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得出我国旅游业对经济的收入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就业效应明显,但创汇效应近些年来略有下降,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 经济增长 经济效应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旅游消费具有最终消费、综合性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特点,对内需的拉动效应极为显著。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所创造的价值占据了世界服务业总量的1/3,许多国家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之一。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旅游业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三大”格局,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目前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的发展,2015年我国旅游人数突破40亿人次,收入超过4万亿人民币,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旅游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发展旅游业发展对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影响。在众多研究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领域中,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且对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较多,例如,张伟,刘苏,张文新(2011)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得出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加大。魏卫,陈雪钧(2006)以支柱产业的四个经济贡献标准(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需求收入弹性、就业容量、行业关联度)为出发点,对湖北省旅游业经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湖北省旅游产业尚未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可以将其作为“准支柱产业”来培育。从全国来看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例如,吴国新(2002)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旅游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论证,得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两者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周四军,张墨格(2006)从总量、相关及回归、弹性和贡献率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上述研究大多较为笼统地研究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较少分析和研究旅游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2005年至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情况以及其增长率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情况,了解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四个角度出发,以及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出现的消极现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讨论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时,有学者认为“旅游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旅游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更为合理,这首先需要计算出旅游业的增加值,赵丽霞、魏巍贤、李志青引入“旅游卫星账户法(TSA)”间接计算出旅游增加值,但是这种方法对统计数据要求较高且方法繁琐,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制度下,旅游业没有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统计,此方法很难使用。李江帆、李美云(1999)提出的用“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法”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然而由于很难测算旅游消费相关行业的剥离系数,即游客消费的服务行业提供的增加值中旅游者消费部分所占的比重,此方法亦难以使用。本文依旧采用学者广泛使用的旅游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说明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资源》一书指出,旅游资源为我国十大资源之一。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旅游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在全球具有巨大吸引力。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不仅拥有锦绣的山川而且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多民族交流文化融合,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三大”基本格局,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体系而且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拉动越来越突出。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旅游人数突破40亿人次,收入超过40000亿人民币,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旅游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05年至2015年这十一年时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均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从2005年292.96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516.64亿美元,和2005年相比增长了76.3%;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7686亿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29500亿人民币,和2005年相比增长了283.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在2008年、2009年两年出现负增长,2010年后逐渐恢复,2010年增长率达15.5%;我国旅游总收入在2008年增幅下降,但仍为正,2009年后逐渐恢复,在2011年增长率达到近十一年最高43.3%。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0%,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8.0%。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一大客源国,从而不仅使得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其地位将不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从长期看,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消费升级,旅游業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可以继续保持。除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外,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从整体情况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巨大引擎。 三、我国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分析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推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领域和人数,显著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旅游业对经济发展主要有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以及产业关联效应,以下分别从这四个效应出发,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我国旅游业的收入效应分析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主要有直接的收入效应和间接的收入效应。
从2005年~2015年的十一年间,我国旅游业正在稳步的发展,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2005年的4.2%增加到了2015年的10%,旅游業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受到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出现略微下降为3.7%,2009年即恢复增长,到2015年增长到近11年来最高为10%。众多的数据表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其影响力正在不断加速扩大。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两种,除了通过旅游总收入直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外,还可以通过旅游业总收入而产生的间接收入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上述分析只能反映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而间接贡献我们则采用计量经济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旅游也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
将2005年到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业总收入进行回归,采用的模型为y=a+bx,其中y为历年国民生产总值,x为历年旅游总收入,(具体数值见表3),利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
y=93344.66+16.7825x
(3.873039)(12.39951)
R2=0.956454
A-R2=0.950233
在回归方程中调整后的R2达到0.96,表明方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同时结果显示有95.02%的把握说旅游业与国民生产总值存在相关性。且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根据模型,每一元的旅游业收入大约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6.78元人民币。
以上的分析结果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醒我们应更深刻地思考如何发展旅游业,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拉动作用,更大幅度地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二)我国旅游业的创汇效应分析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式国际化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吸纳国际资本的投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而且可以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形成国内收入的又一大来源——外汇收入。
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所带来的外汇收入一直持增长态势,但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旅游业创汇占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然而,与有形的商品出口贸易相比旅游作为一种无形的出口贸易更具优势。由于旅游资源的属地性,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基本上能完全获得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旅游的外汇效应明显。
(三)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在所有的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最具有综合服务的功能。首先旅游业直接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旅游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相关行业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带动经济整体发展。
旅游的六要素理论揭示,一般情况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发生“行、吃、游、住、购、娱”等活动,这些旅游行为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此外,游客旅游纪念品的出售也带动了工艺制造业等轻工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能促进文物古迹、园林建筑等部门的发展。
(四)我国旅游业的就业效应
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就业的能力,旅游业提供全面的服务,能比其他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成为国家安排劳动力就业的重点发展产业。依邵华(200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相关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旅游业的就业效应为:旅游消费100万元,交通业就业人数增加82.47人,邮电通讯业增加52.22人,批发零售业增加36.42人,餐饮业增加27.83人,社会服务业增加62.18人。
(五)我国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带来一些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某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只关注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效益,对整个旅游开发缺乏认真严肃的考察规划,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有些问题已经萌芽,但这些消极影响微乎其微,所以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与建议
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的收入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就业效应明显,但由于近些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创汇效应有所下降。我国旅游业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的同时,要注意旅游的规划,不能盲目发展旅游业,要在关注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其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伟,刘苏,张文新.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二维度和三指标的探讨.旅游科学,2011年12月,第25卷第6期,第25-33页.
[2]魏卫,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经济地理,2006年3月,第26卷第2期,第331-335页.
[3]吴国新.旅游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2003年12月,第3卷第4期,第238-241页.
[4]周四军,张墨格.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年7月,第21卷第4期,第60-63页.
[5]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旅游学刊,1999年,第5期,第16-19页.
[6]依邵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分析.财贸经济,2005年,第5期,第89-91页.
[7]周文丽.国内外旅游对经济影响研究综述.经济地理,2011年8月,第31卷第8期,第1402页-1408页.
[8]李兴绪,牟怡楠.旅游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城市问题,2004年,第3期,第43-47页.
[9]翁钢民,张聿超,鲁超.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旅游经济,2012年,第9期,第127-130页.
[10]王维,周睿.旅游业对溧阳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8期,第156-159页.
【关键词】旅游业 经济增长 经济效应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旅游消费具有最终消费、综合性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特点,对内需的拉动效应极为显著。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所创造的价值占据了世界服务业总量的1/3,许多国家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之一。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旅游业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三大”格局,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目前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的发展,2015年我国旅游人数突破40亿人次,收入超过4万亿人民币,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旅游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发展旅游业发展对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影响。在众多研究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领域中,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且对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较多,例如,张伟,刘苏,张文新(2011)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得出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加大。魏卫,陈雪钧(2006)以支柱产业的四个经济贡献标准(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需求收入弹性、就业容量、行业关联度)为出发点,对湖北省旅游业经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湖北省旅游产业尚未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可以将其作为“准支柱产业”来培育。从全国来看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例如,吴国新(2002)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旅游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论证,得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两者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周四军,张墨格(2006)从总量、相关及回归、弹性和贡献率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上述研究大多较为笼统地研究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较少分析和研究旅游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2005年至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情况以及其增长率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情况,了解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四个角度出发,以及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出现的消极现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讨论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时,有学者认为“旅游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旅游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更为合理,这首先需要计算出旅游业的增加值,赵丽霞、魏巍贤、李志青引入“旅游卫星账户法(TSA)”间接计算出旅游增加值,但是这种方法对统计数据要求较高且方法繁琐,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制度下,旅游业没有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统计,此方法很难使用。李江帆、李美云(1999)提出的用“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法”计算旅游产业增加值,然而由于很难测算旅游消费相关行业的剥离系数,即游客消费的服务行业提供的增加值中旅游者消费部分所占的比重,此方法亦难以使用。本文依旧采用学者广泛使用的旅游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说明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资源》一书指出,旅游资源为我国十大资源之一。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旅游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在全球具有巨大吸引力。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不仅拥有锦绣的山川而且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多民族交流文化融合,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三大”基本格局,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体系而且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拉动越来越突出。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旅游人数突破40亿人次,收入超过40000亿人民币,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旅游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05年至2015年这十一年时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均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从2005年292.96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516.64亿美元,和2005年相比增长了76.3%;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7686亿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29500亿人民币,和2005年相比增长了283.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在2008年、2009年两年出现负增长,2010年后逐渐恢复,2010年增长率达15.5%;我国旅游总收入在2008年增幅下降,但仍为正,2009年后逐渐恢复,在2011年增长率达到近十一年最高43.3%。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0%,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8.0%。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一大客源国,从而不仅使得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其地位将不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从长期看,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消费升级,旅游業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可以继续保持。除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外,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从整体情况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巨大引擎。 三、我国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分析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推进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领域和人数,显著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旅游业对经济发展主要有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以及产业关联效应,以下分别从这四个效应出发,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我国旅游业的收入效应分析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收入效应主要有直接的收入效应和间接的收入效应。
从2005年~2015年的十一年间,我国旅游业正在稳步的发展,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2005年的4.2%增加到了2015年的10%,旅游業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受到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出现略微下降为3.7%,2009年即恢复增长,到2015年增长到近11年来最高为10%。众多的数据表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其影响力正在不断加速扩大。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两种,除了通过旅游总收入直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外,还可以通过旅游业总收入而产生的间接收入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上述分析只能反映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而间接贡献我们则采用计量经济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旅游也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
将2005年到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业总收入进行回归,采用的模型为y=a+bx,其中y为历年国民生产总值,x为历年旅游总收入,(具体数值见表3),利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
y=93344.66+16.7825x
(3.873039)(12.39951)
R2=0.956454
A-R2=0.950233
在回归方程中调整后的R2达到0.96,表明方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同时结果显示有95.02%的把握说旅游业与国民生产总值存在相关性。且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根据模型,每一元的旅游业收入大约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6.78元人民币。
以上的分析结果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醒我们应更深刻地思考如何发展旅游业,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拉动作用,更大幅度地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二)我国旅游业的创汇效应分析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式国际化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吸纳国际资本的投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而且可以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形成国内收入的又一大来源——外汇收入。
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所带来的外汇收入一直持增长态势,但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旅游业创汇占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然而,与有形的商品出口贸易相比旅游作为一种无形的出口贸易更具优势。由于旅游资源的属地性,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基本上能完全获得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旅游的外汇效应明显。
(三)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在所有的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最具有综合服务的功能。首先旅游业直接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旅游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相关行业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带动经济整体发展。
旅游的六要素理论揭示,一般情况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发生“行、吃、游、住、购、娱”等活动,这些旅游行为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此外,游客旅游纪念品的出售也带动了工艺制造业等轻工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能促进文物古迹、园林建筑等部门的发展。
(四)我国旅游业的就业效应
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就业的能力,旅游业提供全面的服务,能比其他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成为国家安排劳动力就业的重点发展产业。依邵华(200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相关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旅游业的就业效应为:旅游消费100万元,交通业就业人数增加82.47人,邮电通讯业增加52.22人,批发零售业增加36.42人,餐饮业增加27.83人,社会服务业增加62.18人。
(五)我国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带来一些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某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只关注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效益,对整个旅游开发缺乏认真严肃的考察规划,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有些问题已经萌芽,但这些消极影响微乎其微,所以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与建议
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的收入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就业效应明显,但由于近些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创汇效应有所下降。我国旅游业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的同时,要注意旅游的规划,不能盲目发展旅游业,要在关注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其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伟,刘苏,张文新.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二维度和三指标的探讨.旅游科学,2011年12月,第25卷第6期,第25-33页.
[2]魏卫,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经济地理,2006年3月,第26卷第2期,第331-335页.
[3]吴国新.旅游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2003年12月,第3卷第4期,第238-241页.
[4]周四军,张墨格.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年7月,第21卷第4期,第60-63页.
[5]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旅游学刊,1999年,第5期,第16-19页.
[6]依邵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分析.财贸经济,2005年,第5期,第89-91页.
[7]周文丽.国内外旅游对经济影响研究综述.经济地理,2011年8月,第31卷第8期,第1402页-1408页.
[8]李兴绪,牟怡楠.旅游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城市问题,2004年,第3期,第43-47页.
[9]翁钢民,张聿超,鲁超.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旅游经济,2012年,第9期,第127-130页.
[10]王维,周睿.旅游业对溧阳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8期,第156-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