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游子漂泊多远,都希望逝后能魂归故土。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岁月里,有许多英烈长眠异乡。为使他们魂归故里,与亲人团聚,河北唐山市志愿者张红琢,坚守十年,耗资数十万,行程13万多公里,先后为800多名烈士找到了回家的路。
张红琢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那年他15岁。抗震救灾中,解放军战士舍生忘死救助遇难群众的画面,深深地铭刻在張红琢的心灵里,那抹橄榄绿成了他最敬仰的生命色彩。
十多年前的一天,张红琢偶而从网上得悉,解放太原战役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仍有28名唐山籍烈士无亲属认领墓地,他的心一下子被刺痛了,一瞬间,他萌生了为烈士寻找亲人的念头,由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红色“寻亲路”。
张红琢寻找的第一位对象是“河北省丰润县西关”烈士周有富的亲人。在丰润区民政局,他顺利查到了周有富烈士籍贯是城关公社王庄子大队,安葬地为石家庄的基本信息后,便马不停蹄驱车来到王庄子村,意外见到烈士70多岁的弟弟周义。得知哥哥如今安葬在太原郑村烈士陵园,周义激动得“扑通”一声跪地上嚎啕大哭,“哥哥啊!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
寻亲中,由于烈士原来登记的籍贯大多不详,加上后来行政区划和地名频繁变更,许多时间张红琢只能开着车在各县区之间来回奔波,到民政局和各乡镇反复核实。有时为了找到一位烈士的亲属,他要来回跑10多趟。
比起查访的艰辛,更让张红琢委屈尴尬的是一些人为的冷漠,以为他以此赚钱是常有的事。一次,他只身来到一个烈士陵园,任凭他磨破嘴皮,陵园管理员都拒绝他入园拍照。无奈之下,他只好半夜摸黑翻越3米多高的围墙去拍摄烈士墓碑文。
寻亲需要大量的信息验证,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专业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红琢,买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河北革命风云录》《冀东革命人物》等书籍,从书市花高价网罗到唐山乃至外省20多个地区的史志、县志、地名志进行研读,并让女儿帮助他学习电脑。每走访一个烈士陵园,他都要拍摄下所有墓碑照片,回到家在电脑里保存,然后再根据烈士墓上的碑文所记载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烈士英名录后进行核对,再在电脑前进行碑文资料与烈士英名录校对。对于那些没有具体部队番号、没有详细籍贯地址,或因笔误登记错漏或姓名、地名音同字异的,张红琢还要反复对比研判,等一切都校对正确后,他才在烈士籍贯地各大论坛发布信息。为此,他熬过无数个夜晚,并落下了遇风流泪的眼疾和严重的颈椎病。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两年多奔波、劳累,张红琢将28位牺牲在太原的唐山籍烈士的亲人全部找到。
之后,张红琢开始改变轨迹,由单一地为唐山籍烈士寻亲转为“送”全国所有找不到亲人的烈士“回家”。只要有时间,他就开着车,带上相机,去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寻访。看着丈夫一天到晚为了别人的事奔忙,妻子李令军不解:“这些烧钱的活应该是政府的事,你瞎掺乎啥?你还要这个家,就该给我和女儿一点温暖。”张红琢的铁哥儿许国泰也怀疑他的动机:你一个物业管理员,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还将和朋友合开的照相馆的收入,悉数撒在与自己没一点关系的烈士寻亲路上,究竟图啥?
一年清明节,许国泰好奇地跟张红琢一起去“寻亲”,还特意邀上李令军同行。那天,雪花飞舞。他们长途跋涉来到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遇见从西安赶来祭父的68岁老人周汉文,只见他颤巍巍拿出家乡特产白柿饼,奉上故乡一掬黄土,洒下一杯烈酒,再用录音机播放起家乡声震长空的秦腔,然后和儿子长跪不起,放声恸哭。老人止不住的泪水和呢喃,伴随着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令苍天悲戚动容。
眼前烈士墓里安葬的,正是老人从未谋面的父亲周德友。与亲生父亲相会,老人整整等了68年。“虽然父亲从没见过爷爷长啥样,但万分庆幸的是,他还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亲自祭拜爷爷的夙愿。这么多年,为了寻找爷爷安葬地,父亲执拗地将我们兄妹四人全送往爷爷昔日服役的部队所在地长春市读大学,希望能寻找到爷爷的蛛丝马迹。正是张红琢叔叔发布在网上关于爷爷的信息,才让我们一家三代在这里相聚。我们一家会永远铭记张叔叔的恩德。”
此情此景,把李令军和许国泰的心结融化得无影无踪。
在满满正能量的感染下,让许国泰也毅然加入到张红琢的寻亲行列,妻子也不再反对,而且成了贤内助。俩人现在每年都要陪张红琢出去几次。
因屡次在各地媒体公布联系方式,张红琢的电话几乎成了寻亲热线,一个个陌生但温情的声音从全国各地传来:“我是烈士亲属,请您也帮我找找亲人吧!”“我是热心市民,给您提供一条烈士亲人的线索吧!”每一次,他都细心记下,并及时查阅资料核实寻找。
一天,张红琢意外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原来,来电者叫孙玉丰,山东省泰安市人,他诚恳地说:“把泰安籍找不到亲人的烈士名单给我吧,以后,为烈士找亲人这条路,我和你一路同行!”
十多年,经张红琢校正后有1200多名烈士安葬地的信息发往全国23个省份。现在,张红琢整理校对的烈士名录里,仍有400多位烈士等待回家。有记者每每问起花费,他总不以为然:“我这点小小付出天经地义不值一提。我每天都能接到10多个全国各地来电,有求助的也有答谢的,尤其听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求助声音时,我即刻产生一种紧迫感、使命感。这些老人们的日子可能不多了,如果没能帮他们找到亲人安葬地,将是我终生遗憾。我现在最迫切的希望,是能够感召更多的志愿者加盟,一旦需要烈士资料时他们能就近查阅,我也就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这样寻亲效能将会大幅提高。”
【责编/杨猛】
敬仰让他踏上红色寻亲路
张红琢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那年他15岁。抗震救灾中,解放军战士舍生忘死救助遇难群众的画面,深深地铭刻在張红琢的心灵里,那抹橄榄绿成了他最敬仰的生命色彩。
十多年前的一天,张红琢偶而从网上得悉,解放太原战役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仍有28名唐山籍烈士无亲属认领墓地,他的心一下子被刺痛了,一瞬间,他萌生了为烈士寻找亲人的念头,由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红色“寻亲路”。
张红琢寻找的第一位对象是“河北省丰润县西关”烈士周有富的亲人。在丰润区民政局,他顺利查到了周有富烈士籍贯是城关公社王庄子大队,安葬地为石家庄的基本信息后,便马不停蹄驱车来到王庄子村,意外见到烈士70多岁的弟弟周义。得知哥哥如今安葬在太原郑村烈士陵园,周义激动得“扑通”一声跪地上嚎啕大哭,“哥哥啊!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
寻亲中,由于烈士原来登记的籍贯大多不详,加上后来行政区划和地名频繁变更,许多时间张红琢只能开着车在各县区之间来回奔波,到民政局和各乡镇反复核实。有时为了找到一位烈士的亲属,他要来回跑10多趟。
比起查访的艰辛,更让张红琢委屈尴尬的是一些人为的冷漠,以为他以此赚钱是常有的事。一次,他只身来到一个烈士陵园,任凭他磨破嘴皮,陵园管理员都拒绝他入园拍照。无奈之下,他只好半夜摸黑翻越3米多高的围墙去拍摄烈士墓碑文。
亲情感动他一直坚守
寻亲需要大量的信息验证,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专业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红琢,买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河北革命风云录》《冀东革命人物》等书籍,从书市花高价网罗到唐山乃至外省20多个地区的史志、县志、地名志进行研读,并让女儿帮助他学习电脑。每走访一个烈士陵园,他都要拍摄下所有墓碑照片,回到家在电脑里保存,然后再根据烈士墓上的碑文所记载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烈士英名录后进行核对,再在电脑前进行碑文资料与烈士英名录校对。对于那些没有具体部队番号、没有详细籍贯地址,或因笔误登记错漏或姓名、地名音同字异的,张红琢还要反复对比研判,等一切都校对正确后,他才在烈士籍贯地各大论坛发布信息。为此,他熬过无数个夜晚,并落下了遇风流泪的眼疾和严重的颈椎病。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两年多奔波、劳累,张红琢将28位牺牲在太原的唐山籍烈士的亲人全部找到。
之后,张红琢开始改变轨迹,由单一地为唐山籍烈士寻亲转为“送”全国所有找不到亲人的烈士“回家”。只要有时间,他就开着车,带上相机,去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寻访。看着丈夫一天到晚为了别人的事奔忙,妻子李令军不解:“这些烧钱的活应该是政府的事,你瞎掺乎啥?你还要这个家,就该给我和女儿一点温暖。”张红琢的铁哥儿许国泰也怀疑他的动机:你一个物业管理员,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块钱。还将和朋友合开的照相馆的收入,悉数撒在与自己没一点关系的烈士寻亲路上,究竟图啥?
一年清明节,许国泰好奇地跟张红琢一起去“寻亲”,还特意邀上李令军同行。那天,雪花飞舞。他们长途跋涉来到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遇见从西安赶来祭父的68岁老人周汉文,只见他颤巍巍拿出家乡特产白柿饼,奉上故乡一掬黄土,洒下一杯烈酒,再用录音机播放起家乡声震长空的秦腔,然后和儿子长跪不起,放声恸哭。老人止不住的泪水和呢喃,伴随着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令苍天悲戚动容。
眼前烈士墓里安葬的,正是老人从未谋面的父亲周德友。与亲生父亲相会,老人整整等了68年。“虽然父亲从没见过爷爷长啥样,但万分庆幸的是,他还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亲自祭拜爷爷的夙愿。这么多年,为了寻找爷爷安葬地,父亲执拗地将我们兄妹四人全送往爷爷昔日服役的部队所在地长春市读大学,希望能寻找到爷爷的蛛丝马迹。正是张红琢叔叔发布在网上关于爷爷的信息,才让我们一家三代在这里相聚。我们一家会永远铭记张叔叔的恩德。”
此情此景,把李令军和许国泰的心结融化得无影无踪。
欣慰,有人一路同行
在满满正能量的感染下,让许国泰也毅然加入到张红琢的寻亲行列,妻子也不再反对,而且成了贤内助。俩人现在每年都要陪张红琢出去几次。
因屡次在各地媒体公布联系方式,张红琢的电话几乎成了寻亲热线,一个个陌生但温情的声音从全国各地传来:“我是烈士亲属,请您也帮我找找亲人吧!”“我是热心市民,给您提供一条烈士亲人的线索吧!”每一次,他都细心记下,并及时查阅资料核实寻找。
一天,张红琢意外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原来,来电者叫孙玉丰,山东省泰安市人,他诚恳地说:“把泰安籍找不到亲人的烈士名单给我吧,以后,为烈士找亲人这条路,我和你一路同行!”
十多年,经张红琢校正后有1200多名烈士安葬地的信息发往全国23个省份。现在,张红琢整理校对的烈士名录里,仍有400多位烈士等待回家。有记者每每问起花费,他总不以为然:“我这点小小付出天经地义不值一提。我每天都能接到10多个全国各地来电,有求助的也有答谢的,尤其听到风烛残年的老人求助声音时,我即刻产生一种紧迫感、使命感。这些老人们的日子可能不多了,如果没能帮他们找到亲人安葬地,将是我终生遗憾。我现在最迫切的希望,是能够感召更多的志愿者加盟,一旦需要烈士资料时他们能就近查阅,我也就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这样寻亲效能将会大幅提高。”
【责编/杨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