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业力是大学生就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结合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文章结合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采用奈特和约克的就业力USEM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该课程学生调查数据的反馈,分析该课程的就业力结构,并提出相关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商科实训;就业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7-0062-03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combined with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employment,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cross-professional business simulation training course, adopts the employer's USEM model of Knight and York a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feedback of the student survey data of the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Keywords: Business training; employability; structure
一、就业力理论及与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的联系
就业力的理论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佛里奇于1909年最早提出。他认为就业力是“可被雇用性”,是指工人取得和维持工作的能力。欧为顿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指定某种工作的能力,而是能在一个行业或者跨行业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
英国就业能力研究的权威奈特(Knight)和约克(Yorke)提出了就业能力研究领域最著名并被广泛引用的USEM模型,包含四个组成要素:对专业和学科知识的理解力(Understanding);具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Skills);包括个人品质、自信心、学习乐趣的自我效能(EfficacyBeliefs);体现战略反应和思考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即就业能力是学科理解力、综合技能、自我效能和元认知的有机结合。学科理解力主要指对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并且能够解决相关性的问题;综合技能主要指的是解决问题时应该具备的技能;自我效能主要是跟个人性格有关,指达到目标时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或者实现目标时候获得的荣誉感;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预判的认识,并且能够指导自己去从事一些符合内心标准的一些行为。
我院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是以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本文结合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采用奈特和约克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USEM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实训学生的调查汇总,分析该课程的就业力结构,并提出相关的建设建议。
在USE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商科仿真实训课程,将这四个组成部分进行延化,从而形成了该课程就业力评价的框架。
二、基于数据调查的商科仿真实训课程就业力结构分析
本次就业力结构分析是建立在商科实训241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学生的专业涵盖工商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大四学生,问卷是实训结束后学生自愿选择填报的,因此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的建设建议。
1. 基于专业知识运用的学科理解力分析。学科理解力是基于大学生对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掌握适合自身学习方法的内化过程。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商科仿真实训中,专业知识运用前三位的分别是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和管理沟通,其中会计学原理199人次,占总人数的82.54%,财务管理占总人数的72.2%,管理沟通占总人数的51.45%(见图1),这也基本可以看出,实训中的商业主体相当于个体创业者,创业之初,运用最广泛且实用的应是这三門专业知识,其中财务管理类的知识尤为重用;另外市场营销学实务、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也在本次实训中紧随其后,这也基本反映出生产、销售及人力资源是公司运营的三个重要支撑体系。应用型本科经管类商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应加强这些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
2. 基于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的综合技能分析。综合技能是学生在实训期间感受到的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集合。本实训课程中主要对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情绪自控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决策分析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市场判断能力、生产调度能力、领导能力、冲突协调能力、投资分析能力、询价能力、演讲演说能力等能力进行了调查。实训课程中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感受最深,有209人次选择,占总人数的86.72%;团队建设能力207人次选择,占总人数85.89%,可以看出这两项指标是学生认为在实训中能力提升最大的。在市场活动中,所有同学需协调公司成员间的关系,另外还需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洽谈,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技能就显得十分关键,绝大数同学明显感受到与他人沟通中,谈生意其实就是为人处世的态度,真诚很重要,取得他人信任更重要,做人做事做生意;另外市场判断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决策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也有超过50%以上的同学认为此项能力有所提升,由于商科实训是模拟一个竞争市场,同学们要判断影响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在谈判过程中,需克制情绪,理性判断,从成本核算及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才更有利于业务的开展,良性竞争、双赢是合作的关键。另外系统思考能力、生产调度能力、领导能力、询价能力约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可以看出这些能力在商科实训中也有相应的提高(见图2)。 3. 基于课程满意度的自我效能分析。自我效能主要是跟个人性格有关,指达到目标时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或者实现目标时候获得的荣誉感;实训过程中87.14%的同学对实训经营结果满意,84.65%的同学表示如果再给一次实训机会,有把握比原来的经营结果更好,92.53%的学生对该课程持满意态度,这也表明实训过程同学们比较投入实训经营过程中,对在该门课程的学习状态比较满意,也愿意重新学习并将其做得更好,并且有九成多的学生对学院开设此类课程持满意态度,这也进一步证明此类课程让学生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也带来了成长。
4. 基于实训中感悟成长的各类意识元认知分析。元认知是学生逐步深化的审视自我的认知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对合法合规意识、全盘经营意识、市场竞争意识、风险控制意识、人才培训意识、合作意识、排他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保密意识、成本意识、工作主动意识、敬业精神、诚实守信这些元认知的反馈如下:本次实训,你认为哪项技能提升帮助最大?学生选合作意识的201人次,占总人数的83.4%,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实训,学生深深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对学生进入职场认识岗位在团队建设中的意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选择提升了市场竞争意识的179人次、占总人数的74.27%;敬业精神172人次,占总人數的71.37%;责任意识165人次,占总人数的68.46%;通过此次实训,学生深刻感悟了爱岗敬业的深刻含义,也唯有如此才能有好的业绩,在工作中收获成长。另外风险控制意识、全盘经营意识、工作主动性、诚实守信等这些意识也有超过50%的人次选择(见图3),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深刻感悟工作的意义,这也是本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的感受和变化,也是此类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在实训报告中指出这个课程是大学中最有价值的专业课(没有之一)。
三、基于USEM就业力框架提出建设商科仿真实训课程的建议
1. 提前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内容融合夯实专业知识学习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很重要,感受最深的就是财务专业知识,但实训时间太短,实际操作中困难很大,也很难系统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可以纳入前期课程的设置体系中,如会计专业的K3实务操作这门课程,可以将实训课程中的制造、销售业务流融入到教学中,专业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践操作,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最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如果这个环节的基础牢固了,那么仿真实训课程的效果将更为明显,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也会更扎实。
2. 通过跨专业组合学习及专业知识体系化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调查发现,学生在该课程中感受最为明显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市场判断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及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课程建设中,除了重要的技术岗位需要专业知识的学生外,仿真实训的团队建设建议除了CEO自己招募,还可以事先跨专业随机组合,让经营主体在互不熟悉的人群之间完成工作沟通及团队的建设,虽然难度加强,但对岗位的仿真性更强,也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且最大的好处在于学生在校园里交到了一群不同专业的朋友,为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积累重要的人脉资源。另外为提高相应的市场判断技能、决策技能及财务管理技能,实训期间,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运营情况,在学生碰到较集中的问题或典型的商业操作案例时,通过师生讨论就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将专业知识体系化,让学生通过实务操作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
3. 建立实训过程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学满意度。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九成的学生对本次实训结果满意,九成多的学生对该课程满意。在提高学生满意度方面,课程安排及教师主导作用是关键,仿真实训可以安排1周,12天,甚至3周,生产周期可以3个月,9个月,12个月,最为理想的是安排9个月,甚至12个月的生产周期,让学生对所有的产品工作流程都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开训时注意收集往期同学的反馈,并明确实训规则及考评方式,动之以情以激发鼓励为主;实训一季度(3-4天)后学生比较疲惫,此时可以召开季度总结,奖励规范实训的同学,晓之以理明确后期实训目标并导之以行;实训结束后除了结果考核外,可以小组分享,诱之深入去理解今后的工作岗位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商科实训中,还可以邀请法律专业或心理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实训工作,帮助和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碰到的各类法务及心理问题,提高商科实训的效果,提升教学满意度。
4. 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强化学生元认知。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感受最深的是合作与竞争,敬业与责任,这也是就业单位对学生最看重的品质。实训课程的建设除了设置良好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教学中的情感投入、考评制度的公正公平,营造全方位的育人氛围。如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张贴服务流程图,制造公司可以张贴生产及产品流程图,公共区域张贴往期学生的业绩榜,学生除了跟本期实训小组PK外,可以找到与最佳团队之间的距离,增强竞争的动力。学生实训期间,团队成员是比较松散的自由处理业务状态,如何加强规范管理,除了制订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外,还可以设置指纹打卡机,模拟公司运营方式,规范上下班时间;在情感育人中,教师除了随时关注教师端学生的操作流程外,还需投入到各小组的经营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奖项或奖品,在实训结束时进行小组及团队成员间的互相分享。这样的生师之(制)情,强化学生的元认知,提高了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谭诤.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10(04):81-82+129.
[2]路平.基于USEM模型的高职高专就业力结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65-69+77.
[3]陈恺宇.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1).
[4]刘春宇,张瑞林.基于岗位需求能力培养的实训类课程OBE教学模式研究——以ERP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02):143-145.
关键词:商科实训;就业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7-0062-03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combined with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employment,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cross-professional business simulation training course, adopts the employer's USEM model of Knight and York a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feedback of the student survey data of the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Keywords: Business training; employability; structure
一、就业力理论及与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的联系
就业力的理论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佛里奇于1909年最早提出。他认为就业力是“可被雇用性”,是指工人取得和维持工作的能力。欧为顿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指定某种工作的能力,而是能在一个行业或者跨行业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
英国就业能力研究的权威奈特(Knight)和约克(Yorke)提出了就业能力研究领域最著名并被广泛引用的USEM模型,包含四个组成要素:对专业和学科知识的理解力(Understanding);具有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Skills);包括个人品质、自信心、学习乐趣的自我效能(EfficacyBeliefs);体现战略反应和思考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即就业能力是学科理解力、综合技能、自我效能和元认知的有机结合。学科理解力主要指对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并且能够解决相关性的问题;综合技能主要指的是解决问题时应该具备的技能;自我效能主要是跟个人性格有关,指达到目标时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或者实现目标时候获得的荣誉感;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预判的认识,并且能够指导自己去从事一些符合内心标准的一些行为。
我院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是以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本文结合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采用奈特和约克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USEM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实训学生的调查汇总,分析该课程的就业力结构,并提出相关的建设建议。
在USE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商科仿真实训课程,将这四个组成部分进行延化,从而形成了该课程就业力评价的框架。
二、基于数据调查的商科仿真实训课程就业力结构分析
本次就业力结构分析是建立在商科实训241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基础上的,学生的专业涵盖工商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大四学生,问卷是实训结束后学生自愿选择填报的,因此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的建设建议。
1. 基于专业知识运用的学科理解力分析。学科理解力是基于大学生对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掌握适合自身学习方法的内化过程。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商科仿真实训中,专业知识运用前三位的分别是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和管理沟通,其中会计学原理199人次,占总人数的82.54%,财务管理占总人数的72.2%,管理沟通占总人数的51.45%(见图1),这也基本可以看出,实训中的商业主体相当于个体创业者,创业之初,运用最广泛且实用的应是这三門专业知识,其中财务管理类的知识尤为重用;另外市场营销学实务、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也在本次实训中紧随其后,这也基本反映出生产、销售及人力资源是公司运营的三个重要支撑体系。应用型本科经管类商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应加强这些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
2. 基于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的综合技能分析。综合技能是学生在实训期间感受到的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集合。本实训课程中主要对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情绪自控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决策分析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市场判断能力、生产调度能力、领导能力、冲突协调能力、投资分析能力、询价能力、演讲演说能力等能力进行了调查。实训课程中学生对人际交往能力感受最深,有209人次选择,占总人数的86.72%;团队建设能力207人次选择,占总人数85.89%,可以看出这两项指标是学生认为在实训中能力提升最大的。在市场活动中,所有同学需协调公司成员间的关系,另外还需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洽谈,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技能就显得十分关键,绝大数同学明显感受到与他人沟通中,谈生意其实就是为人处世的态度,真诚很重要,取得他人信任更重要,做人做事做生意;另外市场判断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决策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也有超过50%以上的同学认为此项能力有所提升,由于商科实训是模拟一个竞争市场,同学们要判断影响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在谈判过程中,需克制情绪,理性判断,从成本核算及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才更有利于业务的开展,良性竞争、双赢是合作的关键。另外系统思考能力、生产调度能力、领导能力、询价能力约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可以看出这些能力在商科实训中也有相应的提高(见图2)。 3. 基于课程满意度的自我效能分析。自我效能主要是跟个人性格有关,指达到目标时给人带来的满足感,或者实现目标时候获得的荣誉感;实训过程中87.14%的同学对实训经营结果满意,84.65%的同学表示如果再给一次实训机会,有把握比原来的经营结果更好,92.53%的学生对该课程持满意态度,这也表明实训过程同学们比较投入实训经营过程中,对在该门课程的学习状态比较满意,也愿意重新学习并将其做得更好,并且有九成多的学生对学院开设此类课程持满意态度,这也进一步证明此类课程让学生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也带来了成长。
4. 基于实训中感悟成长的各类意识元认知分析。元认知是学生逐步深化的审视自我的认知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对合法合规意识、全盘经营意识、市场竞争意识、风险控制意识、人才培训意识、合作意识、排他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保密意识、成本意识、工作主动意识、敬业精神、诚实守信这些元认知的反馈如下:本次实训,你认为哪项技能提升帮助最大?学生选合作意识的201人次,占总人数的83.4%,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实训,学生深深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对学生进入职场认识岗位在团队建设中的意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选择提升了市场竞争意识的179人次、占总人数的74.27%;敬业精神172人次,占总人數的71.37%;责任意识165人次,占总人数的68.46%;通过此次实训,学生深刻感悟了爱岗敬业的深刻含义,也唯有如此才能有好的业绩,在工作中收获成长。另外风险控制意识、全盘经营意识、工作主动性、诚实守信等这些意识也有超过50%的人次选择(见图3),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深刻感悟工作的意义,这也是本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的感受和变化,也是此类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在实训报告中指出这个课程是大学中最有价值的专业课(没有之一)。
三、基于USEM就业力框架提出建设商科仿真实训课程的建议
1. 提前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内容融合夯实专业知识学习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很重要,感受最深的就是财务专业知识,但实训时间太短,实际操作中困难很大,也很难系统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可以纳入前期课程的设置体系中,如会计专业的K3实务操作这门课程,可以将实训课程中的制造、销售业务流融入到教学中,专业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践操作,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最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如果这个环节的基础牢固了,那么仿真实训课程的效果将更为明显,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也会更扎实。
2. 通过跨专业组合学习及专业知识体系化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技能。调查发现,学生在该课程中感受最为明显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市场判断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及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课程建设中,除了重要的技术岗位需要专业知识的学生外,仿真实训的团队建设建议除了CEO自己招募,还可以事先跨专业随机组合,让经营主体在互不熟悉的人群之间完成工作沟通及团队的建设,虽然难度加强,但对岗位的仿真性更强,也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且最大的好处在于学生在校园里交到了一群不同专业的朋友,为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积累重要的人脉资源。另外为提高相应的市场判断技能、决策技能及财务管理技能,实训期间,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运营情况,在学生碰到较集中的问题或典型的商业操作案例时,通过师生讨论就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将专业知识体系化,让学生通过实务操作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
3. 建立实训过程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学满意度。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九成的学生对本次实训结果满意,九成多的学生对该课程满意。在提高学生满意度方面,课程安排及教师主导作用是关键,仿真实训可以安排1周,12天,甚至3周,生产周期可以3个月,9个月,12个月,最为理想的是安排9个月,甚至12个月的生产周期,让学生对所有的产品工作流程都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开训时注意收集往期同学的反馈,并明确实训规则及考评方式,动之以情以激发鼓励为主;实训一季度(3-4天)后学生比较疲惫,此时可以召开季度总结,奖励规范实训的同学,晓之以理明确后期实训目标并导之以行;实训结束后除了结果考核外,可以小组分享,诱之深入去理解今后的工作岗位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商科实训中,还可以邀请法律专业或心理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实训工作,帮助和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碰到的各类法务及心理问题,提高商科实训的效果,提升教学满意度。
4. 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强化学生元认知。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感受最深的是合作与竞争,敬业与责任,这也是就业单位对学生最看重的品质。实训课程的建设除了设置良好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教学中的情感投入、考评制度的公正公平,营造全方位的育人氛围。如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张贴服务流程图,制造公司可以张贴生产及产品流程图,公共区域张贴往期学生的业绩榜,学生除了跟本期实训小组PK外,可以找到与最佳团队之间的距离,增强竞争的动力。学生实训期间,团队成员是比较松散的自由处理业务状态,如何加强规范管理,除了制订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外,还可以设置指纹打卡机,模拟公司运营方式,规范上下班时间;在情感育人中,教师除了随时关注教师端学生的操作流程外,还需投入到各小组的经营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奖项或奖品,在实训结束时进行小组及团队成员间的互相分享。这样的生师之(制)情,强化学生的元认知,提高了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谭诤.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10(04):81-82+129.
[2]路平.基于USEM模型的高职高专就业力结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65-69+77.
[3]陈恺宇.跨专业商科仿真实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1).
[4]刘春宇,张瑞林.基于岗位需求能力培养的实训类课程OBE教学模式研究——以ERP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0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