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9日晚,约旦首都安曼发生3起自杀式连环爆炸,造成至少56人(不包括3名自杀袭击者)遇难、300多人受伤。约旦一直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伴随着3声巨响,这片中东的“安全绿洲”一夜间蒙上恐怖阴影。
11月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在阿拉伯地区,这个日子就被写成“9/11”。从2001年的“9·11”,到2005年的“11·9”,以“基地”为首的国际恐怖组织,已经在世界许多地方制造了类似“惨剧”。
大量无辜平民伤亡的背后,我们应看到,恐怖组织的主要打击目标已从其“头号敌人”美国转向了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盟友———无论当初积极支持美国发动伊战的欧洲盟国西班牙、英国,还是中东地区一向支持美国的埃及、沙特。
约旦首都安曼3家酒店的爆炸袭击次日,“基地”在伊拉克分支机构就在网站上宣称,他们对在约旦的3起自杀式爆炸袭击负责。
约旦反恐努力功亏一篑
约旦此次遭到袭击的3座酒店—丽笙、凯悦和天天,都是美资高级饭店,客人也主要以美国和以色列等西方国家的人为主。
“基地”在网站上称,选定这3座饭店,是因为“那里住着约旦政府的盟友以色列人和我们的‘敌人’”;发动袭击,是因为约旦是美国军事入侵伊拉克的“后院”,约旦曾在美国进攻伊拉克时为其提供支持。声明还说,爆炸同时是让美国意识到,其“后院”如今已被列入袭击目标。
爆炸发生后不久,约旦副首相马阿谢尔表示,约旦人阿布·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基地”组织是这起连环爆炸的“元凶”。其实,约旦政府对恐怖袭击并非没有准备,此前约旦情报部门曾成功粉碎数起恐怖袭击阴谋。本来,约旦政府声称对国内安全满怀信心,因为当局已渗透到该国境内绝大多数的极端组织内部,但恐怖袭击还是防不胜防。
2005年6月以来,约旦境内的未遂恐怖袭击事件一再出现。虽然约旦逮捕了大批恐怖疑犯,但8月的亚喀巴港美军军舰遭火箭袭击表明,约旦政府仍然存在安全漏洞。终于,在11月9日,约旦的反恐努力功亏一篑。
恐怖袭击瞄准美国盟友
自从2001年“9·11”重创美国后,“基地”组织虽然在世界各地活动频繁,但美国本土却再也没有受到“骚扰”。不过,美国全球的战略盟友就没有那么幸运——从美国在欧洲的传统盟国英国、西班牙,到中东地区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埃及、沙特阿拉伯,以及美国在亚洲的重要战略伙伴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都曾遭恐怖袭击的重创,而且这些袭击几乎都有“基地”的背景。
11月8日,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澳大利亚,又制止了一起未遂恐怖袭击事件,据报道,澳大利亚警方缴获的化学材料至少可制造15枚巨型炸弹。紧接着11月9日,从上世纪50年代就与美国结盟的约旦,又成为“基地”袭击目标。至此,“基地”的战略目标已经十分明显——先从防卫力量相对薄弱的美国盟友下手,“翦其羽翼”,然后再与美国这个“头号敌人”决战。
打击已经收到效果
其实,“基地”组织的战略已收到效果。首先,2004年西班牙的“3·11”爆炸案,使一直坚定支持布什政府的阿斯纳尔政府垮台,反战的萨帕特罗成为首相后立即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并不再支持布什的伊战政策。“基地”孤立美国的策略初见成效。
其次,“基地”组织在埃及、巴基斯坦、印尼等与美国关系密切的穆斯林国家频繁活动,影响了这些国家中大批对美国不满、对“基地”怀有好感的底层民众,导致这些国家的极端组织和激进团体层出不穷,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些国家政府的统治力量。
第三,在英国这样拥有不少穆斯林人口的西方国家制造“分裂”。“基地”通过恐怖袭击以及发展成员两种手段,制造这些国家主体民族与穆斯林社区的“隔阂”,这一点在伦敦“7·7”系列爆案发生后体现得比较明显。
美本土无法得手
当然,“基地”组织目前把攻击重点放在美国盟友上,也是迫不得已。因为美国在“9·11”发生后,美国本土的反恐工作日趋严密,几度强化了反恐措施。
首先,美国政府完备和强化反恐立法,扩大执法机构的权限。甚至不顾批评,通过《爱国者法》中关于联邦调查局窃听电话、追踪互联网、扩大军队国内执法权等条款;第二、发布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国土安全战略》报告,对本土安全做出了全面规划,并着手依照该报告落实反恐措施;第三、组建国土安全部,负责美国本土的安全保卫工作。这是自1947年杜鲁门政府组建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以来最重大的一次联邦政府机构调整;第四、改组移民机构,强化出入境管理,包括严格签证制度、外国游客入境时留手印、逗留美国期间定期登记等;第五、改组情报机构,设立统管全美情报机构的国家情报局长和全美反恐情报中心。
客观地说,以上措施的出台有助于美国本土安全保障,美国本土此后没再次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
三大因素促使约旦受袭
约旦在中东算是小国,但外交方面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直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综合各方面因素,约旦此次遭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阿拉伯世界的叛徒”
一是因为约旦是“基地”组织“头号敌人”美国重要盟国,约旦在伊战、反恐等事务上与美国走得太近。而且约旦也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盟国。
约旦的哈希姆王室一向同美国及西方世界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冷战期间,约旦就是美国反对前苏联在这一地区渗透的重要堡垒。1990年海湾战争后,约旦就又与美国采取了合作的态度,在中东和平进程上为美国出谋划策。1996年,美国宣布约旦为其主要的“非北约盟国”,近年来,美国每年向约旦提供3亿美元的军事、经济援助。
更重要的是,作为美国的盟友,约旦还在2003年伊战和美国反恐战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约旦还是阿拉伯国家中仅有的两个与以色列建交的国家之一(另一个为埃及)。
打击伊重建工作
二是因为约旦是伊拉克的“后院”,此次“基地”袭击约旦意在打击伊拉克的重建工作。
约旦与伊拉克之间的关系极为特殊,两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萨达姆的两个女婿从伊拉克叛逃,逃难地点就是约旦;而2003年美军攻进伊拉克后,走投无路的萨达姆的两个女儿拉德和拉娜也被约旦收留。虽然2003年伊战期间约旦支持美国,但战后约旦再次成为伊拉克的对外通道,而且约旦还积极支持伊拉克的重建工作。
扎卡维的“国仇家恨”
关于这次约旦遭袭,人们谈论最多的还包括这次袭击的发动者——伊拉克“基地”组织头目、约旦人扎卡维。
首先,约旦是阿拉伯世界仅有的两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之一,在巴勒斯坦人眼中,承认以色列是一种“背叛”行为。此外,原本收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约旦老国王侯赛因,由于不满巴解组织在约旦扩张势力,曾于1968年9月对巴解组织发动全面进攻,并于1971年7月将巴解组织赶出约旦。由于约旦与巴解组织的这层渊源,作为巴勒斯坦难民后裔的扎卡维一直对约旦心怀仇恨。
其次,扎卡维个人也与约旦有着“深仇大恨”。1989年,扎卡维曾去阿富汗接受“基地”的培训,受训结束后扎卡维回到约旦,创建激进组织“拜特-伊玛目”。1992年扎卡维因企图推翻约旦的君主制度被捕,并入狱7年。
分析称,扎卡维憎恨约旦政府,与“基地”领导人拉丹憎恨其祖国沙特差不多。其实近年来扎卡维一直试图在约旦制造袭击,但包括8月份的亚喀巴港袭击在内,都没有成功。
约旦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国际政治领域有句话叫做“小国无外交”。然而,位于中东的小国约旦却凭其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以及灵活多变的多元外交政策,在中东事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战乱不断的中东地区的一个传奇。
外交“面面光”
约旦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中东核心位置,与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拉克等长期战乱的国家为邻。但约旦自1946年独立以来,几十年里却很少像其邻国那样发生大规模动乱。究其原因,在于约旦“面面光”的外交政策,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
首先,立国之初约旦便与在中东有重大利益的美国结盟;其次,约旦与长期跟美国对立的伊拉克也有“兄弟般的友谊”;而对水火不容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约旦则是少数几个可以调停二者关系的国家。
与伊“感情深”
约旦和伊拉克之间的友好关系可谓源远流长,除两国间密切的经济和军事联系外,约旦的哈希姆王族和现代伊拉克开国者费萨尔国王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所以在约旦人的心目中,伊拉克就是自己的兄弟。
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不同,无论伊拉克施行何种政策,约旦前国王侯赛因都没有加入过任何反对伊拉克联盟。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萨达姆遭到全世界的谴责,同时面对美国巨大压力,约旦也从未抛弃过“自己的兄弟”。
经过侯赛因国王的不懈努力和穿梭外交,海湾战争后的约旦,不仅改善了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还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这个中东小国在美国中东政策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它还维持着与伊拉克的友好关系,并充当美伊间的调解人。
曾调解巴以美关系
阿以冲突是中东动荡之源,约旦处在中东地区冲突的中心,与冲突的主要双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接壤,成为直接的受害者。然而,地区冲突既给约旦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一方面,阿以冲突使约旦的安全利益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它也给约旦的外交带来更大施展空间。
哈希姆家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在阿拉伯世界享有尊贵的地位和声望,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因此,约旦成为巴以美三方谈判不可或缺的调解人。侯赛因国王也充分认识到约旦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不可小视的作用,并将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以色列关系微妙
约旦与以色列的关系更加微妙。一方面他们是敌对国家,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约旦是与以色列交战的5个阿拉伯国家之一;另一方面,犹太人在建国前就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一世联系,谋求约旦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家园的支持。约旦还是试图最早与以色列单独媾和的阿拉伯国家,中东和谈开始后,约旦又是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国家。
形势上处于战争状态的以色列和约旦,几十年来他们的最高领导人却一直在秘密会晤。靠这种联系,1994年7月25日约旦和以色列签订《华盛顿宣言》,两国宣布建交,成为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袭击使约伊“兄弟”嫌隙日深
十多年来堪称“兄弟情深”的约伊两国关系在近几年急转直下,而伊拉克人在约旦首都安曼实施的这起跨国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可能使两国关系雪上加霜。约旦是萨达姆政权时期伊拉克屈指可数的铁杆盟友之一。而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约旦允许美国屯兵,惹恼了伊拉克逊尼派;伊战后收留萨达姆的两个女儿,又得罪了伊拉克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伊战后大批伊拉克富人涌入局势稳定的邻国约旦,据称,500万人口的约旦目前居住着大约40万伊拉克人。他们把该国物价抬高了不少,令当地百姓叫苦不迭。
与此同时,恐怖分子袭击作为伊拉克主要出入通道的约旦,是为了阻吓那些进出伊拉克的西方承包商、外交官和援助工作人员,孤立伊当局,从侧面打击伊重建进程。“基地”组织伊拉克成员的跨国自杀袭击,在客观上为离间约、伊关系也起了一定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约伊两国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两国都不愿意关系严重受损。伊拉克即将于12月举行议会选举,政治重建进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而国内安全局势依然严峻,因此它亟需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保障国内政治经济重建进程。约旦在伊战后,失去了来自伊拉克的廉价石油供应,今年起被迫大幅提高石油产品价格,对此百姓意见很大,内阁也备受议会抨击。保持约伊关系对约旦来说意味着重要的经济利益。约旦副首相兼政府发言人马阿谢尔当天明确表示,约旦尊重伊拉克的主权,因此不会派遣部队前往伊拉克追捕与安曼连环爆炸事件有关的“基地”分子。虽然袭击事件在约旦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排伊”情绪,但约伊两国从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仍将谨慎应对恐怖袭击对两国关系带来的冲击。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目前摆在约旦当局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搜捕策划此次爆炸的元凶,但从长期来看,爆炸很可能导致约旦政府重新审视其今后的内外政策,因此约旦下一步的举动无疑将引起世界的关注。阿卜杜拉国王已表示,恐怖行径绝对不会动摇约旦的反恐信念。美国国务卿赖斯也不失时机地对约旦进行声援,称赞约旦是反恐阵线上的“战士和盟友”。
据报道,此次连环爆炸使民众对政府的安全情报系统的有效性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怀疑。爆炸同时表明,以伊拉克为中心的反美袭击活动已开始向周边国家辐射,为此约旦今后将迎来更大挑战,也将面临更加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