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离爆心最近处看蘑菇云升起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才回忆:“当时,10公里处只有我一个人能观察到核爆的全部细节。当起爆口令下达瞬间,强光把爆炸点及附近场区照得如同白天……”核爆的冲击波过后,孙才指挥坦克小分队冲向爆心投影点……
  从天安门广场到朝鲜战场,再到核武器试验场,原装甲兵指挥学院副院长孙才少将把一生奉献给我军装甲兵事业。近日,91岁的他讲述了参加开国大典、抗美援朝装甲对决和我国5次核试验背后的故事。
  参加开国大典,既激动又担忧
  1947年,刚满17岁的孙才成了我军最早一批装甲兵。我军装甲部队“起家”时,只有在沈阳缴获的几辆日制坦克。就是靠着缴获的装备,装甲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正式举行,孙才在长安街路南东侧观礼。战友们驾驶坦克和装甲车从他眼前经过,驶向天安门接受检阅。“当时就怕通过天安门时出问题,因为日制坦克发动机的高压柴油泵一旦发生故障,发动机就会熄火。所以,当时派人拿柴油在现场准备应急。结果一辆坦克刚过金水桥,突然冒出一股黑烟,有熄火的迹象。幸好驾驶员一踩油门,才避免了熄火。”孙才说,在开国大典的纪录片中,还能看到这辆坦克冒黑烟的镜头。
  然而,坦克没出问题,装甲车却出了问题。当时,缴获的一辆国民党装甲车刚过天安门中心线就熄了火,紧随其后的一辆装甲车赶紧从后面顶推,不料也熄了火。之后,第三辆装甲车在后边推,这才把车推动起来,避免了出洋相。
  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孙才很激动。他说:“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能有今天不容易。”
  抗美援朝,以坦克伏击坦克
   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装甲兵是生动的缩影,朝鲜半岛的战火,则加速了这一年轻兵种的成长。
   抗美援朝期间,孙才所在的坦克1师刚接收苏制装备不久,就于1951年入朝参战。他回忆,奔赴前线的道路难行,不仅坦克兵技术不熟练,还要防空袭,仅从后方到前方集结地就走了1个月。
  “我们拥有的122毫米榴弹炮打不到敌人的炮兵阵地,只有坦克通过曲射能打到敌人的炮兵阵地,为步兵解除最大的威胁。”孙才说,“一次,我军步兵夜袭敌人,在撤退时遭到敌军炮火封锁。我军坦克排立即向敌人炮兵阵地的位置进行压制射击,很快就把敌人炮兵打压下去了。”
   由于朝鲜多山,我军坦克又少,志愿军一改苏军集中使用坦克进行装甲突击的战法,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新战法,一个典型战例是以坦克伏击坦克。
   1951年11月,敌我双方形成对峙后,64军190师570团防守的155.7高地正面,经常有6辆“联合国军”坦克停在两个山头上。知道我军步兵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敌人十分嚣张,坦克手还从坦克里出来摔跤取乐。
   孙才得知这一情报后,到155.7高地呆了一天一夜,摸清了敌情。根据他的情报,坦克1团最终决定派坦克到高地上打伏击。11月6日下午,310号T-34型指挥坦克冒雨开进155.7高地。为避免敌人听到发动机声,只能低速爬坡。但由于土质松软,坦克爬坡5次都没能进入阵地,只能先在山下隐蔽。次日,工兵对坦克行進路线修整了一天,坦克终于趁夜进入阵地隐蔽。
  11月8日,太阳快落山时,敌军炮兵校射机一返航,我军坦克就开始射击了。“穿甲弹高速且连续地飞向敌人的坦克,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敌人不但没有还击,还有人从坦克里爬出来,狼狈不堪地往山后跑。”孙才说,“短短十几分钟,敌军坦克被击毁了3辆、击伤2辆,部分工事也被摧毁了。完成任务后,我军坦克随即撤离,回过神的敌人对撤离路线盲目射击,但我军坦克毫发无伤,好像敌人在欢送我军坦克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目睹全过程的步兵欢欣鼓舞,190师师长当晚专门打电话给坦克1团团长,称赞打得好。“敌人拖回被我军击毁、击伤的坦克,拖了半夜。从此,他们再也不敢把坦克停在山头上了。”孙才说。
  近距离目睹核弹爆炸全过程
  1965年,孙才被调往装甲兵核效应试验大队,先后参与了我国5次核试验。孙才表示,核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核爆对装甲兵作战的影响,这意味着,装甲兵核效应试验大队的人员,需要在核爆后冒着大剂量放射性沾染的危险,第一时间冲向爆心回收试验仪器。
  “当时,我在距离爆心投影点10公里处高地上的坦克牵引车内负责指挥,10公里处只有我一个人能观察到核爆的全部细节。”孙才说。
  孙才回忆:“爆炸前,从潜望镜看是一片漆黑。当起爆口令下达瞬间,强光把爆炸点及附近场区照得如同白天。几秒后,强光变成了火球。开始全是红的,接着由红变紫,逐渐发白。在变化过程中,火球直线往空中升,升得很快、很高。”
  核爆的冲击波过后,孙才指挥坦克小分队冲向爆心投影点。这时,火球在空中变成全白的蘑菇云,然后继续上升。“这在我记忆中是磨灭不了的,回想起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孙才感慨道。
  孙才还回忆,核试验场的生活极为艰苦。以吃水为例,孔雀河的水又苦又咸,只能每天开车去山里拉一趟泉水。“只保证吃饭,不能多拉水,水比油还贵。”孙才说,“但那时没有人叫苦,都感到为国家作贡献很光荣。”
  (《新华日报》等)
其他文献
当地时间6月4日,匈牙利再次使用一票否决权,阻止欧盟发表所谓的“涉港声明”。这已经是过去两个月内,匈牙利第三次行使这一权力。  对于匈牙利的举动,德国表达了不满。6月7日,德国外长马斯通过视频会议对欧盟各成员国大使表示,不能被那些用否决权阻碍欧洲外交政策的人“挟持”。他呼吁欧盟废除个别成员国的否决权,称如果继续这样做,迟早会危及欧洲的凝聚力。  对此,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当天发表声明,予以硬气回擊。他
期刊
2021年6月13日,七国集团(G7)峰会闭幕并发表公报,就涉港、涉疆、台湾等问题肆意对中国“泼脏水”;6月14日,北约峰会发表公报称,中国构成“系统性挑战”,“将在可能的情况下与中国保持建设性对话”。  尽管这些公报号称要与中国开展“对抗和竞争”,集团政治、强权政治意图明显,但实际上,其內部各成员国在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并非铁板一块。  例如,虽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呼吁采取“更强硬
期刊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他80岁的母亲在他入党那天激动地哭了。”戴广坦说,“我本来以为在中国只有领导才是黨员,后来发现老百姓里也有很多党员。中国共产党不是西方理解的为自己谋福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意味着要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在与中国基层共产党员的交往中,他们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也日益加深。  在中国入党特别光荣  来自法国的戴广坦是某儿童食品的创始
期刊
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了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2021年6月6日、7日,新华社连续发表两篇署名“宣言”的述评文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如何读懂两个“没有辜负”的精神内涵?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百年征程波澜壮
期刊
2021年6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视察德龙省期间突遭一名男子掌掴,该男子当场被捕。其实,马克龙不是第一个被“袭击”的政要。被扔鞋、被扔鸡蛋、被撒面粉,甚至是被扔猪头……外国政要们经常会遭遇五花八门的“袭击”。  2021年6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视察德龙省期间突遭一名男子掌掴,该男子当场被捕。   其实,各国政要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或其他公开活动时,都有严密的安保措施。然而,不少政要还是遭遇了和
期刊
多年来,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用亲身感受记录了一个客观的中国:中国人非常幸福、踏实勤奋、十分自由。中国政府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治理模式与美国相比更加高效……他说,那些把中国当成敌人的人,实际上根本不懂中国。  一个与中国结缘35年,造访中国80多次的美国人,有着怎样的中国印象?多年来,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用亲身感受记录了中国的变迁、发展和繁荣。现在,他给自己树立了新目标:呈现一个
期刊
100年前,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选择,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从1921到2021年,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最先锋的人。  最先锋的人敢于直面时代挑战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在天安门广场发表了题为《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两次演说。李大钊热情洋溢地告诉世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
期刊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93岁的老兵余元利唱到动情处,直接趴到舞台上,摆好战斗姿势,演示匍匐前进,令在场的主持人和观众瞬间泪目。新时代,我们不曾见证老兵的戎马生涯,却可以忠实聆听和记录他们的故事,读懂他们传递出的时代精神。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舞台上响起。在2021年3月30日晚上举行的衢州市第九届“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93岁的老兵余元利唱
期刊
当地时间6月7日,现年37岁的戈塞梅·塔玛拉·西索尔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的一家医院剖腹产诞下10胞胎——7个男孩和3个女孩。  据当地媒体报道,医生在西索尔产前为她做过两次扫描,第一次显示是6胞胎,第二次显示是8胞胎。然而,她最终剖腹产下的是10胞胎。目前,南非政府对此展开了核查。  据了解,西索尔是自然受孕,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孕育出10胞胎是十分罕见的。此前,她已经有了一对6岁的双胞胎。受疫情影响,西
期刊
6月9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发表演讲,其中反复提到了中国。他强调,澳大利亚是新一轮战略竞争的中心,主要风险缘自于中国。  与此同时,莫里森呼吁七国集团(G7)领导人会议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以惩罚“经济胁迫行为”。虽然他没有点名,但媒体广泛认为,他指的是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争端。  对此,西澳大利亚州州长麦高文十分惱火。他说:“澳大利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贸易,特别是巨大的贸易顺差基础之上。去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