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ao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古人也指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标中把朗读分为三个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指的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通过有声语言把文本、作者、读者的感情合而为一,真挚地表达出来。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认为朗读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朗读流于形式
  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学生的朗读都有些形式化,朗读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只顾着处理生字词,而忽略了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这一基本的目标,更没有在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本,了解课文的大意。长此以往,高年级的第一课时也成了识字教学了。
  二、朗读过于随意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朗读的重视都不够。不管是什么样的文本,要么一排排地读,要么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学生在读前根本没有倾听别的同学读得怎么样,只是等着该到自己读的那一节了,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学生只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经”。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提高朗读教学训练,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要立足于课堂,精心指导,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做到朗读教学有情、有趣。
  一是保证读书时间。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课文最主要的是要把课文读熟,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理解,所以应多放些时间,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一节成功的阅读课中至少不能少于15分钟,甚至更多,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时间有了保证,学生读熟了课文,整体把握住文本,触摸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二是明确朗读目的,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明确朗读目的,全员参与朗读,特别是学困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式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我在教《莫高窟》一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跟学生说:“莫高窟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可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氛围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学生进行朗读时,要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可以边读边思考一些问题,可以边读边体会文情,可以读读比比,也可以进行有感情地练读……总之要明确朗读的目的性,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有意义,读得有收获。
  三是形式多样,合理运用。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們各尽所能。以下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
  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是要在课堂上起到示范的作用,《孔子游春》中,排比句的朗读,对于孔子的一些名言,课文中较长的一些句段都需要教师做一引导。当然,也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功能。
  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孔子论水“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呀!”是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就需要教师的引读来逐步分清层次,理解真君子。然后理解表面写水,其实是写孔子本人就是真君子。
  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再说《孔子游春》中,孔子和弟子们谈志向那一部分,指名学生进行角色朗读,体会出子路的豪爽、大方,颜回的谦逊、有礼,孔子的博大精深。
  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叶老说激昂处还它个激昂。《七律长征》中环境的恶劣、地势的险峻,衬托红军的勇敢顽强和大无畏的精神,通过“气壮山河”的齐读表达出来。
  实践证明只要根据教学实情把各种朗读方式(轮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有机地融入进教学环节中,合理恰当地加以运用,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四是组织竞赛,促进朗读教学。我利用阅读课,有效地开展了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举行“古诗朗诵大比拼”、“国旗下讲话我最棒”、“六一节快乐”个人演讲赛,通过朗读竞赛,我证明了学生朗读的水平,我们班唐启第十六周国旗下讲话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他将代表学校,在市里参加国旗下讲话的评选活动。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起到了主导作用,对改进朗读教学也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
  【作者单位:沛县大屯镇大屯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在AutoCAD二次开发中,优化多段线由于可以同时包含直线段与圆弧段,适于表达连续的线,所以在二维曲线绘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因其通过指定多段线顶点的二维OCS坐标数组来生成优化多段线的设计方法的计算量异常庞大,且不易调试,严重影响了二次开发的推广和使用。基于ActiveX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思想,对将圆弧段封装于顶点之中的动态圆弧顶点数组类clsVerts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高了复杂二维曲线设计与
根据花键冷滚压加工原理,按机床受力,将加工过程中的滚压力分为主轴转矩和径向进给力两部分。设计测试方案,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测得了主轴转矩和径向进给力在滚压过程中的
在TK6926数控落地铣镗床立柱设计中引入有限元方法和分析理论为基础的CAE分析优化的设计方法。在样机试制之前对立柱大型结构件性能进行定性及定量的预测及评估分析,并提出了
一、“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学生对什么阅读有兴趣  “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课堂上,因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也就产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要做到有的放矢地预防数学学习分化,应从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本身的差异、教师课堂教学不良行为以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的不足等。因此,要想阻止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教师必须在心理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平时工作的细微处给学困生以
阅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和考察的重点,而学生的阅读理解一直是个难题。笔者以为,概括能力的欠缺是原因之一。这也导致学生无法快速捕捉到文章的精髓,无法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为己所用。如果学生能掌握几种不同的概括方法,能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能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地运用概括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那么这对语文学习来说大有裨益。  一、培养阅读理解力,为概括打下基础  概括具有很强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新型的综合课程,它将历史、地理、自然等多类学科知识揉和在一起的综合型活动课。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教学
继电保护装置在在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保护设备。但继电保护设备的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或其它因素,都可能会导致
一系弹簧是某型内燃机车转向架上的重要零部件,其工作应力高达450MPa,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相关技术参数都高于其它车型同类弹簧。因此,对制造的要求相对较高。鉴于此,工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