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员工是国有企业员工队伍的生力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做好国企团员和青年工作,需要从团青组织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搭建成才平台和真诚凝聚人心四个方面入手。本文以石油石化行业国企青年工作为例,阐述如何将企业团青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在落实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新要求下,将新形势下团青工做出成效。
关键词:团青工作;国有企业;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平台搭建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国企的改革发展对祖国繁荣、社会进步意义重大。而青年员工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力量,畅通企业青年人才成长通道需要体制机制保障。作为服务青年的第一抓手——团青工作组织,须履行好青年人才引导、教育、培养的职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团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服务青年成才和助推企业发展效果甚微,甚至在某些企业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只有认清国有企业团青工作与社群、学校团青工作之间的区别,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员工成才成长需求实际,才能真正找准攻克企业团青工作瓶颈的突破口,发挥好团青组织在搭建沟通桥梁、助推青年成才和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团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效果不能满足当代青年需求
传统行业团青工作受制于经验主义,工作开展过程中路径依赖较为严重。部分企业工作载体单一,以完成上级下达的学习任务为主,缺乏结合实际进行的调查研究,缺乏对工作对象的深刻理解,导致工作开展形式大于内容,原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载体对新时代青年员工不再具备吸引力,更难以满足青年员工实际工作、成才和生活需要。
(二)工作难以融入企业改革发展中心
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效益,就职于企业的青年员工最大的诉求是实现个人成才和职业发展。部分企业对团青工作的认识停留在开展文体活动和联谊相亲等方面,既没有做到服务青年员工成才,又难以得到企业领导层的积极支持。加之工作压力大、工作量饱和,大部分青年员工无法抽出额外时间参与活动,导致团青工作被逐步边缘化。
(三)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
企业团青工作开展多依赖企业领导对青年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团干部、青年工作骨干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团青工作资金、阵地、从业人员无法被强制落实。此外,团青工作开展灵活性较大,工作考核难以用量化指标进行约束,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易发挥。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对象发生变化
企业团青工作多以40岁以下青年员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青年员工需求多样,整合诉求与差异难度增加。例如,90后青年员工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相对80后青年员工具有更高的自我接纳度,普通的思想教育手段难以渗透该群体;80后青年员工则已经进入人生的“中年”阶段,职业倦怠增加,多数承受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双重压力,或离异抚养子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分化,对团青工作的针对性提出更高要求。
(二)青年人數相对较少。
近年来,国有企业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降本增效压力巨大,人工成本压缩严重,新进员工逐年递减,导致员工群体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以某石油石化行业直属企业为例,40周岁以下占全体员工总数30%,近5年入职新员工人数总共不足150人,其下属二级非生产单位连续5年无新入职员工,青年员工队伍逐年萎缩,逐渐不符合按章建立团组织的最低人数要求,导致工作缺少组织机构抓手,亦无法满足“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对青年人数占比有明文规定的先进集体创建条件。
(三)团青骨干综合能力不足
基层团青工作负责人多为“三身”人员,即:身无分文、身兼数职、身不由己,大多数兼任党务、行政方面的其他职责,无法在团青工作领域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由于团干部流动性较大,缺乏长期实践锻炼和基于日常工作积累形成的总结、提炼、沉淀,难以形成较为系统的工作思路,导致团青工作顶层设计不到位,对三级组织的指导不充分。
(四)党建带团建力度不够
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党建带团建意识不到位,推动新形势下党的青年工作的手段单一,对所在单位团青工作业务指导不充分,支持力度不够,或未给予基层团干部足够的工作空间。部分企业存在将团委书记、副书记作为提拔任用青年员工的“跳板”的现象。任命团干部,却旨在帮助青年干部向其他基层领导岗位过渡,选人用人导向不正确,影响团干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威信树立。
四、新形势下企业团青工作的有效举措
(一)建强组织抓手,确保政治、工作双覆盖
1.规范设置团青工作组织
一是按照“不能有一个团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的原则,规范设置团组织。团员不足3人单位按照属地化原则,与相邻单位建立“联合团支部”;严格督导各层级团青工作组织“应建必建”和按期换届、增补;从“三会一课”“主题团日”“离团仪式”和新入职员工“学社衔接”等规定动作入手,高标准做好日常团务;将团员较少、青年员工分散的团支部列为重点提升和优化整治对象,对照标准找差距,树立和强化团干部、团员身份意识。二是指导不具备建立团支部条件的基层单位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同时,团员人数较少的二级单位可设置直属团支部,工作层面接受所在单位青工委、上级团委指导和管理,政治层面接受同级单位党委和上级团委管理。
2.建强工作班子
规范各层级团委会、支委会议事范围,提高委员政治站位;强化顶层设计,提升重点工作督导水平,按季度召开团委会、工作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规范“推优入党”工作流程,压实基层团委班子在“推优荐才”工作方面的责任;开展团干部人才盘点和培养,规范和加强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干部协管,结合实际推动各层级团干部职级待遇落实。 3.抓制度落实
督导《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 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落实落地,推进基层团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扩大团的基层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规范各层级团委会、支委会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议事决策;及时承接上级制度,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对标本单位团青工作目标,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底考核项目。
4.促区域共建
同片区团青工作资源、项目、阵地共享。针对隶属企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问题,建立青年工作片区联动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打通二级单位间管理壁垒,形成项目共享、平台共建、资源互通的良好氛围。各级团委和青年联合会相互补台,实现青年联合会分会的片区整合功能,延伸青年工作手臂,扩大青年工作影响力,发挥横向、纵向桥梁纽带作用。
(二)强化思想引领
1.提升政治引领力
提升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做实团委书记“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当好团员青年的“老师”和“辅导员”;注重通过相应载体对党的科学理论进行青年化阐释,分两级开展青工政治轮训;线上推进“青年大学习”,线下规范开展团的“三会一课”和日常政治理论学习,以读书会、论坛、脱口秀等青年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政治理论学习载体。
2.发挥“价值塑造”作用
聚焦根本任务、压实政治责任、把稳工作主线,以岗位实践锻炼、业余文化生活为载体筑牢团员青年理想信念之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富有成效的青年社会实践。
3.用好新媒体宣传阵地
按照“先吸引人,再引导人”的工作原则,提升团属公众号内容输出质量,聚焦基层一线团员青年工作、生活实际,反映基层青年员工所感、所思、所求,将公众号建成团员青年展示才华、分享故事的平台;加强互动式交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部署和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要求,持续开展好“形势任务宣讲”“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线上微团课。
(三)搭建青年成才平台
1.建立健全人才选树培养机制
与有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积极协商配合,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起点介入、节点提升、重点培养,储备青年人才梯队;支持和引导团青工作较为成熟的单位试点开展“青年人才档案”“领航计划”,总结好的经验,在适应单位推广;与组织、人事等业务部门协作,加大对优秀青年典型的选树和阶段性跟踪教育,探索思想、业务培训新方式,做好优秀人才选树后半篇文章。
2.广泛搭建青工素质锻炼平台
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入点,用好“一团一品”“师带徒”等“青字号”活动,丰富青年员工实践锻炼载体;开展青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青年工程师论坛,搭建熔炼队伍、遴选人才、展示风采平台;精准滴灌、因材施教,探索以培促賽、以赛促训培养模式,提升一线青年员工综合素养,扩充“人才池”;针对专业技术、技能操作、经营管理三支人才队伍进行前置性调研,协助党委组织部探索人才发现、人才考评、人才接续培养可持续发展模式。
3.强化“青”品牌过程管理
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发挥好“号、手、队、岗”在疫期保供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利用“五四”等重要节庆日评选表彰“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加大对创建集体的阶段性工作督导和检查,建立健全考评指标,促进各类“青字号”集体争创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紧扣青年现实需求,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一是提升思想动态调研实效。“课题制”形式开展“小样本”调研,结合上年度党建考核整改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重点整改项目,结合考核指标实行销项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团干部联系青年制度。以“走基层、访青年、寻找最美青工”为宗旨,制定团干部年度一对一走访计划,充分调研青年员工工作、生活状况和职业发展需求,制定短期工作措施和长期工作规划。三是用好重要时间节点。以“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庆、纪念日为契机,提炼工作亮点,丰富活动载体,推动二级单位特色“青品牌”形成。四是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外协作。用好系统内外资源,加大与相关行业、兄弟单位、专业高校的学习交流力度,搭建外树企业形象、内聚青年人心、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锻炼平台。
五、结束语
企业团青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履行好党建带团建责任,更需要各级团青工作骨干直面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找准党政期盼和青年诉求之间的契合点。新时代的团青工作,既要体现团组织的政治性,也要突出青年工作的群众性。规范进行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工作抓手,强化团员青年身份意识,以及主动融入中心工作,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才能更好推动“青字号”活动品牌化,让优秀青年个人和集体脱颖而出,从而实现青年员工个人成才与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志远.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新形势下对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 企业导报,2016(06):164-165.
[2] 郭瑞. 论“互联网+”与基层团建工作创新[J]. 新西部,2017(11):92.
[3] 张峰. 兼职团干部做好共青团工作需要内外兼修[J]. 大观周刊,2013(08):32-37.
[4] 翟忠智. 新时代企业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的探索[J]. 现代国企研究,2018,No.138(12):265.
关键词:团青工作;国有企业;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平台搭建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国企的改革发展对祖国繁荣、社会进步意义重大。而青年员工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力量,畅通企业青年人才成长通道需要体制机制保障。作为服务青年的第一抓手——团青工作组织,须履行好青年人才引导、教育、培养的职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团青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服务青年成才和助推企业发展效果甚微,甚至在某些企业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只有认清国有企业团青工作与社群、学校团青工作之间的区别,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员工成才成长需求实际,才能真正找准攻克企业团青工作瓶颈的突破口,发挥好团青组织在搭建沟通桥梁、助推青年成才和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团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效果不能满足当代青年需求
传统行业团青工作受制于经验主义,工作开展过程中路径依赖较为严重。部分企业工作载体单一,以完成上级下达的学习任务为主,缺乏结合实际进行的调查研究,缺乏对工作对象的深刻理解,导致工作开展形式大于内容,原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载体对新时代青年员工不再具备吸引力,更难以满足青年员工实际工作、成才和生活需要。
(二)工作难以融入企业改革发展中心
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效益,就职于企业的青年员工最大的诉求是实现个人成才和职业发展。部分企业对团青工作的认识停留在开展文体活动和联谊相亲等方面,既没有做到服务青年员工成才,又难以得到企业领导层的积极支持。加之工作压力大、工作量饱和,大部分青年员工无法抽出额外时间参与活动,导致团青工作被逐步边缘化。
(三)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
企业团青工作开展多依赖企业领导对青年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团干部、青年工作骨干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团青工作资金、阵地、从业人员无法被强制落实。此外,团青工作开展灵活性较大,工作考核难以用量化指标进行约束,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易发挥。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对象发生变化
企业团青工作多以40岁以下青年员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青年员工需求多样,整合诉求与差异难度增加。例如,90后青年员工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相对80后青年员工具有更高的自我接纳度,普通的思想教育手段难以渗透该群体;80后青年员工则已经进入人生的“中年”阶段,职业倦怠增加,多数承受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双重压力,或离异抚养子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分化,对团青工作的针对性提出更高要求。
(二)青年人數相对较少。
近年来,国有企业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降本增效压力巨大,人工成本压缩严重,新进员工逐年递减,导致员工群体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以某石油石化行业直属企业为例,40周岁以下占全体员工总数30%,近5年入职新员工人数总共不足150人,其下属二级非生产单位连续5年无新入职员工,青年员工队伍逐年萎缩,逐渐不符合按章建立团组织的最低人数要求,导致工作缺少组织机构抓手,亦无法满足“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对青年人数占比有明文规定的先进集体创建条件。
(三)团青骨干综合能力不足
基层团青工作负责人多为“三身”人员,即:身无分文、身兼数职、身不由己,大多数兼任党务、行政方面的其他职责,无法在团青工作领域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由于团干部流动性较大,缺乏长期实践锻炼和基于日常工作积累形成的总结、提炼、沉淀,难以形成较为系统的工作思路,导致团青工作顶层设计不到位,对三级组织的指导不充分。
(四)党建带团建力度不够
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党建带团建意识不到位,推动新形势下党的青年工作的手段单一,对所在单位团青工作业务指导不充分,支持力度不够,或未给予基层团干部足够的工作空间。部分企业存在将团委书记、副书记作为提拔任用青年员工的“跳板”的现象。任命团干部,却旨在帮助青年干部向其他基层领导岗位过渡,选人用人导向不正确,影响团干部在团员青年中的威信树立。
四、新形势下企业团青工作的有效举措
(一)建强组织抓手,确保政治、工作双覆盖
1.规范设置团青工作组织
一是按照“不能有一个团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的原则,规范设置团组织。团员不足3人单位按照属地化原则,与相邻单位建立“联合团支部”;严格督导各层级团青工作组织“应建必建”和按期换届、增补;从“三会一课”“主题团日”“离团仪式”和新入职员工“学社衔接”等规定动作入手,高标准做好日常团务;将团员较少、青年员工分散的团支部列为重点提升和优化整治对象,对照标准找差距,树立和强化团干部、团员身份意识。二是指导不具备建立团支部条件的基层单位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同时,团员人数较少的二级单位可设置直属团支部,工作层面接受所在单位青工委、上级团委指导和管理,政治层面接受同级单位党委和上级团委管理。
2.建强工作班子
规范各层级团委会、支委会议事范围,提高委员政治站位;强化顶层设计,提升重点工作督导水平,按季度召开团委会、工作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规范“推优入党”工作流程,压实基层团委班子在“推优荐才”工作方面的责任;开展团干部人才盘点和培养,规范和加强上级团组织对下级团组织的干部协管,结合实际推动各层级团干部职级待遇落实。 3.抓制度落实
督导《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 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落实落地,推进基层团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扩大团的基层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规范各层级团委会、支委会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议事决策;及时承接上级制度,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对标本单位团青工作目标,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底考核项目。
4.促区域共建
同片区团青工作资源、项目、阵地共享。针对隶属企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问题,建立青年工作片区联动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打通二级单位间管理壁垒,形成项目共享、平台共建、资源互通的良好氛围。各级团委和青年联合会相互补台,实现青年联合会分会的片区整合功能,延伸青年工作手臂,扩大青年工作影响力,发挥横向、纵向桥梁纽带作用。
(二)强化思想引领
1.提升政治引领力
提升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做实团委书记“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当好团员青年的“老师”和“辅导员”;注重通过相应载体对党的科学理论进行青年化阐释,分两级开展青工政治轮训;线上推进“青年大学习”,线下规范开展团的“三会一课”和日常政治理论学习,以读书会、论坛、脱口秀等青年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政治理论学习载体。
2.发挥“价值塑造”作用
聚焦根本任务、压实政治责任、把稳工作主线,以岗位实践锻炼、业余文化生活为载体筑牢团员青年理想信念之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富有成效的青年社会实践。
3.用好新媒体宣传阵地
按照“先吸引人,再引导人”的工作原则,提升团属公众号内容输出质量,聚焦基层一线团员青年工作、生活实际,反映基层青年员工所感、所思、所求,将公众号建成团员青年展示才华、分享故事的平台;加强互动式交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部署和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要求,持续开展好“形势任务宣讲”“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线上微团课。
(三)搭建青年成才平台
1.建立健全人才选树培养机制
与有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积极协商配合,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起点介入、节点提升、重点培养,储备青年人才梯队;支持和引导团青工作较为成熟的单位试点开展“青年人才档案”“领航计划”,总结好的经验,在适应单位推广;与组织、人事等业务部门协作,加大对优秀青年典型的选树和阶段性跟踪教育,探索思想、业务培训新方式,做好优秀人才选树后半篇文章。
2.广泛搭建青工素质锻炼平台
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入点,用好“一团一品”“师带徒”等“青字号”活动,丰富青年员工实践锻炼载体;开展青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青年工程师论坛,搭建熔炼队伍、遴选人才、展示风采平台;精准滴灌、因材施教,探索以培促賽、以赛促训培养模式,提升一线青年员工综合素养,扩充“人才池”;针对专业技术、技能操作、经营管理三支人才队伍进行前置性调研,协助党委组织部探索人才发现、人才考评、人才接续培养可持续发展模式。
3.强化“青”品牌过程管理
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发挥好“号、手、队、岗”在疫期保供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利用“五四”等重要节庆日评选表彰“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加大对创建集体的阶段性工作督导和检查,建立健全考评指标,促进各类“青字号”集体争创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紧扣青年现实需求,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一是提升思想动态调研实效。“课题制”形式开展“小样本”调研,结合上年度党建考核整改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重点整改项目,结合考核指标实行销项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团干部联系青年制度。以“走基层、访青年、寻找最美青工”为宗旨,制定团干部年度一对一走访计划,充分调研青年员工工作、生活状况和职业发展需求,制定短期工作措施和长期工作规划。三是用好重要时间节点。以“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庆、纪念日为契机,提炼工作亮点,丰富活动载体,推动二级单位特色“青品牌”形成。四是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外协作。用好系统内外资源,加大与相关行业、兄弟单位、专业高校的学习交流力度,搭建外树企业形象、内聚青年人心、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锻炼平台。
五、结束语
企业团青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履行好党建带团建责任,更需要各级团青工作骨干直面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找准党政期盼和青年诉求之间的契合点。新时代的团青工作,既要体现团组织的政治性,也要突出青年工作的群众性。规范进行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工作抓手,强化团员青年身份意识,以及主动融入中心工作,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才能更好推动“青字号”活动品牌化,让优秀青年个人和集体脱颖而出,从而实现青年员工个人成才与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志远.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新形势下对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 企业导报,2016(06):164-165.
[2] 郭瑞. 论“互联网+”与基层团建工作创新[J]. 新西部,2017(11):92.
[3] 张峰. 兼职团干部做好共青团工作需要内外兼修[J]. 大观周刊,2013(08):32-37.
[4] 翟忠智. 新时代企业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的探索[J]. 现代国企研究,2018,No.138(1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