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公务员招录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公务员招录是国家选拔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重要行为,应该保证公民参与的公平。文章分析了公务员招录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探讨了出现这些歧视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就业歧视;公务员招考与录用;原因;对策
  
  一、就业歧视释义
  
  (一)歧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歧”的涵义为不相同、不一致,“视”的涵义为看待,那么歧视的涵义可以解释为不一致或不相同地对待、看待。“歧视”一词在词性上为贬义词。通俗地说,“歧视”就是某主体用差别对待的眼光去看待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主体或物体。
  (二)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是歧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之一。就业歧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就业歧视指的是在获得职业的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某部分劳动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这部分劳动者由于个人与工作岗位性质没有必要联系的身份、性别、地域、户籍、种族、年龄、容貌或其他与劳动岗位职责无关的条件因素,而遭到雇主的拒绝或者在求职过程中受到区别对待。而广义上的就业歧视可采用《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定义,它既包括狭义上的就业录用歧视,也包括就业状态下的工资收入歧视和职业选择歧视等待遇方面的歧视。
  (三)公务员招录歧视
  公务员招录歧视是就业歧视在公务员招考录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具体的涵义可以理解为公务员招考录用部门在招录公务员的过程中设置了不合理的差别对待社会应考主体的条件的现象。公务员招录歧视现象在我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范,没有合理的监督审查体制,这一现象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着。
  
  二、公务员招录歧视现象的种类
  
  不管是中央国家机关,还是地方党政机关在招录公务员的条件设置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歧视现象,笔者结合相关的规定谈谈我国公务员招录中歧视现象的种类。
  (一)年龄问题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中共提供897个职位,有81个职位对年龄作了进一步的限制,占9%。2005年,中央党群机关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共提供1147个职位,有年龄限制的职位占职位总数的8%。地方党政机关公务员的招录条件也基本上都涉及到年龄限制的问题。《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14条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基本条件,年龄在35岁以下,经主管机关批准,可适当放宽限制。《公务员法》中公务员报考条件中并没有对年龄限制作为报考的条件。国家干部队伍年轻化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战略原则之一,但这一原则不能成为剥夺年龄较大的公民参与国家公务员职位竞争的借口。所以,国家在招录公务员过程中设置年龄的关卡这一做法有待改善。
  (二)学历问题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简章中对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的职位达到91.7%;2006年为87.3%,2004年和2005年三年的学历要求均超过74%;根据统计,对学历的要求限制在大学专科以上是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最低学历。歧视理论中统计性歧视是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比较,高中生比初中生强。以此推论,大专生比中专生强。但由此得出每一个中专生都比大专生差的定论有失偏颇。同样的政府工作,我们不能认为只有学历比较高的人才能完成,只能根据职位本身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来加以相应的条件。
  (三)身份问题
  2002年至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职位表中只有10%左右的职位面向社会在职人员招考,符合报考资格的社会在职人员无一例外地要求具有北京市户籍,而且部分职位要求具有北京市城镇户籍。《2007年下半年天津市招考公务员简章》招考的范围和对象:
  1、符合职位要求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
  2、社会人员需具有天津市常住户口,非津生源应届毕业生需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以上看到的是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的身份之分,还有一种身份之分,那就是农业人口身份和城镇居民人口身份的划分。据统计,我国考试录用公务员已达70多万人,其中农民只有5000人。目前,山东省几经打破了身份的限制,农业户口的优秀人员仍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但这一现象只限于报考基层国家公务员。
  (四)地域问题
  《广东省2003年下半年招考机关工作和国家公务员公告》第1条规定招考对象和条件中非广东户籍报考者限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2004年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考试录用简章》招考对象:生源地和常住户口为广西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以上人员。地域歧视表现在招考公告中对招考对象和招考范围的要求。省级国家机关地域歧视表现为是面向全国范围招考还是面向本行政区域进行公开招考。
  公务员招考歧视现象还有其他的一些表现,比如说对毕业院校的限制、对婚姻状况的限制、对生源地的限制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举例说明了。
  
  三、公务员招录歧视的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供给大于需求
  2003年,全国有212万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80万人;这一数字在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已突破400万,达到412万人。这只是指高校毕业生,加上社会失业和待就业人员,还有广大的农民,其数量极其庞大,但国家公务员每年的招考职位数量不过数万人,这就显得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在国家对报考条件进行限制的情况下,依然是几个、十几个、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人竞争一个职位,劳动力的过剩给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国家就可以对公务员招考的条件进行越来越严格的限制。
  (二)统计性歧视的影响
  所谓的统计性歧视就是指在不完全信息和不正当的激励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有趣的歧视的变形。即独特个体的情况被按其所属群体的平均情况来加以处理。简单地说就是高中生肯定不如大学生,那么每一个高中生就是不如每一个大学生。在我国,学历教育使人们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教育时间的长短是衡量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标准之一。在国家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这一党的政策指引下,公务员录用机关就形成一种观念:学历高的人知识和能力就会更高,录用高学历的人就能够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这种观念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在统计性歧视的影响下,国家对公务员录用限定了比较严格的条件。
  (三)户籍制度的不合理
  中国户籍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农民身份的划分及其农业人口与非农业户口转换机制,人为把公民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民两种不同身份,对两种身份采取两种政策,在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形成一道身份鸿沟。不同身份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拥有不同的权力。身份成为人们获得某种职业、地位,享有某种社会资源的基本前提条件。我国公务员招录还没有能够打破传统的户籍限制,对农民形成了应考的身份歧视。户籍制度所带来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地域划分,致使出现大城市对小城市人的歧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西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歧视。国家4部委(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也出台了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取消大学生跨省、跨区就业限制的政策,但政策性文件的出台没有能够遏制公务员招考中对考生户籍和生源的限制。这是由制度造成的歧视,需要改变制度来改变现状。
  (四)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国家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面试暂行条例》以及各省的《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和《国家公务员体检实施办法》或体检实施细则是目前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的法律依据。这些法律依据存在的问题是规范公务员录用行为的立法层次的多样性和不统一性,法律规范的法律效力等级不高,法律依据的本身的合理性及合宪性遭到质疑。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平等就业,《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报考条件也作了较大的空间的规定,但具体操作性的政策却把瓶口缩小了许多,造成了歧视现象的存在。
  
  四、反公务员招录歧视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现行的公务员招录制度和户籍制度,打破因制度造成的歧视
  在上文中,笔者已经谈到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户籍制度产生的不良影响,国家立法机关应将公务员招录和管理纳入立法的对象,建立完整的公务员管理的法律体系,改善现行公务员法律法规中的带有歧视色彩的规定,同时应立法打破户籍制度对公务员招考的影响。
  (二)中央国家机关和有权部门应严格审查公务员招考的条件限制
  对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的设置应该根据需求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来确定,而不能受统计性歧视的影响,想当然来确定招考条件,更不能根据特定的群体的条件来设定要求。中央相关有权机关应对每一个公务员职位的招考要求进行审查,剔除其中不合理的带有歧视性的要求,保障公民有平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机会和权利。
  (三)建立公民监督与申述渠道,动员全社会对公务员招考进行监督
  国家招考公务员本质上是国家在履行由公民赋予她的权力,选择从事公共事业的人才,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人民有权对国家的这一行为实施监督和批评。当人民发现公务员招录的不公平,他们也有权提出,并监督相关部门对此做出解释或修改。但现行的公务员招考还没有建立公民监督的渠道,更没有为应考人员建立一个完善的申述渠道。
  (四)为公民参与公务员招录条件设置提供机会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是主权在民的思想,法律依据是宪法规定的人民的参政权。公民参与公务员招录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公务员歧视现象的存在。国家应为公民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召开听证会,审核每个岗位的招考条件。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VB的音乐喷泉控制系统,运行于windows平台,文章介绍了音乐喷泉系统的硬件、软件结构及功能,并给出了主要程序。  关键词:VB;音乐喷泉;控制系统    VB6.0是当前用于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虚拟仪器开发的一个标准工具。它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集成了与满足GPIF3,VXI,RS232和RS485协议的硬件及数据采集卡通讯的全部功能。它还内置了便于应用TCP/IP,ActiveX
期刊
一、螺栓越紧越好    由于汽车上的螺栓、螺母是作为连接紧固用的,如缸盖、连杆轴承盖和轴承盖,为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其螺栓、螺母都应该有足够的预紧力(各机型产品的不同预紧力大小在其说明书中都有明确规定)。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而且正是由于这里需“足够的预紧力”,一般的驾驶员自然以为螺栓拧得越紧越好。但过犹不及,如果拧得过紧的话(超过规定扭矩值),一方面将使联接件在外力作用下永久变形、裂纹和凸起,造成
期刊
摘要:文章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阐述了35kv变电所建设与改造中要建立的相关组织、前期规划与设计、所址的选择、所区规划、设备选型、通信、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及投运等环节所应该做到的工作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农网改造;规划与设计;施工;验收    作为县级供电企业,35kv变电所建设与改造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它不仅资金投入多、技术含量高、供电设备比较集中,而且正值国家农网建设与改造的攻坚阶
期刊
摘要:建设企业创新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企业创新体系与企业家精神有很大的相關性。由于受到传统体制与现实矛盾和企业家素质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暴露六大弱点。文章分析了企业创新体系的概念,企业家精神对创新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创新体系;体制;政策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核心。中国民营企业们的创业过程和发展轨迹,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迅
期刊
摘要:文章在介绍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戴尔公司电子商务化物流的现状,指出了戴尔公司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探讨了戴尔公司电子商务化物流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物流瓶颈    一、电子商务兴起的原因与背景分析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电子方式和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是以因特网为基础可
期刊
摘要:由于Flash的动画制作和交互控制功能强大,易学易用,易通过网络传播,利用Flash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愈来愈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青睐。文章主要介绍Flash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点及其制作的一般流程。  关键词:Flash;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以独特的交互性、巧妙的构思、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可对学生进行多种感
期刊
摘要:高管薪酬是现代财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比较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的弹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表现出了比较稳定的一致性。文章使用沪市1999-2006年的数据,分别从时间、地区和行业等不同维度对中国企业的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的弹性进行了估计,我们也得出了与其他国家相类似的结果。  关键词:高管薪酬;规模;弹性;代理问题    一、引言    高管薪酬是现代财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
期刊
摘要: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都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大多数文献只从一个方面考虑,极少有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弥补以上不足,用1978-2007年的数据从投入角度研究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健康与教育对经济增长都有正的促进作用,同时考虑它们的影响比单独分析一方面更可靠,更能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由于健康与教育相互影响及投入效用的滞后,加入时间
期刊
摘要:德育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穿插对时政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心时事。  关键词:中技生;时政;主动    本文根据中技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爱好新奇的心理特点,就时政在中技德育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穿插对时政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关心时事。本文主要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实践的:    一、组织学生课前时政演讲    每次课利用20分钟进行时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进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备受社会关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对学生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文章试图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在充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在学生就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强调要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的育人计划,以帮助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