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名作《简·爱》中的一位不朽的女性形象。虽然平凡矮小,但简·爱自尊自爱,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敢于发出爱的“独立宣言”,而在爱情遭受挫折后,又能果断离开。她在悲惨艰难的人生旅程中始终自强不息,追求个人的独立自由,积极探索人生和爱情的真谛。
关键词:简·爱 女权主义 独立 自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西方的女权思想在欧洲肇始,并在19世纪中叶的美洲大陆蓬勃展开,又在以‘主义’而著称的20世纪栉风沐雨,渐渐由一种微弱的声音变得振聋发聩,继而回响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夏洛蒂·勃朗特在她的作品《简·爱》中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独具光辉的女性形象——堪称是女权运动第一人的简·爱。她其貌不扬,身份卑微,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挣脱重重束缚,冲破层层阻碍,在磨难和挫折中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一 简·爱不是灰姑娘
家庭教师爱上主人的故事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不少,但简·爱的爱情却不是“风花雪月”的“灰姑娘”版本,简·爱通过自我奋斗完成了自我实现,摆脱了对男人的依附,她的精神力量更强大,形象更为深刻丰富、立体饱满、真实典型。
灰姑娘之所以如愿地让高贵的王子爱上她,主要还是凭借美丽的外貌,在仙女的帮助下,穿上华丽的衣服和水晶鞋,坐上南瓜变成的马车,拥有狗和老鼠变成的仆人,这些都是她在王子的舞会上成功的外部条件。而与灰姑娘不同的是,简·爱并没有美貌,也没有漂亮衣服、马车和仆人,“她在相貌上不想找一个仪表堂堂的爱人来补偿自己相貌上的不足,这种男人只能让她敬而远之,明显的差距无法使她对后者产生亲近的感觉”,她因此才敢于去帮助从马上摔下来的罗彻斯特,有了“意外而真实,丝毫没有丁点缠绵”的初次相遇,这样的相遇让简从容自若、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在表情、言语、行动、心理上没有半点的低微与屈从”,也许正因为如此,简·爱和罗彻斯特产生的不是一见钟情的爱情,而是在一次一次的心灵沟通与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有着坚实的基础。
简的不卑不亢与罗彻斯特的傲慢不羁数次交锋,力挫其贵族劣根性,并处处提醒他正视自己的平民地位。“在等级森严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一个家庭教师爱上一个有教养的贵族无异于一个乞丐奢望一个国王”,这对于简来说是无望的爱情,“犹如一个渴得快死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爬近的那口井里放了毒药,却还弯下腰身去喝那甘泉”。有阶级的鸿沟横亘其间,并没有仙女帮助她去摧毁爱情中的重重阻隔和困难,是简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冲破束缚,去追求、去守护爱情,她是一位具有女性解放意识的、奋斗不止的新型女性。灰姑娘的故事固然美丽动人,但简·爱的形象更加感人至深、激人奋进。
二 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反抗阶级和宗教
在这场爱情中,作者设置了多重关系,在对比中凸显了简·爱独特的性格魅力。在物质财富与美貌上,英格拉姆小姐占了上风,但她浅薄无知、骄傲自负、矫揉造作,相比之下,简的“一往情深、纯洁聪明、脱俗的气质与动人的魅力”显然在精神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简看到了爱的阳光,在桑菲尔德的花园里,她“激情喷发”地向罗彻斯特发出了爱的“独立宣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一段痛苦的激情告白爆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让庸俗的为了钱而结婚的英格拉姆小姐黯然失色。
正当简和罗彻斯特结婚时,“疯女人”出现了,她正是庸俗婚姻的牺牲品。简·爱的心从天堂掉到了谷底,她带着创伤和对罗彻斯特更加炽烈的爱离开了桑菲尔德,在孤独的漂泊中出现了另一位长相俊美,痴迷宗教的男人——圣约翰。但简拒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时代,人们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基督教义的灵魂不朽信仰动摇,派别林立。继清教运动之后,19世纪30年代又出现了“牛津运动”,人们对宗教产生忧虑情绪,自然科学新发现也对教廷的权威进行挑战。《简·爱》中的圣约翰就是打着宗教的旗帜,想用精致的精神铁腕来压制他人的正当欲望和天性,以宗教事业的名义要简·爱牺牲生活,在“你拒绝我就是拒绝上帝”的威胁面前,简·爱热爱自由的天性让她挣脱了宗教的藩篱,早在离开罗彻斯特时她就坚定地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自由宣言:“我不是鸟,没有落网捕捉我,我是一个独立意志的自由人”。简不想依附,更不愿受束缚,她要的是自由,在宗教的强大权威面前,她大胆反抗,她清晰地认识到上帝并不能给她带来幸福,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实在的幸福。
最终,简回到了“今非昔比”的罗彻斯特的身边。简与罗彻斯特的地位和处境倒了个儿,这是一场错位的爱情,两个人始终是“一个在梦里一个在梦外”,这时的罗彻斯特不敢相信这样美好的爱情又会重新降临,仆人和女管家难以相信一个好端端的姑娘要嫁给一个残疾人。当然,女管家也好,厨娘也好,英格拉姆也好,圣约翰也好,他们其实都与真正的爱情格格不入,他们都是世俗的、功利的婚姻观念的持有者。笔者认为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她身上渗透了夏洛蒂的人格力量,反映了女性独立自由意志的觉醒意识。这是作者的有意颠覆,让真正的爱情击倒功利,让柔弱的女性战胜不羁的男性,让简·爱成为曾经强大的罗彻斯特的人生导师和救星、人生的希望与光明,证明女性不是天生的弱者。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19世纪初,英国妇女在政治方面、就业方面都受到歧视和排斥,妇女的地位和境遇不容乐观,受到法国大革命和“宪章运动”的影响,平等自由的思潮如洪波涌起,夏洛蒂通过简·爱发出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呼声。《简·爱》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她敢于爱上罗彻斯特,冲破道德、习俗,跨越阶级的鸿沟。接受遗产,与罗彻斯特的地位颠倒后,仍然嫁给他,再次冲破束缚,具有革命性意义。在妇女的感情得不到尊重的时代,简·爱毫不隐讳自己的真情,她的直率大胆前所未闻。她不愿依附罗彻斯特,不愿做贵妇人,敢于反抗男权的压迫,追求自由和平等。她多次挫伤罗彻斯特的贵族陋习,也表现了她的阶级反抗性,她痛恨贵族的狭隘、无知、装腔作势、自以为是、沉沦腐朽,在她的挽救下,罗彻斯特走出泥潭,重获新生。
关键词:简·爱 女权主义 独立 自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西方的女权思想在欧洲肇始,并在19世纪中叶的美洲大陆蓬勃展开,又在以‘主义’而著称的20世纪栉风沐雨,渐渐由一种微弱的声音变得振聋发聩,继而回响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夏洛蒂·勃朗特在她的作品《简·爱》中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独具光辉的女性形象——堪称是女权运动第一人的简·爱。她其貌不扬,身份卑微,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挣脱重重束缚,冲破层层阻碍,在磨难和挫折中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一 简·爱不是灰姑娘
家庭教师爱上主人的故事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不少,但简·爱的爱情却不是“风花雪月”的“灰姑娘”版本,简·爱通过自我奋斗完成了自我实现,摆脱了对男人的依附,她的精神力量更强大,形象更为深刻丰富、立体饱满、真实典型。
灰姑娘之所以如愿地让高贵的王子爱上她,主要还是凭借美丽的外貌,在仙女的帮助下,穿上华丽的衣服和水晶鞋,坐上南瓜变成的马车,拥有狗和老鼠变成的仆人,这些都是她在王子的舞会上成功的外部条件。而与灰姑娘不同的是,简·爱并没有美貌,也没有漂亮衣服、马车和仆人,“她在相貌上不想找一个仪表堂堂的爱人来补偿自己相貌上的不足,这种男人只能让她敬而远之,明显的差距无法使她对后者产生亲近的感觉”,她因此才敢于去帮助从马上摔下来的罗彻斯特,有了“意外而真实,丝毫没有丁点缠绵”的初次相遇,这样的相遇让简从容自若、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在表情、言语、行动、心理上没有半点的低微与屈从”,也许正因为如此,简·爱和罗彻斯特产生的不是一见钟情的爱情,而是在一次一次的心灵沟通与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有着坚实的基础。
简的不卑不亢与罗彻斯特的傲慢不羁数次交锋,力挫其贵族劣根性,并处处提醒他正视自己的平民地位。“在等级森严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一个家庭教师爱上一个有教养的贵族无异于一个乞丐奢望一个国王”,这对于简来说是无望的爱情,“犹如一个渴得快死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爬近的那口井里放了毒药,却还弯下腰身去喝那甘泉”。有阶级的鸿沟横亘其间,并没有仙女帮助她去摧毁爱情中的重重阻隔和困难,是简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冲破束缚,去追求、去守护爱情,她是一位具有女性解放意识的、奋斗不止的新型女性。灰姑娘的故事固然美丽动人,但简·爱的形象更加感人至深、激人奋进。
二 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反抗阶级和宗教
在这场爱情中,作者设置了多重关系,在对比中凸显了简·爱独特的性格魅力。在物质财富与美貌上,英格拉姆小姐占了上风,但她浅薄无知、骄傲自负、矫揉造作,相比之下,简的“一往情深、纯洁聪明、脱俗的气质与动人的魅力”显然在精神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简看到了爱的阳光,在桑菲尔德的花园里,她“激情喷发”地向罗彻斯特发出了爱的“独立宣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一段痛苦的激情告白爆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足以让庸俗的为了钱而结婚的英格拉姆小姐黯然失色。
正当简和罗彻斯特结婚时,“疯女人”出现了,她正是庸俗婚姻的牺牲品。简·爱的心从天堂掉到了谷底,她带着创伤和对罗彻斯特更加炽烈的爱离开了桑菲尔德,在孤独的漂泊中出现了另一位长相俊美,痴迷宗教的男人——圣约翰。但简拒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时代,人们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基督教义的灵魂不朽信仰动摇,派别林立。继清教运动之后,19世纪30年代又出现了“牛津运动”,人们对宗教产生忧虑情绪,自然科学新发现也对教廷的权威进行挑战。《简·爱》中的圣约翰就是打着宗教的旗帜,想用精致的精神铁腕来压制他人的正当欲望和天性,以宗教事业的名义要简·爱牺牲生活,在“你拒绝我就是拒绝上帝”的威胁面前,简·爱热爱自由的天性让她挣脱了宗教的藩篱,早在离开罗彻斯特时她就坚定地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自由宣言:“我不是鸟,没有落网捕捉我,我是一个独立意志的自由人”。简不想依附,更不愿受束缚,她要的是自由,在宗教的强大权威面前,她大胆反抗,她清晰地认识到上帝并不能给她带来幸福,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实在的幸福。
最终,简回到了“今非昔比”的罗彻斯特的身边。简与罗彻斯特的地位和处境倒了个儿,这是一场错位的爱情,两个人始终是“一个在梦里一个在梦外”,这时的罗彻斯特不敢相信这样美好的爱情又会重新降临,仆人和女管家难以相信一个好端端的姑娘要嫁给一个残疾人。当然,女管家也好,厨娘也好,英格拉姆也好,圣约翰也好,他们其实都与真正的爱情格格不入,他们都是世俗的、功利的婚姻观念的持有者。笔者认为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她身上渗透了夏洛蒂的人格力量,反映了女性独立自由意志的觉醒意识。这是作者的有意颠覆,让真正的爱情击倒功利,让柔弱的女性战胜不羁的男性,让简·爱成为曾经强大的罗彻斯特的人生导师和救星、人生的希望与光明,证明女性不是天生的弱者。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19世纪初,英国妇女在政治方面、就业方面都受到歧视和排斥,妇女的地位和境遇不容乐观,受到法国大革命和“宪章运动”的影响,平等自由的思潮如洪波涌起,夏洛蒂通过简·爱发出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呼声。《简·爱》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她敢于爱上罗彻斯特,冲破道德、习俗,跨越阶级的鸿沟。接受遗产,与罗彻斯特的地位颠倒后,仍然嫁给他,再次冲破束缚,具有革命性意义。在妇女的感情得不到尊重的时代,简·爱毫不隐讳自己的真情,她的直率大胆前所未闻。她不愿依附罗彻斯特,不愿做贵妇人,敢于反抗男权的压迫,追求自由和平等。她多次挫伤罗彻斯特的贵族陋习,也表现了她的阶级反抗性,她痛恨贵族的狭隘、无知、装腔作势、自以为是、沉沦腐朽,在她的挽救下,罗彻斯特走出泥潭,重获新生。