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特殊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创新模式更为重要。本文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或探讨。因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跟其他的教育类专业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它是对我国的幼儿进行学前教育,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祖国的花朵的重大责任。
关键词:学前教育 高职院校 创新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024-01
在人的一辈子中,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以及各种思想逐渐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具有责任重大、循环培养的特点。由此可见,我们就应该立足于现实,具有远瞻性地办出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创新型教育模式。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专业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因为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会对学生的学前教育职业技能产生影响,这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在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就目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来看,还是保持着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专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求更好的发展最终达到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 时代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提出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迅速发展,但这仅仅是数量上的猛增,并不意味着质量上也是同等的得以迅速发展。甚至在有的高职院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出现了教学质量大不如从前的下滑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对高职院校进行升格时还没有对学前教育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或是对以后专业的发展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还是停留在原来以学科为主的专业培养模式上。在设定本专业的课程标准时,只着眼于本专业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该掌握哪一类知识点上,并没有重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合将来社会要求的岗位。
所以,我们应该将以往传统的只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改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新模式。并且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更多注重学前教育者人文素养、道德素质、情感目标、价值准则的培养,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有较为正确的指导。
2 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创新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状态下,许多国内的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显得落后、陈旧,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幼儿园的要求,也不能够满足我们对祖国下一代的学前教育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以后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
所谓“一专多能”,就是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能够准确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具备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必需的专业技能(玩、画、跳、唱、弹和制作教具等)和教育能力(主要指科学文化、健康、双语、艺术等教学能力)。最后达到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岗位要求相符合。这样一方面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真正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一致。
“一专多能”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着眼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与之相关的改革动态,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调整,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比如为了适应这个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根据各个同学不同的个性和心理倾向来让学生自己安排想要选修的课程。也就是说应该都设置选修课任学生自己发展,而不是死板地统一安排课程。
只有着眼于这个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对课程及时地更新和设置,才能满足我国的学前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并且打破专攻学科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或健全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2.2 强化“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通常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的是的只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以及一般性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其实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比如强化“顶岗实习”。
因为通过顶岗可以教会该专业的学生们如何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建议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进行为期至少一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以掌握的学科知识,再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在现实当中学到的东西比书本上的东西更具有实践意义。通过这样的实习机会,体会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反映情况,再结合自己的情况思考如何能够很好的将将教学进一步深化。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达到让她们学以致用,以培养学前教育的职业意识;这样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与以后的就业相衔接,不仅具有它独特的实践性强的优点,还有效地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3 重视“弹、唱”的艺术性教育模式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具备较高的弹唱能力是必需的,这也是该专业需要重点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所以,我国的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就必须加强对他们“弹、唱”技能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优化教学手段、开拓创新型教学模式等措施来加强对学生们弹唱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设置更多课时的音乐素养培训课,或是安排一些艺术熏陶类的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培养,因为只有让他们在演唱和弹奏上拥有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较为熟练地实施教学。也是为日后进行更好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想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就需要相关的高职院校提高自身对此专业的创新型模式探索。我们要保持立足于行业的需求,服务于行业的发展等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来促进我们开展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强化工作,另外还要从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出发,在开拓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相关职业技能的训练。还可在教学中形成校企合作的教育机制,使我们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备真正的高职特色,达到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洲林,李海涛.面向幼儿团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9.
[3] 方明.新时期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5.
[4] 潘新红.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课堂练习的三维定位[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关键词:学前教育 高职院校 创新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024-01
在人的一辈子中,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以及各种思想逐渐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具有责任重大、循环培养的特点。由此可见,我们就应该立足于现实,具有远瞻性地办出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创新型教育模式。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专业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因为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会对学生的学前教育职业技能产生影响,这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在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就目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来看,还是保持着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专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求更好的发展最终达到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 时代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提出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不断迅速发展,但这仅仅是数量上的猛增,并不意味着质量上也是同等的得以迅速发展。甚至在有的高职院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出现了教学质量大不如从前的下滑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对高职院校进行升格时还没有对学前教育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或是对以后专业的发展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还是停留在原来以学科为主的专业培养模式上。在设定本专业的课程标准时,只着眼于本专业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该掌握哪一类知识点上,并没有重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合将来社会要求的岗位。
所以,我们应该将以往传统的只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改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新模式。并且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更多注重学前教育者人文素养、道德素质、情感目标、价值准则的培养,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有较为正确的指导。
2 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创新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状态下,许多国内的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显得落后、陈旧,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幼儿园的要求,也不能够满足我们对祖国下一代的学前教育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以后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
所谓“一专多能”,就是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能够准确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具备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必需的专业技能(玩、画、跳、唱、弹和制作教具等)和教育能力(主要指科学文化、健康、双语、艺术等教学能力)。最后达到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岗位要求相符合。这样一方面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真正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一致。
“一专多能”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着眼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与之相关的改革动态,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调整,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比如为了适应这个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根据各个同学不同的个性和心理倾向来让学生自己安排想要选修的课程。也就是说应该都设置选修课任学生自己发展,而不是死板地统一安排课程。
只有着眼于这个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对课程及时地更新和设置,才能满足我国的学前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并且打破专攻学科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或健全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
2.2 强化“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通常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的是的只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以及一般性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其实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比如强化“顶岗实习”。
因为通过顶岗可以教会该专业的学生们如何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建议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进行为期至少一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以掌握的学科知识,再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在现实当中学到的东西比书本上的东西更具有实践意义。通过这样的实习机会,体会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反映情况,再结合自己的情况思考如何能够很好的将将教学进一步深化。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达到让她们学以致用,以培养学前教育的职业意识;这样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与以后的就业相衔接,不仅具有它独特的实践性强的优点,还有效地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3 重视“弹、唱”的艺术性教育模式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具备较高的弹唱能力是必需的,这也是该专业需要重点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所以,我国的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就必须加强对他们“弹、唱”技能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优化教学手段、开拓创新型教学模式等措施来加强对学生们弹唱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设置更多课时的音乐素养培训课,或是安排一些艺术熏陶类的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培养,因为只有让他们在演唱和弹奏上拥有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较为熟练地实施教学。也是为日后进行更好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想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就需要相关的高职院校提高自身对此专业的创新型模式探索。我们要保持立足于行业的需求,服务于行业的发展等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来促进我们开展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强化工作,另外还要从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出发,在开拓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相关职业技能的训练。还可在教学中形成校企合作的教育机制,使我们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备真正的高职特色,达到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洲林,李海涛.面向幼儿团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9.
[3] 方明.新时期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5.
[4] 潘新红.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课堂练习的三维定位[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