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定性的角度,结合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别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两个角度,说明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关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23-01
交通运输是专门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活动的生产部门,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交通运输能适应经济的需要时,交通运输在自身进步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当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时,就会对经济的发展起拖滞作用;当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量大质高的运输需求时,经济发展就会反作用于交通运输,迫使交通运输的急剧变革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全面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成为经济运输化的过程。正确认识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定性的角度,结合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别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两个角度,说明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与物的空间位移,它利用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将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运输是一项范围非常广泛的经济活动,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人与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几乎无处不在。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交通运输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和物质的流动,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完善和成熟。其次,交通运输能够带动技术进步,在人类不断地实现克服自然阻碍的过程中,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也不断地产生和发展,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人类扩大、提高和完善在空间位移方面的能力,实现运输的革命性发展。最后,运输还是国防和战争的重要因素。在当今世界,掌握先进的运输技术,具有较高的运输能力,在国防对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交通运输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99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0794亿元,2000年为99215亿元,2005年为184937亿元,到2010年增加为401202亿元。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在线路总长度、各种运输方式的营运里程、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1 运输线路年末里程(单位:万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年鉴》
表2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单位:亿吨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年鉴》
以上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交通运输业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经济发达、地势良好的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较好,而在经济落后、地势偏远地区交通较不发达,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交通运输既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本文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两个方面来说明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和货物的空间位移,各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提供的使人与物在空间上运动起来的能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巨大的差别。这不仅仅决定于相应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身在数量和质量上所提供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也决定于相应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身在数量和质量上所提出的运输需求。运输业的发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用规模更大、更便宜、更方便、质量更高的运输方式,去满足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运输网的规模越大,越纵横交错,经济上就越发达,技术上就越先进。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在经济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我国,农业、工业、商业和运输是国家经济的四个重要部门,经济的迅速和均衡增长要求这四个部门同时得到发展,而没有完好的运输体系,农业、工业及商业的发展是根本不能想象的。运输保证了工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促进流通、保证人民对物资的基本需求,并促进扩大再生产及生产力合理布局。运输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商品经济越发达,生产对流通的依赖性就越大,运输在生产中的作用就越重要。所以,运输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家各地区之间的可靠、稳固的经济联系。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发展实体。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其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位移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现区域之间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交通运输能够直接参与区域经济生产过程,为其提供运输产品和服务。交通运输为区域各个环节和部门的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运输服务,贯穿了区域经济活动的所有内容、以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交通运输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规模与质量,通过交通运输组织、运营效率,影响着区域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将好的资源和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业具有反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区域内的人员和货物的流动需要区域内的运输系统提供支撑,区域的经济越发达,它对区域内、区域之间的产品、要素、劳动力等资本的流动需求越大,越能带动运输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刘建强,何景华.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1):82-86.
[2]胡优、蓝万炼、徐友梅.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山西科技,2006年第6期.
[3]徐庆斌,荣朝和,马运等.运输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7月.
作者简介:付振茹,(1989年——),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吴鹏超,(1991——),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关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23-01
交通运输是专门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活动的生产部门,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交通运输能适应经济的需要时,交通运输在自身进步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当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时,就会对经济的发展起拖滞作用;当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量大质高的运输需求时,经济发展就会反作用于交通运输,迫使交通运输的急剧变革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全面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成为经济运输化的过程。正确认识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定性的角度,结合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别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两个角度,说明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与物的空间位移,它利用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将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运输是一项范围非常广泛的经济活动,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人与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几乎无处不在。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交通运输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和物质的流动,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完善和成熟。其次,交通运输能够带动技术进步,在人类不断地实现克服自然阻碍的过程中,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也不断地产生和发展,这些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人类扩大、提高和完善在空间位移方面的能力,实现运输的革命性发展。最后,运输还是国防和战争的重要因素。在当今世界,掌握先进的运输技术,具有较高的运输能力,在国防对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交通运输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99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0794亿元,2000年为99215亿元,2005年为184937亿元,到2010年增加为401202亿元。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在线路总长度、各种运输方式的营运里程、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表1 运输线路年末里程(单位:万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年鉴》
表2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单位:亿吨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年鉴》
以上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交通运输业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经济发达、地势良好的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较好,而在经济落后、地势偏远地区交通较不发达,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交通运输既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本文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两个方面来说明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和货物的空间位移,各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提供的使人与物在空间上运动起来的能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巨大的差别。这不仅仅决定于相应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身在数量和质量上所提供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也决定于相应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身在数量和质量上所提出的运输需求。运输业的发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用规模更大、更便宜、更方便、质量更高的运输方式,去满足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运输网的规模越大,越纵横交错,经济上就越发达,技术上就越先进。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在经济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我国,农业、工业、商业和运输是国家经济的四个重要部门,经济的迅速和均衡增长要求这四个部门同时得到发展,而没有完好的运输体系,农业、工业及商业的发展是根本不能想象的。运输保证了工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促进流通、保证人民对物资的基本需求,并促进扩大再生产及生产力合理布局。运输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商品经济越发达,生产对流通的依赖性就越大,运输在生产中的作用就越重要。所以,运输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家各地区之间的可靠、稳固的经济联系。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发展实体。交通运输是影响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其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位移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现区域之间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交通运输能够直接参与区域经济生产过程,为其提供运输产品和服务。交通运输为区域各个环节和部门的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运输服务,贯穿了区域经济活动的所有内容、以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交通运输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规模与质量,通过交通运输组织、运营效率,影响着区域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将好的资源和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业具有反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区域内的人员和货物的流动需要区域内的运输系统提供支撑,区域的经济越发达,它对区域内、区域之间的产品、要素、劳动力等资本的流动需求越大,越能带动运输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刘建强,何景华.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2(1):82-86.
[2]胡优、蓝万炼、徐友梅.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山西科技,2006年第6期.
[3]徐庆斌,荣朝和,马运等.运输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7月.
作者简介:付振茹,(1989年——),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吴鹏超,(1991——),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