材来画南湖红船的,现在可考的,除了余彤甫1957年作《南湖》以外,应是朱屺瞻(1892—1996)于1961年7月10日创作的《南湖留胜迹》(图1)。作品画面以传统山水画三段式的构图画南湖全貌,中景的湖心岛不仅处于画面的中间,而且所占位置最大;“烟雨楼”和作为会址的红船尽在画面之中。如果不看题跋,这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而且在笔墨上也表现出了乡野的趣味,毫无时代的装饰和题材上的刻意。特别有意思的是,画面中有一戴着草帽、背着画夹子、拿着笔的画家,正走在上红船的木板上,应该是画家的自画像。
  还有一幅是著录于西泠印社出版社的《艺海名家书画精选》,为朱屺瞻创作于1961年的《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图2),更多地体现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功力。画面中,在郁郁葱葱的杂树掩映之下,革命纪念馆微微露出一角,象征革命摇篮的嘉兴游船在丛树与水波掩映下,成为画家驰骋笔墨色彩的大舞台,行笔老辣拙朴而灵动,设色浓烈厚重而无火气,呈现出奔放粗犷、野趣横生的艺术效果。作品墨色交辉,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
  颜文樑的“中国版日出印象”
  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南湖旭日》(图3),是颜文樑(1893—1988)于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授课期间创作的油画作品。它被誉为颜文樑一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画面从光线明暗、构图层次、颜色变化等,都展现了颜文樑收放自如的油画技巧以及对色彩、光色的长期研究。就技法而言,画面可见薄涂、厚贴等颜文樑所总结的“油画八法”,笔触细腻而灵动。以色彩而言,白、黄、红、蓝、紫各种色块在画布上徐徐推展,表达了旭日东升、晨曦初照时,朝霞与南湖水面呈现了水天一色、长波十里的景象。
  这幅作品描绘了“南湖红船”的画舫。画面右侧是南湖的地标性建筑“烟雨楼”,而画面上方为一轮冉冉升起的旭日,朝阳初起象征新生事物的朝气与蓬勃生机。在旭日的映照下,南湖、画舫、“烟雨楼”等共同构成了优美的画面。南湖红船是颜文樑的经典作品,徐悲鸿嫡孙、美术评论家徐骥在《100幅名画里的中国美术史》中评价其为中国美术史的经典油画之作,是“中国版的日出印象”。作品着意于对自然静物的摹绘中,铺陈开对革命历史光辉岁月的回忆,展现出历史主义的沉稳气质。
  画南湖红船最多的钱松喦
  钱松喦(1899—1985)是在表现南湖红船这一题材中创作作品最多的画家。
  大概是1957年,他“旅杭过嘉兴南湖”时就画了一幅《南湖》写生。画面中近景是柳岸和系舟,远处是“烟雨楼”。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近景中的船并不是那条作为中共一大会场的船。关于那条作为会场的船,由于中共一大会议是租用的游船,而此后原船已不可追踪,同类游船也已绝迹,故1959年在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根据老船工的回忆,仿制了单夹弄丝网船模型,得到了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的肯定,遂据此放大仿制成为今天所见的这条具有特殊符号意义的红船。钱松喦1957年创作的《南湖》写生,收录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江苏画家旅行写生集》之中。而将其与余彤甫同年所作的《南湖》相比较,钱松喦在“写生”的范畴内,其选景、构图与表现都已经超出一般的画家,而表现出后来他在山水画创作方面有所成就的逻辑关系。
  此后,钱松喦一画再画南湖时,画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要的是出现了具有符号性的那条船。其中著录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红色经典——新金陵画派社会主义写生作品集》的《南湖》(图4),虽然该画的结构比较简单,可是画面中不仅出现了红船,而拱桥上的5个孩子正在走向红船,其中的寓意则非常深刻。钱松喦作为在革命圣地主题绘画创作中贡献巨大的老画家,其非常巧妙的构图,示范性地表现了新中国山水画的新传统。
  钱松喦另一幅稍后所作的《南湖》(图5),曾著录于西泠印社出版社《艺海名家书画精选》。画面结构复杂但精心安排:近景是松和竹,寓意常青;中景是拱桥,但柳树和盛开的桃花,则表明春天的一切;远处的柳树掩映中是红船,虽然在上方的远处,却是点睛之筆,表现了题材的意义。作品以青绿设色显现的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彰显出革命胜利后的新景象。
  隐喻性强的陈佩秋《南湖烟雨楼》
  这是著录于西泠印社出版社《艺海名家书画精选》中,著名画家陈佩秋(1923—2020)所作的《南湖烟雨楼》(图6)。根据后来的题识可知,此为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件山水画作。与当时众多以南湖为创作题材的画作不同的是,画家采用俯视的角度,深情地描绘了烟柳画桥的南湖美景。昔日的革命之舟——红船,吸引了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一艘艘满载着战士的小船从四面八方向游船靠拢。人们喜笑颜开,手拿红旗,似乎是要将革命的火种永远传递给子孙后代。   此作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还具有很强的实地写生特点,且俯视的角度使画面视野显得非常开阔。画家巧妙运用了游船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对比、疏密对比,不但突出了所要表现的主题,而且使画面色彩在协调中有对比,取得了丰富的视觉感受。
  气象清新的朱梅邨作《南湖胜迹革命第一船》
  朱梅邨(1911—1993)少年与吴湖帆学画时,得便饱览吴湖帆之梅景书屋所藏历代名画,朝夕观摩,悉心临摹。尤对吴湖帆的水墨溶化、烟云渲染,及若有若无、控虚控实的技法,领会无遗。后来又遍游名山大川,融会贯通,形成自己风格。他能与会古人,另辟新径,画格富时代气息。其画的山水,极巅崖崛峙、江濤汹涌之妙,有如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作的《南湖胜迹革命第一船》(图7)。
  此幅著录于法国东方艺文出版社《激情燃烧的岁月——新中国题材专辑》(朱梅邨作品选之三)的作品,全篇画的是南湖景色。但画家却将南湖红船作为重点描绘对象,构思巧妙之处在于将歌颂式的题材以浪漫手法处理,革命激情融入自然风光与名胜景点中,写实中见抒情,意境营造与历史情怀兼顾,不沦于刻板说教,在艺术创作与政治题材中取得均衡,并且在技法上取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用色恬淡,调子趋轻盈明快,具气象清新之感。
  金松、孙逊笔下的“红船会议”人物
  出现在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上的精品国画《一九二一年七月·南湖》(图8),则是画家金松(1958—)将作品表现集中在建党事件自身,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上。画家以装饰性的手法,将与会代表安排成“全家福”合影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南湖红船之上中共第一次党代会代表的风采。
  而在纪念建党80周年时,现藏于宁波市美术馆、著名油画家孙逊(1932—)在2001年所作油画《南湖船上》(图9),则直接表现的是在红船上开会的场景。深褐色调的凝重能让人们想到从上海转移到南湖的艰险,而代表们手中的文件,似乎又在表现讨论审议“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与“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的严肃,这聚焦于特定瞬间的画面,反映了主题绘画创作在新世纪发展的状况。且无论是金松的《一九二一年七月·南湖》,还是孙逊的《南湖船上》,两幅作品画面均表现了“一大”代表们在南湖画舫内舱召开会议时的场景,其画面可与保存在南湖革命纪念馆中的一幅“一大”南湖船中内景照片相对应。
  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此后,何红舟(1964—)、黄发祥(1953—)在2009年所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出现在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中的第二稿(最终稿)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图10),则将瞬间定位在党代表上船的时刻:人物之间左顾右盼的互动,同样表现出特殊历史时期的紧张气氛。
  作品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13位一大代表正在登船。在画面中,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种安排和描绘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而远处东方的曙光,又与游船上的中共一大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黑暗与光亮,乌云的压迫力与代表们的坚强意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了革命的艰难和党的创建者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而它的第一稿同样精彩(图11),并且也入选了浙江重大文化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作者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将船工的褐红肌肤,李汉俊的褐灰马甲、董必武的半截橘色长衫与何叔衡的褐黄衣服、王会悟的深褐裙子串连起来。褐色的船帮、棕色的船身与大块墨绿色的天空围绕着众人,使整个画面气氛显得和谐、庄重而又严肃。画面中李达、陈潭秋、刘仁静、毛泽东的蓝、黄、白、灰等浅色衣服被衬得更突出,这些浅色又使整个画面显得稳定平和又富有节奏感。
  同时画面里,天空中耀眼的白色好像从湖面升腾而起,正在逐渐向四周弥漫,一直蔓延到湖边的阶梯,这道亮色曲线似地凸显了画面中的人物,也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画面中心的毛泽东。他的浅灰色衣服将脸衬得更加红润,他朴素的衣着站在人群中显得亲切随和,唯有他炯炯的目光显得与众不同。他背着黑色包袱,手中拿着红色雨伞,风尘仆仆又步伐坚定……画面使人产生美好的遐想,想到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观者的心情不禁为之感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孙逊的《南湖船上》,还是何红舟、黄发祥的两稿《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这三幅出现在新世纪的建党题材作品,将数十年来一直以表现遗迹为主的构思构图,变为脱离表现遗迹的方式,并直接表现与会者以及会议过程的具体细节,将建党题材的表达向前推进了一步,显现了新时期在革命历史主题绘画创作方面的特色。
  南湖红船上的中共一大召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而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名家画笔下的南湖红船,可见这些佳作有着不同的选题角度,也有着不同的构思立意和表现形式。它们丰富的表现填补了历史图像的缺失,是今天用以回顾和观瞻的重要资料。
其他文献
摘要:广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城要塞遗址与友谊关”, 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军事、科技、艺术、社会和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其中,凭祥和龙州段是连城要塞遗址的精华所在,遗产最集中、数量最多。通过对凭祥、龙州段遗址的调查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广西;连城;凭祥;龙州;遗址;调查  广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城要塞遗址与友谊关”,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军事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中外思潮相互碰撞、影响,自由意识萌发、释放,社会的变革催生出不同的经济发展产物,由此商业美术逐渐向艺术设计进化,商业美术在提供审美需求的同时为传递信息和争取利益而服务。在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印刷技术的发展对商业印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产品的装饰装潢、推销广告等产业应运而生,并迅速繁茂起来,成为我国近现代平面设计的雏形。  关键词:民国时期;商业印刷品;平面设计  ● 民国时期商业美
期刊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受中国的立碑供奉纪念的影响,与中国古代的碑刻相结合,于是产生了佛教造像碑。佛教造像碑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制的宗教造像形式,是古代将佛像雕刻在石头上的碑刻,在其碑上开龛造像,并在碑上雕刻供养人、造像人姓名、官职、籍贯、造像缘由、祈福内容、造像时间、地点等。本文以张龙达造像碑为例,对其造像碑上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及碑上所体现的造像风格进行考释和分析,对其碑上体现的问题进行解读,得
期刊
摘要:张永造像是北魏武帝灭佛后的最早单体造像之一,是在《法华经》思想影响下的弥勒造像。主尊弥勒,与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组合,反映了5世纪北方影响最大的“三世佛”思想;佛像背面雕刻佛传、本生等故事图像,内容选取以北魏所倡导的“孝”道精神为准则。造像沿袭了犍陀罗晚期佛像表现形式,是北魏中期中亚与我国北方的宗教艺术交流的案例。  关键词:张永造像;弥勒佛;法华经;三世佛;佛教故事  现藏于日本藤井有邻馆的
期刊
摘要:十九大开幕报告中将“文化自信”这一理念提出,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因而得到发展,然而并不是将所有的传统文化照搬,而是让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使其趋近于现代文化的价值观。近些年的动画创作更多的是关注于民族文化,尤其是对中国动画辉煌时期动画的改编与重铸,例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小门神》;2019年的《白蛇:缘起》等系列作品,其动画题材大多都来自中国古典传说、名著等方面。这些代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公众文化、休闲、教育服务的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有5535家,同时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政策也带来了大量的参观人群,博物馆应该紧抓这一次的机遇,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型技术手段,以观众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建立观众服务平台,引导观众主动参与,提高博物馆整体服务质量。  关键词:博物馆;观众服务平台;平台建
期刊
摘要:2008年我国决定全面推行免费开放政策后,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开启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篇章。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不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我国实行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然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也给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以天水市博物馆为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着重介绍天水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前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分析实行免费开放后,天水市
期刊
“河洛澄泥砚”以造型丰富、窑变色彩众多等广受好评,其中“窑变”控制所呈现的不同色彩,对“河洛澄泥砚”艺术性呈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窑变”控制与艺术性呈现的关系紧密,将两者的关系并置研究,以此希望对“河洛澄泥砚”的“窑变”达到一定的人工控制以提高其艺术性,同时也希望对其未来保护与传承工作上取得一定的实效。  ● “河洛澄泥砚”的艺术性  现代“河洛澄泥砚”艺术性在多方面展现,如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河洛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世界陶瓷古国,海量文物中以陶器为大宗,并且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物标本中,陶器数量是最多的。陶器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足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为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陶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其系统性和技术性特点尤为明显,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之后探索修复陶器文物
期刊
整整一百年前,黑暗贫困的中华大地迎来了开天辟地的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复登上国家名片——邮票,其中直观反映党的诞生地、诞生背景(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和创始人物的邮票,最能体现当年的历史风云,这样的邮票共计22套、29枚。  一、历史胜迹  反映中共诞生地,即中共一大召开地址的邮票,计有10枚,其中上海会址5枚,嘉兴南湖会址3枚,另有两枚两个会址同时呈现。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