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下,计算机对我们工作和生活进行着不断渗透,高职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计算机教学对学生未来个人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助力作用,进而通过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高职医学人才计算机能力培养计划,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技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充分发挥出最大化计算机教学效果,全面保障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水平。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一步探讨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素养。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83-02
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计机算应用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时应以创新创业理念为主要指导依据,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职业技能,以此为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素养和毕业后的创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高職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对整个课程教育体系的规划仅停留在表面层次,片面性地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也仅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一门课程为主要教学渠道,严重缺乏实践应用方面的教学课程,并且高职医学院校涉及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还与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之间存在明显偏差。因此,我国高职医学院校在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待完善,尤其体现在医学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方面,间接导致医学院校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过于模糊。
1.2计算机课程内容与医学专业相分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仅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并且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普遍以该课程内容为主要学习资源,致使大部分学生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仅限于浅显层面。与此同时,渗透高职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常由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实施,其不但严重缺乏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医学方面的实践指导,导致学生仅停留于理解和记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层面,未能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课程对其日后专业发展的实用性价值,也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严重下降,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培养。
1.3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过时
在计算机应用行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先进的软件、硬件设备正不断与时俱进,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基础教材却并未跟随教育体制改革趋势得以有效更新与优化,致使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时仍以陈旧的教材内容为主要资源,无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时效性价值的新时代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弱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教师过度追求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盲目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国家一级计算机考试,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甚至仅局限于考试范围中包含的固定性理论知识,造成学生严重缺乏创新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观能动性。
2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与普及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逐渐在高职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从创新创业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基础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从整体上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 优化课程体系,彰显医学专业特色
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原本就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必须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从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两方面着手实施深化改革,并积极为学生营造生动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过渡转变为基本实践技能,全面保障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基于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以生活案例为依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背后隐含的深刻内涵,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间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还能帮助学生降低理解复杂医学知识的难度,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变为易于理解的具象情境,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案例中包含的复杂知识点,以此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在丰富学生视野和眼界的同时构建更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
2.1.1迎合专业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的需求,依托于服务宗旨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严格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合理配置计算机应用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与整合实习学生与临床医疗人员对专业计算机操作的需求信息,并将其作为设计教学计划的参考依据,有效实施“1+x”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分别设定不同层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例如,高职医学院校可以在口腔科医学专业中开设Photoshop、AutocAD等课程,而预防医学专业的可以开设统计学相关课程。此外,高职医学院校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办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课时进度,而先决条件不足的院校则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以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医学专业特色。 2.1.2 深入发掘医学必备的计算机技能
对于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势必会接触医院计算机操作系统,对电子病历系统的操作也必须有所了解和认知,意味着学生必须通过电子操作的方式详细记录就诊患者的个人信息,并熟练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更新与管理患者的医疗记录,为专业医生提供良好的查询与搜索便利服务,帮助不同科室、地域的医生实时共享与传输电子病历档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患者的就诊速度,因此在高职医学院校中渗透计算机病历档案的操作教学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还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医院不同业务下的信息管理活动,从挂号、病房分配、收费计费等环节着手提高学中的基本实践技能,促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通过系统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认知,以此为社会培养大批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人才。
2.2 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積极性
保障高职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质量的前提是其必须具有浓厚的兴趣,而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自觉投入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深入调研与分析计算机课程的实效性价值的兴趣,则是整个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中最关键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特征,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下的交互式设置幻灯片”内容时,可以围绕着主题“我想对你说的三个秘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首先将三个透明“动作按钮”分别隐藏在精美的图片中,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正确找出动作按钮的位置,并将找到的按钮链接到另外三张幻灯片中,其中每张幻灯片都分别隐含着一句想说的秘密。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单击对话的方式返回主页,在生动的音效和对话框的引导下逐步完成整个游戏活动。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知游戏制作过程的欲望,还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幻灯片的“交互式设置”方式。
2.3 结合教学案例,重新梳理教学重难点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难点,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对策突破学生在思维层面上的固定性,通过精选教学案例的方式驱动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整体上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中的“单元格引用”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普遍无法理解“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的含义和应用效果。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仅以简单讲解其定义和操作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单元格引用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致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单元格引用的操作目的。因此,教师可通过融合生活实际案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单元格引用相关知识的难度,具体可以生活中大型商场电器部门整理出的《电器的销售额、增值税、销售折扣一览表》为例,带领学生将以上三种单元格引用填充到一览表的格式中,以此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该教学重难点。
2.4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整体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实际上启发教学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点,而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性与辩证性思维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EXCEL的公式与函数”相关内容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在特定网络平台中下载相应的工作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不同工作表中的共性问题?”并在正式课堂教学中逐步加大问题情境的难度,有效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时应以创新创业为指导依据,结合学生实践能力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与应用系统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通过创新创业发展模式促使学生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与此同时,高职医学院校还应基于实际岗位需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岗位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婧.计算机教学中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J].信息与电脑,2017(7):252-254.
[2] 熊会芸.计算机教学中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68-70.
[3] 石晓明,贾福运,刘师良.浅谈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5):127-128.
[4] 彭强,张淮泽.高职医学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90-91.
[5] 何建斌.浅谈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4):59-61.
【通联编辑:唐一东】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83-02
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计机算应用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时应以创新创业理念为主要指导依据,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职业技能,以此为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素养和毕业后的创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高職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对整个课程教育体系的规划仅停留在表面层次,片面性地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也仅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一门课程为主要教学渠道,严重缺乏实践应用方面的教学课程,并且高职医学院校涉及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还与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之间存在明显偏差。因此,我国高职医学院校在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待完善,尤其体现在医学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方面,间接导致医学院校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过于模糊。
1.2计算机课程内容与医学专业相分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仅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并且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普遍以该课程内容为主要学习资源,致使大部分学生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仅限于浅显层面。与此同时,渗透高职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高职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常由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实施,其不但严重缺乏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医学方面的实践指导,导致学生仅停留于理解和记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层面,未能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课程对其日后专业发展的实用性价值,也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严重下降,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培养。
1.3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过时
在计算机应用行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先进的软件、硬件设备正不断与时俱进,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基础教材却并未跟随教育体制改革趋势得以有效更新与优化,致使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时仍以陈旧的教材内容为主要资源,无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时效性价值的新时代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弱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教师过度追求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盲目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国家一级计算机考试,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甚至仅局限于考试范围中包含的固定性理论知识,造成学生严重缺乏创新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观能动性。
2高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与普及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逐渐在高职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从创新创业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基础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从整体上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 优化课程体系,彰显医学专业特色
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原本就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必须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从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两方面着手实施深化改革,并积极为学生营造生动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过渡转变为基本实践技能,全面保障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基于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以生活案例为依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背后隐含的深刻内涵,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间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还能帮助学生降低理解复杂医学知识的难度,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变为易于理解的具象情境,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案例中包含的复杂知识点,以此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在丰富学生视野和眼界的同时构建更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
2.1.1迎合专业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的需求,依托于服务宗旨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严格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合理配置计算机应用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与整合实习学生与临床医疗人员对专业计算机操作的需求信息,并将其作为设计教学计划的参考依据,有效实施“1+x”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分别设定不同层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例如,高职医学院校可以在口腔科医学专业中开设Photoshop、AutocAD等课程,而预防医学专业的可以开设统计学相关课程。此外,高职医学院校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办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课时进度,而先决条件不足的院校则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以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医学专业特色。 2.1.2 深入发掘医学必备的计算机技能
对于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势必会接触医院计算机操作系统,对电子病历系统的操作也必须有所了解和认知,意味着学生必须通过电子操作的方式详细记录就诊患者的个人信息,并熟练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更新与管理患者的医疗记录,为专业医生提供良好的查询与搜索便利服务,帮助不同科室、地域的医生实时共享与传输电子病历档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患者的就诊速度,因此在高职医学院校中渗透计算机病历档案的操作教学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还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医院不同业务下的信息管理活动,从挂号、病房分配、收费计费等环节着手提高学中的基本实践技能,促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通过系统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认知,以此为社会培养大批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人才。
2.2 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積极性
保障高职医学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质量的前提是其必须具有浓厚的兴趣,而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自觉投入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深入调研与分析计算机课程的实效性价值的兴趣,则是整个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中最关键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特征,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下的交互式设置幻灯片”内容时,可以围绕着主题“我想对你说的三个秘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首先将三个透明“动作按钮”分别隐藏在精美的图片中,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正确找出动作按钮的位置,并将找到的按钮链接到另外三张幻灯片中,其中每张幻灯片都分别隐含着一句想说的秘密。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单击对话的方式返回主页,在生动的音效和对话框的引导下逐步完成整个游戏活动。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知游戏制作过程的欲望,还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幻灯片的“交互式设置”方式。
2.3 结合教学案例,重新梳理教学重难点
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难点,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对策突破学生在思维层面上的固定性,通过精选教学案例的方式驱动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整体上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EXCEL电子表格公式中的“单元格引用”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普遍无法理解“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的含义和应用效果。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仅以简单讲解其定义和操作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单元格引用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致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单元格引用的操作目的。因此,教师可通过融合生活实际案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单元格引用相关知识的难度,具体可以生活中大型商场电器部门整理出的《电器的销售额、增值税、销售折扣一览表》为例,带领学生将以上三种单元格引用填充到一览表的格式中,以此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该教学重难点。
2.4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整体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实际上启发教学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点,而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性与辩证性思维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EXCEL的公式与函数”相关内容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在特定网络平台中下载相应的工作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不同工作表中的共性问题?”并在正式课堂教学中逐步加大问题情境的难度,有效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时应以创新创业为指导依据,结合学生实践能力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与应用系统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通过创新创业发展模式促使学生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与此同时,高职医学院校还应基于实际岗位需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岗位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婧.计算机教学中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J].信息与电脑,2017(7):252-254.
[2] 熊会芸.计算机教学中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68-70.
[3] 石晓明,贾福运,刘师良.浅谈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5):127-128.
[4] 彭强,张淮泽.高职医学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90-91.
[5] 何建斌.浅谈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4):59-61.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