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象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
关键词:历史新课程教学
时下,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象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第一线教师,我想就这两个多月来的教学上的点滴心得甚至于是酸甜苦辣写出,与同行们共享。
一、基本做法
1、更新观念,提高熟悉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熟悉,是当务之急。假如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问题和困惑
高中新课改实施半个学期以来,收到的成效并不是很明显,这不得不让我们好好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的来说,就师生方面、软硬件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一线教学工作者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主要有:
1、学生的基础问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式结构基于初中的编年史(学习板块加学习主题),但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我省现行的中考制度除语数英三科外,其余学科实施等级考试,导致了明显的偏科,更糟糕的是,历史实行开卷考,学生连基本的必要的识记都谈不上,更遑论理解把握,学生甚至出现不辨商君始皇现象!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课程编制者所始料未及的。
2、新奇的教学方式使用问题
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的一股“浮躁现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习基本历史知识就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预备学习内容等探究学习的倾向。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假如听任这种表象长期发展下去,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课改的预期目标就会泡汤。”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每一次运用历史知识都要去查资料,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容许。
3、会考、高考问题
高中历史会考真的要开卷考吗?这真的是叫我们历史老师寒心啊,我们一厢情愿地自说自话,会有多少学生重视呢?又会有多少其它所谓的主科老师的重视呢?又会有多少家长重视呢?又会有多少历史老师自己去重视呢?到了最后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思考到底上历史课是干什么用的呢?有必要上历史课吗?开卷考下的历史课?怎么上呢?有意义吗?历史采取开卷会考弊大于利。理由主要有:一是历史学科特点决定,学生必须要把握最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该记的史实还是要准确记住,不然历史真的会成为“戏说历史”,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二是,从政治学科开卷考试来看,并非真正地减轻学生负担,师生们往往无从下手,经常采取题海战术,考试时十分紧张,其成绩也不理想,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很重。三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龙的传人,可不能把老祖宗给忘了。现在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假如历史开卷考的话,还有多少学生会认真地对待我们的历史学科,再过n年,真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人懂得多少自己老祖宗——中华民族的文明?理科班学生所获取的历史知识,基本是在中学时期,尤其是高中阶段,上了大学以后几乎没有再学;因此,高中会考还是应采取闭卷考试,促使他们把握必备的历史基础知识,不然会经常闹历史笑话,会忘了祖宗。
还有最为重要的高考,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然而在以考试为纲,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历史教育却则成了一大牺牲品。所以斗胆说一句,课程改革是“头顶一片蓝天,脚踏四方黄土”,“尽管风光无限,但却前途有量”。
关键词:历史新课程教学
时下,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象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第一线教师,我想就这两个多月来的教学上的点滴心得甚至于是酸甜苦辣写出,与同行们共享。
一、基本做法
1、更新观念,提高熟悉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熟悉,是当务之急。假如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问题和困惑
高中新课改实施半个学期以来,收到的成效并不是很明显,这不得不让我们好好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的来说,就师生方面、软硬件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一线教学工作者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主要有:
1、学生的基础问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式结构基于初中的编年史(学习板块加学习主题),但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我省现行的中考制度除语数英三科外,其余学科实施等级考试,导致了明显的偏科,更糟糕的是,历史实行开卷考,学生连基本的必要的识记都谈不上,更遑论理解把握,学生甚至出现不辨商君始皇现象!学生初中基础薄弱已成为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课程编制者所始料未及的。
2、新奇的教学方式使用问题
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的一股“浮躁现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习基本历史知识就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预备学习内容等探究学习的倾向。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假如听任这种表象长期发展下去,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课改的预期目标就会泡汤。”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每一次运用历史知识都要去查资料,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容许。
3、会考、高考问题
高中历史会考真的要开卷考吗?这真的是叫我们历史老师寒心啊,我们一厢情愿地自说自话,会有多少学生重视呢?又会有多少其它所谓的主科老师的重视呢?又会有多少家长重视呢?又会有多少历史老师自己去重视呢?到了最后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思考到底上历史课是干什么用的呢?有必要上历史课吗?开卷考下的历史课?怎么上呢?有意义吗?历史采取开卷会考弊大于利。理由主要有:一是历史学科特点决定,学生必须要把握最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该记的史实还是要准确记住,不然历史真的会成为“戏说历史”,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二是,从政治学科开卷考试来看,并非真正地减轻学生负担,师生们往往无从下手,经常采取题海战术,考试时十分紧张,其成绩也不理想,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很重。三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龙的传人,可不能把老祖宗给忘了。现在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假如历史开卷考的话,还有多少学生会认真地对待我们的历史学科,再过n年,真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人懂得多少自己老祖宗——中华民族的文明?理科班学生所获取的历史知识,基本是在中学时期,尤其是高中阶段,上了大学以后几乎没有再学;因此,高中会考还是应采取闭卷考试,促使他们把握必备的历史基础知识,不然会经常闹历史笑话,会忘了祖宗。
还有最为重要的高考,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然而在以考试为纲,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历史教育却则成了一大牺牲品。所以斗胆说一句,课程改革是“头顶一片蓝天,脚踏四方黄土”,“尽管风光无限,但却前途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