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多年的教学跟踪总结发现,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错题集”,这套错题集针对其个人情况形成个性化资源,指导他们在错误中总结、提高自己。因此,建立并完善一套能适合大部分学生并让学生感兴趣的“错题管理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题管理卡;建立与完善
一、错题管理卡的建立
相信很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困惑,那就是学生做错的题尽管已经经过老师讲解,但过一段时间再检测,还是有不少学生犯相同的错误。让我们来观察我在个人教学中进行的下面这个实验:选取一道未经讲解的错误率较高的解答题,让学生自行写下详细解答过程,然后收取学生答案,评阅后全班情况如下:参与实验总人数60人,正确人数24人,正确学生中有15人过程完整详细。此后公布正确答案但不进行讲解,第二天再次对此题进行相同形式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生确认数上升至35人,正确学生中27人有详尽过程,但有4人第一次做对,第二次做错。由此可见,班上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自觉更正,而大部分同学没有建立及时更正、总结错题的习惯。
数学的学习本身充满了严谨的逻辑性,长期积累问题,会将知识点漏洞扩大,形成恶性循环。但如果将此问题逆向思考,通过对错题一点一滴的管理,逐步完善知识点,建立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则可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
对此,我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在全校初一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普通班级(班级人数皆为60人),分别编号为A班、B班。A班为实验班,采用错题管理卡教学;B班为参照班,采用普通教学。实验时间为5周,进行模拟考试6次,其中第1周为初始成绩,六周成绩情况统计如下:
实验分析:第2周,A班虽然采取错题卡片管理,但由于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抱有怀疑,适应阶段并未有明显提升,但在比较与鼓励中,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有些许小幅提高;第3周,A班在部分成绩得到提高的同学带领下,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高分数段保持原有水平,中间分数段已有向前靠近趋势;第4周,A班成绩靠后学生的成绩已有明显进步,可见其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已被重新树立,而此时的B班成绩基本稳定,没有变化;第5周,A班成绩遇到瓶颈,此时展开了对错题管理卡片的改进探讨,学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师生双方认可后,对其改良实施;第6周为最后一周测试,其结果相对于第1周,A班在各个分数段都有明显提升,而B班提升幅度不高。
实验总结:由两表可见,A班初始成绩稍逊于B班,但整体来讲两班实力相当,两班成绩都有震荡式的提升,但A班效果显著,由6周的实验数据可观看出,在激励与人和人的比较中,学生都会有所提高,但该过程中,A班的提升要明显优于B班,可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好的方式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错题管理卡片的建立完全应该得到提倡与发扬。
二、错题管理卡的完善
在实验过程中,教学相长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开始错题管理卡只是一份整理错题、错因、归纳分析后举一反三的模式化卡片,但经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其向老师们提出的一些个性化建议也让老师们受益匪浅。现将其完善方案归纳如下:
1.提高趣味性与创造性
作为教学工作者,工作的严谨性与强烈的责任感让老师们往往养成了严肃的性格,但不得不承认兴趣才是最大的老师,一张卡片的设计如果能从单一的“提高成绩”激励思路转换为“既好玩又好看同时还能提高成绩”的趣味性思路则更加有效果。比如在卡片上印上风格多样的底纹,促使学生时常翻阅,设计一些师生共同定制的“猜猜看”、“记忆擂台”等额外小游戏在上面,不仅拓展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个人创造力。
2.提高互助性
每一套错题卡片记录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可谓是学生自己完善而成的个性化资源,但并不代表有了这套错题管理卡就拥有了所有知识漏洞,所以安排学生相互之间的借阅环节不仅能促进知识的交流,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是打开低分数段学生的学习障碍的有利途径。
3.提高及时性与督促性
传统过程中老师与家长的耳提面命式教育不禁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但作为青少年其自制力不足的事实却又让督促变得必不可少,如不能及时完善知识点上的漏洞,做再多的卡片也只是形式主义。故在卡片上添加完成时间,监督人,而监督人则为学生相互之间形成,这样老师只要定期查阅、收取反馈即可,不仅大大降低工作强度,还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蔡巧端:初中数学错题管理卡片的建立与利用,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10期
[2]刘儒德,江涛,李云芳:高一学生的错题管理行为[。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3]周晨霞:错题减负,快乐增效——浅析错题集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5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竹笮初级中学342824)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题管理卡;建立与完善
一、错题管理卡的建立
相信很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困惑,那就是学生做错的题尽管已经经过老师讲解,但过一段时间再检测,还是有不少学生犯相同的错误。让我们来观察我在个人教学中进行的下面这个实验:选取一道未经讲解的错误率较高的解答题,让学生自行写下详细解答过程,然后收取学生答案,评阅后全班情况如下:参与实验总人数60人,正确人数24人,正确学生中有15人过程完整详细。此后公布正确答案但不进行讲解,第二天再次对此题进行相同形式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生确认数上升至35人,正确学生中27人有详尽过程,但有4人第一次做对,第二次做错。由此可见,班上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自觉更正,而大部分同学没有建立及时更正、总结错题的习惯。
数学的学习本身充满了严谨的逻辑性,长期积累问题,会将知识点漏洞扩大,形成恶性循环。但如果将此问题逆向思考,通过对错题一点一滴的管理,逐步完善知识点,建立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则可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
对此,我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在全校初一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普通班级(班级人数皆为60人),分别编号为A班、B班。A班为实验班,采用错题管理卡教学;B班为参照班,采用普通教学。实验时间为5周,进行模拟考试6次,其中第1周为初始成绩,六周成绩情况统计如下:
实验分析:第2周,A班虽然采取错题卡片管理,但由于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抱有怀疑,适应阶段并未有明显提升,但在比较与鼓励中,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有些许小幅提高;第3周,A班在部分成绩得到提高的同学带领下,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高分数段保持原有水平,中间分数段已有向前靠近趋势;第4周,A班成绩靠后学生的成绩已有明显进步,可见其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已被重新树立,而此时的B班成绩基本稳定,没有变化;第5周,A班成绩遇到瓶颈,此时展开了对错题管理卡片的改进探讨,学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师生双方认可后,对其改良实施;第6周为最后一周测试,其结果相对于第1周,A班在各个分数段都有明显提升,而B班提升幅度不高。
实验总结:由两表可见,A班初始成绩稍逊于B班,但整体来讲两班实力相当,两班成绩都有震荡式的提升,但A班效果显著,由6周的实验数据可观看出,在激励与人和人的比较中,学生都会有所提高,但该过程中,A班的提升要明显优于B班,可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好的方式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错题管理卡片的建立完全应该得到提倡与发扬。
二、错题管理卡的完善
在实验过程中,教学相长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开始错题管理卡只是一份整理错题、错因、归纳分析后举一反三的模式化卡片,但经过学生们的亲身体验,其向老师们提出的一些个性化建议也让老师们受益匪浅。现将其完善方案归纳如下:
1.提高趣味性与创造性
作为教学工作者,工作的严谨性与强烈的责任感让老师们往往养成了严肃的性格,但不得不承认兴趣才是最大的老师,一张卡片的设计如果能从单一的“提高成绩”激励思路转换为“既好玩又好看同时还能提高成绩”的趣味性思路则更加有效果。比如在卡片上印上风格多样的底纹,促使学生时常翻阅,设计一些师生共同定制的“猜猜看”、“记忆擂台”等额外小游戏在上面,不仅拓展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个人创造力。
2.提高互助性
每一套错题卡片记录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可谓是学生自己完善而成的个性化资源,但并不代表有了这套错题管理卡就拥有了所有知识漏洞,所以安排学生相互之间的借阅环节不仅能促进知识的交流,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是打开低分数段学生的学习障碍的有利途径。
3.提高及时性与督促性
传统过程中老师与家长的耳提面命式教育不禁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但作为青少年其自制力不足的事实却又让督促变得必不可少,如不能及时完善知识点上的漏洞,做再多的卡片也只是形式主义。故在卡片上添加完成时间,监督人,而监督人则为学生相互之间形成,这样老师只要定期查阅、收取反馈即可,不仅大大降低工作强度,还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蔡巧端:初中数学错题管理卡片的建立与利用,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10期
[2]刘儒德,江涛,李云芳:高一学生的错题管理行为[。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3]周晨霞:错题减负,快乐增效——浅析错题集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5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竹笮初级中学34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