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规律,认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三是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四是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積极主动地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三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①6+4+6+4=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②6×2+4×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③(6+4)×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小组活动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学生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探索得出的结论,记得更深刻、更牢固。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三、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地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四、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如:商店里有各种食品饮料,矿泉水2元一瓶,可乐3元一瓶,饼干4元一包……我有25元钱,请给我配一份春游食物,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了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比较同位数的大小,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奠宙 等 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積极主动地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得出三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①6+4+6+4=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②6×2+4×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③(6+4)×2=20(厘米),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小组活动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学生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探索得出的结论,记得更深刻、更牢固。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三、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地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四、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如:商店里有各种食品饮料,矿泉水2元一瓶,可乐3元一瓶,饼干4元一包……我有25元钱,请给我配一份春游食物,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了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比较同位数的大小,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奠宙 等 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