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今天,要想激活历史课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而展开。本人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课题研究,对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高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历史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我在教《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我播放了剪辑录制的《甲午风云》短片,片中再现了平壤战役与回族将领左宝贵、黄海战役与邓世昌、威海卫战役与丁汝昌等抗击敌人的战争场面与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形象,也展示了弃城逃跑的叶志超、在英美教习唆使下的清军将领等人贪生怕死的丑恶嘴脸。录像片声、画并茂,生动、真实地展示了战役壮烈场面与英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同喜共悲,与历史脉博同跳动,在这时抓住时机,提出思考题:①甲午战争中有哪些主要战役?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②结合《马关条约》的签订,说明为什么甲午战争最后会失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义愤,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一问一答中形成了思想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爱憎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激活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1、巧借风土人情导入法。各国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往往由该国一定的历史所致。因此在课堂导入中,适当引入风土人情的介绍,往往会使课堂气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今天英国国家之首是女王。大臣们觐见女王,小轿车只能停在皇宫外面,要换乘17世纪式样的马车进入王官,赶马车的、手持长矛的卫兵,都是17世纪的装束,犹如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象征。”话一讲完,学生的兴奋点受到刺激,为导入新课奠定了基础。
2、引入故事导入法。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历史著作来阅读。如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搜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孙中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便水到渠成。
3、利用歌曲导入法。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用歌曲实现课堂导入,往往能使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在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低沉而悲壮的歌曲很快就把学生带到国破家亡的历史情景中,学生的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这样大家对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有了直接体验。我再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党中进入课堂学习。
三、用突出“主体参与”的方法激活课堂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如我在教《祖国统一大业》这课时,我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设计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并通过齐唱《七子之歌》、齐读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一起看香港回归仪式、一起听《乡愁》、一起为台湾问题献计献策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爱国激情,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了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
四、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激活课堂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成功,关键在听课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积极思维、是否有记笔记、积极参与、大胆质疑等良好习惯。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历史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高中历史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一定会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一、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高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历史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我在教《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我播放了剪辑录制的《甲午风云》短片,片中再现了平壤战役与回族将领左宝贵、黄海战役与邓世昌、威海卫战役与丁汝昌等抗击敌人的战争场面与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形象,也展示了弃城逃跑的叶志超、在英美教习唆使下的清军将领等人贪生怕死的丑恶嘴脸。录像片声、画并茂,生动、真实地展示了战役壮烈场面与英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同喜共悲,与历史脉博同跳动,在这时抓住时机,提出思考题:①甲午战争中有哪些主要战役?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②结合《马关条约》的签订,说明为什么甲午战争最后会失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义愤,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一问一答中形成了思想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爱憎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激活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1、巧借风土人情导入法。各国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往往由该国一定的历史所致。因此在课堂导入中,适当引入风土人情的介绍,往往会使课堂气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今天英国国家之首是女王。大臣们觐见女王,小轿车只能停在皇宫外面,要换乘17世纪式样的马车进入王官,赶马车的、手持长矛的卫兵,都是17世纪的装束,犹如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象征。”话一讲完,学生的兴奋点受到刺激,为导入新课奠定了基础。
2、引入故事导入法。故事对学生而言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历史著作来阅读。如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搜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孙中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便水到渠成。
3、利用歌曲导入法。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用歌曲实现课堂导入,往往能使课堂营造很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在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低沉而悲壮的歌曲很快就把学生带到国破家亡的历史情景中,学生的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这样大家对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有了直接体验。我再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党中进入课堂学习。
三、用突出“主体参与”的方法激活课堂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如我在教《祖国统一大业》这课时,我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设计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并通过齐唱《七子之歌》、齐读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一起看香港回归仪式、一起听《乡愁》、一起为台湾问题献计献策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爱国激情,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了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
四、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激活课堂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成功,关键在听课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积极思维、是否有记笔记、积极参与、大胆质疑等良好习惯。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历史课堂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高中历史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一定会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