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人文性渗透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教学要在体现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自我完善,注重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呼唤人文情怀,彰显人文性。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进行人文性渗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识字教學要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识字教学往往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教师多是采用单调地读、重复地写,让学生机械地识记。这样不仅使学生不堪重负,结果反而事倍功半。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性,不再是简单的识记方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染”这个字时,教师在讲台上先摆放一个大彩盒、一瓶水和一些棉球。在黑板上板书出“染”字,问学生:“染字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接着做实验,把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再夹起另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试着将其他棉球放进不同的颜料中,染成黄色、蓝色、紫色等。然后,向学生讲解“染”字的含义,棉球浸到黄、红、绿等颜色颜料的水中,由白变成了黄、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再让学生看“染”这个字的字形,字的下半部分是个“木”字,“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不同颜色的颜料。“染”字上半部分中的“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水。古时候“染”布,往往是要把布放进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的浸、晒,布才能被染好。这个“九”就表示多次“染”的意思。通过形象的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氵”的含义,了解了右上方“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的含义。这样,学生才能把“染”字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既准确地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二、积极探索,寓情趣于识字教学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避免简单的死记硬背。识字教学要与具体事物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识记。例如,在教学“看”字时,教师可以把手放在眼睛上,用手遮目就成了“看”了,给学生分析字形,“看”的上面是“手”字,“目”是眼睛的意思,把手放在眼睛上,挡住强烈的光线,这就成了“看”的本义。
  又如,在教学毛笔的“笔”字时,我们可以先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是由什么做成的,然后再分析字形,找出“笔”字其实是由“ ”字头和“毛”两个部分组成的,这样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笔”的写法。在汉语文字中有许多会意字,如“休”“林”,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分析字形,指出字的意义,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意会,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走出课堂,让识字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
  说到识字教学,大家总是习惯性地把识字教学与课本、课堂、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识字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无论走到哪里,汉字都随处可见,这为我们学习汉字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平台。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思维方式,拓宽识字途径,走开放的识字之路。
  (一) 利用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广泛识字
  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是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识字最便利的学习平台。教师利用好班级风采、班规约定,不断更新黑板报、作品展览等。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字,长此以往,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与识字结合起来。
  (二) 利用社会场所识字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性。社会是一部内容广泛的教科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如果能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走上街头、公园、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各种字体的招牌和广告随处可见,这些都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心的学生就可以收获到丰富的知识。
  (三) 利用电视媒体识字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也是学生在家里最喜爱的一个活动内容。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如有看不懂或认不清的地方,要向家长询问,采用眼看、耳听、口问等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可以学到更多的字,家长在陪同孩子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和识字教学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的识字教学就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闪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订单选择和订单调度是按订单(MTO)生产企业的两项重要的工作。通常,订单选择和订单调度分别由市场部门和生产部门负责,两者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产生矛盾。市场部门倾
统编版教材是依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其中,凸显文本工具性训练内容的语文要素,成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抓手。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已经建立了凸显语文要素的意识,但在理念认识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偏差,有的过于偏重语文要素,导致课堂演变成为机械训练的阵地;有的随意对接,为了凸显所谓的语文要素,常常将并不相干的教学内容机械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文本教学的整体性下降
期刊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增强学生语言和阅读能力的重点科目,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虽然侧重于对文本的细读,但还是有许多缺陷,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
期刊
期刊
统编版教材中明确设置了单元语文要素,为学生语文单元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抓手,也为教师进行语言训练提供了充实的内容.但从当下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自认为紧扣了单元
期刊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教材中有很多涉及文学知识的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
期刊
语文新课标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总是关注前者,识字课上教师总是设计各种游戏,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但是热闹的课堂
期刊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较为有限,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以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整理,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形式进行预习,逐步建立起独立学习理解的能力。  一、在课前运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  第一,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预先的学习,找出其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阶段进行探讨并解决。语文学习中背景知识的了解、文中
期刊
文学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帮手,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导师.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资源,构建自己的语文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