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系统地探索工学交替、案例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改的重点。
[关键词] 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
一、绪论
随着物流业在国内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中成了热门专业之一,每年开设物流管理的高校不断增长,这也造成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设置带有一定的盲从性。进入21世纪,教育部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进“工学交替、案例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工学结合却未能全面、深入、有效地运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探索出一种在现有客观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专业。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因此除了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要重视实踐性的锻炼和训练。然而,目前依然沿袭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造成高职教学模式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够吻合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念、模式与企业物流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专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差距较大。我国高职院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注重引进国外最新物流理论和实践经验,但这与国内现阶段的物流企业活动和企业物流活动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少有高职院校能够做到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环节时与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参与。供需双方没有达成真正的共识,这是供需脱节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
我国职业教育真正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职业教育长期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制约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把握不够,特别是在针对就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上脱节严重,也无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各成一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知识学习替代了职业教育的状况,使职业教育主要成为知识教育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特征和职能。
(三)实训条件欠缺
首先,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紧缺、简陋。政府教育经费的大部分投在本科院校,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自己的创收,因此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即使为数不多的一些设施也都是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其次,实践教学师资短缺。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也使得很多学校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体验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本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基层物流行业岗位的综合技能与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为教学理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积极推行工学交替、案例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是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工学结合”是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密切合作、相互促进机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技术以及实训教育的同时,在企业真实运作境中,通过顶岗实习形成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知识之后。可以在第三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对物流的基本运作流程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实践中掌握了职业技能,而且使他们明确了就业方向。
(二)实行“案例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案例导入”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物流案例辅助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应用的能力;第二种方式是运用物流案例组织理论教学,即采用实际案例组织和贯通能力体系,让学生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较为丰富、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中理论“够用”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形式的组织指导,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些专业课程以及所有模拟实习单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任务、问题的提出为主线,采用分组讨论、现场教学、模拟操作的方式加以解决,达到理解、应用知识的目的。
(三)顶岗实习传帮带
顶岗实习是贯彻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重要途径。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参加物流一线运营管理工作和所需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技能,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学业规划,一毕业就具备从事物流一线运营管理及操作的基本能力。
四、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基本规律与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本文提出以工学交替、案例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旨在为新时期本区域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
[2] 屈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 董红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龚隐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
[5]付宏华,詹捍东,赵园园.我国物流管理人才供给的缺陷与对策[J].中华职业教育社,2007.
[关键词] 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
一、绪论
随着物流业在国内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中成了热门专业之一,每年开设物流管理的高校不断增长,这也造成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设置带有一定的盲从性。进入21世纪,教育部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进“工学交替、案例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工学结合却未能全面、深入、有效地运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探索出一种在现有客观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专业。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因此除了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要重视实踐性的锻炼和训练。然而,目前依然沿袭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造成高职教学模式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够吻合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念、模式与企业物流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专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差距较大。我国高职院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注重引进国外最新物流理论和实践经验,但这与国内现阶段的物流企业活动和企业物流活动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少有高职院校能够做到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环节时与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参与。供需双方没有达成真正的共识,这是供需脱节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
我国职业教育真正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职业教育长期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以学科和课堂为中心,制约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把握不够,特别是在针对就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上脱节严重,也无法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各成一轨,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知识学习替代了职业教育的状况,使职业教育主要成为知识教育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特征和职能。
(三)实训条件欠缺
首先,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紧缺、简陋。政府教育经费的大部分投在本科院校,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自己的创收,因此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即使为数不多的一些设施也都是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其次,实践教学师资短缺。实践教学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也使得很多学校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体验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本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基层物流行业岗位的综合技能与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为教学理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积极推行工学交替、案例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是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工学结合”是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密切合作、相互促进机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技术以及实训教育的同时,在企业真实运作境中,通过顶岗实习形成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了部分专业课程知识之后。可以在第三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物流企业进行参观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对物流的基本运作流程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实践中掌握了职业技能,而且使他们明确了就业方向。
(二)实行“案例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案例导入”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物流案例辅助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应用的能力;第二种方式是运用物流案例组织理论教学,即采用实际案例组织和贯通能力体系,让学生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形成较为丰富、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中理论“够用”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形式的组织指导,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些专业课程以及所有模拟实习单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任务、问题的提出为主线,采用分组讨论、现场教学、模拟操作的方式加以解决,达到理解、应用知识的目的。
(三)顶岗实习传帮带
顶岗实习是贯彻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的重要途径。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物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参加物流一线运营管理工作和所需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技能,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学业规划,一毕业就具备从事物流一线运营管理及操作的基本能力。
四、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基本规律与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本文提出以工学交替、案例导入、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旨在为新时期本区域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
[2] 屈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 董红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龚隐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
[5]付宏华,詹捍东,赵园园.我国物流管理人才供给的缺陷与对策[J].中华职业教育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