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管理是企业协调与控制劳动过程的重要活动,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的性质和影响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与企业内部分工的深化,以组织与协调的生产性管理劳动和以监督与控制的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日益分离和对立.相关条件不变时,作为生产性管理劳动报酬的生产性管理劳动支出增加,资本的逐利特性将促使生产性管理劳动员工的无酬劳动时间延长,带来剩余价值量上升,即利润增加.而以支付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报酬为主的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支出,其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这部分支出的增加将消耗企业的剩余价值,即利润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号:20ZDA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产业结构演化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项目号:18JJD790016);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项目"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理论、政策与实践路径"(项目号:ICERD18Z03)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是企业协调与控制劳动过程的重要活动,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的性质和影响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与企业内部分工的深化,以组织与协调的生产性管理劳动和以监督与控制的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日益分离和对立.相关条件不变时,作为生产性管理劳动报酬的生产性管理劳动支出增加,资本的逐利特性将促使生产性管理劳动员工的无酬劳动时间延长,带来剩余价值量上升,即利润增加.而以支付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报酬为主的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支出,其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这部分支出的增加将消耗企业的剩余价值,即利润下降.那么,经验上,管理劳动支出是有助于提升利润率还是会挤压利润率?为此,论文运用美国上市企业数据对所提论点进行验证,发现企业管理劳动支出与利润率呈现倒"U"型关系,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从企业微观层面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应用.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大地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马克思主义同儒学会通的历史条件和机缘是什么?两者融会贯通的内在根据和理由究竟何在?该书以马克思与孔夫子自晚清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中国的相遇为主线,通过特定历史语境的还原和追溯,试图从哲学观念、文化原型、精神气质等层面,多维度地揭示这种相遇的内在可能性及其学理依据,以期更深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本雅明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做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活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他的神学阐释方式和思想中的神学因素,使其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形象晦暗不明,本文尝试着眼于本雅明的思想转型的关键节点对这一问题给予回答.从本雅明接触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到对其做出新的阐释中间经历了一段理论成长期,经验概念在这段时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他在早期围绕经验概念所做的相关论述更是其与历史唯物主义最早产生思想交集的关键证据.通过早期关于经验问题的两个文本群可以分析出本雅明与历史唯物
普殊同既反对现代性的抽象普遍主义,也反对过于追求具体特殊性的后现代主义.他致力于突破抽象普遍性与具体特殊性的二元对立框架,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加以理解,凸显一种基于内在批判的历史特殊性,并建构一种具有自反性的社会批判理论.普殊同在历史特殊性的方法论前提下研究现代反犹主义,将其指认为"拜物教化的反资本主义".这种历史特殊性的方法论视角及批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性原则与内在批判精神,但从根本上说未能达到马克思所说的"具体总体"的理论层面,因而仍然无法把握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19世纪的学说,如何能够指导今天的实践?今天,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困境在哪里?如何应对?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哪里?马克思为什么把历史科学视为"唯一的科学"?如何到生命运动中去理解和把握辩证法?中华文明有哪些独特魅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会通与融合?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指明的时代中.该书在精炼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内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运思方式对上述时代课题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深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消除贫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诺言,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面对新时代中国新的贫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突出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时代的发展,中国逐步转变发展模式,在创新发展方面不懈探索,并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的科技创新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等战略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源于企业对创新的持续追求、新型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数字化战略、教育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等五大关键要素.该书基于作者多年从事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经历,在回顾中国创新发展重要成就的基础上着力揭示了中国创新为什么行.
2019年9月,一篇雄文横空出世——《大变局下的的中国管理:从以英美为师,转向与德日同行》,全网阅读量达到200万.上至部长院士,下至普通百姓,尤其是企业家群体,纷纷点赞、转发、评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美对抗加剧,舆论场严重撕裂,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管理学者赵向阳博士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冷静的思考,前瞻性地就新型全球化下中国企业的未来走向写下多篇流传甚广的佳作.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精神、独立自主精神、与时偕行精神、知行合一精神相结合,纠正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唯书唯上、形式主义等错误,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文化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
在1895年发表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恩格斯对议会斗争的重大作用和积极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而引起后人的广泛争论.伯恩施坦恰恰利用《导言》而把恩格斯归结为其修正主义观点的源头.通过对《导言》的写作背景和原初稿本的考察,以及对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斗争策略的分析,本文认为,恩格斯始终根据具体斗争形势来确定其斗争策略,他晚年的观点并没有发生转变;恩格斯非但不是修正主义的源头,相反,他在其萌发期便是伯恩施坦的严厉批判者.《导言》所彰显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
数字技术在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社会再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分层趋势,表现在:生产力抽象与具象的分层;生产资料的控制级与受支配级分层;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分层;数字产业内部嵌套竞争关系分层;以及两极化的就业结构分层.社会再生产分层体现了资本积累的新路径,存在诸如技术垄断、资本权力跨领域扩张、财富分化、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基础退化等隐患.本文针对社会再生产分层带来的影响与挑战,结合当前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国际国内环境,探究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